《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及预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及预防.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及预防.精品文档.摘要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及心理干预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心理干预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于产后6周内发病,也有约8%15%的患者在产后23个月内发病1,因诊断标准等原因,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也有较大差异。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预后较好,但是临床研究发现产后抑郁并非是一个良性疾病,有复发的倾向2,对产妇本人、婴儿,家庭、社会均有较重的危害。所以,临床上对产后抑郁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可大大地改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危害。国内的调查资料显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0.2%-38.7%3,4,5。产科医师
2、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明显低于专科医师,也影响了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可见,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自然危害是很严重的。因此,产后抑郁症的妇女纯母乳喂养率较低11。 加之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不确切,且复发率较高,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做到早期识别并积极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了解孕妇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家属陪伴(尤其是丈夫)可以为产妇提供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和体力上的支持,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恐惧和疼痛,利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稳定。研究显示,导乐分娩可明显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病14。3.产后干预措施 3
3、.1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 产后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产妇的修养,并加强营养,注意产妇卫生,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3.2保证有效的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危害及心理干预沧州安定医院 崔拥军 迟俊岭 刘平 张静静 王营摘要:针对产后抑郁症的高发病率及低治疗率现状,对其产生的危害及如何进行心理干预等方面加以讨论。关键词:产后抑郁症、发病率、心理干预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是介于产后精神病与产后心绪不良之间的一种精神疾患,由Piit于1968年首次提出。典型的产后抑郁症常于产后6周内发病,也有约8%15%的患者在产后23个月内发病1,
4、因诊断标准等原因,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也有较大差异。其病因未明,危险因素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等方面。一般认为产后抑郁症的预后较好,但是临床研究发现产后抑郁并非是一个良性疾病,有复发的倾向2,对产妇本人、婴儿,家庭、社会均有较重的危害。所以,临床上对产后抑郁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可大大地改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危害。一、发病率及治疗率产褥期妇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后是发生抑郁的最大风险阶段。临床特征与其它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国内的调查资料显示,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为10.2%-38.7%3,4,5。罗阳、何国平6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1994年到2004年近10年来国内
5、发表的有关产后抑郁症的文献分析结果为,产后1周抑郁症发生率为12.22%,产后6周的发生率为16.6%。虽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但由于其以常隐袭的形式发展而来,症状不易被发现而被忽视;产妇多倾向关注孩子而不是自己,所以病人提供的病史不十分可靠也不利于诊断;许多人对出现抑郁的母亲怀有社会歧视,基层卫生工作者把这些症状做了合理化解释而未予以重视;产科医师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明显低于专科医师,也影响了对产后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目前有大约80%的患者尚未被发现并做出明确的诊断8。基于以上原因使得产后抑郁症的就治率较低,国外的调查资料发现,产后抑郁的程度达到需要门诊治疗者约16/1000,但就诊者明
6、显低于这一数据7。由于治疗率低,可能使处于轻度和中度的症状加重,直至需要住院治疗,或者使病情慢性化和反复发作。可见,产后抑郁症的识别率、诊断率和治疗率均很低,自然危害是很严重的。二、危害 产后抑郁症不仅危害患者自己的心身健康及社会功能,并且对婴儿心身成长方面有重大影响,还会家庭和社会造成影响。1.对产妇的影响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月经和性功能,还会导致其他不良后果,如出现夫妻不和的频度和持续时间延长、发生家庭暴力行为、婚姻危机、家庭矛盾增加,经济负担加重和祖辈抚养等,严重者出现伤婴和自杀。梅春雪9等研究发现,在产褥期自杀未遂者中82%为产后抑郁症者,表明产后抑郁症危害是显著的。2.影响婴儿
7、发育 国外研究发现,患有产后抑郁症的母亲是影响婴儿发育的一个危险因素,可造成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行为及社会能力发育障碍,而且抑郁症越严重且持续时间越长,则对婴儿发育影响的危险性就越大10。3.影响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身心发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抑郁情绪可使人体泌乳素分泌量下降,使乳汁的分泌减少;食欲减低易引起营养缺乏,而影响乳汁的量和成分;抑郁的产妇由于容易疲劳和主动性下降,而影响喂乳和排空的次数,使得乳汁分泌量不足。因此,产后抑郁症的妇女纯母乳喂养率较低11。 三、预防 产后抑郁症对母婴的影响都非常大,且会在产后较长时间内影响一部分妇女的精神状况12。加之产后抑郁症的病因不确切,且复
8、发率较高,因此对产后抑郁症做到早期识别并积极预防是至关重要的。在孕期采取咨询、教育、个别指导等干预措施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患病率,配合产时及产后的心理护理、心理指导与咨询等方法效果更明显13。1.产前干预措施 向孕妇及家属宣传讲解有关妊娠、分娩及产褥期等相关知识;了解孕妇的心理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仔细全面了解产妇的有关资料,争取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加强其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处理负性情绪的技巧,改善人际冲突,使其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状态;帮助孕晚期的妇女了解分娩过程,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情绪。2.产时干预措施 产时支持被认为是预防产后抑郁发
9、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家属支持及医务人员支持等。近年来开展的陪伴分娩、导乐分娩等项目均是提高产时支持力度的有效措施。 2.1陪伴分娩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分娩方式且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产时服务模式。家属陪伴(尤其是丈夫)可以为产妇提供精神上的安慰、鼓励和体力上的支持,减轻产妇分娩过程中的恐惧和疼痛,利于产妇分娩过程中心理状态的稳定。2.2导乐分娩是非药物性镇痛分娩方法之一,由一位有分娩经验的或接生经验的妇女为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提供生理、心理及技术支持,使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是一种以产妇身心健康为中心的全新服务模式。研究显示,导乐分娩可明显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病14。3.
10、产后干预措施 3.1加强产妇的健康教育 产后应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产妇的修养,并加强营养,注意产妇卫生,预防其他疾病的发生;提供专业性支持,做好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产妇和家属正确护理婴儿;帮助产妇及其家人做好角色变化的调适,使家庭成员都积极参与照顾婴儿;帮助产妇制定可行的锻炼计划,指导产妇进行康复训练,这样不仅可以改善产妇的身体状况,而且可以减少抑郁、焦虑情绪,增进积极情绪和增加自信。3.2保证有效的社会支持 良好的社会支持可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社会支持包括情感、物质、信息和评价四种。情感支持是指家人尤其是丈夫对产妇给予关怀、鼓励、支持、理解和细心照顾,可以缓解产妇产后的各种压力,降低产后抑郁
11、;物质支持是指照顾产妇、管理家务、照顾婴儿、提供直接的物质帮助等,仍然是减轻产妇负担与压力,防止和减少产后抑郁的有效途径;信息支持可以通过为产妇提供指导、建议和相关信息,从而帮助她们学习如何照顾婴儿、护理自己,逐渐适应母性角色;评价支持是指对产妇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她们感觉到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结语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发病率高、诊治率低的疾病,且易复发,可给产妇、婴儿和社会造成很大危害。通过加强心理干预与护理可避免或减少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降低对母婴的危害,促进患者心身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恢复。参考资料1潘琢如.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及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72(
12、美)阿里克斯(Alex,K.),斯图尔特(Stewart,D.G.)著. 王学义,主译.精神病病例精粹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103苗汝娟,张欣,席微.370例产后抑郁症调查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2,2(8):204 4黎丽,高霞.产妇产后抑郁情况临床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2000,8(2):2245杨先哲 李彩云.47例产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3,16(2):1396罗阳,何国平.性激素及神经递质与产后抑郁症关系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227Gentile S.新型抗抑郁药在哺乳期的应用-一份特殊安全指数的计划书J
13、.白健彬译.精神相关疾病论坛,2007,2:30-38.8Uriel H,Sandhya K.Cross-cultural and social diversity of prevalence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2006,91:97-111.9梅春雪,邓云,徐颖等.28例产褥期自杀未遂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6,7(15):65510金玉.产后抑郁症的预测、诊治及对婴儿发育的影响J.国外医学妇科分册,1999,26(1):42-43。11何志毅.产后抑郁症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11):688-689。12张欣,席薇,苗汝娟.产后抑郁妇女抑郁状况的追踪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6):376-38013郭素芳,陈丽君.产后抑郁的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9,14:43114彭婉仪,汤艳请,黎彩银等.导乐陪伴分娩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0):1743-174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