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途径总结.doc
《代谢途径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谢途径总结.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代谢途径总结.精品文档.一、我国工业生物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是生物制造大国 我国不是生物制造强国工业生产菌种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建立具体问题:工业生产菌种的技术水平较差 产品浓度低,造成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具体问题:发酵工艺落后二、代谢途径工程的研究内容1 工业微生物基因组测序与功能基因组分析2 微生物基因组规模代谢网络重构与模型量化分析3 工业微生物基因组的理性设计4 基因组多位点快速进化5 基因组规模的全局扰动6 基因组删减优化(最小基因组)7 人工合成基因组8 大规模生化反应的胞外重构三、代谢途径工程的发展历史代谢工程的最早实例
2、(1974) 1974年,Chakrabarty在假单孢菌P. putide和P. aeruginosa中分别引入几个稳定的重组质粒,增加了两者对樟脑和萘的降解催化活性。这是代谢工程的第一个应用实例,标志着代谢工程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代谢工程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的出现(1991)早期代谢工程最为成功的实例(1992) 代谢工程发展-19961996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一届代谢工程大会,美国Mendes教授和Kel教授在大会上做了题为“代谢工程让细胞为人类工作”的报告,进一步确立了代谢工程的地位与研究方向。反向代谢工程1996先用诱变等手段改变某个表型,再根据导致这个表型变化的基因,进一步强化目标表型。
3、是现代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代谢途径工程思想的来源。代谢工程发展-1998 代谢工程发展-1999 进化代谢工程2001利用适应性进化(Adaptive Evolution)有效提高微生物发酵生产速率、产率和终浓度的技术。系统代谢工程2005传统代谢工程只是对局部的代谢网络进行分析以及对局部的代谢途径进行改造。由于没有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改造细胞, 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高通量组学分析技术和基因组水平代谢网络模型构建等系统生物学技术能够从系统水平上分析细胞的代谢功能。将这些系统生物学技术和传统代谢工程以及下游发酵工艺优化相互结合, 进一步提出系统代谢工程的概念。合成生物学2008合成生物学是以工程学理
4、论为依据,设计和合成新的生物元件, 或是设计改造已经存在的生物系统。这些设计和合成的核心元件(如酶、基因电路、代谢途径等)具有特定的操作标准;小分子生物元件可以组装成大的整合系统, 从而解决各种特殊问题。四、代谢途径工程技术近期发展趋势传统代谢工程技术日趋成熟 大量传统工业微生物的代谢工程升级:传统工业微生物向少数工业微生物的聚集:非微生物合成的产物改由微生物生产改造的复杂性和设计的精确性:复杂代谢工程已成为重要的技术发展趋势系统生物学飞速发展促进生物体设计改造日渐成熟 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生物模块的标准化 对DNA操作能力的进化:量变-质变1. 系统生物学与工业生物技术组学技术(X-omic
5、s)超快基因组测序技术基于基因芯片的转录组学分析基于二维电泳和MALDI-TOF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基于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技术的代谢物组学基于同位素技术的代谢通量组学系统生物学与工业生物技术2. 合成生物学与工业生物技术End代谢途径工程(Metabolic Pathway Engineering)第二章 细胞代谢的生物化学基础本章主要内容一. 工业生物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二. 微生物合成特定产物的生物化学基础三.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四. 微生物的次级代谢(略)五. 非微生物来源天然产物的合成代谢一. 工业生物技术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1 目标产物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高产量2 副产物含量的降低/消除高
6、转化率3 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发酵过程高生产强度4 异源蛋白的高效合成与理性修饰5 合成微生物原来不能合成的物质5 合成微生物原来不来合成的物质6 扩展底物利用范围非常规底物的耐受性问题高分子量底物的分解(蛋白质、多糖、脂类)底物的修饰磷酸化过程吸收过程所需转运蛋白降解所需要的转运蛋白降解中间产物的耐受性问题高效降解所需的额外能量供给非常规底物降解的辅因子/氧化还原平衡问题7 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更酸/更碱对于有机酸而言,更低的最适发酵pH值,意味着更少的中和剂的添加和产物分离过程中更少的强酸的消耗;对于碱性条件下稳定的产物(各种pKa偏碱性的蛋白,生物碱等)而言,更碱的pH值意味着更稳定的发酵
7、产量。8 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更高/更低温度更高的发酵温度意味着更少的冷却水消耗;更低的贮藏温度耐受性,意味着更长的贮藏周期(乳酸菌、芽孢杆菌等活菌制剂)。9 对极端环境的耐受性高浓度有机溶剂高浓度有机溶剂可以破坏细胞膜组分,从而造成细胞的死亡。对高浓度有机溶剂的耐受,可以显著提高微生物积累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的效率和最终产量。二. 微生物合成特定产物的生物化学基础1. 细胞组分细胞生长的表征方法测定总细胞体积测定细胞数(OD)测定细胞干重测定细胞湿重测定细胞有机物干重2. 大分子底物的降解3. 底物/产物的运输过程细胞膜的功能1. 选择性透过作用转运方式 (1) 离子通道介导的被动运输过程(2
8、) 载体介导的氢离子共转运(3) 载体-受体介导的氢离子共转运(4) 基本的主动运输(底物吸收)(5) 基团转位能量耦合系统浓度梯度质子电动势ATP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转运蛋白光吸收驱动底物水平磷酸化细胞膜的功能2. 离子稳定作用细胞膜的功能3. 代谢过程支撑作用细胞膜的功能4. 微生物相互作用过程识别细胞膜的功能5. 信号转导过程的第一环节三. 微生物的初级代谢基本概念微生物在生长发育和繁殖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化反应,转变成能量和构成细胞的物质,并排出不需要的产物。这一系列的生化过程称为新陈代谢。微生物的代谢(meta
9、bolism)是指发生在微生物细胞中的分解代谢(catabolism)与合成代谢(anabolism)的总和。 新陈代谢包括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包括产能代谢和耗能代谢)基本概念合成代谢(Anabolism):指细胞(酶)利用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消耗能量。合成代谢所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来源于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或环境中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分解代谢(catabolism):指细胞(酶)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能量。分为三个阶段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氨基酸、单糖及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
10、将第一阶段产物劲一步分解成为更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以及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产物,产生一些ATP、NADH及FADH2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产物完全降解成CO2,并产生ATP、NADH及FADH2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产生大量的ATP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关系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和原料;合成代谢是分解代谢的基础在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产生化学能,光合微生物还可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这些能量用于:1.合成代谢;2.微生物的运动和运输;3.热和光。无论是分解代谢还是合成代谢,代谢途径都是由一系列连续的酶反应构成的,前一部反应的产物是后续反应的底物。细胞能有效调
11、节相关的酶促反应,使生命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除产生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初级代谢产物和能量外,还会产生一些次级代谢产物。这些物质除有利于微生物生存,还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基本概念初级代谢:(primary metabolite )一般指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次级代谢 :(secondary metabolite )指没有明确生理功能,似乎并不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代谢过程。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由于微生物“比表面积”巨大,因而代谢速率极快;由于种类繁多,因而代谢类型(途径)极其多样;代谢的严格的调节和灵活性1. 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分类按D
12、NA及核糖体RNA原核生物古细菌真核生物按能量来源光能营养型(光合作用)化能营养型(化学反应)微生物分类按利用的碳源自养型微生物异养性微生物按利用氧的能力严格好氧菌兼性好氧菌耐氧厌氧菌严格厌氧菌2. 物质代谢概述代谢代谢(metabolism)是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它主要由分解代谢(catabolism)和合成代谢(anabolism)两个过程组成。分解代谢: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合成代谢:将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分解代谢的作用提供前体化合物提供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生长:细胞结构物质合成产物合成维持:物质运输、运动、亚细胞结构形成、大分子周转等提供还原力
13、NADHNADPH合成代谢由前体化合物合成大分子单体由前体化合物合成产物由单体形成大分子化合物蛋白核酸多糖脂肪分解代谢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蛋白质、多糖及脂类等大分子营养物质降解成为氨基酸、单糖及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产物进一步降解成更为简单的乙酰辅酶A、丙酮酸以及能进入三羧酸循环的某些中间产物,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ATP、NADH及FADH2;第三阶段:通过三羧酸循环将第二阶段产物完全降解生成CO2,并产生ATP、NADH及FADH2。第二和第三阶段产生的ATP、NADH及FADH2通过电子传递链被氧化,可产生大量的ATP。化能异氧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形式:与氧结合,脱氢
14、,失去电子过程:脱氢(电子),递氢,受氢功能:产能(ATP),产还原力(H),产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类型:发酵,有氧呼吸,无氧呼吸3. 中心代谢途径EMP途径受到严格的调控转录水平的调控(操纵子、转录起始区域的抑制)反馈抑制酶别构抑制胞内辅因子水平(ADP/ATP、NAD/NADH)碳代谢物阻遏效应氮源相关的调控饥饿状态的恢复情况其他限制性底物的供给HMP途径即单磷酸己糖途径(Hexose Monophosphate Pathway),也称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分为氧化阶段和非氧化阶段功能:提供还原力(NADPH)提供前体化合物核糖磷酸(包括5-磷酸核
15、糖-1-焦磷酸, PRPP)磷酸赤藓糖HMP途径Glucose 6-phosphate + 2 NADP+ + H2O ribulose 5-phosphate + 2 NADPH + 2 H+ + CO2ED途径ED途径(Entner-Douderoff pathway ),亦称为KDPG 途径 (2-keto-3-deoxy-6-phosphogluconate pathway)ED 途径是 HMP 途径的 6-P-GA处的分支途径,它有两个特殊的酶, 6-P-GA脱水酶 和 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KDPG醛缩酶),因此 ED途径又叫KDPG 途径。在大多数假单胞菌中,
16、ED 途径可能是葡萄糖降解的主要代谢途径。发酵运动单胞菌是目前所知的唯一能在厌氧条件下使用 ED 途径的微生物。PK途径(Phosphoketolase Pathway)PK途径也是从单磷酸己糖6-P-GA开始降解的,经历 HMP 途径氧化部分的反应,生成 Xu-5-P后,被特有的酶裂解为 3C 化合物 ( GA-3-P ) 和 2C化合物(乙酰磷酸,高能磷酸化合物)。 这个特有的酶叫做磷酸酮解酶( phosphoketolase ) , 因为有这个酶而把这条单磷酸己糖途径命名为磷酸酮解酶途径,简称PK途径。 HPK途径(Hexose phosphoketolase)PK途径不同于以上已介绍的
17、可兼用于需氧和厌氧条件下降解的途径,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借助PK途径不但可以利用葡萄糖,而且可以利用D-核糖,D-木糖和L-阿拉伯糖。这 3 种糖首先各自转化成 Xu-5-P,然后经 PK途径降解成 PYR 和 Ac-P(高能磷酸化合物乙酰磷酸)。葡萄糖经PK途径降解成PYR 时所生成的ATP的量只有经EMP途径的一半。在双歧杆菌和木醋杆菌中发现了另一条磷酸酮解酶途径,在这条途径中磷酸酮解酶以单磷酸己糖 F-6-P为底物,将 F-6-P 裂解为4-磷酸赤藓糖 ( E-4-P)和Ac-P,因此这个磷酸酮解酶实际上是磷酸己糖酮解酶 (hexose phosphoketolase)。 因这个酶而把这条
18、磷酸酮解酶途径命名为磷酸己糖酮解酶途径,简称为HPK途径。 HPK途径的意义 如果一种微生物没有二磷酸果糖醛缩酶(EMP途径),没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HMP途径、ED途径、PK途径),那么这种微生物就不能用以上途径来降解葡萄糖;若要在厌氧条件下降解葡萄糖,则需用 HPK 途径。如果这种微生物中还存在 HMP 途径非氧化阶段的转酮-转醛酶系统的话,那么这条途径的中间产物 F-6-P 和 E-4-P 逆向运行可生成各种磷酸戊糖( 包括C5P、C5P和C5”P)。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 以上四种途径(EMP、HMP、ED 、PK / HPK途径)的第一步均是在已糖激酶的催化下首先把葡萄糖激活成 G-
19、6-P ,然后,才开始降解;而有些微生物如假单胞菌属和气杆菌属的某些种的细菌没有已糖激酶,只好用变通的办法:首先把葡萄糖直接氧化成葡萄糖酸,后者在葡萄糖酸激酶的催化下,把葡萄糖激活成生成 6-P-GA,形成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在有分子氧存在的情况下运行。葡萄糖直接氧化途径 曲霉和青霉的葡萄糖氧化酶催化葡萄糖的氧化脱氢反应,这个酶是以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葡萄糖脱氢生成葡萄糖酸内酯 ( GL ),同时FAD被还原成FADH2 ,后者直接 ( 不经过电子传递链)被分子氧再生;同时生成 H2O2 ,然后 H2O2 被触酶分解。这样的黄素蛋白水平的呼吸并不能为细胞提供代谢能。5.
20、能量代谢发酵 VS. 发酵代谢类型:发酵指微生物细胞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有机物部分氧化,释放出一小部分能量。1. 发酵途径发酵的种类有很多,可发酵的底物有糖类、有机酸、氨基酸等,其中以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主要分为四种: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PK途径。2.发酵类型 在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丙酮酸可被进一步代谢。在无氧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分解丙酮酸后会积累不同的代谢产物。根据发酵产物不同,发酵的类型主要有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等。呼吸
21、呼吸是微生物中最普遍和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方式和主要的产能方式。 呼吸是指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较多能量的过程。其中,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称为有氧呼吸,以氧以外的其他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称为无氧呼吸。 呼吸与发酵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载体不是将电子直接传递给底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而是交给电子传递系统,逐步释放出能量后再交给最终电子受体。1) 有氧呼吸(Respiration)最普遍、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除糖酵解过程外,还包括三羧酸循环和电子传递
22、链两部分反应。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作用形成的丙酮酸在厌氧条件下转变成不同的发酵产物,而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进入三羧酸循环(TCA)被彻底氧化成水和CO2,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产能量多,一分子葡萄糖净产38个ATP。有氧呼吸底物脱下的氢经过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fer ChainETC)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电子传递系统ATP的生成胞内电子载体电子载体的种类黄素蛋白泛醌硫铁蛋白细胞色素NAD(P)(H)线粒体中电子载体的作用方式电子传递系统是一系列氢和电子传递体组成的多酶氧化还原体系电子传递系统的功能电子供体接受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谢 途径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