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doc(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精品文档.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加德灌区工程批 准: 主管院长: 核 定: 审 查: 校 核: 设 计 人 员: 加德灌区取水枢纽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加德灌区地理位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理位置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南部,象泉河流域,东临噶尔县、东南毗邻普兰县;西部和南部与印度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1283129,东经79467948,平均海拔4030m左右,全县总面积24601.59km2,人口0.71万人。县城所在地距狮泉河镇夏季公路240km,冬季公路400km。加德灌区工程位于札达县西北部香孜乡境内
2、,热布加林河与香孜河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取水枢纽位置为东经793039,北纬314641。灌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呈带状分布,平均海拔4030m,距狮泉河镇310km,距札达县70km。渠道右侧有一条乡村公路,交通较便利。 加德灌区水源系朗钦藏布一级支流的热布加林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为Q=8.28m3/s,水量较为充沛。本工程为一项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属自流灌区。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组成。1.1.2工程新建缘由1、取水枢纽老化严重2、引水干渠建设标准低,渠系利用系数低3、取水口布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套灌溉设施,加强农业
3、基础建设,扩大保灌面积,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性水资源。因此,兴建加德灌区工程是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期盼已久,迫切希望的。1.1.3勘测设计我院于2009年受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委托,承担了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设计任务,及时组建了“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设计小组”,按期开展了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工程建设任务,我所组织人员对灌区的灌溉控制面积进行了实勘调查和分划,并聘请阿里地区水文大队进行地形图测量和水文调查等工作,随即进入室内设计阶段,于2009年10月完成了加德灌区工程初设阶段的全部工作。
4、1.2水文气象1.2.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拟建加德灌区工程位于札达县西北,距札达县距离约70km,位于热布加林河上。热布加林河系朗钦藏布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札达克拉山,源头为冰川区,海拔高程约6200m,其上源分为两支,由东北折向西南流。该工程取水口位于加德农场上游7.0km,其地理坐标:东经7930、北纬3146,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15.0km2,其中冰川面积25km2,河长13.4km,河道平均比降0.112,坝址处海拔4030m。本流域径流的组成主要为降水,其次为冰川融水、地下水。1.2.2气象本流域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坝址处海拔略低于狮泉河。经分析,坝端最高气温为28.3,极端最
5、低气温34.0,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札达县城,主要是源头有25.0km2冰川,因此,水汽充足,查等值线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0mm,最大冻土2.0m。1.2.3水文1.2.3.1设计径流加德灌区取水口断面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参照狮泉河水文站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成果(根据该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分别选取P=25%、50%、85%,其典型年分别是2000、1999、1997年),经同倍比缩放后得到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断面设计频率的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见下表1.2-1。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河道断面径流年内分配表单位:m3/s 表:1.2-1月份典型年123456789101112年均P=15%0.72 0.77 0.9
6、7 1.00 0.94 0.81 3.50 5.86 2.98 1.45 0.99 0.85 1.74P=50%0.54 0.76 0.89 1.26 0.90 1.11 1.84 3.24 1.55 1.25 0.95 0.60 1.24P=85%0.55 0.62 0.88 0.97 1.02 1.11 1.08 1.63 1.21 1.03 0.71 0.47 0.94经频率计算,多年平均流量Q=8.28m3/s,Cv=0.32,Cs=3Cv;1.2.3.1洪峰流量经计算加德灌区取水口处多年洪峰流量为Q设=68.2m3/s。洪水变差系数CV=0.92,偏态系数CS=3.5CV。,由此可推
7、算出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断面的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下表1.2-2。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断面的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洪峰流量以m3/s计) 表:1.2-2频率(%)123.351020多年平均模比系数Kp4.803.943.452.842.041.35洪峰流量Qm13110894.277.555.736.968.21.2.3.2河流泥沙及冰情由于参证站无泥沙资料,经分析采用年楚何江孜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P=1.57kg/m3,从而推算设计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W=QP36586400/107=1.301.5736586400/107=6.44万吨推移质输沙量(侵蚀系数取0.2):R=0.26.54=
8、1.29万吨经现场调查访问,当地村民讲河流12月至2月河流封冻,2月份解冻。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概况 札达县位于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该区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扎达盆地亚区,平均海拔约4000m。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m左右,属高山区。热布加林河为郎钦藏布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扎达克拉山,源头为冰川区,海拔高程约6200m,由东北折向西南流,发育有漫滩、阶地、洪积扇、坡积裙等。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100万噶大克幅,灌区及其周边区域地层分属冈底斯喜马拉雅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上第三系札达组(N2z):细砾岩、砂岩、粉砂岩、粉砂
9、质粘土岩,局部夹油页岩(札达盆地);侏罗系下中统才里群(J1+2cl):上组灰岩、生物灰岩、含铁鲕粒砂岩、页岩,下组鲕状灰岩、灰岩(北喜马拉雅分区)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朗钦藏布河谷及其主干支流。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湖积、冰积、冻土等多种成因类型及一些混合成因类型。从分布面积看,冲洪积、坡积最广,次为湖积和冰碛,风沙堆积仅在朗钦藏布河谷地带。现将几个主要成因类型分述如下:冲积层(Q4al):冲积层主要分布在朗钦藏布河谷及主干支流水系河床及-级阶地,厚度5.0-45.0m,以浅灰色卵、砾石为主。砾石磨圆度中等,多为次棱角状、椭圆状。洪积层(Q4pl):洪积层主要分布在朗钦藏布中
10、上游,主要为砂砾层,分选性差,以漂卵砾石层为主,漂石(块)含量25%-45%,卵石(碎石)含量20%-35%,最大粒径1.0m;中下游主要为砂卵砾层,以砾石为主,卵石(碎石)含量30%-45%,分选性差,厚度不等。坡积和残坡积层(Q4dl-el):坡积和残积层分布零散,残积面广,多见于小冲沟、山脊前缘较陡的山坡处。残坡积形成因素为冰冻风化,以扇形堆积为特征,厚度不等。冻土: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m以上,4200m以下为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分布范围较大。据区域资料及现场调查,工程区最大季节性冻土厚2.0m,上游大于下游,高海拔地区大于低海拔地区。2.3.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本灌区主要
11、建筑物包括:取水枢纽(引水道、进、冲砂闸,上、下游右岸护堤等)、干渠及交叉建筑物等组成。3.3 灌区取水枢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坝址左岸为漫滩,地形平缓,岩性为砂卵石层,根据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土的振动液化判别,土的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判为不液化。故判定该地层不存在振动液化问题,但存在渗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河床内岩性为卵石层,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渗透性强,建议采取渗流控制措施,防止渗漏及渗透变形;右岸为级阶地,岩性为碎石土层,存在渗漏问题,建议坡体表层采取防渗措施。本次设计为低坝,建于漂卵石层上,不存在地基不均匀变形问题,承载力、
12、抗剪强度均可满足建低坝要求。但存在坝基渗漏及左右坝肩绕渗问题,建议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2)干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地形地貌干渠沿热布加林河右岸向下游绕行,沿线地势北部较高,南部略低,沿线地貌类型为漫滩、阶地、及山体斜坡等。2)地层岩性干渠沿线岩性为上第三系札达组(N2z):细砾岩、砂岩、粉砂岩、局部夹油页岩(札达盆地);第四系冲积(Q4al)砂卵石层、冲洪积(Q4al+pl)漂卵石层、坡积(Q4dl)含砾壤土、碎石土。3)水文地质条件干渠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基岩裂隙水贮存于基岩裂隙中。渠道沿线无泉水出露,地下水埋藏深。4)物理地质现
13、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未发现区内存在崩塌、冲沟、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5)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及结合工程类比,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4)3.4.2 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渠道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坡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存在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表见3-5)表3-4 渠道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时代岩性容重渗透系数抗剪强度承载力人工边坡比建议值天然/饱和标准值坡高5mkc(fk)kN/cm3cm/skPaMPa临时永久坡积Q4dl碎石土19.0i10-2029/200.10.41:11:1.25N2z砂岩(中强风化
14、)27.0i10-2i10-4饱和抗压强度0.61.01:0.51:0.7530-50MPa表3-5 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表序号桩 号地貌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与建议10+000-3+100阶地该段渠线走向自北向西,地形平缓,岩性表层为厚约0.5m的含砾壤土,下部为碎石土层,呈松散-密实,中等强透水性该段为第四系地层,土层呈中等强透水性,存在渠道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23+100-5+600坡脚该段渠线走向自西向南,坡度约20,岩性表层为厚约0.5m的含砾壤土,下部为碎石土层,呈松散-密实,中等强透水性。 该段为第四系地层,土层呈中等强透水性,存在渠道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35+
15、600-6+730阶地该段渠线走向自西向南,地形平缓,岩性表层为厚约0.5m的含砾壤土,下部为碎石土层,呈松散-密实,中等强透水性。 该段为第四系地层,土层呈中等强透水性,存在渠道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2.3.3天然建筑材料本阶段建材设计需求量为:混凝土粗细骨料:砂2909 m3、卵石3753m3;块石料898m3; 本次勘查对灌区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初查,共选择了一处砂砾石料场和一处块石料场,见建材分布图(图1-3)。1)块石料料场位于工程区西面附近山体,山体长约100m,高约30m,储量约1105m3。基岩裸露,岩性为上第三系札达组砂岩,质地坚硬,可作为块石料场,距工程区最大
16、运距约6km。质量、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采、运输条件好。2)混凝土粗细骨料砼骨料场位于工程区河床左岸漫滩处,地形开阔,宽约50m,长约200m,无用层厚约0.3m,可开采厚度大于2m,经取样分析试验(表3-6),砂砾石细骨料中除含泥量较高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含泥量较高的细骨料建议冲洗。可开采混合料约3104m3。质量、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采、运输条件好。建议枯水期开采,最大运距7km,有乡村路通往工程区。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札达县全县范围内所辖1镇5乡,共有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是阿里地区的主要产粮区和阿里地区商品粮基地
17、县,是半农半牧的产粮大县。截止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7081人,乡村人口数为5518人。耕地面积为10351亩,粮食产量为914.89吨,人均口粮165.80kg;牲畜总头数134256(头/只)。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84.8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32.00元。项目受益村为香孜乡西谢组和原底雅乡鲁巴组,截止2008年底,灌溉受益区内现有人口71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现有农村劳动力315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5。牲畜总头数15835(头/只)。2008年灌溉面积为5000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00亩(含经济作物),林草地灌溉面积1500亩。1.4.2项目区水利现状及存
18、在的问题1.4.2.1灌区水利现状1、取水枢纽已老化严重已建取水枢纽设施已损坏,灌区建筑物不配套,无法控制引水流量,内部灌排不分。渠系内部配水设施不配套,灌区山洪沟与渠道交叉处无交叉建筑物,汛期大部分渠道经常被山洪冲毁,淤填渠身。2、引水干渠建设标准低,渠系利用系数低渠道为土渠无防渗,渗漏损失严重,据测试,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3左右。渠系上无固定的分水口门,建设无序,用水矛盾突出。大水漫灌、扒渠放水现象普遍存在,灌溉水浪费严重,造成单位面积灌水量高。3、取水口布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1.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德灌区工程项目是札达县农业开发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札达县牧
19、业种草示范性基地,根据县政府的规划,将加德农场作为牧草生产、储备基地。因此,为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区域内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阿里地区和札达县“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该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地群众迫切希望和盼望已久的。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控灌总面积8600亩,现有耕地面积5000亩(其中:农田3500亩,林草地150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待开垦耕地面积3600亩,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地质肥沃,开发潜力大;但由于缺水,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土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粮食产量很低,极大地制约了本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因此,解决
20、灌溉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灌区内的灌溉面积只有5000亩,灌区建成后水土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75%),使得8600亩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缓解土地荒漠化,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加德灌区位于热布加林河右岸河谷地带,地域狭长,在本次规划中,有1500亩林草地,可大大增加生态用地,牧业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将给该地区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灌区内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林木的种植,可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灌溉工程的建设,对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治理热布加林河中部的水土流失,可防风固砂,净化环境,缓减沙尘暴,增加生
21、态环境的稳定性,形成防止风沙的“绿色屏障”。 3、是促进经济农牧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的需要该区农村总量偏低,经济来源单调,主要靠养殖业和种植业。因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与此同时还存在农村生活环境差的问题,农民饮用水水源为自备井,大多数为浅水井,没有给水和排污管道;厕所与家畜窝圈共用,没有清洁设备。村庄院落柴薪到处堆放,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没有垃圾集中收集场所,面源污染严重,生态意识淡漠。通过农田草场灌溉,可以将山区现有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整治可以使原来的未利用地、坡地及其他闲杂地变成农田或草场,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通过改善区域环境加速村镇建设
22、步伐,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通过产业的升级和治理,提高当地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4、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为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关注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区山大沟深,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资源极为有限,土地生产力和开发利用程度均很低,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申请国家资金,扶持本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对于项目区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1工程任务按照阿里地区“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灌区 工程 初步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