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经典通读校本教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语文经典通读校本教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经典通读校本教材.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校 本 教 材 八年 级班级 姓名 编者:目 录第一章 课内古诗背诵八年级上册:1、长歌行 .12、野望 .23、早寒江上有怀 .3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5、黄鹤楼 .5 6、送友人 .6 7、秋词 .7 8、鲁山山行 .8 9、浣溪沙 .9 10、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0八年级下册: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5 2、赤壁.16 3、过零丁洋.17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8 5、山坡羊潼关怀古.19 6、饮酒.21 7、行路难.22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4 10、己亥杂诗.2611、赠从弟(其二).22 1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3 13、登幽
2、州台歌.24 14、终南别业.267、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书云.22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 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4 10、己亥杂诗.26第二章 课外古诗词背诵1、乌衣巷 .262、嫦娥 .273、迢迢牵牛星.284、芙蓉楼送辛渐.295、李凭箜篌引 .316、饮中八仙.327、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338、钗头凤.359、青玉案元夕.3610、天净沙秋.38第三章 词语盘点.40第四章 必背格言谚语俗语歇后语.41第五章 美文欣赏1、为自己喝彩 .422、真正的风采 .433、学会感恩.464、飞翔的学费.475、荷包蛋.48第一章 课内古诗词背诵八年级上册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
3、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注释】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阳春:温暖的春天。布:布施,给予。德泽:恩惠。秋节:秋季。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徒:白白的百川:河流。【译文】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
4、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第1页【解题】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ng):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衰:读cu.古时候人们读的没有shua这个音。野望王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注释】东皋:山西省河津县的东皋村,诗人隐居的地方。薄暮,日将落之时。徙倚
5、:指徘徊、彷徨。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徙倚音“席乙”:徘徊彷徨。落晖:落日的余光。犊:小牛。采薇:诗经.召南.草虫有:“徙彼南山,言菜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又诗经.小雅.采薇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市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此处暗用二诗的句意,借以抒发自己的苦闷。 【译文】在黄昏的时候,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诗经中“采薇采薇”的诗句。【赏析】第2页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
6、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 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颌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这画面,在秋季薄暮时的山野闲具有典型性。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井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
7、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籍,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 此诗一洗南朝雕饰华靡之习,却发展了南齐永明以来逐渐律化的新形武,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注解】:第3页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津:渡口。 平海:指水面平阔
8、。古时间亦称江为海。【韵译】: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评析】: 这是一首怀乡思归的抒情诗。以兴开首,借鸿雁南飞,引起客居思归之情。中间写望见孤帆远去,想到自己无法偕同的怅惘,最后写欲归不得的郁积。 全诗情感是复杂的。诗人既羡慕田园生活,有意归隐,但又想求官做事,以展鸿图。这种矛盾,就构成了诗的内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9、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注释】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集)一作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673-7400,即张九龄,时任丞相,同时也是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张丞相:即张九龄,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担任丞相职务。涵虚混太清:谁映天空,与天混同,形容湖水与天空混然一体。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太清,天空。云梦泽:云梦,古泽名。在湖北省长江南北两侧,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后世大部分淤成陆地。今属江汉平原及周边一带。岳阳城:今湖南岳阳市,在洞庭湖东岸。济:渡河。端居:平常居处
10、,闲居。端居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端居:安居,喻指闲居不仕。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眼睁睁的看着别的钓鱼的人,自己心里也想得到鱼,却又苦于没有渔具,空存想望。这里比喻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坐观:坐视,旁观。徒:白白地。羡鱼情:想得到鱼的愿望。出自淮南子说林训:“临河羡鱼,不如退而织网。”意思是说有理想,就要采取实际行动。【译文】八月洞庭湖水盛涨与岸齐平,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天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赏析】第4页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
11、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诗的前四句,描写洞庭湖的景致。“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涵虚,是天空反映在水中的幻景。太清,就是天空。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到了中秋时节,洞庭湖里的水盛涨起来,与湖岸平齐了,一眼看云,只见湖山相映,水天一色,浑然成为一体,美丽极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在这浩翰的湖面和云梦泽上,水气蒸腾,涛声轰鸣,使座落在湖滨的
12、岳阳城都受到了震撼。这四句诗,把洞庭湖的景致写得有声有色,生气勃勃。这样写景,衬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这是写景的妙用。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解】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悠悠:久远的意思。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韵译】传说中的仙人早
13、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评析】第5页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
14、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解】郭:城墙外的墙,指城外。蓬:草名,枯后随风飘荡,这里喻友人。兹:现在。班:分别。【韵译】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北面,白水泱泱地环绕着东城。在此我们一道握手言别,你象蓬草飘泊万里远征。游子心思恰似天上浮云,夕阳余晖可比难舍友情。频频挥手作别从此离去,马儿也为惜别声声嘶鸣【赏析】这是首送别诗,充满诗情画意。首联工对,写得别开生面。先写作别处的山水:青山横亘外城之北,白水环绕东城潺流。此两句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刻出山之静态,“绕”字画出水之动态。如此描摹,挥洒自如,秀丽清新
15、。中间二联切题,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前两句写对朋友飘泊生涯的关切,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后两句写依依惜别的心情,巧妙地以“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写得有景有情,情景交融。尾联更进一层,抒发难舍难分的情绪。化用: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句,嵌入“班”字,写出马犹不愿离群,何况人乎?烘出缱绻情谊,真是鬼斧神工。秋词 第6页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注释】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逢:遇到。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春朝(zho):春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排云:推开白
16、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嗾:使,叫 【译文】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赏析】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经典 通读 校本 教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