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册教案全册.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册教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册教案全册.doc(1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教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册教案全册.精品文档.三年级第一学期总备课教师: 学科: 数学 任课班级:三年级 项 目具 体 内 容课程标准中本年级的阶段目标 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 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 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 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 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 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
2、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 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 ,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 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
3、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 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 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一单元 测量(7课时)1、 千米的认识(4课时)2、 吨的认识(3课时)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9课时)1、 加法(3课时)2、 减法(3课时)3、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4、 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 四边形(6课时)第四单元 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第五单元 时、分、秒(3课时)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
4、位数(13课时)1、 口算乘法(3课时)2、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3、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课时)4、 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第八单元 可能性(4课时)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3课时)掷一掷(1课时)第十单元 总复习(4课时)教学要求1、 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 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3、 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4、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
5、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5、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6、 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确;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7、 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
6、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四边形。(1) 万以内的加减法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2)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和掌握计算方法。(3) 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长、正方形的周长。(4) 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含义,初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都是分数。难点:(1) 培养学生
7、估算意识。(2) 万以内的加减法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掌握。(3) 能较熟练的笔算、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并能解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问题。教学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一)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例如,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 实际问题。(二
8、)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三)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中应充分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 可以 是1048= 480,肯定比480元多。不同的学生可能会
9、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 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四)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第一单元 测量教学内容:3、 分米、毫米的认识4、 千米的认识5、 克的认识6、 吨的认识7、 复习整理教学总目标:1、 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2、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
10、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3、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4、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教学时间:8课时教学重、难点:1、 建立测量单位观念。2、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3、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思路:1、 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口算加减法,米、厘米、千克的认识。2、 知识联系: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的选择单位;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条件。3、 能力培养:估测意识,估测
11、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教学要求、 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建立1毫米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毫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用具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授小结1、师:同学们,中国第一个
12、航天员是谁?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了成功,在成功的背后有多少默默无闻、刻苦钻研的科学家,花费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在研制过程中不能有一点点的失误。你认为在研制过程中要做些什么工作呢?师:首先得经过精确的测量,丝毫误差都可能导致失败。2、复习长度单位:米、厘米问:那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一米的长度大约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1米大概有多长?1厘米大概有多长?3、测量纸条的长度。(创设问题情境)师:同学们拿出纸,看谁能量出纸条的长度?师:这8厘米多,多的又不够1米,用什么单位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认识“毫米”。(1)调查研究后,汇报交流。师:关于毫米的知识,
13、你都知道什么?拿出你的直尺,把你所发现的说给同组同学听听。(2)师问:用铅笔的笔尖指着,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3)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4)提问:你身边什么物体的实际长度接近1毫米?(2)亲身体验1毫米到底有多长?师:这是一枚一分硬币,你先估计一下,它的厚度是多少?实际测测,看估计的对不对?师:除了一分硬币的厚度是1毫米以外,还能举出长度是毫米的物体吗?师:到底1毫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2、实际测量: 考考你的眼力:你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有多厚?实际测一测,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用毫米做单位测量的方法) 任选你喜欢的物品,测出
14、它的长度。名称长度教师小结: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外还有更小的格。一厘米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结论: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毫米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学生可能答:飞机的性能,驾驶员的技术,准确的测量等。测量合作学习,老师巡视。汇报交流: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用铅笔在纸上画出一毫米,比比谁画的最接近。小组操作、互评、反馈这一环节,加强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已建立的长度观念的复习,
15、为新知作准备.激发矛盾,提高探究的欲望,为合作探究作准备。这一环节,主要在课堂上体现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学内容分米的认识教学要求、 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4、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建立1分米长度概念,会用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
16、的长度。教学难点: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教学用具米尺、硬币、直尺、大头针、曲别针、彩带等。教学过程教学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授小结巩固练习1、下面我们做个智力小游戏。师:这是两根纸条,只用尺子测出其中一根的长度,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另一根的长度。师:10厘米、10厘米地测,这个方法真好,这10厘米的长度还可以说是多长?有谁知道?(板书:分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长度单位:分米。问:分米是几厘米?40厘米是几分米?为什么是4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师:1分米有多长呢?伸出你的两指,比一比多长是1分米? 渗透米和分米的关系。创设情境:一天老师叫小老鼠画一条长1分米的
17、线段,但是它的直尺断了一节,小老鼠不知如何画。请你帮助帮小老鼠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师:1米里有几个1分米?10个1分米是多少?板书:1米=( )分米。(10分米就是1米。)先估计,再量一量。课桌的高()厘米()分米()厘米地砖的边长()厘米()分米()厘米英语课本的长()厘米()分米()厘米今天我们学习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个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测物品的长度时,有时就可以用米,分米,厘米作单位,如果测量时要求特别精确地话,还可以用毫米做单位,那么这个长度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每个小组的同学研究一下。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图略)铁钉长2( )床长2( )米粒宽
18、( )黄瓜长( )测量教室的宽用( );书的厚度用( );成都到北京的距离用( )。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解决新问题。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请最有智慧,最先完成的小组到前边来给大家演示。体验1分米的长度:这一拃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在纸上画出一分米的长度比比谁画的最接近?分小组填表想一想,填一填。图略)学生汇报略亲身感受加强记忆。为估算打基础。悟出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用一把无起始刻度的直尺。培养合作意识对知识进行整理便于记忆。拓展课本知识,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这也是教学手段多样化的体现。教学内容千米的认识教学要求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三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五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