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林场第一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木斯林场第一章.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佳木斯林场第一章.精品文档.第一章 基本情况第一节 自然概况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始建于1956年,位于桦南县城北部,距县城21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3032421305236,北纬462016463050。林场施业区东西长21公里,南北宽19公里。东部与桦南林业局交界,西部与桦南县双龙林场接壤,南部与黑龙江省曙光农场相连,北部与桦南县青背、七峰林场毗邻。孟家岗林场施业区属于完达山系西麓余脉,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地貌为低山丘陵区,最高海拔575米,最低海拔170米,平均海拔250米左右,相对高程为395米。施业区为松花江水系的倭肯河一级支流源头汇
2、水区。气候为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暂,冬夏分明。年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5.6,极端最低气温 -38.6,年10的积温为2547,全年日照时数为1955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为550毫米左右,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大风天较多,无霜期120天左右。我场山地土壤大部分为暗棕壤,以典型暗棕壤分布最广,其次为白浆化暗棕壤,另有少量的潜育暗棕壤、原始暗棕壤、草甸暗棕壤;除暗棕壤之外还有少量的白浆土、草甸土、沼泽土及泥炭土的分布。我场地带性植被属长白植物区系,乔木主要有:红松、云杉、赤松、樟子松、落叶松、黄菠萝、水曲柳、胡桃楸、柞树、椴树、杨树、白桦、黑桦、榆树和色木等20多种;灌木主要有:溲疏、
3、榛子、胡枝子等100多种;草本主要有:苔草、铃兰、玉竹等100多种;有许多市场价值很高的中草药及可食性植物,例如中草药类的桔梗、党参、黄芪、刺五加、五味子等200多种;山野菜类的猴腿蕨、薇菜等20多种;果类的山葡萄、山丁子等10多种;菌类主要有榛蘑、元蘑、油蘑、猴头蘑、木耳等10多种。我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给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繁衍生息的环境,主要的野生动物有:狍子、野猪、熊、鹿、野兔、松鼠、雉鸡等20多种,另外我场地下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分布有金、铁、镁、白云岩等矿藏(见表1)。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孟家岗林场隶属于佳木斯市林业局,行政区域属桦南县境内,施业区内分布有一个镇,经济比较发
4、达,所属的24个行政村,69个自然屯交错镶嵌于施业区内,社会人口近4万人。本地区相邻的三个国有林场的森林资源均比较雄厚,境内的桦南建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铁矿石的开采,以及地下黄金的开采,扩大了社会人口的经济发展空间,创造了广阔的就业机会。施业区内有牡佳铁路线纵贯南北,县、乡、村公路成网,林区公路密集,现有林区公路45公里,林道50公里,公路密度达6.1米/公顷,交通比较便捷。孟家岗林场是黑龙江省 “十佳国有林场”。经过近50年的改革和发展,在本地区已呈现农林共建、互利双赢的好形势,我场的区域经济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随着林区多元经济的深度开发,我场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
5、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年,我场实现年末总收入1059万元,其中产品销售收入为901万元,实现总利润318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已突破14000元,为黑龙江省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场。第三节 经营面积我场总经营面积1553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5370公顷,非林业用地面积163公顷。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2670公顷;疏林地面积23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70公顷;苗圃地面积16公顷;无林地面积2269公顷,其中包括宜林两荒地64公顷和其它用地2205公顷。在非林业用地中其它用地面积163公顷(见表2)。第四节 森林分类区划情况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科学经营森林的重
6、要措施,按照省林业厅关于黑龙江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方案和省林业厅、财政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黑林联发2004109号)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场的实际情况,我场于2004年对所有林业用地进行了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总计区划界定林业用地总面积15370公顷,区划界定了一般生态林6810公顷,商品林8560公顷(见表3)。一、重点公益林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文件要求,我场生态区位不符合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标准,因此我场无重点公益林。二、一般生态林(一)区划界定标准我场把除商品林以外属于我省重要河流倭肯河一级支流源头汇水区的所有林业用地,划为一般生态
7、林。(二)事权划分按事权划分的原则,重点公益林属于国家公益林,由中央财政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一般公益林属于地方公益林,由地方财政进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实行事业化管理,科学经营,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区划界定结果一般生态林区划界定面积681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4.3,总计53个林班、330个小班,包括以下两个一级林种,即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1、防护林:总面积为5680公顷,二级林种全部为水源涵养林。2、特种用途林:总面积为1130公顷,其中包括两个二级林种,即:29公顷的实验林和1101公顷的母树林。(四)经营措施:主要采取封护措施,采取职工联合管护形式进行巡护,建立管护经
8、营责任制,并将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将责任落实到人头,在交通要道口立碑警示,搞好护林防火。对已达抚育年龄、郁闭度在0.8以上的林分及时进行抚育,以改善林内卫生条件,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健康生长,禁止商业性采伐(见表5)。三、商品林(一)区划界定标准按照商品林区划界定标准,将我场属于以下类型的林分和林地划为商品林:1、林分相对集中连片,立地条件好,在I、II地位级以内的,有利于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的人工用材林。2、分布于地势平缓(坡度10度以下)土壤肥沃地段的树种比较单一的天然阔叶用材林。3、在坡度平缓,土壤肥沃,立地条件较好的采伐迹地和宜林地上营造的商品林。4、以培育良种壮苗供应市场及本地区更新
9、造林用苗的苗圃。(二)事权划分以市场经济为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努力提高林地生产力,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三)区划界定结果商品林区划界定总面积856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5.7,总计79个林班、1000个小班。其中:1、用材林面积8544公顷。包括速生丰产林2910公顷、一般用材林5634公顷。2、苗圃地面积16公顷。(四)经营措施1、营造型:对立地条件较好的采伐迹地进行提前合理细致整地,营造商品林。2、培育型:(1)主要是对近年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保存率较高,生长较好,通过幼林抚育,培育速生丰产林。(2)在立地条件较好、生长势强,培育价值较高的人工樟子松等林分中,采取抚育间伐
10、等技术措施,培育大径材。(3)在早年营造的保存率较高、生长较好的红松等幼龄林中,采取适度抚育,并适时进行人工修枝,实施定向培育,培育红松果材兼用林。3、利用型:在已达培育目的人工落叶松、樟子松、天然软阔叶林等商品林中,有计划地进行经营采伐、小面积皆伐和渐伐利用(见表6)。四、高保护价值森林(一)区划标准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高保护价值森林是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和社会与文化功能,并具有特殊或重要意义的森林,我场将湿地及湿地周边的珍贵树种富集区域的林分划分为严格保护的高保护价值森林。(二)区划结果我场把位于保丰经营区的葫芦芯子湿地两侧,生物多样性价值显著富集的
11、森林区划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划总面积为323公顷,全部分布在一般生态林内,占一般生态林的4.7%,其中湿地面积21公顷,林分面积为302公顷,主要森林资源类型为珍贵阔叶混交林,主要珍贵树种为柞树、椴树、水曲柳、色木。其中5林班2、4、5、8、10小班,6林班1、7小班,15林班3、5、9小班是以柞树和椴树混交林为主,16林班7、8、12小班是以水曲柳、色木混交林为主。(三)经营保护措施1、对我场高保护价值森林实行专人管护,严格控制一切人畜活动的进入,管护员要记好每日管护记录,严密监视高保护价值森林内发生的各种异常现象,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形成处理意见,同时在交通要道口树立高保护价值森林警示标
12、牌,设置围栏,加强防火。2、对高保护价值森林以卫生清理为目的,进行枯立木及病腐木清理,对清理后木屑和枯枝只能采取散铺或林下堆积措施,禁止全面清除林外,对林下自然更新幼苗进行抚育,并采取人为干预措施,促进自然落种更新,提高森林的自我调控能力,不断丰富物种多样性,增强森林自身抗御病虫害的能力,促进高保护价值森林内珍贵树种的健康生长。同时要避免周边森林经营活动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的保护特性造成负面影响。3、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内的湿地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性保护,疏通水道,保持水位,严格保护湿地内的芦苇等水生植物,安放鸟巢,清理野生动物经常穿行的通道和汲水点的障碍,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不
13、断丰富物种的多样性。4、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定期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并根据监测结果不断调整有利于高保护价值森林的适应性保护特征方面的经营措施,提高我场的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第五节森林资源状况一、林分资源情况我场有林地面积12670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1413317立方米。其中天然林面积3761公顷,蓄积为336868立方米;人工林面积为8909公顷,蓄积1076449立方米。年生长量为59844立方米,年总生长率为4.2(见表7)。二、林种分布状况我场林种分为防护林、特用林、用材林三个林种,其中防护林面积5552公顷,蓄积535916立方米;特用林面积1130公顷,蓄积8
14、7159立方米;用材林面积5988公顷,蓄积790242立方米(见表7)。三、林分类型状况我场有林地面积为12670公顷,森林总蓄积量为1413317立方米,总计包括十二种林分类型,其中:1、白桦林面积75公顷,蓄积4836立方米,多数为中龄林,应采取抚育及封护措施;2、椴树林面积46公顷,蓄积3218立方米,全部为中龄林,应采取抚育措施;3、红松林面积1138公顷,蓄积83645立方米,多数为幼、中龄林,应采取抚育措施;4、落叶松林面积5102公顷,蓄积720079立方米,多数为近、成熟林,应采取经营伐和主伐措施;5、软阔叶混交林面积3466公顷,蓄积308992立方米,多数为中、近熟林,应
15、采取抚育措施;6、杨树林面积7公顷,蓄积236立方米,多数为幼熟林,应采取抚育及封护措施;7、硬阔叶混交林面积55公顷,蓄积2540立方米,多数为幼龄林,应采取封护措施;8、云杉林面积386公顷,蓄积28739立方米,全部为幼龄林,应采取抚育措施;9、樟子松林面积1772公顷,蓄积204181立方米,多数为中、近成熟林,应采取抚育和主伐措施;10、针叶混交林面积310公顷,蓄积21622立方米,多数为幼、中龄林,应采取抚育措施;11、针阔叶混交林面积63公顷,蓄积4463立方米,多数为近熟林,应采取抚育措施;12、柞树林面积250公顷,蓄积30766立方米,多数为中、近熟林,应采取抚育及封护措
16、施(见表8)。四、龄组结构状况:在有林地中,幼龄林面积2495公顷,蓄积127962立方米;中龄林面积2392公顷,蓄积218696立方米;近熟林面积5616公顷,蓄666663立方米;成熟林面积2076公顷,蓄积390350立方米;过熟林面积91公顷,蓄积9646立方米(见表8)。五、林副资源状况本场有丰富的山产品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发达,市场广阔,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主要的林副资源有以下4类:1、山野菜:蕨菜、薇菜、广东菜、刺嫩芽、黄花菜年贮藏量可达15000千克。2、中药材:刺五加、五味子贮藏量可达20500千克。3、食用菌:木耳、蘑菇年贮藏量可达5050千克。4、果品山葡萄、
17、山里红、榛子、核桃、松籽年贮藏量可达49350千克(见表9)。六、生物多样性状况 我场植被构成是以柞树、白桦、黑桦等先锋树种为主的的天然次生林和以针叶树种为主的人工纯林,植物群落和生物物种较单一,对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不利。近年来,我场注意在天然林、人工林冠下更新红松、云杉以及在采伐迹地更新水曲柳、落叶松等混交林。同时加大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珍贵树种和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力度,逐渐丰富我场的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七、湿地资源状况我场山地为完达山系西麓余脉,仅在部分山脉与平原交汇处存在小面积间歇性积水型沼泽类湿地,在施业区内呈零星分布,湿地总面积仅有74公顷,湿地水域面积保持不稳定,部分湿地在
18、枯水季节经常极度缺水,只有在较大沟系周围湿地的水草比较丰茂,近年来已常见野鸭类水禽出没,随着湿地保护力度的进一步加大,我场的湿地将逐渐恢复和扩大。第六节森林资源变化及分析一、森林资源变化分析参照1990年至2000年的森林资源数据,得出如下的资源对照分析:1、1990年的经营性消耗为10430立方米,2000年的经营性消耗为13751立方米,为增长性消耗。而蓄积增长却从1990年的净增量20130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940310立方米增加至2000年的净增量43438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1381180立方米。2、有林地面积从1990年的13017公顷增加至2000年的13137公顷,呈良性增长
19、。以上资源数据显示,经过我场10年的科学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得到了极大的积累,森林资源呈现“双增长”的良好态势,实现了我场森林资源的持续稳步增长(见表10)。二、林地使用状况分析我场经营总面积为15533公顷,林业用地15370公顷,林地利用率99.0,利用状况良好。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2670公顷,面积比重82.4;疏林地面积23公顷,面积比重0.15;灌木林地面积22公顷,面积比重0.1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370公顷,面积比重2.4;苗圃用地面积16公顷,面积比重0.1;无林地面积2269公顷,面积比重14.8。森林所占比重较大,基本无闲置林地,林地功能齐全,资源分布比较理想。在有林地
20、中,天然林面积3761公顷,人工林面积8909公顷,各占有林地面积的29.7和70.3,人工林比重大,能够较好的发挥森林速生、丰产、优质的功效,同时我场现有所有森林的管护经营状况均比较好,能很好的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以上森林比例分布比较适合我场商品林的市场经济运作功能和生态公益林的生态功能的充分发挥。三、林种状况分析我场有林地面积12670公顷,按林种分布,其中用材林面积5988公顷,占有林地的47.3,与我场商品经营型林场的主业经营方向相适应;防护林面积5552公顷,占有林地的43.8,可充分发挥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用林面积1130公顷,占有林地的
21、8.9,包括作为教学科研基地的29公顷实验林,以充分发挥我场作为全国科技示范林场的示范和推广作用以及我场利用中央专项资金建设的1101公顷的母树林。从以上林种状况分析看,我场森林均能各尽所能、各尽其用,森林功能齐全、分布合理。四、龄组结构分析我场森林的幼龄林面积2495公顷,蓄积127962立方米;中龄林面积2203公顷,蓄积196586立方米;近、成、过熟林面积7972公顷,蓄积1088769立方米。以上面积、蓄积比例为2:1.7:6.3和0.9:1.4:7.7。从全场的龄组结构情况来看,我场森林多处于近、成、过熟龄期,整个森林资源呈现老龄化、过熟化的状况,与法正林理论中幼、中、近成过熟林的
22、面积结构和蓄积结构的合理比例1:1:1和2:3:5相比较,龄组不尽合理。因此,要改善现有不合理的龄组结构,在今后的森林经营活动中,必须及时利用成过熟木,伐后及时更新,培育我场第二代人工林,接续发展我场森林后备资源,同时要加大幼、中龄林抚育力度,只有通过合理采伐与科学培育、不断调整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才能促进我场的森林资源向法正林方向健康发展。五、树种结构分析建场至今,我场在树种结构上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天然林树种结构全部为阔叶树种,在多年的封护后,我场森林已经由当初的次生演替过程逐步转向正向演替发展。人工林树种结构在追求森林效益最大化的经营思想的指导下,速生丰产林建设规模比较大,但树种结构比较单一
23、,以针叶树种为主,只有极少部分阔叶树种分布,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地力易减退,二代林更新难度相应增大,应适当引进水曲柳等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林,提高生物抗性,保持物种多样性。六、林分质量分析从我场森林资源来看,一是我场人工林大部分为六、七十年代大规模造林时期,集中营造的高密度林分,至今已大面积进入近、成熟龄阶段,虽然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努力,但抚育欠帐的压力仍未全面缓解,林分的卫生条件仍需急待改善,林分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早期营造的部分林分中,补植有少量的在本地区生长势较弱的兴安落叶松苗木,呈零散分布,其林木生长量低下,树木矮化,须结合抚育伐适当伐除。三是森林的单位蓄积量总体水平较高。全场
24、有林地12670公顷,总蓄积量达1413317立方米,每公顷蓄积达到111.5立方米。七、生物多样性分析我场原生地带性植被构成是以红松为主的伴生阔叶树的红松阔叶林,由于日寇的侵略对森林进行掠夺式采伐和破坏,使森林遭到严重摧残,森林植物群落向逆行演替方向发展,原生顶级群落大部分演替为以柞树、白桦、黑桦等先锋树种为主的的天然次生林,原生植物群落发生了变化,生物物种的生态稳定性较差,物种也随之减少,林副资源比较单一。建场以来,我场积极采取改造更新、栽针保阔、人天混交造林等一系列培育措施。如今,森林得以逐渐恢复,物种不断丰富,林副资源也逐渐丰富起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场应大力营造多树种的人工混交林,注
25、重天然林保护和培育,发展和培育林下经济植物资源,特别是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加以保护,保持物种多样化,努力为野生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八、湿地资源状况分析我场大部分湿地属间歇性积水型沼泽类湿地,呈零星分布,湿地水域范围较小,这种湿地的稳定性较差,近年来我场清理了湿地周围的一切建筑,疏通了水道,对水源地实施保护性恢复措施,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湿地植被和乱捕滥猎野生水禽的违法犯罪行为,扫清一切影响湿地恢复的不利因素,促使我场湿地得到较快恢复和稳定。第七节林场基本情况一、人员结构我场职工总户数452户,总人口1486人。职工总人数429人,其中管理人员39人。在职工总人数中,离退休人员12
26、1人,中专以上职工45人,工程技术人员9人。二、基础设施我场经过50年的发展建设,场部已拥有房屋面积6696平方米,施业区内有护林防火检查站四处,中心苗圃一处,木材加工厂两处,林区公路45公里,林道50公里,通讯线路1公里,车辆6台,设备9台。三、经营状况建场50年来,累计造林0.9万公顷,生产木材32万立方米,现具有年更新造林150公顷,年生产木材2万多立方米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营林生产能力。四、财务状况林场收入主要来源为木材销售和多种经营收入。我场现有固定资产现值739万元,本年度的年总收入为1059万元,总支出741万元,实现利润318万元(见表11)。第八节经营沿革本施业区地带性森林种群
27、的地理分布属于小兴安岭老爷岭植物区系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亚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其原生地带性植被构成,是以红松为主伴生阔叶树的红松阔叶林,由于日寇的侵略对森林进行掠夺式采伐和破坏,使森林遭到严重摧残,造成大片荒山秃岭、疏林和沼泽地。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了护林防火和封山育林工作,使残存的林分恢复为天然次生林。建场后,我场认真贯彻国家林业建设方针,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森林培育、封山育林等经营活动的同时,积极进行了林业的各项建设。首先对荒山秃岭进行造林,对低产的天然次生林、疏林进行改造更新,至今共完成0.9万公顷更新造林,封山育林1.2万公顷次,抚育间伐已成人工林1.5万公顷次,总计生
28、产木材32万立方米,产成、幼苗5亿株,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通过半个世纪几代育林人的努力建设,孟家岗林场已建成具有较大规模的商品林基地和较完备的生态体系,实现了以经营人工速生丰产林为主,积极培育后备资源,保护生态公益林,实行森林分类经营管理的目标。作为本省重要人工用材林基地,建场至今,我场已累计上缴利税3200万元,超过国家对我场总投资的1.9倍。与此同时,我场也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国营林场一百佳单位”,“黑龙江省十佳国有林场”等荣誉称号。如今,孟家岗林场正迎着新世纪的曙光,在新一轮改革的大潮中,阔步前进。第九节林场类型我场属低山丘陵区,地理条件十分优越,交通便利,森林资源丰富,经
29、营总面积15533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5370公顷。有林地面积12670公顷,其中人工林面积8909公顷,占有林地的70.3;用材林面积8544公顷,占有林地的67.4%,林分质量较好,生长率较高,同时按照黑龙江省森林分类区划界定标准,我场区划界定一般生态林面积681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44.3%;商品林面积8560公顷,占林业用地的55.7%,商品林蓄积占森林总蓄积量的55.9%,我场已具有发展商品林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地位,依靠经营商品林的丰富经验,我场已能够熟练驾驭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并能够准确把握现代林业的科学发展观念。因此,根据黑龙江省森林分类经营实施方案的界定标准,依据我场森林区划界定、
30、森林分类经营、自然地理条件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我场为商品经营型林场。第十节前期森林经营方案执行情况在本经理期前五年当中,我场总计生产木材105849立方米,消耗蓄积138536立方米;累计封山育林155公顷;更新造林1586公顷,完成计划的105.7。在前五年的森林经营过程中,我场始终坚持森林分类经营原则,坚持合理采伐,伐后及时更新。坚持以经营人工林为主,严格保护天然林的原则,加强了中、幼龄人工林的培育,加大了森林保护力度,实行封山禁牧措施,封育效果显着。我场作为全国科技示范林场,始终坚持科学经营森林,努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了前期森林资源的长大于消,并且林分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我场的一般生态公益林在实行封山禁牧工作当中与周边农村习惯于牲畜山林放养的行为仍存在一定矛盾,不利于生态公益林区的野生动植物的自然休养生息。二、成过熟林比重仍较大,枯损量大,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及时利用。三、仍有部分中幼龄林急需抚育,不利于森林的健康生长和被压木的及时利用。四、有林地中的针叶纯林比重仍很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频繁,不利于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五、对高附加值经济林开发建设比较晚,现有的沙棘林还只是在基地引种试验阶段,不利于大范围的推广,红松果材兼用林还未全部改建完毕,还不能充分发挥较高的经济效益。六、对林木资源以外的林副资源仍有待开发,现有产业未能形成规模
32、化生产,林业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不利于本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以上问题,需在本经理期未来五年当中认真加以解决。第二章经营方针、目标和布局第一节经营方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遵循林业思想五大转变的要求,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林业建设方针政策,结合我场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我场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我场作为商品经营型林场的经营规划,确定我场的经营方针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林建设为重点,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适度发展经济林和果材兼用林。推广应用先进科技,科学提高商品林的经济效益。全面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基地
33、带动产业发展,按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林区特色经济,实现林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生态良好、经济发展、管理科学、民主和谐、职工富裕的社会主义新林区。第二节经营目标按照林场的经营方针,在未来五年内,我场将以森林的生态效益为根本,通过科学经营管理,实现商品林的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积极引导扶持职工发展林区特色经济,促进经济、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建设全省一流的经济强场,我场要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商品林林分质量,谋取经济效益最大化,保持商品用材林、经济林的均衡发展。加快商品用材林幼、中龄林的抚育和成过熟林木的采伐利用,在3年内把急需抚育的670公顷商品用材林全部抚育
34、完毕;加快经济林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我场的4公顷沙棘林的基地示范作用,引导职工营造沙棘经济林20公顷;林场改培红松果材兼用林250公顷,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2、加大针阔混交林的更新造林比例,特别是珍贵阔叶树种的引进,进一步改善针叶纯林比重大的不利因素,减轻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工作的压力,实现混交造林比例达到30%以上。3、随着未成人工幼林的逐步成林和宜林地造林的完成,有林地面积将由现在的12670公顷,增加到13149公顷,将使我场森林覆盖率由现在的81.6增加到84.7。4、森林蓄积量将由现在的1413317立方米增加到1560260立方米;森林的公顷蓄积量将由现在的111.5立方
35、米增加到118.7立方米,增长6.5。5、严格执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管护经营好我场一般生态公益林,实行封山禁牧,采取人工补植补播营造针阔混交林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技术措施,不断扩大珍贵树种栽植面积,同时对一般生态公益林区内分布的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重点保护,采取人为干扰,使珍贵树种自然更新成活率达到95%以上,水禽增加1倍,不断优化高保护价值森林资源质量,丰富物种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实现经济生态良好型林场。6、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多种经营净收入将由现在的158万元增加到354万元,实现产值翻一倍,职工人均年收入由现在的14000元增加到20000元。7、加快林
36、场新林区建设步伐,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场区和住宅区环境质量。不断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提高人口素质,实现职工安居乐业,文明守纪,经济富足,创建生态园林式小康型林场,实现省级文明单位标兵。8、我场森林经营管理水平达到同行业全国先进水平。第三节林场发展建设方向按照林业建设“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的主导思想,在森林分类经营实施后,我场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立足本场资源和地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以森林分类经营为基础,在一般生态林建设上,积极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工作,科学管护经营,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商品林建设上
37、,采取封、造、抚、管并举等经营措施,努力提高林地生产力,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经济效益,积极发展市场广阔的速生丰产林,并适度发展经济林,提高林产品的商品价值和市场占有率,建立稳定、持续、高效的森林资源体系。二、强化森林资源培育,强化经营管理,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方向转变。三、采用先进企业林产品加工业的精湛工艺和管理经验,积极引导职工发展高、精、深林产品加工业,拓宽营销渠道,提高林产品市场占有率。四、依托资源优势,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职工开发和利用山产品、林副产品,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加工业,形成区域性开发、利用、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五、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缘优势
38、,招商引资,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旅游业,进而推动餐饮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到本经理期末,逐步形成以商品林开发建设为先导,以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建设、多种经营为主要产业,实现我场生态环境良好,多业并举、和谐发展、共创效益的新格局。第四节森林经营区布局为了便于科学经营和集约管理,合理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将林场施业区划分为4个经营区(见表12)。一、保丰经营区。位于场部东北侧,面积6355公顷,蓄积549419立方米,包括33个林班371个小班,其中商品林1721公顷,一般生态林4634公顷。主要林分是天然次生林,本经理期内主要采取封护和抚育措施,以促进林木生长,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林分质量,发挥
39、森林的多种效能。二、南山经营区。位于场部东南侧,面积2995公顷,蓄积305819立方米,包括19个林班,329个小班,其中商品林2338公顷,一般生态林657公顷。主要林分为人工落叶松、樟子松林,近、成、过熟龄林较多,本经理期主要采取经营伐、主伐措施。三、太阳庙经营区。位于场部北侧,面积3566公顷,蓄积323754立方米,包括22个林班,310个小班,其中商品林2383公顷,一般生态林1183公顷,主要林分为人工落叶松林,中龄林较多,本经理期主要采取抚育和封护措施。四、西山经营区。位于场部铁路线以西,面积2454公顷,蓄积234325立方米,包括19个林班321个小班,其中商品林2118公
40、顷,一般生态林336公顷。主要林分为红松、樟子松林,幼、中龄林较多,本经理期主要采取抚育措施,同时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第三章森林培育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的基础工作,是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根本措施,只有坚持采育结合,积极培育后备资源,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才能保证我场的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第一节管护经营一、管护模式的确定我场未进行重点生态林区划界定,所以本次只进行一般生态林和商品林管护模式的确定:1、一般生态林管护模式的确定。根据我场一般公益林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山势陡峭、相对集中连片、人员活动较少的特点,确定我场一般生态林采取职工联合管护模式。2、商品森管护模式的确定。由于我场商品林多处于浅
41、山区和林农交错地区,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林相比较整齐,管护比较容易,因此对商品林采取专业队管护模式。二、管护责任区的划分及人员落实1、一般生态公益林责任区的划分及人员落实。参照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工程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国家重点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管护经营实施细则之规定,按照集中连片的原则,考虑林场自然地理条件、林相情况,道路网分布等因素。把全场6810公顷的一般生态林划分为3个管护经营区,35个责任区,落实35名管护责任人。2、商品林责任区的划分及人员落实。我场商品林区农林交错,但立地条件较好,林业和地方联防机制健全,管护容易。全场8560公顷商品林,划分4个管护经营区,我场同样采取竞聘上
42、岗方式,最后落实了4个组21名管护责任人。三、管护站分布我场现有防火瞭望塔一座,塔高26米,位于距场部以南1.3公里的南山经营区的60林班5小班的至高点,全场施业区可尽收眼底,主要用于防火预警预报,防火期内实行24小时值班。同时为创造良好的管护环境,保证管护人员上岗到位,我场结合防火检查站进行管护经营站建设。建设上,一是按照适宜、适用和统一的原则,二是本着利用现有的房屋相结合,三是管护房与村屯、道路、水源相结合,四是禁止森林内部建管护房。遵照上述原则我场在各经营区的主要交通要道口规划设立7处管护站,它们是长安、石场沟、四方台、太阳庙、保丰、南山和西山管护站(见表13)。第二节种苗生产规划种苗是
43、更新造林的物质基础,也是林场新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良种壮苗是造林成活成林的重要条件,解决好种苗生产基地建设,是发展营林生产的关键。一、种子生产规划我场现有采种母树林总面积为1101公顷。其中,种子园24公顷;人工母树林1077公顷。(一)种子园:面积24公顷,其中:1、初级种子园14公顷:(1)、长白落叶松3.5公顷;(2)、樟子松8.5公顷;(3)、红松2公顷。2、优树收集区2公顷:(1)、长白落叶松0.7公顷;(2)、日本落叶松1.3公顷;3、子代测定林(日本落叶松)8公顷。(二)、人工母树林:面积1077公顷,其中:1、长白落叶松199.5公顷;2、樟子松84.5公顷;3、红松61
44、5公顷;4、红皮云杉178公顷。本经理期结束时,五年总计可采集种子270675公斤,其中,落叶松种子2130公斤,红松种子259140公斤,樟子松种子1395公斤,云杉种子8010公斤(见表14-1)。二、育苗生产规划我场现有苗圃一处,面积16公顷,是集常规育苗、经济树种育苗、大苗培育等一体化的育苗示范基地。我场分类经营全面实施后,在育苗数量和品种上,都将作出重大调整。(一)、苗圃地管理:1、从生态建设上,为调整树种结构,大力营造针阔混交林,应重点引进珍贵阔叶树种,如水曲柳等。2、从商品林建设上,除生产高质量常规速生树种外,还应在发展果材兼林方面考虑,加大红松育苗力度,另外还应扩大现有经济林树
45、种引种繁育规模,如俄罗斯大果沙棘育苗。3、为适应城市绿化的要求,有选择性的培育经济价值较高的绿化树种,如白桦等。4、主要造林树种的基地供种率要达到80%以上,良种使用率达到50%以上,级壮苗出圃率达到90%以上,种苗质量检验率达到100%。(二)、苗木生产:针对我场生态建设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更新造林规划及市场需求,我场制定了本经理期未来五年如下的育苗生产规划:1、新播: 总计180亩,其中落叶松75亩,红松、云杉50亩,樟子松25亩,水曲柳20亩,白桦10亩。2、换床:总计2200亩,其中落叶松1500亩,红松、云杉500亩,樟子松100亩,水曲柳50亩,白桦50亩。3、产成苗量: 总计4650万株,其中落叶松3000万株,红松、云杉550万株,樟子松1000万株,水曲柳50万株,白桦50万株(见表15-1)。第三节更新造林规划更新造林工作,是林场发展的基础工作,关系到林场今后的生存与发展。我场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更新造林原则,明确经营目标,科学配置,积极营造混交林、速生丰产林,实现多树种、多林种、多层次的森林立体结构,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务必做到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在本经理期后五年内,根据本场各年度采伐面积,本着伐前整地伐后更新的要求,规划安排更新造林总计679公顷,平均每年更新造林135.8公顷。一、人工造林,总计规划造林101公顷,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