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冠状动脉解剖与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就是通过外周动脉穿刺(通常选择股动脉或桡动脉),将心导管沿股动脉或桡动脉送入主动脉根部的主动脉窦内,调整导管的方向使导管分别进入左、右冠状动脉,注射造影剂使冠状动脉显影,通过不同的投照体位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检查方法。随着冠脉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普及,冠状动脉造影已成为冠心病患者的常规检查方法。因此,对于从事心导管工作的心血管医生来说,只有对冠状动脉的解剖非常熟悉才能正确理解和判断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下面就冠状动脉的解剖做详细的描述。通常所说的冠状动脉是
2、指分布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内、外并将血液转运到毛细血管床部分的血管。可将其分为两组:其一为分布在心外膜下和心肌壁外的部分;其二为分布在心肌壁内的部分。前者血管较粗大,冠状动脉造影可充分显现,而后者血管细小,分布密集,冠状动脉造影只能显现直径05 mm以上的血管而其他血管则不能显现。人类正常冠状动脉主要有两大支,即左冠状动脉和右冠状动脉,其余血管均由这两支血管发出分布于心脏表面及心肌中。在讨论冠状动脉系统的解剖时,应注意其起源或开口、分支、走行、终末部分和各个动脉及其分支之间的相互关系。1左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左后方的左冠窦内者占9 2,另有8开口于窦外。将左冠窦纵向三等分后,约8 8左冠状动脉
3、开口于中后13部分,其开口呈横位的椭圆形,位置略高于右冠状动脉开口(高24mm),开口直径多在04 105 cm(平均048 cm),可波动在0207 5 cm。左冠状动脉开口距窦底距离在82 6mm,其中6 85在1 41 8mm。右冠状动脉开口于升主动脉右前方的右冠窦内(约占9 4),约有6开口于窦外,将右冠窦纵向三等分后,约有90开口于中13部分。其开口直径范围在0207 cm,多在04 1o5 0 cm。右冠状动脉开口距窦底的距离为82 6 mm,其中6 52在1 21 6 mm。2左冠状动脉自左冠状窦外侧壁中间,主动脉瓣环上 1520 cm处发出,发出后至分支前称为左主干。左主干很短
4、,成人长约153 cm;儿童长约011.0cm,约1.6的人无左主干,此时前室间支和旋支直接起自主动脉左窦。直径一般较右冠状动脉直径稍粗。左主干的口径在距起点0.2 cm处为0.4 105 0cm者占48,为05 1060cm者占2 9,最粗者口径可达07 5 cm。行走于左心耳与肺动脉主干起始部之间,初始向左,在分支前转向心室方向行走。前方是肺动脉主干,后方是左心房的前壁,左上方是左心耳,下方是左纤维三角及二尖瓣环的前内侧部分。左主干到达肺动脉干左缘时,分为前室间支(前降支)和旋支(回旋支)。也可能在两者之间发出中间支。前降支通常是左主干的直接延续,从左主干发出后弯向肺动脉圆锥的左缘,随即进
5、入前室间沟,沿前室间沟走行,绕过心尖,终止于心脏的隔面。其中大部分终止于后室间沟的下l3(占60),一部分终止于心尖部或之前(占30)少部分终止于后室间沟中13(占1 0),亦有部分与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吻合。前降支的起始部通常被左心耳所覆盖,随即走行于心脏表面心外膜下,偶有行走于心肌下的部分(心肌桥压迫的壁冠状动脉,详见后),但在心尖部,无一例外均行走于心脏表面。前降支通常供应部分左室,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前23的血液,其分支分别向三个方向发出,即对角支(左室前支)、右室前支、前间隔支。2.1对角支是前降支以锐角形式向左侧发出的较大动脉分支,分布于左心室游离壁的前外侧,多数成人有35个对角支(占8
6、0),最多可达9支,口径粗细不等,完全没有对角支者很少见。一般近侧较粗大,分支也长,可达心脏钝缘;相反,远侧直径小,分支也短。当前降支发育较好时,对角支分支由近及远依次起于前降支的主干;当前降支分支少时,对角支的直径与前降支的直径相近,且多与前降支主干平行走行一段后再行至心脏钝缘(造影时极易混淆)。这类对角支一般开口于前降支近端或上、中13交界处之前,前降支发出这种较大的对角支后,直径明显变小,而较粗的对角支沿途向两侧分出许多小分支。2.2 前间隔支多发自前降支,偶起源于左主干,呈直角方向进入室间隔的肌性部分,走行自前向后,多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部分。前间隔支的数目、大小、长短因人而异,极不一
7、致,一般支数较多,有822支不等,以l 21 7支者多见。按其在前降支发出的先后称为第一、第二、第三间隔支(S,、S2、S3)。第一、第二间隔支较粗大,尤其是在原发性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的病例中更为明显。前室间隔支走行于室间隔的内后下方,分布于室间隔的前2334,其中第一间隔支最为重要。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行化学消融间隔心肌治疗时,即将酒精注入此支。2.3 右室前支是前降支向右侧、右室前壁(右心室胸肋面)发出的数个小的动脉分支。可分为上右室前支与下右室前支,最多可达6支,第一右室前支分布于肺动脉圆锥处,亦称左圆锥支(见后述)。右室前支直径较对角支明显细小,偶有直径较大的右室前支开口于前降支的上、中
8、13处,跨过右心室胸肋面远达右心室前乳头肌部水平,甚至直接分布于右心室的前乳头肌上。2.4 前降支在肺动脉瓣水平向右心室胸肋面分支的一小分支,分布于肺动脉圆锥和右心室前壁,称为左圆锥支,亦是右室前支。此支常与右冠状动脉近端发出的右圆锥支(Right corus artery)相吻合形成Vieussens环,共同分布于肺动脉圆锥及右心室前壁。当左或右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时,此环是重要侧支循环之一。若右冠状动脉优势明显时,左圆锥支较细小或缺如。3左回旋支(Left Circumflex Branch, LCX) 与前降支延续于左主干不同的是,左回旋支几乎呈直角起自左主干,并沿左房室沟走行先向左,然后
9、从前绕向后,终止于心脏的膈面。左回旋支主要供应左心房壁、左心室外侧壁、左心室前后壁的一部分。左回旋支在房室沟内的长度、分布到左室后壁、侧壁的血管直径与数目均有较大变异。主要分支有钝缘支、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左房支或窦房结支。除钝缘支外,其余均可有可无。3.1钝缘支由左回旋支的近侧端发出,沿着心脏钝缘向下行至心尖,分布于钝缘及相邻的左心室壁(左室后侧)。该支比较恒定,且较发达,可有1-3支,是冠状动脉造影辨认分支的标志之一。3.2左室前支 3.3 左室后支为左回旋支在膈面的终末部分之一,可多达6支,亦可缺如,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的优势情况。房室结动脉起于此支。3.4左房支 3.5 Kugel动脉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冠状动脉 解剖 造影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