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分论考试范围.doc





《刑法分论考试范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分论考试范围.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刑法分论考试范围.精品文档.第二十章 罪行各论 无大题一、刑法分则的体系刑法是以总则和分则作为基本构成内容的,总则部分从总体上规定了犯罪以及对犯罪的处罚措施,是对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所做的一般性规定。而刑法分则是在总则的基础上,具体规定每一个犯罪行为所应具备的构成特征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紧密联系,相互作用。我国刑法分则是以犯罪的同类客体为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对同类犯罪,则一个个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由大到小)为依据进行分类排列的。二、条文三要素: 罪状、罪名、法定刑条文结构是指刑法分则条文的具体表现形式。三、罪状罪状,是我国
2、刑法分则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的描述。根据我国刑法分则对具体犯罪的构成特征的描述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罪状分为以下五类:叙明罪状。叙明罪状是指对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的罪状形成。简单罪状。简单罪状是指刑法分则只对某一犯罪的构成特征进行简答或者只是简单规定罪名的罪状形式。引证罪状。引证罪状是指需要引用刑法条文中的其他条款来描述犯罪的构成特征的罪状形式。空白罪状。空白罪状,是指刑法分则条文不直接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而是要引用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罪状形式。混合罪状。混合罪状,是指使用叙明、简单、空白、引证四种罪状形式中的两种方式混合而成的罪状。四、罪名罪名,是指犯罪的名称,是对刑法
3、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具体构成特征的概括,也就是对罪状的概括。五、法定刑法定性是指我国刑法分则确定的,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量刑标准。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六、法条竞合法条竞合是指一个犯罪行为同时出番薯哥具有包容关系的刑法分则条文,只适用其中一个条文定罪量刑的情况。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概念是指故意危害中华人名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背叛国家罪与分裂国家罪区别、概念、界限1背叛国家罪是指勾结外国或与境外组织、机构、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行为。本罪客体: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勾结外国或与境外机
4、构、组织与个人相勾结,危害中华人民沟壑国主权、领土完整与安全的行为 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是中国公民,而且一般是担任国家重要职务或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普通公民一般很难单独实施,但可构成共犯。 主观上出于故意,且是直接故意2分裂国家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客体是国家的统一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进行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本罪,包括外国人。 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以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为目的武装叛乱、暴乱罪武装叛乱、暴乱罪是指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武装暴乱的行为。客体是我国的人民民主
5、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武装叛乱或者武装暴乱的行为。本罪除了策划、组织、实施三种行为方式之外,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武装部队人员,人民警察,民兵这四类特定的对象,还可以实施策动、胁迫、勾引、收买等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 主观上出于故意,明知是武装叛乱、暴乱的行为而实施。叛乱与暴乱的区别:叛乱行为是指投靠境外组织或境外反动势力,聚众实施武力对抗的行为;暴乱则不具有投靠境外敌对势力的目的。第二十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或者过失的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或者公共生活的行为。客体为公共安全。公共安全,既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
6、、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公共生活的安全。“不特定多数人”:行为人的犯罪对象并不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或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不是局限在一个特定的范围之内。 “不特定”并不意味着行为人的犯罪行为没有特定的犯罪对象,而是其行为在对特定的对象造成损害的同时,有可能还会对这一特定对象以外的其他人造成为危害。二、放火罪是指故意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独立燃烧说 当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之后,其所点燃的目的物能够脱离引火物独立燃烧,行为人的放火行为就达到既遂。客体为公共安全,及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以及重大公私财产、公共生活的安全。 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现了放火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翻译
7、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主观上出于故意,既可以是直接故意也可以是间接故意。认定 当行为人实施放火行为后,其所点燃的目的物能够脱离引火物独立燃烧,行为人的放火行为就达到既遂。与失火罪区别 心态不同 (故意与过失)放火罪不要严重后果,失火罪必须造成严重危害刑事责任 没严重后果2年以上10年以下,后果严重10年以上有期、无期、死刑。为骗保而放火数罪并罚三、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故意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三车一船一器)危险犯(必须是破坏正在使用中的交通工具)破坏交通工具罪客体为交通运输的安全。 客观上表现为故意破坏火
8、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其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子人人均可构成本罪。 主观上出于故意,可直接可间接。劫持航空器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客体为航空运输安全。 客观上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主观上表现为故意四、破坏交通工具罪与劫持航空器区别破坏交通工具的犯罪行为包括破坏航空器的行为。区别:1.劫持航空器最,行为人是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对航空器上的人员施加影响;而破坏
9、交通工具罪,行为人则是针对航空器采用破坏的方法。2.二者在主观方面的内容不同。劫持的行为人主观上有趣的航空器的控制权的意图;而破坏交通工具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则存在毁坏航空器的意图。五、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一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构成特征 1.客体为交通运输的安全。除航空铁路之外的道路运输以及水路运输(水、陆)2.客观方面变现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一而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16周岁 4.主观上只能是过失六、重大飞行事故罪是指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
10、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客体 航空运输安全 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主体为特殊主体,只能由航空工作人员构成(机组人员,地勤人员) 主观上出于过失七、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或强令他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1.违章(不服管理违章作业、强令他人违章冒险)2.违章的行为必须发生在生产、作业的过程中3.必须造成重大伤亡事故或其他严重后果 (死1人或重伤3人以上事故,重大经济损失) 主观方面 过失第二十三章一、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违反国家产品质量管理法规与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在产品
11、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较大的行为。包括生产特定的9个罪名特别规定:生产销售假药劣药,不卫生、有毒、有害食品,不合标准的医用器材、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伪劣农药化肥种子、不卫生化妆品,不构成各条款所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按照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构成各条款所规定的犯罪,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二、走私罪(不包括走私毒品)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是指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限制进出口以及其他应缴纳关税的货物。行为方式: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运输、
12、携带、邮寄普通货物、物品进出国(边)境,偷逃应缴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变相走私:1擅自将批准进口的保税货物在境内销售牟利 2擅自将特定减水免税进口的货物、物品,在境内销售牟利的间接走私:1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国家禁止进口物品,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购走私进口的其他货物物品,数额较大的 2在内还、领海、界河、界湖收购、贩卖国家禁止进出口物品的,或者运输、收购、贩卖国家研制进出口货物、物品,数额较大,没有合法证明的。三、集资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客体是国家金融活动的管理制度和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客观上表现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主体一般主体
13、主观上出于故意,并且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保险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界限。区别:1.客体不同。集资诈骗罪侵犯了金融管理活动秩序和出资人的财产所有权;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只侵犯了金融活动管理秩序。2.在客观方面表现不同。集资诈骗罪是使用诈骗方法进行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则不采用诈骗方法3.主观方面不同。集资诈骗罪行为人在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则没有将非法吸收的存款占为己有的目的。(关键是否有占有的目的)四、保险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保险金为目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虚构保险事故或者故意制造保险事故等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保险金的行为。构成特征 客体是国家的保险制度以及保险人
14、的财产所有权 客观上表现为骗取数额较大的保险金的行为1投保人故意虚构保险标的,骗取保险金2编造虚假的原意或者夸大损失的程度骗取保险金3.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4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 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投保人、被保人或受益人 主观上出于故意,非法占有保险金的目的。五、偷税与抗税的区别1客体不同,偷税是国家的税收征管制度,抗税是国家的税收征管秩序和税务人员的人身安全。2.客观上表现不同,偷税变现为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偷逃应缴税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抗税为行为人采用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3.主体不同,偷税为特殊主体,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抗税为一般主体,满16周
15、岁,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观目的不同,偷税为故意,逃避纳税义务,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抗税为抗拒缴纳税款的目的。六、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国家有关商业秘密的保护法规,一刀切、理由、胁迫、披露或者擅自使用等不正当手段,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复杂客体 即侵犯了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侵犯了国家有关商业秘密的保护制度。客观上变现为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一般主体 主观故意第二十四章一、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客体是公民的生命权利 客观上表现为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主体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具有刑
16、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主观上出于故意自杀问题认定1自杀行为不认定为是故意杀人罪2帮助他人自杀直接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只是提供某种便利条件,精神上予以鼓励,不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帮助对象不具备形式责任能力的人,定故意杀人3.教唆他人自杀,不以犯罪论处,如无刑事责任能力,间接正犯,定故意杀人。4.胁迫诱骗他人自杀,定故意杀人5.相约自杀 相约共同自杀,不存在教唆有篇,没死的一方不应该承担死亡一方的故意杀人的刑事责任,一人杀死另一个自杀未果或放弃自杀以故意杀人罪论处,欺骗他人,定故意杀人。安乐死定故意杀人二、强奸罪是指违背妇女意志,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关系或奸淫幼女客体
17、 妇女性的不可侵犯权利和幼女的身心健康权利 客观上表现为违背妇女意志,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关系或奸淫幼女。 主体,一般主体年满14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妇女不能单独成为强奸罪的主体,但可以在共同犯罪中成为共犯。 主观上出于故意本质 违背妇女意志 既遂未遂认定三、强奸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的区别:第一,二者的犯罪客体不同。强制猥亵妇女罪侵犯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名誉以及人身自由等权利;强奸罪侵犯客体是妇女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第二,二者在客观方面行为方式不同。强制猥亵妇女表现为强制实施性交以外猥亵妇女的行为,而强奸罪则是以强制手段与妇女发生性交关系的行为。第三,二者的
18、主体不同,强制猥亵可以由男子实施,也可以由女子实施,强奸罪不能有女子单独构成。第四,主观方面不同。区别在是否以发生性交为目的。四、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不受买卖的权利 客观上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主观上出于故意,且是以出卖为目的。五、绑架罪是指以勒索财物或者其他要求为目的,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绑架他认为人质的行为复杂客体 即侵犯了公民人身自由权利,又对公民的生命泉流、健康权利以及公私财产的所有权造成侵害。 客观上表现为
19、绑架他人或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主体为一般主体16岁主观上 故意 可以勒索财物,也可以其他目的。六、绑架罪与非法拘禁罪的区别主观方面不同,勒索财物或者进行某种利益交换为目的;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为目的2客观方面不同 绑架罪及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有时是勒索财物或者要求进行其他权益交换的行为 非法拘禁只实施了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七、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肉刑或者变相肉刑,以逼取口供的行为复杂客体 既包括公民人身权利,也包括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对象 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证人不算,他们的话构成暴力取证) 特殊主体 司法工作人员 主观上故意,且有获取口供的目的
20、。八、诬告陷害罪与报复陷害罪区别1客体不同,报复陷害罪客体是公民的批评建议等民主权利以及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诬告陷害罪侵犯的是公民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2犯罪对象不同,报复陷害罪是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诬告陷害罪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3行为方式不同。报复陷害罪表现为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进行报复陷害的行为。诬告陷害罪则是捏造犯罪事实并向有关机关进行高发,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行为。4犯罪主体不同。报复陷害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5犯罪目的不同,报复陷害罪是进行报复,诬告陷害罪是受到刑事追究九、诽谤罪与侮辱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刑法 考试 范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