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doc
《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精品文档.农村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与分析一、调查目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向学生提供当前受益的东西,而且还要向学生提供长远受益,甚至终身受益的东西。 近年来,一系列国际性的研究报告从学会生存到学会关心都强调“学”的重要。正如学会生存一书的“序言”所指出:“科学技术的时代意味着,知识正在不断变革、革新,正在不断地日新月异。所以,大家一致同意: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蓄知识,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未来的社会应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的公民应是善于学习的公民。 人类学习的过
2、程已不仅仅是对信息的识别、加工、理解、储存和检索的认知过程,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很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能否善于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能否及时修正学习计划和放弃无效学习策略。学校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一定的训练与培养,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动用正确而科学的学习方法,把知识学得更多、更快、更好。因此,开展学习习惯的研究,在我国现代教育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课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也同样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二、调查过程与方法:我们以我县云和镇中学、梅源中学、沙溪中学、石塘中学等主要农村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听介绍、听课、座谈、抽查、跟踪等方法进
3、行调查活动,为期一学期。 听介绍:听取校长、教务主任、班主任及学科教师介绍农村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及针对这些学习习惯采取的有效措施。 听课:听语文课共80多节,观察学生的上课习惯。 座谈:召开教师(20人)座谈会和学生(3次共120余人)座谈会,听取老师、学生的看法和意见。 抽查:设计有关表格,通过填表对800多名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抽查了解分析。 跟踪:对若干学生进行全天跟踪,了解学习习惯的总体情况。三、农村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分析800名中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 (“好”已养成习惯;“一般”较为随意,没有养成习惯; “差”没有这种好习惯。)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中学生在学习习惯上相当不乐观
4、,主要成因分析如下: 、忽视习惯,唯“勤 ”是岸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的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然而农村中学生中,不少同学对习惯这个概念陌生得很,分析原因,主要是:平时对要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不重视,认为这是可有可无的事,没有从心理上突破传统“学精于勤”的思维定势。学生没有主动自觉地去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 、坏习惯多,将就不改 常有教师讲,现在的学生,写起作文来,标点独有钟情于逗号,一段话除了段末是句号,其它全是逗号,且字体潦草。这些坏习惯,农村学生尤其突出。有位学生写了一张请假条,26个字竟有1
5、3个白字。可见,学生坏习惯多,却没引起重视,屡屡重犯。另一方面,老师缺乏主动耐心的指导,一心扑在教书上,提高学生考试得分耗能大,无暇顾及这些“小事”。 、毅力缺乏,兴趣索然 常规学习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学会学习的基本保障,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并使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得到提高的前提条件。学生中也不乏有好的学习方法,但能把好的方法化为习惯地学生却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同学只认为这种方法好,并没有主动地化为习惯。探其原因,教师忽视非智力因素,认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学生不能从理性上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求知的重要性;受社会不良思想影响,认为读书无用,农村家长,学生心目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中学生 学习 习惯 调查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