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doc





《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精品文档. 作物育种学章节重点与难点 目 录绪论 01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 01 第二章:育种目标 03 第三章:种质资源 04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05 第五章:杂交育种 07 第六章:回交育种 10 第七章:诱变育种 12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12 第九章:倍性育种 14 第十章:杂种优势的应用 15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性及杂交制种 18 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 19 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 20 第十四章:群体改良和轮回选择 21 第十五章:细胞工程 22 第十六章:基因工程 23 第十七章:分子标
2、记辅助选择育种 24 第十八章:品种的审定和推广 28 绪论 育种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 作物品种:是人类在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某种群体。 特征特性: 1: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 2:形态上的整齐一致性。 3:有别于同一作物的其他群体。 4:一定的生态适应性。 如何识别不同的品种? 1:外部形态性状:株高、株形、颜色、籽粒 2:内在的遗传物质:Protein DNA 优良品种在农业上的作用? 1:提高产量 2:改善品质 3:增强抗性 4:扩大栽种地区 5;改革耕作制度 6:促进农业机械化 品种的合理利用? 1:根
3、据品种的特征特性,因地制宜地种植良种。 2:良种良法相结合。 3:注意品种的合理布局与合理搭配。 4:注意优良品种的防杂保纯和良种良繁工作。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名词: 1.有性繁殖:指通过雌雄性细胞相互结合而繁殖后代的方式。为植物繁殖的基本方式由雌配子(卵细胞)和雄配子(精细胞)相互结合(即受精)产生后代。 2.无性繁殖: 3.自花授粉:同一朵花的花粉传到同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或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 4.异花授粉:指雌蕊柱头接受异株花粉的授粉方式。 5.常异花授粉:同时依靠自花授粉和异花授粉两种方式繁殖后代。通常以自花授粉为主,又常常发生异花授粉,介于典型的两者之间。
4、6.自交不亲和性:某些作物具有完全花,并可以形成正常的雌雄配子,但自交不结实或结实极少的特性。 7. 雄性不育性:植株的花粉败育,不产生有功能的雄配子的特性。 思考题: 1.不同授粉方式作物的遗传特点及育种方法? 一:自花授粉作物: 遗传特点: 1:个体基因型纯合 2:群体内基因型单一 3: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整齐一致。 4:遗传稳定。 育种与良繁方法: 1:利用自然变异和异交-选择育种 2:杂交育种 3:杂优利用,不易去雄 4:良繁时适当隔离。 二:异花授粉作物 遗传特点: 在长期自由授粉的条件下,其品种群体具有以下特点: 1:个体基因型杂合 2:群体内基因型复杂 3:群体内个体之间表现型不
5、一致 4:遗传不稳定,自交衰退。 育种与良繁方法: 育种方法:杂优利用 良繁方法:严格隔离,防止混杂。 三:常异花授粉作物: 遗传特点: 1:群体内多数个体的基因型纯合,少数杂合。 2:群体内遗传基础复杂 3:自交衰退不明显。 育种与良繁方法 1:选择育种 2:杂交育种 3:杂优利用 4:良繁时隔离种植。 2. 如何测定作物的自然异交率? 确定授粉方式的方法: (一):根据 构造、开花习性等 (二):人工自交观察衰退情况。 (三):测定异交率: 一:父本-显性标志性状,母本-相应隐性性状 二:父母本间行种植或父本种在母本周围。 三:收母本植株种子,播种,统计;天然异交率=(F1 中显性性状个体
6、数/F1 总个体数)*100% 自然异交率在 4%以下的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 50%-100%的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自然异交率在 4%-50%之间的是常异花授粉作物。 3. 自交和异交的遗传效应? 自交的遗传效应 1:纯合基因型,使杂合的基因型趋向纯合。 2:性状分离,杂合基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3:自交衰退:杂合基因型作物,自交后代的生活力衰退的现象,表现为:生长势下降、繁殖力抗逆性减弱、产量降低等。 异交的遗传效应 1:异交形成杂合基因型 2:增强后代的生活力:异交使后代的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等方面增强和产量提高,称为杂种优势。 4. 作物品种的类型及含义? 一:自交系品种
7、 是指遗传基础相同、基因型纯合的植株群体。特点:1:基因型纯合 2:可以重复利用 二:杂交种品种 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 F1 植株群体 三:群体品种 指由基因型不同的植株组成的个体群 1:异花授粉作物的自由授粉品种 2:异花授粉作物的综合品种 3:自花授粉作物的杂交合成群体 4:多系品种 四:无性系品种 指经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品种。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内基因型杂合或纯合,个体间一致。 5. 各类品种的育种特点? 一:自交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自交系品种是由同一群同质的和纯合的基因型植株组成,严格讲是来自一株
8、优良纯合基因型植株的后代,故育种上采用: 1:自花授粉结合单株选择连续自交下选择纯合优良的基因型。 2:在性状分离和遗传变异丰富的大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 二:杂交种品种的育种特点 自交系间杂交种优势最强 1:杂交种品种的育种包括两个步骤:自交系育种和杂交组合育种。 2:必须进行自交系及自交系间的配合力测定。 三:群体品种的育种特点 群体品种育种的基本目的是创建和保持广泛的遗传基础和基因型多样性,故在育种上具有以下特点: 1:对后代群体一般不进行单株选择 2:保持较大的随机样本群体 在多代自由授粉下逐步打破连续,积累有利的基因改良群体。(自由授粉+较大的群体) 四:无性系品种的育种特点 利用有性
9、杂交产生杂优,利用无性繁殖固定杂优。 是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近似的无性系经过营养器官的繁殖而成,基因型由母体决定,个体内基因型杂合或纯合,个体间一致。 育种特点: 利用有性杂交产生杂优,利用无性繁殖固定杂优。 第二章:育种目标 名词: 育种目标: 就是对所要选育的品种的 要求。明确选育具有那些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是选育品种的计划,是蓝图是关键。 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育种工作的依据和指南,制定育种目标是育种工作的第一步,是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高光效育种: 以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为目标的遗传改良。狭义:生理育种 以提高光合效率为目标 广义:高光效+株型育种 高光效品种的生理特征有光补偿点低,二氧化碳补偿
10、点低,光呼吸少,光合运转率高,对光不敏感等 形态特征有矮杆抗倒,叶片上举,色深,着生合理,相互遮光少,绿叶时间长等。高光效育种就是根据这些特征性进行选择的。 问题: 1: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 一:抓当地生产的主要问题 二:着眼当前、顾及发展。 三:育种目标要落实到具体性状上 四:考虑品种合理搭配 2:现代农业对品种的要求? 一:高产 (一):产量因素的合理组合 (二):合理的源库关系 (三):合理株型:矮化育种 (四):经济系数 (五):高光效:高光效育种 二:优质 三:稳产 1:抗病虫品种是防止病虫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2:抗逆性:抗寒、抗旱、耐湿、耐盐碱 3:抗除草剂、化感作用等。 四
11、:适应机械化 要求品种株型紧凑,杆硬不倒,生长整齐,株高一致,穗、荚、铃部位集中,成熟度一致,不裂荚,不落粒。 第三章:种质资源 名词: 1:种质资源:指具有特定的种质或基因,可供育种及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 2:起源中心:有两个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又名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 3:初生中心:最原始的起源地 4:次生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地扩展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形成次生起源中心 5:原生生物:人类有目的驯化的作物 6:次生生物:非人类有目的的驯化的作物 7:初级基因库:亲缘关系近,杂交可育。 8:次级基因库:亲缘关系较远,有杂交不育或不实 9:三级
12、基因库:亲缘关系更院,杂交不育或不实现象严重 问题: 1:简述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一: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资基础,是实现新的育种目标的保证 二:特殊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2:起源中心学说的主要内容 1:作物起源中心:有两个特征,即基因的多样性和显性基因的频率较高,又名基因中心或变异多样化中心。 2:最原始的起源地称为原生起源中心,当作物由原生起源中心地向外地扩展到一定范围时,在边缘地点形成次生起源中心 3:同一来源的变异类型具有相似的性状 4:根据驯化的来源,作物可分为原生作物和次生作物 3:保存种质资源的主要方法 1:种植保存: 2:贮藏保存:A:干燥器 B:利用自然条件
13、C:品种资源库 3:试管保存:利用植物细胞的遗传全能性 4:简述种质资源的类别 一:根据亲缘关系分 1:初级基因库 2:次级基因库 3:三级基因库 二:按来源分 1:本地种质资源 2:外地种质资源 3:野生种质资源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5:不同来源的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利用价值 按来源分 1:本地种质资源:特点:具有高度的地区适应性 利用:过去可直接用于生产,现在作为育种材料 2:外地种质资源:特点:生态类型的多样性 对本地生态条件的不完全适应性 利用:多数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 部分可直接用于生产 3:野生种质资源:特点:整体性状的不良性和个别性状的特异性 利用:间接利用 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14、:特点:特殊的优良性状 利用:间接利用 6:指出下列作物的起源中心: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大豆、甘薯 小麦: 玉米: 水稻: 棉花: 大豆: 甘薯: 第四章:引种和选择育种 名词: 1:引种:广义:泛指从外地区,外国引进各种种质资源的过程 狭义:作为育种途径之一,指将外地区或外国的品种、品系,经过简单的试验,证明适合本地区栽培后,直接引入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发方法。 2:驯化:将外地或外国的品种(系)选择培育成本地推广品种的过程。 3:生态环境:各种生态因素的复合体各种生态因素都处于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复合体中,它们综合作用于作物,形成生态环境 4:生态类型: 5:选择育种:指在现有的作物群体
15、中,选择优良的自然变异,通过比较试验,进而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6:混合选择:个体选择混合种植混合鉴定决定取舍 7:气候相似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8:系统育种: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成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思考题: 1:引种的基本原理? 气候相似论:地区之间在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素上,应相似到足以保证作物品种相互引种成功时,引种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2:依据作物对环境反应的敏感程度,将作物分为? 敏感型作物:如大豆等引种范围小。 迟钝型作物:如甘薯,花生等引种范围大
16、中间型作物:如玉米,水稻,棉花等 3:主要农作物的引种规律? 由南方引种到北方 由北方引种至南方 高温短日照作物 延迟成熟 提早成熟,株穗粒变小 低温长日照作物 生育期缩短 生育期延长,营养器官加大 4:高温短日照和低温长日照的代表作物及引种规律? 一:低温长日照作物引种规律(小麦为例) 1:北种南引:冬性品种则不能通过春化阶段,半冬性品种即使通过了也会延迟拔节,甚至不能抽穗。因此,不能长距离引种。生育期延长。 2:南种北引:将南方春性或半春性小麦北引,则往往因北方严冬寒冷不能安全越冬。生育期缩短,早熟。 二:高温短日照作物(水稻) 1:南种北引:日照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生育期延长。A:引
17、早熟种 B:引早稻作中稻或晚稻 C:晚稻引种距离不宜太大,引早熟种。 2:北种南引:A:生育期缩短,出穗早,穗粒小,粒重降低,经济性状变差 B:还有北方温差大,积累多,南方则反之。 5:产生自然变异的原因是? 一:自然突变 二:自然异交 三:新育成品种群体的变异: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并未纯合,尤其是一些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以致在推广后仍然发生一些分离,有些性状在推广后仍然发生一些分离,有些性状在推广到新地区后,在新的生态条件下暴露出其中的变异。 6:纯系育种的程序? l 大田单株选择 l 株行鉴定 l 品系产量比较试验 l 区试和生产示范试验 l 审定和推广 7: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 纯
18、系学说: 1:在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是有效的 2:在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8:混合选择的育种程序? 1:单株选择 2:混合鉴定 3:繁殖推广 一:单向混合选择育种:按育种目标从原始群体中选择个体,混合脱粒,混合种植,并与原始品种比较,若比原 品种优越则可繁殖推广。 二:集团混合选择:从原始群体品种中,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个体,按照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与原始品种比较,若比原品种优越则可繁殖推广。 三:改良混合选择: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原始品种比较,优则可繁殖推广。 9:性状鉴定的方法与类别? 1:直接鉴定和间接鉴定 2: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 3:田
19、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 4:本地鉴定和异地鉴定 第五章:杂交育种 名词: 1. 杂交育种:不同品种间杂交获得杂种,继而在杂种后代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2. 单交:用二个亲本进行一次杂交。表示方法:以 A B 或 A / B 一般母本在前: 3. 复交:用两个以上的亲本,进行一次以上的杂交; 4. 三交:三个亲本依次杂交(A B ) C A / B / C 5. 双交:两个单交种再进行杂交 三品种双交: (A C )(B C) A / C / B /C 四品种双交: (A B )(C D) A / B / C / D 6. 聚合杂交:指经过一系列杂交,将几个亲本聚合在一起的杂交方式。 7. 多父本授粉
20、:将一个以上亲本的花粉混合起来,给一个母本授粉的方式。 8. 系谱法:从杂种的分离世代开始单株选株,分别种植成株行(株系),即系统;以后各世代均在优良的系统中连续进行单株选择,直到选出性状优良一致的系统升级进行产量比较试验。在选择的过程中,各世代予以系统编号,以便考察系统的历史和亲缘关系,故称系谱法。 9. 混合法:在杂种的分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不选单株,直到一定世代,性状纯合率达到 80以上时(约在F5F6),才开始选择单株,下一代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进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叫混合法 10. 衍生系统法:指在 F2 或 F3 选一次单株,以后各世代按系统混合种植,不选单株,只淘汰一些表现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作物 育种 章节 重点 难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