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精品文档.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推进计划工信部 科技部财政部 为加快再生有色金属利用步伐,进一步优化再生有色金属产能布局,加快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推动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推进计划。一、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原材料产业,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色金属具有良好的循环再生利用性能,有色金属 再生利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是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多次循环利用有色金属,既保护原生矿产资源,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据测算,与原生金
2、属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分别相当于节能1054千克、3443千克、659千克标煤,节水395立方米、22立方米、 235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吨、20吨、128吨,每吨再生铜、再生铅分别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0.137吨、0.03吨。(一)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有色金属再生利用得到快速发展,生产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本世纪以来,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连续10年保持快速增长,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等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27%,从 2000年的72万吨增
3、加到2009年的633万吨。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当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的24.3%,相当于10年前全国十种有色金 属总产量,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已建成一批年产5万吨以上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其中最大的再生铝企业产能达65万吨,再生铜企业产能超过40万吨,再生铅企业 产能超过20万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区等逐步形成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一批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和国内回收交易市场,以 及规模化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工程正在建设。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再生有色金属技术装备和清洁生产水平持续进步,金属熔炼回收率不断提高,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一批原生
4、矿产冶炼龙头企业加快进入再生有色金属领域,快速拉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社会效益日益显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回收、分类、拆解、冶炼各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资源,目前,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以上,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亟待建立行业准入制度。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小,全行业产业集中度普遍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300多家再生铅企业,2009年平 均产能仅为4100吨;年产量超过10万吨的再生铜企业只有2家,多数企业年产量低于3万吨;大型再生铝企业年产量达到30万吨以上,小企业年产量仅有几 百
5、吨。目前,行业缺乏准入管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市场竞争无序,亟待加以规范。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环保形势严峻。综合能耗、污染物排放、资源回收利用率等关键指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再生铜行业,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采用落后的 传统固定式阳极炉;再生铅行业,小企业产能占50%,大多采用人工拆解废铅酸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冶炼工艺及设备落后,铅膏、铅栅未实现分类熔炼, 带来极大环境污染隐患。标准政策体系有待完善,先进产能竞争力弱。我国废旧有色金属回收、拆解及利用环节标准规范较为薄弱,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不利于形成公平的行业竞 争环境。规模化、规范化企业节能环保投入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在废旧有色金属原料采购
6、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生产经营困难,产能开工不足。整个行业呈现出 “规模经济不出效益”、“环保科技不出效益”、“先进产能吃不饱”等不正常状态。加工园区和交易市场有待进一步规范。许多地方未充分结合资源条件、环境形势和供需市场,纷纷投资建设进口再生资源加工园区、交易市场或产业集群 (以下简称“加工园区”)。加工园区建设缺乏科学规划,造成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不利于产业健康发展。加工园区内部尚未形成覆盖回收、拆解和深加工的产业 链。废旧金属原料供应紧张。我国有色金属消费量居全球领先地位,但由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较为短暂,废旧有色金属资源蓄积量相对不足,废旧有色金属原 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2009年,我国
7、进口废旧有色金属原料达665万吨(实物量)。随着国际再生资源产业发展,废旧有色金属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废旧有色 金属原料日益紧缺成为制约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二)面临的形势有色金属需求持续增长。我国是近年来全球有色金属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但人均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增长空间,经济发展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仍 将处于增长阶段。不断增加的社会蓄积量为有色金属循环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截至2009年底,消费领域蓄积有色金属资源超过2亿吨。有色金属原生矿产资源约束不断加剧。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相对短缺,资源消耗量持续增加,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目前铜原料约65、铝原 料约55、铅
8、锌原料约30以上依靠进口,并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力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缓解资源约束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解决国内自然矿产资源 不足与有色金属需求增长之间的突出矛盾。有色金属产业面临的节能环保压力日益加大。有色金属作为传统高耗能行业,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充分利用废旧有色金属是有色金属工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的有效手段。“十一五”前四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生产等量原生金属相比,相当于节能4650万吨标煤,节水18.8亿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34.5 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12万吨。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已逐步进入资源循环大周期,大量汽车、家电等机电产品面临
9、淘汰或报废,为加快发展再生 有色金属产业提供了基础条件。目前,发达国家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平均超过50%,与之相比,我国差距明显,再生有色金属利用前景广阔,潜力 巨大。面对我国不断加剧的资源环境双重约束,不管是从节能减排还是从有色金属产业自身发展需要出发,都要求提升再生有色金属利用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再生 有色金属产业加快发展。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认真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推进节能减 排,切实加强行业准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强化技术改造,优化产业布局,提高产业集中
10、度,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范、健康和可持 续发展。(二)基本原则强化行业准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建立健全再生有色金属行业准入条件,遏制再生有色金属低水平产能扩张,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生产能力,优化产业布局,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产学研结合,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共性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实现产业调整升级。实施示范工程,发挥引导作用。加快行业示范工程和产业集群建设,支持重点再生有色金属企业建设试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行业发展的作用,逐步提高行
11、业综合竞争力。鼓励兼并重组,培育优势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支持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增强具有良好业绩和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三)主要目标 到201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和产量比重明显提高,预处理拆解、熔炼、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1产业规模和产量。到2015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12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占当年铜、铝、铅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0、30、40左右。2产业集中度和布局。到2015年,再生铜、再生铝行业形成一批年产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再生 有色金属 产业 发展 推进 计划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