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doc
《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精品文档.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常规一、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工作。二、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并根据季节变化、疾病多发的年龄制定相应预防措施,利用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常见病的预防知识。三、教育幼儿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去。四、按儿保常规做好体弱儿管理,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矫治率达100%,管理措施有针对性并能落实,有个案记录,定期追访。并向家长做好宣传体弱儿的保健护理知识,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五、开展口腔、视力的检查和保健工作,发现有异常要及时实施矫治。六、夏季做好防暑防病工作,冬季
2、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七、幼儿常见的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及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等,应列为多发病防治的内容。对这些幼儿作为重点管理,追踪随访。八、我中心按照婴幼儿健康管理程序:分别在3月、6月、8月、12月、18月、24月、30月、36月龄时定期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检,为4-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九、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防治常规有: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一、 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1、 小儿长期喂养不当:(1) 人工喂养的婴儿,尤其长期稀释乳或乳量不足;(2) 母乳不足又未增加其它母乳代用品;(3) 6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助食品,或添
3、加辅助食品数量不足、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特别是以谷类辅助食品为主的小儿;(4) 长期挑食、偏食、厌食的小儿。2、 患有消化系统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小儿,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最常见。此外,肠寄生虫病、慢性传染性疾病等。3、 先天性不足,消化能力低下的小儿,如早产儿、双胎儿、低出生体重儿。此外,唇腭裂、幽门狭窄等。二、 营养不良的评价方法1、 评价指标:年龄别体重、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2、 评价参考值:卫生部推荐的世界卫生组织(2006版)所公布的三项指标的参考值;3、 评价标准:小儿的三项指标的测量值分别小于参考值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中位数-2s)。三、 营养不良的分类1、 低体重小
4、儿的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年龄别体重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体重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就是低体重。2、 消瘦小儿的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等于或高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照分析,如低于该评价标准,就是消瘦。消瘦主要反映小儿目前或近期营养不良,表现为面黄饥瘦,重者皮包骨头,但个子不矮。3、 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小儿的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评价方法为:先将测量出的小儿
5、身高值与年龄别身高的参考值中的同年(月)龄、同性别的身高值对比,如低于评价标准,则再将测量出的小儿体重值与身高别体重参考值中的同性别、同身高的体重值对比分析,若为正常,就是发育迟缓。发育迟缓主要反映过去(长期)营养较差,目前尚可。这类小儿从外表看上去匀称、皮下脂肪不少,只是长期的矮小。4、 严重慢性营养不良小儿的体重和身高均低于身高别体重和年龄别身高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同消瘦和发育迟缓的评价方法。患严重慢性营养不良的小儿实际上存在消瘦和发育迟缓,表明过去和目前均有营养不良,患儿看起来又瘦又小,严重者精神不振、反应低下,智力障碍等。可将四种营养不良的评价标准和分类方法归纳于下表中。营养不良评价表
6、评价标准营养不良分类按年龄的体重评价标准均值-2s低体重按身高的体重评价标准均值-2s消瘦 (急性、近期营养不良) 按年龄的身高评价标准均值-2s 发育迟缓(过去、慢性营养不良)按身高/体重和年龄/身高评价标准均值-2s严重慢性营养不良(过去、目前营养均差)四、 营养不良的症状和体征:1、 最早出现的表现是体重不增,随后体重减轻;2、 消瘦、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肤毛发干枯失去弹性;3、 患病较久、病情较重者身高增长迟缓,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反应迟钝、智力落后等;4、 营养不良的患儿易患各种传染病或感染性疾病。五、 营养不良的治疗1、 查找原因;2、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3、 进行
7、喂养指导;(1) 强调母乳喂养;(2) 根据小儿年龄特点,指导合理补充营养,调整饮食,及时添加辅助食品;(3) 增加饮食次数或增加热量的摄入。4、 药物及其它治疗(1) 助消化药(2) 多种维生素:维生素1,2,6,维生素;(3) 锌:锌元素,每日0.61.5mg/kg,分23次口服。(4) 中医中药:推拿、捏脊;开胃健脾的中药。5、 定期随访(1) 每月复查一次,测量体重、身高并进行评价。(2) 应做血红蛋白检查,异常者,按贫血常规管理;做智力检查和微量元素检查,异常者应做出相应的处理。六、 治愈标准1、 按年龄的体重应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且症状、体征消失,并维持2个月。2、 如经指导
8、、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但体重仍未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者,可采用按身高的体重评价,如按身高的体重已达到均值减一个标准差以上。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肥胖是机体能量的摄入超过消耗,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组织,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常。同时,肥胖也是多种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始发因素,其发病呈现低龄趋势。一、 高危因素1、 遗传因素:肥胖呈家族聚集性,肥胖父母所生子女肥胖发生率达70%80%;双亲之一肥胖,其子女40%50%肥胖;双亲均不肥胖,其子女只有10%14%肥胖。2、 生活环境:(1) 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逼迫式劝饮食,重肉轻蔬。进食频率快;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冷饮,巧克
9、力等;(2) 体力活动:静坐为主、体育运动少、运动量少。家庭环境:家长营养知识的缺乏,不良的生活习惯;(3) 喂养方式:母乳喂养可降低肥胖发生率。3、 社会环境:教育程度、经济地位、城市化、心理因素。4、 出生体重:出生低体重、高体重二、 超重与肥胖诊断1、 体格发育指标判断(1) 体重/身高评价:国内采用同性别体重/身高对肥胖进行诊断和分度。15%为超重,20%为轻度肥胖,30%为中度肥胖,50%为重度肥胖。(2) 体质指数/年龄(BMI/age)评价:常用于2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筛查肥胖,P85thP95th为超重,P95th为肥胖。2、 病史资料:包括家族史、生活习惯、行为及膳食评价与分析
10、。3、 体格检查:常规体查、测定血压4、 实验室检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肝脏B超等。三、 鉴别诊断主要与遗传和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继发性肥胖鉴别。四、 防治措施1、 常规筛查: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常规筛查很重要。下列情况进行遗传或内分泌检查:BMI/ageP85th,有肥胖复杂症;BMI/ageP95th, ,无论有或无肥胖复杂症。2、 控制儿童体重,儿童期不使用“减肥”或“减重”的观念,只使用“控制增重”作为指导思想。体重控制目标:有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为促进生长发育( 特别是线性发育 ),增重速率在正常生理范围内。3、 运动疗法,增加能量消耗,提高有氧能力,增强体质健康。4、 行为
11、矫治:建立减肥日记、定期测量体重5、 药物治疗:一般儿童不采用。肥胖的诊断儿童体重测量在2岁之前,其标准体重的计算与一般的计算方式不同。116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月龄600712个月:标准体重(克)=出生体重(克)+6600+(月龄-6)500212岁:标准体重(千克)=年龄(岁)2+83计算标准体重的一般公式:标准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儿童肥胖诊断方法及标准:诊断方法:测量儿童身高、体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身高标准体重值按性别进行儿童肥胖的诊断和分度。儿童肥胖度的计算方法:肥胖度(100%)=实测体重(Kg)标准体重(Kg)/标准体重(Kg)100%。诊断标准:
12、超重:肥胖度10%19%;轻度肥胖:肥胖度20%29%;中度肥胖:肥胖度30%49%;重度肥胖:肥胖度50%及以上。例如,身高92.0厘米的女孩体重如果为14.5公斤,介于13.4公斤和14.7公斤之间,体重为正常。具体可参见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表.儿童肥胖诊断标准表女 孩男 孩身高(cm)P50(kg)110%120%130%150%90.012.914.215.516.819.491.013.214.515.817.219.892.013.414.716.117.420.193.013.615.016.317.720.494.013.915.316.718.120.995.014.115.51
13、6.918.321.296.014.315.717.218.621.597.014.616.117.519.021.998.014.916.417.919.422.499.015.116.618.119.622.7100.015.416.918.520.023.1101.015.617.218.720.323.4102.015.917.519.120.723.9103.016.217.819.421.124.3104.016.518.219.821.524.8105.016.718.420.021.725.1106.017.018.720.422.125.5107.017.319.020.82
14、2.526.0108.017.619.421.122.926.4109.017.919.721.523.326.9110.018.220.021.823.727.3111.018.620.522.324.227.9112.018.920.822.724.628.4113.019.221.123.025.028.8114.019.521.523.425.429.3115.019.921.923.925.929.9116.020.322.324.426.430.5117.020.622.724.726.830.9118.021.023.125.227.331.5119.021.423.525.72
15、7.832.1120.021.824.026.228.332.7121.022.224.426.628.933.3122.022.725.027.229.534.1123.023.125.427.730.034.7124.023.626.028.330.735.4125.024.126.528.931.336.2126.024.627.129.532.036.9127.025.127.630.132.637.7128.025.728.330.833.438.6129.026.228.831.434.139.3130.026.829.532.234.840.2身高(cm)P50(kg)110%1
16、20%130%150%90.013.314.616.017.320.091.013.514.916.217.620.392.013.715.116.417.820.693.014.015.416.818.221.094.014.215.617.018.521.395.014.516.017.418.921.896.014.716.217.619.122.197.015.016.518.019.522.598.015.216.718.219.822.899.015.517.118.620.223.3100.015.717.318.820.423.6101.016.017.619.220.824.
17、0102.016.317.919.621.224.5103.016.618.319.921.624.9104.016.918.620.322.025.4105.017.118.820.522.225.7106.017.419.120.922.626.1107.017.719.521.223.026.6108.018.019.821.623.427.0109.018.320.122.023.827.5110.018.720.622.424.328.1111.019.020.922.824.728.5112.019.321.223.225.129.0113.019.621.623.525.529.
18、4114.020.022.024.026.030.0115.020.322.324.426.430.5116.020.722.824.826.931.1117.021.123.225.327.431.7118.021.423.525.727.832.1119.021.824.026.228.332.7120.022.224.426.628.933.3121.022.624.927.129.433.9122.023.025.327.629.934.5123.023.425.728.130.435.1124.023.926.328.731.135.9125.024.326.729.231.636.
19、5126.024.827.329.832.237.2127.025.227.730.232.837.8128.025.728.330.833.438.6129.026.228.831.434.139.3130.026.829.532.234.840.2维生素D缺乏一、基本概念和定义维生素D缺乏的流行病学:维生素D是一组类固醇衍生物,属于脂溶性维生素,主要为维生素D3(胆骨化醇)和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维持人体内钙的代谢平衡以及骨骼形成。此外,由于维生素D受体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系统,维生素D活性形式1,25-(OH)2D具有激素样作用。目前认为,维生素D具有广泛的生理作
20、用,维生素D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简称佝偻病)是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导致生长期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是维生素D缺乏的最严重阶段。二、维生素D缺乏的诊断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诊断可以依据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1、高危因素:缺乏阳光照射,以及未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是造成儿童维生素D缺乏的主要原因。婴儿、儿童、青少年是维生素D 缺乏的高危人群。皮肤颜色深、衣物遮盖、空气污染、高楼遮挡、居住在北方高纬度地区、冬季阳光强度弱等,均制约了由
21、阳光照射皮肤产生足量维生素D而造成维生素D缺乏。母亲妊娠期维生索D缺乏、早产/低出生体重、双胎/多胎等,致使胎儿期维生素D储存不足,则造成婴儿出生早期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母乳维生素D含量低,纯母乳喂养而未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的婴儿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患腹泻、慢性肝脏、肾脏疾病时及服用利福平、异烟畊、抗癞痫药物,也可造成维生素D缺乏。2、临床表现:维生素D不足、轻度维生素D缺乏以及佝偻病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少数患儿可能表现为易激惹、烦躁、哭闹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或表现为骨折风险增加和肌肉疼痛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维生索D缺乏的最严重阶段,发病高峰在婴儿3-18月龄之间。3、实验室检査:
22、血清25-(OH)D水平是维生素D不足、轻度维生素D缺乏和佝偻病早期的主要诊断依据。儿童适宜的血清25-(OH)D水平,目前认定为50nmol/L(20ng/mL)。37.550nmol/L(1520ng/mL)为维生素D不足;37.5nmol/L(15ng/mL)为维生素D缺乏;12.5nmol/L(5ng/mL)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 4、影像学检査:长骨干骺端X线检査有助于佝偻病诊断,但在维生素D缺乏及佝偻病早期,X线改变多不典型。三、维生素D缺乏的预防鼓励妊娠母亲增加户外活动,适量补充维生素D以维持血清25-(OH)D75 nmol/L(30ng/ml)。鼓励母乳喂养,并从婴儿出生数天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 常见疾病 防治 常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