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doc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整理版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精品文档.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整理版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 人的由来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2、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和森林古猿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热带丛林生活。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 第二节 人的生
2、殖 一、生殖系统 1、人类新个体的产生要经历雌雄生殖细胞结合,通过胚胎发育形成新个体的过程,要靠生殖系统来完成。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精子和卵子都是生殖细胞,分别含有男性和女性的遗传物质。 输送精子和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输精管和输卵管。 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生殖系统结构参看教材第8到9页的图。 二、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形成受精卵的部位是输卵管),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胚泡继续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胚胎经过8周左右
3、形成胎儿。胎儿经过38周左右从母体的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分娩,新生儿诞生。 2、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液体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 第三节 青春期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男孩和女孩的体型开始发生变化,区别明显(这和睾丸和卵巢分泌的雄性、雌性激素有关) 2、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 3、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4、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生理上,男生开始出现遗精,女生会来月经,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1、青
4、春期男孩和女孩心里发生明显变化,常有较多心里矛盾。 2、进入青春期后,随着身体发育,性意识开始萌动,这些是正常心理变化。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二、糖类、脂肪、蛋白质作用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人体生命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糖类提供。葡萄糖、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3、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肥肉、大豆、花生等食物含有较多的脂肪。 4、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奶、蛋、鱼、肉
5、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三、水和无机盐 1、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症状 食物来源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佝偻病 中老年:骨质疏松症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等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含碘的无机盐(微量)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微量)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四、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类简单有机物,大多数人体自身不能制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
6、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都很少。但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它。 维生素种类 缺乏时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 1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1、水、无机盐、维生素 (小分子物质 ) 细胞膜 细胞吸收 淀粉、蛋白质、脂肪(大分子有机物 ) 先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 吸收 2、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3、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 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食物的消化
7、 1、食物的消化是由消化系统完成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 口腔 咽 食道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系统 作用: 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分泌消化液,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 消化道组成结构图见教材P29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6)肛门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
8、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 麦芽糖) 还没变成可吸收的葡萄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食物的消化 糖类: 消化始于口腔,在小肠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脂肪: 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角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 2、小肠是人体吸
9、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与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 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1)成人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2)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3、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及无机盐被吸小肠绒毛壁的上皮细胞 吸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 毛细血管,随着血液运往全身。 4、 大肠可以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第三节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合理营养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全面是指摄取的营养素种类要齐全(六类营养物质和膳食纤维) 平衡是指摄取的营养素量要合适。与身体需要保持平衡。 2、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10、: 1、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2、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 3、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二、时刻注意食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系统具有适合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 2、呼吸系统的组成(P41图) 呼吸系统中的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做呼吸道。 3、呼吸道的作用 1)、具有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 2)、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咽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有结构。呼吸时喉口开发,空
11、气畅通无阻;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喉口,可以避免食物进入气管。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使胸腔容积扩大,肺便扩张,肺内气体压力缩小,于是气体就被吸入,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使胸腔容积缩小,肺便收缩,肺内气体压力增大,于是气体就被排出,完成呼气。吸气和呼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胸廓扩张吸气,收缩呼气。 4、膈位于胸腔底部(即腹腔顶部)是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的结构,主要由肌肉组织
12、构成。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气体在支气管最细的分支末端形成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这毛细血管壁和肺部进入肺泡,然后随着呼气的过程排出体外。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的。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 二、血浆 1、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血浆的90%是水。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
13、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2、血液分层后,红细胞在下层,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呈两面凹的圆盘状。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只能生存120天。 5、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呈红色。 6、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7、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是人体与疾病斗争的“卫士”,人体有炎症时白细胞数量增加。 8、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血
14、小板可以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血液不仅具有运输作用,而且还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二、动脉 1、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2、动脉的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的速度快。 3、动脉分布较深,只有颈部及腕部内侧动脉分布较浅。 4、与心脏连接的动脉粗,远离心脏则不断分之变细,最后分支成毛细血管。 三、毛细血管 1、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数量大,分布广 2、毛细血管的数量大,分布广。其内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管壁薄(由一层表皮细胞组成),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生物 年级 下册 复习 提纲 整理 第四 单元 生物圈 中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