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复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子生物学复习.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分子生物学复习.精品文档.一DNA的复制、重组、损伤、修复以及突变1.了解DNA聚合酶,DNA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引发酶,DNA拓补异构酶,DNA连接酶,端粒酶等在DNA复制中的作用。(1)DNA解链酶: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2)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完成前能保持单链结构。(3)DNA拓补异构酶:能够消除解链造成的正超螺旋的堆积,消除阻碍解链继续进行的这种压力,使复制得以延伸。(4)DNA聚合酶:聚合酶:第一个被鉴定出来的聚合酶,不是复制染色体的主要聚合酶,同时具有DNA聚合酶活性和35
2、核酸外切酶活性,即可合成DNA链,又能降解DNA,保证了DNA复制的准确性。聚合酶:具有53方向聚合酶活性,但酶活性很低,主要起修复DNA的作用。聚合酶:包含有7种不同的亚单位和9个亚基,生物活性形式为二聚体,同时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和53方向聚合酶活性,是DNA复制中链延长反应的主导聚合酶。剩下的两个聚合酶主要在SOS修复过程中发挥作用。(5)引发酶:DNA复制时,往往先由引发酶(一种特殊的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合成一段RNA链,它提供引发末端(被称为引物,primer),接着由DNA聚合酶从RNA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的DNA链。(6)端粒酶:端粒酶能利用自身携带的RNA链作为模板,以
3、dNTP为原料,以反转录的方式催化合成模板后随链5端DNA片段或外加重复单位(如人染色体端粒为TTAGGG),以维持端粒一定的长度,从而防止染色体的缺短损伤。(7)DNA连接酶:通过磷酸二脂键把两个或多个DNA片段连接成一个DNA分子。2.了解修复缺陷与突变之间的关系;了解突变的各种因素。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化学诱变剂和物理因子(如紫外线,电离辐射)以及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等的影响,会导致碱基错误配对,引起DNA损伤,结构改变,功能破坏,导致DNA突变。然而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DNA 修复系统,用以切除损伤的异常结构并加以修复,从而阻止突变的发生。突变的因素:外因: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等。化学
4、因素:亚硝酸和碱基类似物等。生物因素:病毒和某些细菌等。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顺序,种类发生了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二DNA转录、逆转录及其转录后加工1.了解DNA转录与DNA复制之间的异同。DNA复制:(1)概念:DNA复制是指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2)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同上(3)原料:4种游离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模板: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一条链(5)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DNA连接酶)(6)能量:ATP/同上(7)过程
5、:1、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利用ATP释放的能量解开双螺旋;2、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把游离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模板链上,并使脱氧核苷酸之间过磷酸二酯键连接;3、沿着模板链不断延伸,最终形成两个一模一样的DNA分子。(8)模板去向:复制后,模板链与新形成的子链形成双螺旋结构。(9)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转录;2、半保留复制。(10)产物:形成两个完整的DNA分子/三种单链RNA。DNA转录:(1)概念:DNA分子首先解开双链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5)酶:解旋酶、RNA聚合酶等(7)过程:1、解旋:在解旋酶作用下,利用ATP释放的能
6、量解开双螺旋;2、以解开的一条DNA链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苷酸配对,3、核糖核苷酸间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成RNA(mRNA,tRNA,rRNA)(8)模板去向:转录后,模板链与非模板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2.了解DNA聚合酶与RNA聚合酶之间的异同;了解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原核细胞RNA聚合酶全酶的结构以及各亚基在功能上的分工。RNA聚合酶:(1)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在细菌中,一种RNA聚合酶几乎负责所有mRNA,rRNA和tRNA的合成。大多数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组成是相同的,大肠杆菌RNA聚合酶首先由2个亚基、一个亚基、一个亚基和一个亚基组成核心酶,加上一个
7、亚基后则成为聚合酶全酶。转录的起始过程需要全酶,由因子辨认起始点,延长过程仅需要核心酶的催化。研究发现,由和亚基组成了聚合酶的催化中心,它们在序列上与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两个大亚基有同源性。亚基能与模板DNA、新生RNA链及核苷酸底物相结合。亚基可能与核心酶的组装及启动子识别有关,并参与RNA聚合酶和部分调节因子的相互作用。因子的作用是负责模板链的选择和转录的起始,它是酶的别构效应物,使酶专一性识别模板上的启动子。(2)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真核生物中共有三类RNA聚合酶,RNA聚合酶I的转录产物是45SrRNA,经剪接修饰后生成除了5SrRNA外的各种rRNA。r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
8、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RNA聚合酶在核内转录生成hnRNA,经剪接加工后生成的mRNA被运送到胞质中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RNA聚合酶的转录产物是tRNA、5SrRNA、snRNA,其中snRNA参与RNA的剪接。3掌握原核转录系统和真核转录系统的异同。模板识别阶段主要指RNA聚合酶与启动子DNA双链相互作用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真核细胞中模板的识别与原核细胞有所不同。真核生物RNA聚合酶不能直接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区,所以,需要一些被称为转录调控因子的辅助蛋白质按特定顺序结合于启动子上,RNA聚合酶才能与之结合并形成复杂的转录起始前复合物,以保证有效的起始转录。转录起始:不需要引物,RNA聚合酶结合
9、在启动子上以后,使启动子附近的DNA双链解旋并解链,形成转录泡以促使底物核糖核苷酸与模板DNA的碱基配对。转录起始就是RNA链上第一个核苷酸键的产生。转录延伸:RNA聚合酶释放因子离开启动子后,核心酶沿模板DNA链移动并使新生RNA链不断伸长的过程就是转录的延伸。转录终止:当RNA链延伸到转录终止位点时,RNA聚合酶不再形成新的磷酸二脂键,RNA-DNA杂合物分离,转录泡瓦解,DNA恢复成双链状态,而RNA聚合酶和RNA链都被从模板上释放出来,这就是转录的终止。4结合最新的科学发现,掌握RNA的种类与功能。5.了解真核生物mRNA前体后加工的主要方式(加帽、加尾、剪接、内部甲基化和编辑)及其功
10、能。5帽子结构:成熟真核生物的mRNA并没有游离的5端,而是一种被称为帽子的结构。帽子结构的作用:1.为核糖体识别RNA提供信号。2.增加mRNA的稳定性。3.为mRNA向胞质的运输提供信号。4.与某些RNA病毒的正链RNA的合成有关。3poly(A)尾巴:多数真核生物(酵母除外)的mRNA3末端具有长约200bp的poly(A)尾巴。Poly(A)尾巴不是由模板DNA所编码,而是在转录后由RNA末端腺苷酸转移酶催化下,以ATP为前体,添加到mRNA的3末端形成的。三、翻译及其后加工1.了解翻译的主要特征,了解核糖体的结构与其主要的功能部位(P部位、A部位和E部位等)。(1)翻译的主要特征:翻
11、译过程可分为起始、延长、终止三个阶段。a.翻译的起始:核糖体与mRNA结合并与氨基酰tRNA生成起始复合物。b.肽链的延伸:由于核糖体沿mRNA5端向3端移动,开始了从N端向C端的多肽合成,这是蛋白质合成中速度最快的阶段。c.肽链的终止及释放:核糖体从mRNA上解离,准备新一轮合成反应。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mRNA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转移RNA时模板与氨基酸之间的接合体。(2)核糖体的结构与其主要的功能部位:核糖体的结构: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是一个致密的核糖体蛋白质粒,可以离解为两个亚基,每个亚基都含有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rRNA和许多不同的蛋白质分子。这些大分子RNA能在特定位
12、点与蛋自质结合,从而完成核糖休不同亚基的组装。a:核糖体蛋白:核糖体上有多个活性中心,每个活性中心都由一组特殊的核糖体蛋白质构成。b:核糖体RNA不仅是核糖体的重要结构成分,也是核糖体发挥生理功能的重要元件。可分为5S rRNA、16S rRNA、23S rRNA、5.8S rRNA、18S rRNA。c:核糖体有3个tRNA结合位点,分别为A、P、E位点。核糖体的功能:核糖体包括多个活性中心,结合或接受AA-tRNA部位(A位),结合或接受肽酰- tRNA的部泣(P位),肽基转移部位及形成肽键的部位(P位)。此外还有负责肽链延伸的各延伸因子的结合位点。核糖体小亚基负责对模板mRNA进行序列特
13、异性识别,如起始部分的识别,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等,mRNA的结合位点也在此亚基上。大亚基负责携带氨基酸及tRNA的功能,包括肽键的形成,AA-tRNA,肽酰-tRNA的结合等。核糖体在体内和体外都可解离为亚基或结合成70S/80S的颗粒。2.了解氨酰-tRNA合成酶的反应机制和校对机制,能够区分两类氨酰-tRNA合成酶在结构上和催化机制上的差异。这是一类催化氨基酸与tRNA结合的特异性酶,蛋白质合成的真实性主要决定于tRNA能否把正确的氨基酸放到新生多肽链的正确位置上,而这一步主要决定于AA-tRNA合成酶是否能使氨基酸与对应的tRNA相结合。AA-tRNA合成酶既要能识别tRNA,又
14、要能识别氨基酸,它对两者都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不同的tRNA有不同的碱基组成和空间结构,易被特异性氨酰-tRNA合成酶所识别,困难的是这些酶怎么去识别结构上非常相似的氨基酸。有科学家发现,被错误活化的缬氨酸不会被结合到tRNAIle上,而是被酶本身水解,即活化阶段产生的误差在后一阶段被再次校正了。3.了解原核生物通过SD序列识别起始密码子的机制几乎所有原核生物mRNA上都有一个5-AGGAGGU-3序列,这个富嘌呤区被命名为SD序列,它与30S亚基上16SrRNA3端的富嘧啶区序列5-GAUCACCUCCUUA-3互补。各种mRNA的核糖体结合位点中能与16SrRNA配对的核苷酸数目及这些核苷酸
15、到起始密码子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反映了起始信号的不均一性。相互补的核苷酸越多,30S亚基与mRNA起始位点结合效率也越高。互补的核苷酸与AUG之间的距离也会影响mRNA-核糖体复合物的形成及其稳定性。4.了解原核生物在翻译起始阶段、延伸阶段和终止释放阶段发生的主要反应。翻译的起始:(1)30S小亚基首先与翻译起始因子IF-1,IF-3结合,通过SD序列与mRNA模板相结合。(2)在IF-2和GTP的帮助下,fMet-tRNAMet进入小亚基的P位,tRN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起始密码子配对。(3)带有tRNA,mRNA,三个翻译起始因子的起始因子的小亚基复合物与50S大亚基结合,GTP
16、水解,释放翻译起始因子。肽链的延伸:由许多循环组成,每加一个氨基酸就是一个循环,每个循环包括AA-tRNA与核糖体结合,肽键的生成和移位。肽链的终止:肽链延伸过程中,当终止密码子出现在核糖体的A位时,没有相应的AA-tRNA与之结合,而释放因子能够识别终止密码子并与之结合,水解P位上多肽链与tRNA之间的二脂键。接着,新生的肽链和tRNA从核糖体上释放,核糖体大小亚基解体,蛋白质合成结束。5.掌握几种翻译抑制剂(嘌呤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的作用机理,能够区分原核生物特异性,真核生物特异性和既抑制原核生物又抑制真核生物的翻译抑制剂。抗生素对蛋白质的作用可能是阻止mRNA与核糖体结合(氯霉
17、素),或阻止AA-tRNA与核糖体结合(四环素类),或干扰AA-tRNA与核糖体结合而产生错度(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或作为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蛋白质合成。嘌呤素是AA-tRNA的结构类似物,不需要延伸因子就可以结合在核糖体的A位上,抑制AA-tRNA的进入。嘌呤素是通过提前释放肽链来抑制蛋白质合成的。青霉素,四环素和红霉素只与原核细胞核糖体发生作用,从而阻遏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生长。氯霉素和嘌呤素既能与原核细胞核糖体结合,又能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结合,妨碍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胞生长。6.了解翻译后加工的主要形式及其功能。新生的多肽链大多数是没有功能的,必须经过加工修饰才能转变为
18、有活性的蛋白质。(1)N端fMet或Met的切除(2)二硫键的形成(3)特定氨基酸的修饰: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切除新生肽链中的非功能片段。四、基因表达调控1.能够区分正调控和负调控、激活蛋白和阻遏蛋白正调控与负调控: 负调控:细胞中阻遏物阻止基因过程的调控机制。 阻遏物与 DNA 分子结合,阻碍 RNA 聚合酶转录,使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正调控:经诱导物诱导转录的调控机制。 诱导物通常与蛋白质结合, 形成一种激活子复合物, 与基因启动子 DNA 序列结合,使基因处于表达的状态。正调控与负调控并非互相排斥的两种机制。为了生物体适应环境的需要,有的系统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
19、主,真核生物以正调控为主。降解代谢途径中既有正调控又有负调控;合成代谢途径中一般以负调控来控制产物自身的合成。2.了解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上的异同;了解真核生物特有的基因表达调控手段3.掌握乳糖操纵子和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以及运行机制;能够正确预测各种突变对操纵子基因表达的影响。(1)乳糖操纵子的结构: 有三个结构基因Z、Y、A,启动子(P),操纵元件(O)、CAP结合位点,启动子、操纵元件和CAP结合位点一起构成糖操纵子的调控区(2)乳糖操纵子的负调控: 乳糖操纵子组成部分; 当三个基因为野生型,无乳糖时,基因不表达; 野生型基因型,有乳糖时,基因表达; 抑制基因突变,半乳糖时
20、,基因组成型表达; 操纵基因突变型,无乳糖时,基因组成型表达。 (3)乳糖操纵的正调控: 当有乳糖存在时,操纵子开启,基因进行表达。 乳糖操纵子基因不表达,存在新调节因子来控制乳糖操纵子开启,这个因子的活 性与降低,而腺苷酸环化酶能将 ATP 转变成 cAMP。 cAMP 与代谢激活蛋白结合, 形成 cAMP-CAP 复合物, 作为 Lac 操纵子正调控因子。 当 cAMP-CAP 复合物二聚体插入到 Lac 特异启动子序列时, DNA 构型发生变化, 使 而 RNA 聚合酶与该新构型的 DNA 结合紧密,转录效率高。4.掌握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什么还需要正调控以及正调控的机制;了解cAMP-
21、CAP激活操纵子的机制。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CAP的正性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
22、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5.了解转录因子上与DNA结合的结构域(锌指结构、螺旋-转角-螺旋、螺旋-环-螺旋、碱性拉链)和调节基因表达结构域上的各种模体结构。1. DNA识别或结合域 反式作用因子是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1)螺旋一转折一螺旋结构。这一类蛋白质分子中有至少两个螺旋,中间由短侧连氨基酸残基形成“转折,近羧基端的螺旋中氨基酸残基的替换会影响该蛋白质在DNA双螺旋大沟中的结合。控制酵母交配型MAT基因
23、座以及果蝇体节发育的调节基因等同源盒基因所编码的蛋白都有H-T-H结构。与DNA相互作用是,同源域蛋白的第一、二两个螺旋往往靠在外侧,其第三个螺旋则与DNA大沟结合,并通过其N端的多余臂与DNA的小沟结合。(2)锌指结构:锌指结构家族蛋白大体可分为锌指、锌钮和锌簇结构,其特有的半胱氨酸和组氨酸残基之间氨基酸残基数基本恒定,有锌参与时才具备转录调控活性。重复的锌指样结构都是一个螺旋一与一个反向平行片层的基部以锌原子为中心,通过与一对半胱氨酸和一对组氨酸之间形成配位键相连接,锌指环上突出的赖氨酸、精氨酸参与DNA的结合。由于结合在大沟中重复出现的螺旋几乎联成一线,这类蛋自质与DNA的结合很牢固,特
24、异性也很高。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含有连续的两个锌指结构,其中两个锌原将两个a螺旋装配成类似H-T-H的结构,再以同源或异源性二聚体的方式将两个a螺旋结合在相邻的两个大沟中。 (3)碱性一亮氨酸拉链,即bZIP结构。肝脏,小肠上皮、脂肪细胞以及某些脑细胞中存在的一大类C/EBP家族蛋自质,它们的特征是能够CCAAT盒和病毒的增强子结合。C/EBP家族蛋自的羧基端35个氨基酸残基具有能形成螺旋的特点,其中每隔6个氨基酸就有一个亮氨酸残基,这就导致第7个亮氨酸残基都在螺旋的同一方向出现。由于这类蛋白质都以二聚体形式与DNA结合,两个蛋白质螺旋上的亮氨酸一侧是形成拉链型二聚体的基础。然而,亮氨酸拉链区并
25、不能直接结合DNA,只有肽链氨基端20一30个富含碱性氨基酸结构域与DNA结合。若不形成二聚体,该碱性区对DNA的亲和力明显降低。所以,这类蛋白质的DNA结合结构实际是以碱性区和亮氨酸拉链结构域整体作为基础的。(4)碱性螺旋环螺旋,即bHLH结构。在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的增强子结合蛋自E12与E47中,羧基端100200个氨基酸残基可形成两个双性螺旋,被非螺旋的环状结构所隔开,蛋自质的氨基端则是碱性区,其DNA结合特性与亮氨酸拉链类蛋自相似。肌细胞定向分化的调控因子Myod-1、原癌基因产物Myc及其结合蛋白Max等都属于bHLH蛋白。研究发现,bHLH类蛋白只有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时,才具有足
26、够的DNA结合能力。当这类异源二聚体中的一方不含有碱性区时、该二聚体明显缺乏对靶DNA的亲和力。五、基因工程以及其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2.了解克隆载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掌握质粒的结构及其应用。DNA重组载体应具备的条件:(1)能自主复制;(2)具有一种或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单一切割位点,并在位点中插入外源基因后,不影响其复制功能;(3)具有12个筛选标记;(4)克隆载体必须是安全的,不应含有对受体细胞有害的基因,并且不会任意转入其他生物细胞;(5)易于操作,转化效率高。质粒是细菌拟核裸露DNA外的遗传物质,为环形闭合的双股DNA。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做基因的载体。质粒上常有抗生素的抗性基因,有些
27、质粒称为附加体(episome),这类质粒能够整合进真菌的染色体,也能从整合位置上切离下来成为游离于染色体外的DNA分子。3.了解将重组DNA导入到宿主细胞内的手段。(1)将重组质粒导入原核细胞称转化,通常用氯化钙法使大肠杆菌细胞处于感受态,从而将外源DNA导入细胞。另一个常用方法是用脉冲高压电瞬间处理,使外源DNA高效导入细胞,称为电穿孔法。(2)将重组体DNA包装成噬菌体,使外源基因导入宿主细胞称转导,在适宜条件下使转化率提高。(3)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方法有磷酸钙转染技术,电穿孔转染技术,脂质体载体法,DEAE-葡聚糖转染技术,显微注射法等。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方法是用Ti质
28、粒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外植体,也可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消化,再用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常用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原生质体,再诱导产生细胞壁。还有一个方法,是用基因枪将外源DNA射入植物组织或细胞。5.掌握基因敲除的基本原理。基因敲除又称基因打靶,该技术通过外源DNA和染色体DNA之间的同源重组,进行精确的定点修饰和基因改造。基因敲除技术分为完全基因敲除和条件型基因敲除。完全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同源重组法完全消除细胞或者动物个体中的靶基因活性,条件型基因敲除是指通过定位重组系统实现特定时间和空间的基因敲除。6.能够区分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以及Western印迹并掌握这几种印迹方法的原
29、理和用途。 Southern印迹的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按碱基互补的原则形成双链,此杂交过程是高度特异的。由于核酸分子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综合凝胶电泳和核酸内切限制酶分析的结果,便可绘制出ANA分子的限制图谱。但为了进一步构建出ANA分子的遗传图,或进行目的基因序列的测定以满足基因克隆的特殊要求,还必须掌握ANA分子中基因编码区的大小和位置。有关这类数据资料可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获得。利用Southern印迹法可进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图谱分析、基因组中某一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等。Nor
30、thern印迹杂交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Northern印迹杂交的RNA吸印与Southern印迹杂交的DNA吸印方法类似,只是在上样前用甲基氢氧化银、乙二醛或甲醛使RNA变性,而不用NaOH。Western印迹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的信息。六、实验4.掌握PCR方法的原理,反应体系的组分,PCR程序各步骤及作用。原理: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于与靶序列两端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是一种体外DNA 扩
31、增技术,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合反应,将待扩增的DNA片段与其两侧互补的寡核苷酸链引物经“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引物延伸”三步反应的多次循环,使DNA片段在数量上呈指数增加,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我们所需的大量的特定基因片段。标准的PCR反应体系:10*扩增缓冲液10ul、4种dNTP混合物各200umol/L、引物各10100pmol、模板DNA0.12ug、TaqDNA聚合酶2.5u、Mg2+1.5mmol/L、加双或三蒸水至100ul。PCR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 热至93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 模板DNA与引 物的退火(复性):模板DNA经加热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至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 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 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 链互补的半保留复制链,重复循环变性-退火-延伸三过程,就可获得更多的“半保留复制链”,而且这种新链又可成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