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并购与重组课程大纲.doc
《公司并购与重组课程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并购与重组课程大纲.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公司并购与重组课程大纲.精品文档.公司并购与重组并购简介一、并购的基本概念定义兼并、征购、合资(joint ventures)、联盟、股权收购(竞价标购tender offers)、接管等,所有涉及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变化,都是并购。因而,只要是资本市场的交易,导致了股权结构和控制权和变化,均为并购。即使只收购了某一公司百分之一的股份,也叫并购,毕竟这种收购导致了股权的转移。虽然从公司的角度强调对公司的整体控制,但实际上,市场环境对股权的转移均有限制,如防止垄断等。因此,并购实际上寻求的主要是控制权。而且,从资本的角度看,买与卖没有区别,都是并购
2、行为。股权和控制权变化的基本途径合并:常见,是友好的方式,通过谈判交易。一定要通过双方董事会和股东会的同意。例如:AOL并购Time Warner,沃达丰并购曼纳斯曼,HP收购康柏,Lenovo收购IBM的PC业务。竞价标购:要约购买股份。直接在出价人与目标公司的股东之间交易。其关键在于,一方突然宣布,含有敌意收购的性质。这种方式迂回绕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多用于敌意收购,可能是不公平或附条件的。例如SABMiller收购哈啤,新闻集团收购道琼斯。公开市场采购:并购中常用的操作方式,先在股票市场上默默购入目标公司的股份,建立立足点(toeholds)。证券法对此有严格的限制。(如中国证券法规定:
3、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五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此后,其所持该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百分之五,还应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二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同时,法律还设定了强制收购制度。(如中国证券法规定: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的股份达到百分之三十时,继续进行收购的,应当依法向该上市公司所有股东发出收购上市公司全部或者部分股份的要约。)这些制度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权益,另一方面兼顾了推进并
4、购交易的考量。代理权:即通过代理人收集投票权。将一部分股东的投票权集合到一起,用以对抗另一部分股东。其成功率比较低。其他方式:私人收购。联盟和合资。并购的分类横向并购在同一行业的公司之间进行,包括生产扩张和市场的扩张。动机是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由于横向并购可能导致行业垄断,很多国家对些有限制。纵向并购产业链上下游公司之间进行。动机一是使本企业的供应链充分得到满足;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获得信息效率。特别是上下游企业信息严重不对称的行业,收购公司通过并购目标公司,彻底了解有关信息。多元化互不相关的企业之间的结合。动机主要是使企业业务实现良好组合,降低企业的风险。但问题在于,两个彼此互补性强的企
5、业的结合,可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而多元化则达不到这一目的,因为这种方式没有产生协同效应(除了财务上的以外,但财务上的协同又不是并购的目的)。60年代在美国流行,到80年代出现反多元化,目前已不是主流。但新兴市场从80年代开始疯狂的多元化,以日韩企业为代表。对此最大的冲击是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最早是首钢。目前国内的趋势是组建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的。一般理论:公司价值链这是按照公司价值链对并购的另一种划分。任何一个产业,都能按价值创造的机会链接起来。把价值链分为: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市场营销分销售后服务五个阶段。其中沿箭头方向为前向整合,反箭头方向为后向整合。例如:作为网络设备制造商的思
6、科,先收购内容提供商Bloomberg,进而收购门户网站Yahoo。国内企业如作为内容提供商的盛大收购门户商新浪。都属于前向整合。很少有现代企业把这些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弄到一起,而是只作其最擅长的一段。企业的冲动在于,站到整个价值链的高端,获取更高的利润。因为价值链低端的企业赚得最少。因而,多数情况下出现的是前向整合。但并非所有的行业都是前向整合更好,如电影业,就多是出版发行人向后整合。这种分类把并购与价值创造联系在一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中国的企业现在集中于生产环节,处于价值链的低端,缺乏品牌、渠道。今后中国的并购将以前向整合为主,向价值链后向延伸。近来的例子,如温州鞋业制造厂家,开始收购意大
7、利皮鞋品牌。更极端的例子是关于中国制造业收购沃尔玛的设想,其出发点在于如果沃尔玛在中国企业手中,则中国人掌握卖什么、卖多少的主动权,荒谬之处是,如果这样,沃尔玛也就不成其为沃尔玛了。实例:PC产业的微笑曲线中国的PC制造业多集中于组装生产领域,属于薄利环节。企业要向更高端的价值附加位阶延伸,向后延伸到研发阶段,向前延伸到品牌营销阶段。在坐标图上,形成明显的微笑曲线。二、并购行为的回顾并购史上的波浪形并购是与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讲到并购,就必然与美国的资本市场相联系。以美国为例,并购历史呈波浪形发展,大致经历了五次波浪。在这五波之间,并购市场比较沉寂。这种情况,在全球范围内很具代表性
8、。第一波:横向整合。1897年1904年。以JP Morgan创建美国钢铁公司为代表。其驱动力是提高企业效率,谢尔曼反垄断法执行比较宽松,西部的大迁移。第二波:垄断的不断增长,更进一步的横向整合。19161929年。以Middle west Utiluties控制39个州的公用事业代表。其驱动力为一战后的繁荣。破灭于大萧条。第三波:金融创新,多元化领域。19651969年。以Gulf和Western在五年内收购80家公司为代表。驱动力是金融创新和多元化的出现,PE成为重要的指示器。第四波:范围缩减。19811989年。以RJR Nabisco被私人收购为代表。特点是LBO和MBO的出现,尤其是
9、前者。驱动力是里根政府的减税政策,坚持自由市场;垃圾债券市场的表现;外资进入美国M&A市场。第五波:巨形并购。19922000年。AOL以高达10亿美元收购Time Warner。驱动力是美国的经济繁荣和大牛市;高科技产业的出现;产业整合;金融资本的发展。影响当今M&A的重要因素l 流动性过剩l SWFs:政府主导的主权投资基金。发达市场对此评价多为负面的,多认为这些基金投向主要是在人权、民主方面记录不良的国家。如对于中国向苏丹的投资。l 科技的变化l 全球化l 国际间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减少(deregulation)l 活跃的欧洲市场l 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l 全球范围的外包和整合三、为什
10、么并购?Jensen的产能过剩理论:公司环境的历史考察Jensen在AFA高峰会议上提出,回顾历次工业革命,强调技术进步的影响。要点在于,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某一阶段、某一行业高速发展。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使得大量资本迅速集聚于某一产业,更加促进该行业的发展,大量企业在此行业涌现。这一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在这一行业必然出现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出现后,必然要降低企业数量。这种现象历史上都是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集中于某些特定的行业。Jensen考察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十八世纪晚期,新能源的广泛应用。第二次工业革命,十九世纪晚期,源于铁路、电报、蒸汽轮船、海底电缆等现
11、代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快速零售包装技术,大量的生产和分销系统的采用。当代工业革命,源于高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政治经济的革命,如社会主义国家向资本化过渡,全球贸易,牛市和随后的股市泡沫破裂。这三大阶段的实证,验证了他的产能过剩理论。四种因素影响并购交易如何重振公司控制体系?应对两大挑战: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不仅要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而且要求外部治理结构。并购作为一种企业生存的选择而流行。资本市场:自1970年代以前,资本市场和公司交易急速发展。自1940年代到1970年代,法律对资本市场进行严格的约束。生产和要素市场:作为一种治理工具反应过缓。法律、政策和行政手段:时间消耗
12、过大,在私人利益和社会成本之间难以兼顾,作出反应迟缓。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公司治理低效能,如GM,IBM,Kodak。Mitchell & Mulherin 的研究Jensen的理论是目前为止比较有说服力的。Mitchell & Mulherin 于1996年的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他们对美国1980年代51个行业的并购进行了研究,包括交通运输、货运等。发现,并购最大的原因是竞争,如由于政府放松管制,导致竞争充分,外资进入该行业等。这些变化对各行业的影响不同,产能过剩的程度也不同。研究表明:各个行业间意义重大的区别既体现在并购活动的速度,也表现在这些活动出现的连续性。并购和重组活动的行业差异与经济
13、对产业的冲击直接相关。产业冲击包括政府调节(如交通运输、广播节目、娱乐、天然气、货运等),外资竞争(如纺织、服装、汽车、钢铁),金融创新(如金融杠杆),能源依赖。并购和重组活动表明各行业的并购集中出现。它们主要由特定的产业冲击或宏观经济冲击在不同行业间的变化所驱动。发达国家近年的并购主要集中在金融、银行业,也是由于这些行业企业太多,同质化严重。并购是企业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的本能反应。中国从来不缺少经济力量的变化,因而所造成的影响也不断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在中国也容易发生。而在企业规模小,赢利模式简单,政府管控少,企业利润较薄的行业,更易出现这种现象,通过并购,吸收和消化过剩的产能。因而在中国
14、,并购频繁的行业,注定是竞争激烈、政府控制少的。四、亚洲和中国的并购市场亚洲亚洲并购市场的实证也反映了Jensen产能过剩理论,呈现波浪式分布,强度并不一致,某些行业相对沉寂。亚洲并购活动近年来逐步发展,并日益重要。1997年,亚洲并购市场总额为920亿美元,占全球并购市场的5%;2000年,这一数字达到2960亿美元,占8%;2002年7月的统计,全年达2170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0%。亚洲在全球并购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重,市场越来越重要。2000年以后的亚洲并购市场,无论从并购数量和并购额,跨国并购仅占1/3,国内并购占2/3以上。说明亚洲并购市场开放性不够。日本也仅仅在形式上对外开放,对于
15、外资并购本国企业比较敏感。最近两年,这种情况在发生变化,日、韩都在逐步开放。很多PE除了在欧洲寻找机会,也认为更多的机会在亚洲,目前主要在日、韩、东南亚,因其市场相对成熟,未来在中、印。从全亚洲并购市场看,国内并购比重会越来越小,跨国并购会越来越多。将近60%的并购,集中于4个市场和4个行业。2000年以后的亚太市场,近60%的并购集中在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中国四个市场;同样,近60%的并购集中于IT、金融服务、电子、日用消费品四个行业。中国近年的强劲增长中国并购市场经历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在交易数量上,由1997年到2002年7月,保持了19%的增长率,1997年并购交易数为193起
16、,至2002年7月达460件。在交易值上,由1997年到2000年,保持了44%的增长率,从1997年54亿美元,到2000年的514亿美元,2001年略有下降,2002年上半年又达335亿美元。按交易金融,五个行业占据了市场的70%。分别是能源、原材料、电子、电信、房地产。跨国并购额,占中国并购总额的40%50%。国内并购的主要分类国内并购政府主导很多行业并购活跃,不是竞争太多,相反,恰恰是竞争不够,由政府推动。如垄断行业、国企改制等。电信、民航。市场主导家电、啤酒、投行、纺织等行业。政府管制少,或者干脆不爱管。跨国并购跨国公司重组合资公司。汇丰持有中国交通银行19.8%的股份。后WTO时代
17、跨国公司进入。SAB收购哈啤。AB购入青岛啤酒的股份。ACE在华泰保险的投资。中国公司的海外扩张。企业价值链的延伸。外汇储备过高,政府要求持有资产的多样化,分散投资。中国企业向外走,可能会主导跨国并购的趋势。趋势中国并购市场会越来越大。经济活动中存在这些力量,企业有可能借助这些力量。四种力量推动了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相对于市场需求而言供应过多,要求行业整合。中国企业开始利用并购去扩展市场,使资源配置合理化,达成产业整合,尤其是在汽车、啤酒、能源、家电、电子、电信、房地产行业。二是国企改制,今后几年还将进行。三是FDI,每年吸引六七百亿美元的外资进入中国,要么自己投资
18、,要么采取并购的方式。近年FDI并购中国企业十分活跃,每年三十亿美元的规模。值得注意的是,一方面外资投资拉动增长,另一方面国内一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要投到国外,具有反讽的意味。这既是国内金融中介机构的失职,也是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集中于低端产业,造成外资挤压内资,并导致短期效应,一旦外资抽出,有经济空心化的危险。四是政府态度和法治环境在不断完善,这样的背影使外在环境逐渐成熟。公司战略与并购从企业角度出发,将并购与公司战略联系到一起,放入战略框架。什么样的公司战略需要并购活动?只有30%的并购是成功的,原因根本上是公司战略是否合理。核心问题是:只有把并购放到企业核心战略之中,才能获得成功。公司战略概观
19、不仅在经济活动中,而且在整个人类生活中,多个分支机构的组织设计,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创新之一。公司战略:是一系列措施的集合,内在统一,并随着市场变化,为长期表现最佳化服务。并购是其中一种操作方法。常见的五种战略举措B建立新的业务单位。IBM由电脑制造业,遇到PC的发展,1991年亏损160亿美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A调整核心业务。美国铝业,通过收购、研发新工艺,节省运营成本,保持龙头地位。S重塑业务单位的组合。诺基亚由一家森林业、塑料企业,转行到移动通讯。I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活力。影响员工,形成一套做事的方法,而非制度。GE一贯推广它的企业文化。C沟通。宜家,与市场、股东的不断、充分的沟通,
20、从卖家俱到卖生活方式。再如星巴克。前三种直接涉及并购。后两者是间接的,包括并购中的文化整合,以并购作为一种宣传方式。为什么成功率如此低?战略稳定性和今日的价值是并购成功的首要驱动力市场股价的反应,说明了市场对并购的评价。针对收购方而言,宣布并购的当天,股价的变动。若市场看好,收购方股价上涨的可能性是89%,下跌的可能性是11%;若市场不看好,收购方上涨的可能是3%,下跌的可能是97%。如中海油自宣布收购尤尼克开始,其股价就下跌。收购方本身必须是个好企业若收购方自己做得糟糕,试图通过并购成功,其成功率很低。从ROIC评价,并购方ROIC高于行业平均值的,并购成功率达62%;等同于平均值的,成功为
21、57%;低于平均值的,并购成功率则降到35%。青蛙能跳过去的,乌龟未必跳得过去。付低价,不要买贵了没有溢价,成功率达68%;溢价低于10%,成功率为63%;溢价在10-20%之间,成功率为47%;若溢价超过20%,成功率降到25%。不要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同行业或相关行业的并购成功率更高。并购交易过程要点:确保按照时间表实施;确保尽职调查正确全面;把并购后的管理作为并购过程中的组成部分,贯穿始终。以发达国家的并购交易过程为例,基本架构。中国等新兴市场有所区别,基本原理一样。并购的主要参与者包括:管理层,主导并购工作。投资银行,其立场未必客观,是交易的促成者。独立的财务顾问,相对比较客观中立。会计
22、师事务所,进行估值。律师行。一场并购,中介人员可能达到上千人。买卖双方都有许多工作要做。典型买方过程三大阶段。并前、并购、并后。不要把并购仅仅理解为并购交易中的过程,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的。并前:这一阶段往往被人忽视。许多并购者都是机会主义者,不做这个工作。实际上这是并购成功与否的前提,可能个月,也可能长达几年。一是要判断是否要并购,二是有哪些潜在对象,他们的大致状况。明确公司战略。成熟的国际化企业对此是明确的。对于中国企业,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应当理解本企业的目标、地位,十年后,要把它带到什么地方去。如联想,就是要做PC,做行业的老大。所以才对美国、欧洲市场的并购。初步分析。
23、要把潜在的可能成为并购对象的企业进行分析。财务状况、市场定位、企业文化、管理团队相容性。并购行动建立正式联系。两种方式。一是主动出击,确定对象后主动与其联系,表达有并购的意愿。二是目标公司愿意自我出售,发出消息。如IBM就主动向业内发布出售PC的消息。意向收购书。建立联系后,企业都签订一个并购意向书,愿意以什么条款收购,收购后怎么设计。没有法律约束力,只是对企业运作的思考。受购企业会对此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邀请企业做尽职调查。尽职调查。受购企业提供有关资料,帮助收购方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准备收购意向书。谈判。谈并购协议的具体条款。最终提供一个MoU,即谅解备忘录。签约。最终协议文本。并后PM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司 并购 重组 课程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