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doc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精品文档.实验一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核型分析Metaphase Chromosome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Karyotype【实验目的】1 熟悉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2 熟悉人类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与分析。【实验原理】染色体是在显微镜下可见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因此,必须获得染色体标本才能进行检查分析,通常情况下,都是利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核型分析。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不再分裂,但植物血凝素(PHA)可刺激血中的淋巴
2、细胞转化成淋巴母细胞,使其恢复增殖能力。因此,可采取少量外周静脉血,做短期培养,培养至72小时细胞进入增殖旺盛期,此时加入秋水仙素抑制细胞分裂,使细胞分裂停止在中期以获得足够量的分裂期细胞,经低渗、固定、制片、染色后镜下观察进行核型分析。上述制备的染色体标本经胰蛋白酶消化、Giemsa染色后,可在染色体纵轴上显示出着色深、浅相间的横纹带,表明每条染色体的特征。【实验用品】1采血器材、酒精灯、培养瓶、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恒温水浴箱、离心机、刻度离心管、乳头吸管、试管架、量筒、试剂瓶、载玻片、吹风机、托盘天平、显微镜、镜油、二甲苯、擦镜纸、镊子、烧杯、记号笔、玻片架、火柴、10ml注射器。2R
3、PMI 1640液体培养基、小牛血清、肝素(500 U/ml)、植物血凝素(PHA)、秋水仙素(10mg/ml)、KCl低渗液(0.075mol/L)、甲醇、冰乙酸、Giemsa原液、磷酸缓冲液(PH6.8)。32.5胰酶溶液(Hanks液配制)、0.4酚红、Giemsa染色液、1N盐酸、1N氢氧化钠。【实验步骤】一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与分析1. 采血及接种培养1.1 在酒精灯火焰上,用灭菌注射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肝素0.2ml,使肝素湿润至管壁。1.2 常规消毒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ml,转动注射器使血液与肝素混匀。1.3 在超净工作台中,预先将RPMI 1640液体培养基(5ml,
4、含植物血凝素60mg/ml、10%小牛血清)加入消毒好的小培养瓶中,再滴加25滴全血(6号针头),水平摇动混匀。1.4 置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72小时。培养过程中每天水平摇动培养物12次,使血液均匀悬浮,再继续培养。1.5 终止培养前24小时,加入秋水仙素,使终浓度达到0.2g/ml。轻轻摇动培养瓶,使秋水仙素混匀。继续培养至72小时。2制片2.1 收集细胞时,去掉瓶塞,用乳头吸管吸取培养液,充分混匀培养物,再将全部培养物吸入刻度离心管中。2.2 1000 rpm离心8分钟(注意先配平)。2.3 弃上清液,加入37预温的 0.075 mol/L KCl溶液8 ml,用吸管轻轻吹打细胞团混匀后,
5、置37恒温水浴箱低渗处理25分钟。2.4 加入 1ml新配制的固定剂(甲醇:冰乙酸=3:1),用吸管小心吹打、混匀,1000rpm离心8分钟。2.5 弃上清液,加入8ml固定剂,吹打细胞团制成细胞悬液后,室温下固定20分钟。2.6 1000 rpm离心 8分钟。2.7 弃上清液,重复固定一次。2.8 弃上清液,根据细胞数量的多少适当加入数滴新配制的固定剂,吹打细胞制成悬液。2.9 吸取少量细胞悬液,滴23滴于冰水浸泡过的载玻片上,吹散,气干。2.10 将标本置Giemsa染液中,染色8分钟,水洗去浮色,气干。2.11 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标本分裂相的多少及分散情况。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
6、标本制备与分析1. G显带染色体标本制备1.1 常规制片后,将标本置70烤箱中干烤2小时,自然冷却。1.2 取2.5胰酶溶液5ml,加入染色缸中,加入45 ml生理盐水,用 1N HCl或1N NaOH及酚红调节胰酶溶液成紫红色(PH6.87.2),置 37OC预温。1.3 将玻片标本放入胰酶溶液中处理2545秒钟,不断轻轻摇动玻片,使胰酶作用均匀。随着处理标本数量增加,胰酶逐渐消耗,胰酶作用时间逐渐延长。1.4 取出染色体玻片标本,置于37预温的生理盐水中,然后用蒸馏水冲洗玻片(或轻甩,除去多余的胰酶)。1.5 将玻片标本放入37预温的Giemsa染液中,染色510分钟。1.6 自来水冲洗,
7、气干。1.7 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与分析】一. 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1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及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七组。A组染色体:包括13号染色体。长度最长,1号和3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2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B组染色体:包括45号染色体,长度次于A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短臂较短。C组染色体:包括612号和X染色体,中等长度,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D组染色体:包括1315号染色体,具有近端着丝粒和随体。E组染色体:包括1618号染色体,16号染色体着丝粒在 3/8处,17号和 18号染色体着丝粒约在 1/4处。F组染色体:包括19号和20号染色体,中央着丝粒。G组染色体:包括
8、21号、22号和Y染色体,是染色体组中最小的,为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21号和22号染色体具有随体。2绘图:绘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二G显带染色体标本分析G带显示的正常人显带核型特征(见附图1.1、1.2、1.3) A组染色体:包括13号染色体。长度最长,1号和3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2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1号染色体短臂:在320条带左右的分裂相上,近侧段有两条深带,第2条深带稍宽;在处理好的标本上,远侧段可显出34条浅染的深带。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的第1深带为2区1带,第2深带为3区1带。长臂:副缢痕紧贴着丝粒,染色深浅不一,其远侧为一宽的浅带,近中段与远侧段各有两条深带,中
9、段两条深带稍靠近,其中第2条染色较浓。此臂分为四个区,副缢痕远侧的浅带为2区1带,中段第2深带为3区1带,远侧段第1深带为4区1带。 2号染色体短臂可见四条深带,中段的两条深带较靠近。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 1带。 长臂:有 7条深带,第 3和第4深带有时融合。此臂分为 3个区第2和第3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第4和第5深带之间的浅带为3区1带。 3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浓染短臂:在近侧段可见一条较宽的深带,远侧段可见两条深带,其中远侧的一条较窄,且着色较浅,这是区别3号染色体短臂的重要特征。近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两条深带。此臂分2个区,中段浅带为2区1带。长臂:一般在近侧和远侧
10、段各有一条较宽的深带。在显带好的标本上,近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两条深带,远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三条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浅带为2区1带。 B组染色体:包括45号染色体,长度次于A组;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短臂较短。 4号染色体短臂:可见两条深带,近侧深带染色较浅,短臂只有一个区。长臂:可见均匀分布的四条深带,在显带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的两条深带可各自再分为两条较宽的深带。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段第1和第2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远侧段的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3区1带。 5号染色体短臂:可见两条深带,其中远侧的深带宽而且色浓,短臂只有一个区。长臂:近侧段有两条深带,染色较浅,有时不明显;中段可见三条深带
11、,染色较深,有时融合成一条宽的深带;远侧段可见二条深带,近末端的一条着色较浓。此臂可分为3个区,中段第 2深带为 2区1带,中段深带与远侧段深带之间的宽阔的浅带为 3区 1带。 C组染色体:包括612号和X染色体,中等长度,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6号染色体短臂:中段有一条明显而宽阔的浅带,其中近侧段和远侧段各有一条深带,近侧深带紧贴着丝粒;在显带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的深带又可分为两条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明显而宽阔的浅带为2区1带。长臂:可见五条深带,其中近侧的一条紧贴着丝粒,远侧段末端的一条深带着色较浅。此臂分为2个区,第2和第3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 7号染色体着丝粒浓染。短臂:
12、有三条深带,中段深带着色较淡,有时不明显;远侧深带着色浓宽,状如”瓶盖”。此臂分为2个区,远侧段的浅带为2区1带。长臂:有三条明显的深带,远侧近末端的一条深带着色较淡,第2和第3深带稍接近。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第1深带为2区二带,中段的第2深带为3区1带。 8号染色体短臂:有两条深带,中段有一条较明显的浅带,这是与10号染色体相区分的主要特征。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浅带为2区1带。长臂:可见三条分界不明显的深带,远侧段的深带着色较浓。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深带为2区1带。 9号染色体着丝粒浓染。短臂:近侧段和中段各有一条带,在显带较好的标本上,中段可见两条窄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深带为
13、2区1带。长臂:可见明显的两条深带,副缢痕一般不着色,在有些标本上显现出特有狭长的颈部区。此臂分为 3个区,近侧的一条深带为2区 1带,远出的一条深带为3区二带。 10号染色体着丝粒浓染。短臂:近出段和中段各有一条深带,在有些标本的中段可见两条深带,但与8号染色体短行比较,其深带的分界不够清晰。此臀只有一个区。长臂:可见明显的三条带,近侧的深带较明显,远侧的两条深带较靠近,这是与8号染色体相鉴别的主要特征。此管分为2个区,近侧段的一条深带为2区1带。 11号染色体短臂:近中段可见两条靠的很近的较窄的深带在显带较差的标本上,只能看见一条宽带。此臂只有1个区。长臂:近侧有一条深带,紧贴着丝粒远侧段
14、可见一条明显的较宽的深带,这条深带与近侧的深带之间是一条宽阔的浅带,这是与12号染色体相鉴别的一个明显特征;在显带较好的标本上,远侧段的深带可分为两条较窄的深带,两深带之间有一条很窄的浅带,一般极难辨认,但它是一个分区的界标,在有些标本上近末端处还可见一条窄的淡色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上述远侧两条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 12号染色体短臂:中段可见一条深带。此臂只有1个区。长臂:近侧有一条深带,紧贴着丝粒;中段有一条宽的深带,这条深带与近侧深带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浅带,但与11号染色体相比较这条浅带较窄,这是鉴别11号与12号染色体的一个主要特征;在显带好的标本上,中段较宽的深带可分为三条深带
15、,其正中的一条着色较浓;在有些标本上,远侧段的近端还可见12条染色较淡的深带。此行分为2个区,中段正中的深带为2区1带。 X染色体其长度介于7号和8号染色体之间。短臂:中段有一条明显的深带,如竹节状。在有些标本上,远侧段还可见一条窄的、着色淡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的深带为2区1带。长臂:可见45条深带,近中部的一条深带最明显。此臂分为2个区,近中段的深带2区1带。 D组染色体:包括1315号染色体,具有近端着丝粒和随体。 13号染色体着丝粒浓染。长臂:可见4条深带,第1和第4带较窄,染色较淡。第2和第3深带较宽,染色较浓,此臂分为3个区,第2深带为2区1带,第3深带为3区1带。 14号染
16、色体着丝粒浓染。长臂:近侧和远侧各有一条明显的深带,在处理好的标本上,中段尚可见一条较浅的深带。此臂分为3个区,近侧深带为2区1带,远侧深带为3区1带。 15号染色体着丝粒浓染。长臂:中段有一条明显的深带,染色较浓,有的标本上,近侧段可见l2条淡染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深带为2区1带。E组染色体:包括 1618号染色体,16号染色体着丝粒在 3/8处,17号和 18号染色体着丝粒约在 1/4处。 16号染色体短臂:中段有一条深带,较好的标本上可见两条深带。此臂只有1个区。长臂:中段和远侧各有一条深带,有时远侧段的一条不明显,副缢痕着色浓。此臂分为2个区,中段深带为2区1带。 17号染色体
17、短臂:有一条深带,紧贴着丝粒。此臂只有1个区。长臂:远侧段可见一条深带,这条带与着丝粒之间为一明显而宽的浅带。此臂分为2个区,这条明显而宽的浅带为2区1带。 18号染色体短臂:有一条窄的深带。此臂只有1个区。长臂:近侧和远侧各有一条明显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两深带之间的浅带为2区1带。F组染色体:包括19号和20号染色体,中央着丝粒。 19号染色体着丝粒及周围为深带,其余为浅带。短臂和长臂均只有1个区。 20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浓染。短臂:有一条明显的深带。此臂只有1个区。长臂:在中段和远侧段可见12条染色较浅的深带,有时全为浅带。此管只有1个区。 G组染色体:包括21号、22号和Y染色体,是染
18、色体组中最小的,具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21号和22号染色体具有随体。 21号染色体着丝粒区着色浅。与22号染色体相比较,其长度比22号短。其长臂近侧有一明显而宽的深带。此臂分为2个区,其深带为2区1带。 2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染色浓。与21号染色体相比较,其长度比21号长;在长臂上可见两条深带,近侧的一条着色较浓而且紧贴着丝粒,近中段的一条着色浅,在有的标本上不显现。此臂只有1个区。 Y染色体长度变化较大,有时整个长臂被染色成深带。在染色较好的标本上,可见两条深带。此臂只有1个区。图1.1 G显带染色体核型图1.2 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图1.3 正常男性G显带染色体模式图【注意的问题】1采血时不
19、要加入太多的肝素,因为肝素含量过多时往往抑制淋巴细胞的转化。2培养过程中培养液逐渐变黄色,说明pH发生了较大变化,将不利于细胞生长,此时可加入适量灭菌的1.4% NaHCO3溶液调整,或再加入23ml培养液的办法来校正。3培养失败的原因,一般有下述几种:培养瓶及器材洗涤不符合要求;配制溶液的双蒸水不符合要求;PHA和培养液的质量有问题,或培养液pH不符合要求;无菌操作不符合要求,发生污染;淋巴细胞对PHA反应降低,致分裂相太少。4标本质量不佳的原因:秋水仙素的处理不当,如秋水仙素的浓度不够或处理时间不足,结果分裂相太少;如浓度过高或处理时间过长,则使染色体过于缩短,难于进行分析;低渗处理不当,
20、低渗处理时间过长时,细胞膜往往过早破裂,染色体丢失;如果低渗处理不够,则染色体分散不佳,难以进行计数分析;离心速度不合适,收集细胞时离心的速度太低易丢失细胞,如果低渗后离心速度过高,往往使分裂相过早破裂,完整的分裂相减少;标本固定不充分,如固定液不新鲜,或甲醇、冰醋酸的质量不佳,结果染色体模糊,或残留胞浆痕迹,使背景不清;玻片去污不彻底,冷冻不够,使细胞悬液不能均匀附着以致细胞大量丢失,或染色体分散不佳。5制备G显带染色体标本时,要严格控制胰酶消化时间,时间不足显不出带纹,时间过长,使染色体不规则或形成空泡状。附 录一、试剂及配制:1、 RPMI1640培养液RPMI1640 10.4g肝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类 体细胞 染色体 标本 制备 核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