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doc(6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精品文档.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沈阳药科大学生理教研室2009年2月沈阳药科大学教案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 要求学生掌握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过程。熟悉人体解剖生理学在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生理学近年来某些研究进展。此课程适合于2004级药学本学生。 总学时为86学时,其中讲课52学时,自学2学时,每次课2学时,理论课 共26次课。实验32学时。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方式。教学方法:以事例说明生理问题的讲授为主配合问题式、讨论式教学。一般
2、了解的内容让同学自学。教材: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0年。 参考书:姚泰主编生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考试采用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研究对象和任务。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熟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掌握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了解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质膜的概念及特性。了解组织的概念和种类,熟悉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了解肌组织与神经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二、教学重
3、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理学的概念;生理学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和组织的概念,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结构及功能。2.教学难点: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间的相互关系;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特性间的关系;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涵盖的各个内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从生活事例导出结论,启发同学参与讨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多媒体配合四、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解剖学与生理学关系。2、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3、人体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与现代医药学的关系。4、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水平。5、细胞的概念、细胞的结构。
4、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的主要内容,质膜的概念及特性;嵌入蛋白、表在蛋白的概念;细胞膜蛋白的功能。6、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单纯扩散的概念和特点;易化扩散的概念和特点,通道、载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区别。泵的种类和特点。7、简述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8、组织的概念和种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主要种类及功能。9、肌组织的种类、结构特点,神经组织的组成和细胞形态。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 1、举例说明生理学研究的细胞水平、器官系统水平和整体水平。 2、生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有哪些?3、观察细胞、器官的生理功能,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儿
5、童的生长发育,你用那些方法合理?4、写出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思考结构和细胞膜功能特点之间的关系。5、细胞膜蛋白的有哪些功能?6、通道、载体、泵及受体的概念;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的概念7、主动转运与被动转运的有何区别?8、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的概念。9、疏松结缔组织细胞成分有何功能?六、教学参考资料第四章 第一节第二节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阈值的概念。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兴奋性2.教学难点:兴奋性;刺激三要素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
6、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标题1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1、概念:新物质不断替代老物质的过程。2、合成代谢:也叫同化作用。3、分解代谢:也叫异化作用。n 物质代谢:代谢过程中的物质转化。n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二)兴奋性1、概念:细胞、组织或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2、刺激:n 有效刺激应具备的条件: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n 阈值的定义、阈值反映组织兴奋性的高低3、反应:刺激作用下,机体作出的应答。包括兴奋和抑制。(三)生殖概念:生物体产生相似子代的过程。标题2 细胞的跨膜信号传导功能(一)由
7、具有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传导 1、化学门控通道 2、电压门控通道 3、机械门控通道(二)由膜的特异受体蛋白质、G蛋白和膜的效应器酶组成的跨膜信号传导系统过程:膜外化学物质受体G蛋白酶第二信使改变细胞内的生理过程涉及:G蛋白的概念、G蛋白的三个亚基的活化方式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何谓兴奋性?判定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什么?兴奋性与兴奋有何区别?2、试述细胞膜跨膜信息转运方式有哪些?六、教学参考资料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生理学(第五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四章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本次课要求学生
8、掌握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信息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和细胞间的传递方式与原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阈电位,局部兴奋、兴奋传导的原理及特点。2.教学难点:刺激电流方向与膜电位变化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标题1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n 组织细胞在安静或活动时,都有生物电表现。n 采用微电极进行细胞内电位记录方法可对其加以研究。(一)细胞的静息电位1、静息电位现象 n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
9、差。n 极化状态:膜内带负电而膜外带正电的状态,简言之即内负外正的状态。2、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1)产生条件: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 细胞膜对离子通透性不同(2)静息电位值K+平衡电位(3)产生机制: K+外流(二)细胞的动作电位1、动作电位现象(1)条件:阈刺激、阈上刺激、多次阈下刺激。(2)概念:活体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刺激时,受刺激处细胞膜两侧出现的快速可逆的电位逆转。(3)与动作电位有关的概念:极化、去极化、复极化、反极化、超极化、锋电位、后电位:负后电位、正后电位、阈电位2、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去极相: Na+内流锋值 Na+平衡电位复极相:K+外流之后,钠泵激活:泵钠、摄钾3、动
10、作电位的特征具有“全”或“无”的性质(all or none)4、动作电位期间细胞膜兴奋性的变化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三)细胞的局部兴奋1、产生条件:单次阈下刺激2、局部兴奋的特征:没有“全”或“无”现象、向周围电紧张扩布、可以总合标题2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一) 兴奋传导的机制:局部电流学说n 无髓鞘神经纤维连续式传导n 有髓鞘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二)兴奋传导的特征n 完整性n 双向性n 绝缘性n 相对不疲劳标题3 兴奋在神经神经间的传递(一)神经神经之间的联系n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主要是突触)n 传导过程:见神经系统生理(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A、神经肌接头的结构
11、B、兴奋传递过程神经冲动Ca2+内流(降低粘滞性,中和)囊泡移动,融合释放ACh与终板膜受体结合Na+通道打开Na+内流终板电位(局部兴奋)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膜动作电位。C、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n 化学性兴奋传递n 单向传递n 时间延搁n 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n 相对易疲劳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以神经细胞或肌细胞为例,简述动作电位的组成及形成机制。2、试说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的过程。3、简述兴奋在神经纤维或同一细胞膜传导与兴奋在神经肌接头传递有何不同?六、教学参考资料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生理学(第五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
12、四章 第三节 神经与肌肉的一般生理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滑行理论的主要内容,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前负荷、后负荷和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肌丝滑行基本过程,兴奋收缩耦联,前负荷、后负荷程肌肉收缩能力对收缩的影响。2.教学难点: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强直收缩。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标题1 骨骼肌收缩1、骨骼肌的结构 肌肉肌细胞肌原纤维肌小节粗肌丝(肌凝蛋白
13、)、细肌丝(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2、骨骼肌的收缩原理 肌丝滑行过程中,Ca 2+与肌钙蛋白的结合和分离是触发和终止肌丝滑行的关键。3、兴奋-收缩耦联n 定义: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n 结构基础:横管、纵管(三联管)。标题2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n 等张收缩n 等长收缩标题3 骨骼肌收缩的外在表现1、单收缩2、复合收缩:不完全强直收缩、完全强直收缩标题4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与整合n 调节n 整合调节方式: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一)神经调节n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的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n 反射弧:实现反射
14、的结构基础。n 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n 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准确、短暂、局限。(二)体液调节n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组织分泌的对远靶器官具有调节作用的小分子化学物质。n 方式:通过血液循环。n 特点:缓慢、广泛、持久。(三)自身调节概念:来源于组织局部的自我调节。(四)反馈的概念n 反馈的概念n 正反馈的概念,例子:凝血过程,排尿过程。n 负反馈的概念,例子: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某些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何谓兴奋-收缩耦联?在此过程中Ca2+如何发挥作用?2、简述肌丝滑行的基本过程3、如何解释强直收缩比单收缩产生的力量大。六、教学参考资料1、人
15、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生理学(第五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五章 第一节第三节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生成。熟悉血液的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掌握内环境的概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内环境与稳态,血液的理化特性,血细胞的分类及生理功能。2.教学难点:渗透压的概念。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标题1 概述体液:机体内的液体成分。细胞内液:细胞内所含的水份。细胞外液:细胞外所含的水
16、份。内环境:即细胞外液,是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外液包括:1、组织液:细胞间的液体部分2、血浆:血液中的液体部分3、脑脊液:脑室和椎管内的液体成分4、关节液:关节内的液体部分5、房水:眼部标题2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血浆的成分及功能(一)血浆蛋白 分类: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功能:维持胶体渗透压(白蛋白) 运输作用 免疫作用(球蛋白) 缓冲作用 参与凝血(纤维蛋白原) 营养作用(二)非蛋白氮包括:氨基酸、尿素、尿酸、肌酐(三)不含氮有机物血脂(甘油三脂,磷脂,胆固醇)血糖(四)无机盐Na+、Cl-、HCO3-、K+标题3 血液的理化性质 (一)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一
17、小时内下降的距离。 男性3mm,女性 组织液。 主要影响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3、红细胞的脆性 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溶血。 正常人红细胞脆性范围: 0.35% 0.42%。(四)血浆的pH值 7.357.45缓冲对: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蛋白质钠盐/蛋白质。标题4 血细胞及其功能一、红细胞1、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男性 500万/微升;女性 420万/微升形态特点2、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由血红蛋白完成。 缓冲作用3、生成和破坏(1)生成(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缺氧 肾脏红细胞生成酶 血浆 促红细胞生成素原 促红细胞生成素骨髓 促进红细胞的发育
18、成熟 红细胞释放增加。 雄激素促进红细胞的生成。二、白细胞(一)白细胞的分类、数量、形态(二)白细胞的功能1、吞噬功能(非特异性免疫) 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2、免疫功能(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T细胞介导 体液免疫:B细胞介导(三)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三、血小板1、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数量2、血小板的功能 参与血液凝固 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3、血小板的生成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简述血液的功能?2何谓内环境,何谓内环境稳定?血液在调节内环境稳定中有何意义?3简述血浆蛋白的主要功能?第五章 第四节第五节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血液凝固与抗凝系统:凝血因子与凝血过程。纤维蛋
19、白溶解与抗纤溶。血型与输血。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血液凝固过程。血型分类。2.教学难点: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理论和生活事例相结合,由浅入深,让学生得出结论 2.教学手段:板书与教学课件想结合,理论讲述与试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标题1 血液凝固 凝血因子 血液凝固过程 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2、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 3、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标题2 体内的抗凝因素抗凝血酶肝素标题3 体外的抗凝因素1、柠檬酸钠2、EDTA标题4 体外的促凝因素1、粗糙面2、药物标题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液中的激活物组织激活物尿激活物动物毒素标题6 凝
20、血与纤溶的动态平衡标题7 血型(一)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的定义 凝集原 凝集素 取标准A型血清,标准B型血清 取血各1滴加入二者中 观察凝集情况(二)异型输血五、课后思考题或作业1、简述体内凝血的主要过程。2、简述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3、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鉴定ABO血型有何临床意义?六、教学参考资料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四版),龚茜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生理学(第五版),姚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六章 第一节 课时安排:2学时一、教学目的 本次课要求学生掌握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心肌细胞的分类。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的最大复极电位及动作电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