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doc(16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加德灌区工程初步设计.精品文档.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加德灌区工程批 准: 主管院长: 核 定: 审 查: 校 核: 设 计 人 员: 加德灌区取水枢纽西藏阿里地区扎达县加德灌区地理位1综合说明1.1绪言1.1.1地理位置札达县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阿里地区西南部,象泉河流域,东临噶尔县、东南毗邻普兰县;西部和南部与印度接壤。地理坐标北纬31283129,东经79467948,平均海拔4030m左右,全县总面积24601.59km2,人口0.71万人。县城所在地距狮泉河镇夏季公路240km,冬季公路400km。加德灌区工程位于札达县西北部香孜乡境内
2、,热布加林河与香孜河交汇处的河谷地带,取水枢纽位置为东经793039,北纬314641。灌区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较平坦,土壤肥沃,呈带状分布,平均海拔4030m,距狮泉河镇310km,距札达县70km。渠道右侧有一条乡村公路,交通较便利。 加德灌区水源系朗钦藏布一级支流的热布加林河,该河多年平均径流为Q=8.28m3/s,水量较为充沛。本工程为一项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属自流灌区。工程主要由取水枢纽,干渠及渠系建筑物组成。1.1.2工程新建缘由1、取水枢纽老化严重2、引水干渠建设标准低,渠系利用系数低3、取水口布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为了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套灌溉设施,加强农业
3、基础建设,扩大保灌面积,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建设社会主义农村,合理开发利用区域性水资源。因此,兴建加德灌区工程是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群众期盼已久,迫切希望的。1.1.3勘测设计我院于2009年受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委托,承担了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勘测设计任务,及时组建了“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勘测设计小组”,按期开展了勘测和规划设计工作。根据工程建设任务,我所组织人员对灌区的灌溉控制面积进行了实勘调查和分划,并聘请阿里地区水文大队进行地形图测量和水文调查等工作,随即进入室内设计阶段,于2009年10月完成了加德灌区工程初设阶段的全部工作。
4、1.2水文气象1.2.1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拟建加德灌区工程位于札达县西北,距札达县距离约70km,位于热布加林河上。热布加林河系朗钦藏布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札达克拉山,源头为冰川区,海拔高程约6200m,其上源分为两支,由东北折向西南流。该工程取水口位于加德农场上游7.0km,其地理坐标:东经7930、北纬3146,坝址以上集水面积815.0km2,其中冰川面积25km2,河长13.4km,河道平均比降0.112,坝址处海拔4030m。本流域径流的组成主要为降水,其次为冰川融水、地下水。1.2.2气象本流域属高原亚寒带干旱气候区,坝址处海拔略低于狮泉河。经分析,坝端最高气温为28.3,极端最
5、低气温34.0,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札达县城,主要是源头有25.0km2冰川,因此,水汽充足,查等值线用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40mm,最大冻土2.0m。1.2.3水文1.2.3.1设计径流加德灌区取水口断面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参照狮泉河水文站典型年的径流年内分配成果(根据该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分别选取P=25%、50%、85%,其典型年分别是2000、1999、1997年),经同倍比缩放后得到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断面设计频率的径流年内分配成果见下表1.2-1。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河道断面径流年内分配表单位:m3/s 表:1.2-1月份典型年123456789101112年均P=15%0.72 0.77 0.9
6、7 1.00 0.94 0.81 3.50 5.86 2.98 1.45 0.99 0.85 1.74P=50%0.54 0.76 0.89 1.26 0.90 1.11 1.84 3.24 1.55 1.25 0.95 0.60 1.24P=85%0.55 0.62 0.88 0.97 1.02 1.11 1.08 1.63 1.21 1.03 0.71 0.47 0.94经频率计算,多年平均流量Q=8.28m3/s,Cv=0.32,Cs=3Cv;1.2.3.1洪峰流量经计算加德灌区取水口处多年洪峰流量为Q设=68.2m3/s。洪水变差系数CV=0.92,偏态系数CS=3.5CV。,由此可推
7、算出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断面的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见下表1.2-2。加德灌区取水口处断面的各频率设计洪峰流量成果表(洪峰流量以m3/s计) 表:1.2-2频率(%)123.351020多年平均模比系数Kp4.803.943.452.842.041.35洪峰流量Qm13110894.277.555.736.968.21.2.3.2河流泥沙及冰情由于参证站无泥沙资料,经分析采用年楚何江孜站的多年平均含沙量P=1.57kg/m3,从而推算设计流域多年平均输沙量:W=QP36586400/107=1.301.5736586400/107=6.44万吨推移质输沙量(侵蚀系数取0.2):R=0.26.54=
8、1.29万吨经现场调查访问,当地村民讲河流12月至2月河流封冻,2月份解冻。1.3工程地质1.3.1区域地质概况 札达县位于西藏西部,象泉河流域,该区属藏南山原湖盆宽谷区扎达盆地亚区,平均海拔约4000m。地处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地势南北高,中西部低,平均海拔4000m左右,属高山区。热布加林河为郎钦藏布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扎达克拉山,源头为冰川区,海拔高程约6200m,由东北折向西南流,发育有漫滩、阶地、洪积扇、坡积裙等。根据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100万噶大克幅,灌区及其周边区域地层分属冈底斯喜马拉雅区。区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上第三系札达组(N2z):细砾岩、砂岩、粉砂岩、粉砂
9、质粘土岩,局部夹油页岩(札达盆地);侏罗系下中统才里群(J1+2cl):上组灰岩、生物灰岩、含铁鲕粒砂岩、页岩,下组鲕状灰岩、灰岩(北喜马拉雅分区)第四系(Q):区内第四系主要分布在朗钦藏布河谷及其主干支流。有残积、坡积、冲积、洪积、湖积、冰积、冻土等多种成因类型及一些混合成因类型。从分布面积看,冲洪积、坡积最广,次为湖积和冰碛,风沙堆积仅在朗钦藏布河谷地带。现将几个主要成因类型分述如下:冲积层(Q4al):冲积层主要分布在朗钦藏布河谷及主干支流水系河床及-级阶地,厚度5.0-45.0m,以浅灰色卵、砾石为主。砾石磨圆度中等,多为次棱角状、椭圆状。洪积层(Q4pl):洪积层主要分布在朗钦藏布中
10、上游,主要为砂砾层,分选性差,以漂卵砾石层为主,漂石(块)含量25%-45%,卵石(碎石)含量20%-35%,最大粒径1.0m;中下游主要为砂卵砾层,以砾石为主,卵石(碎石)含量30%-45%,分选性差,厚度不等。坡积和残坡积层(Q4dl-el):坡积和残积层分布零散,残积面广,多见于小冲沟、山脊前缘较陡的山坡处。残坡积形成因素为冰冻风化,以扇形堆积为特征,厚度不等。冻土: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4200m以上,4200m以下为季节性冻土。季节性冻土分布范围较大。据区域资料及现场调查,工程区最大季节性冻土厚2.0m,上游大于下游,高海拔地区大于低海拔地区。2.3.2 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本灌区主要
11、建筑物包括:取水枢纽(引水道、进、冲砂闸,上、下游右岸护堤等)、干渠及交叉建筑物等组成。3.3 灌区取水枢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坝址左岸为漫滩,地形平缓,岩性为砂卵石层,根据水力发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2872006土的振动液化判别,土的粒径大于5mm颗粒含量的质量百分率大于或等于70%时,可判为不液化。故判定该地层不存在振动液化问题,但存在渗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河床内岩性为卵石层,承载力满足要求,但渗透性强,建议采取渗流控制措施,防止渗漏及渗透变形;右岸为级阶地,岩性为碎石土层,存在渗漏问题,建议坡体表层采取防渗措施。本次设计为低坝,建于漂卵石层上,不存在地基不均匀变形问题,承载力、
12、抗剪强度均可满足建低坝要求。但存在坝基渗漏及左右坝肩绕渗问题,建议采取必要的防渗措施。(2)干渠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1)地形地貌干渠沿热布加林河右岸向下游绕行,沿线地势北部较高,南部略低,沿线地貌类型为漫滩、阶地、及山体斜坡等。2)地层岩性干渠沿线岩性为上第三系札达组(N2z):细砾岩、砂岩、粉砂岩、局部夹油页岩(札达盆地);第四系冲积(Q4al)砂卵石层、冲洪积(Q4al+pl)漂卵石层、坡积(Q4dl)含砾壤土、碎石土。3)水文地质条件干渠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及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基岩裂隙水贮存于基岩裂隙中。渠道沿线无泉水出露,地下水埋藏深。4)物理地质现
13、象通过工程地质测绘,未发现区内存在崩塌、冲沟、风化等不良地质现象。5)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根据工程地质手册及结合工程类比,提出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见表34)3.4.2 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渠道沿线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冲积、坡积形成的松散堆积物,结构松散、透水性强存在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表见3-5)表3-4 渠道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时代岩性容重渗透系数抗剪强度承载力人工边坡比建议值天然/饱和标准值坡高5mkc(fk)kN/cm3cm/skPaMPa临时永久坡积Q4dl碎石土19.0i10-2029/200.10.41:11:1.25N2z砂岩(中强风化
14、)27.0i10-2i10-4饱和抗压强度0.61.01:0.51:0.7530-50MPa表3-5 渠道工程地质分段评价表序号桩 号地貌单元工程地质条件初步评价与建议10+000-3+100阶地该段渠线走向自北向西,地形平缓,岩性表层为厚约0.5m的含砾壤土,下部为碎石土层,呈松散-密实,中等强透水性该段为第四系地层,土层呈中等强透水性,存在渠道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23+100-5+600坡脚该段渠线走向自西向南,坡度约20,岩性表层为厚约0.5m的含砾壤土,下部为碎石土层,呈松散-密实,中等强透水性。 该段为第四系地层,土层呈中等强透水性,存在渠道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35+
15、600-6+730阶地该段渠线走向自西向南,地形平缓,岩性表层为厚约0.5m的含砾壤土,下部为碎石土层,呈松散-密实,中等强透水性。 该段为第四系地层,土层呈中等强透水性,存在渠道渗漏问题;建议采取防渗措施。2.3.3天然建筑材料本阶段建材设计需求量为:混凝土粗细骨料:砂2909 m3、卵石3753m3;块石料898m3; 本次勘查对灌区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进行了初查,共选择了一处砂砾石料场和一处块石料场,见建材分布图(图1-3)。1)块石料料场位于工程区西面附近山体,山体长约100m,高约30m,储量约1105m3。基岩裸露,岩性为上第三系札达组砂岩,质地坚硬,可作为块石料场,距工程区最大
16、运距约6km。质量、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采、运输条件好。2)混凝土粗细骨料砼骨料场位于工程区河床左岸漫滩处,地形开阔,宽约50m,长约200m,无用层厚约0.3m,可开采厚度大于2m,经取样分析试验(表3-6),砂砾石细骨料中除含泥量较高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含泥量较高的细骨料建议冲洗。可开采混合料约3104m3。质量、储量满足设计要求,开采、运输条件好。建议枯水期开采,最大运距7km,有乡村路通往工程区。1.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项目区社会经济状况札达县全县范围内所辖1镇5乡,共有1个居委会、14个行政村。县人民政府驻托林镇托林居委会。是阿里地区的主要产粮区和阿里地区商品粮基地
17、县,是半农半牧的产粮大县。截止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7081人,乡村人口数为5518人。耕地面积为10351亩,粮食产量为914.89吨,人均口粮165.80kg;牲畜总头数134256(头/只)。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784.88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32.00元。项目受益村为香孜乡西谢组和原底雅乡鲁巴组,截止2008年底,灌溉受益区内现有人口71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0;现有农村劳动力315人,占全县农村总劳动力的5。牲畜总头数15835(头/只)。2008年灌溉面积为5000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500亩(含经济作物),林草地灌溉面积1500亩。1.4.2项目区水利现状及存
18、在的问题1.4.2.1灌区水利现状1、取水枢纽已老化严重已建取水枢纽设施已损坏,灌区建筑物不配套,无法控制引水流量,内部灌排不分。渠系内部配水设施不配套,灌区山洪沟与渠道交叉处无交叉建筑物,汛期大部分渠道经常被山洪冲毁,淤填渠身。2、引水干渠建设标准低,渠系利用系数低渠道为土渠无防渗,渗漏损失严重,据测试,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不到0.3左右。渠系上无固定的分水口门,建设无序,用水矛盾突出。大水漫灌、扒渠放水现象普遍存在,灌溉水浪费严重,造成单位面积灌水量高。3、取水口布置不合理,不能充分利用水资源1.4.3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加德灌区工程项目是札达县农业开发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札达县牧
19、业种草示范性基地,根据县政府的规划,将加德农场作为牧草生产、储备基地。因此,为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促进区域内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阿里地区和札达县“十一五”经济发展目标,该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当地群众迫切希望和盼望已久的。1、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德农场引水灌溉工程控灌总面积8600亩,现有耕地面积5000亩(其中:农田3500亩,林草地1500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0%;待开垦耕地面积3600亩,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地质肥沃,开发潜力大;但由于缺水,仍不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土地灌溉用水得不到保证,粮食产量很低,极大地制约了本地区粮食产量的提高和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因此,解决
20、灌溉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灌区内的灌溉面积只有5000亩,灌区建成后水土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75%),使得8600亩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2、缓解土地荒漠化,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和水土流失加德灌区位于热布加林河右岸河谷地带,地域狭长,在本次规划中,有1500亩林草地,可大大增加生态用地,牧业也随之得到迅速发展,将给该地区农民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灌区内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自然林木的种植,可使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而灌溉工程的建设,对改善该地区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治理热布加林河中部的水土流失,可防风固砂,净化环境,缓减沙尘暴,增加生
21、态环境的稳定性,形成防止风沙的“绿色屏障”。 3、是促进经济农牧业生产发展,改善农村环境的需要该区农村总量偏低,经济来源单调,主要靠养殖业和种植业。因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劳动生产率低下。与此同时还存在农村生活环境差的问题,农民饮用水水源为自备井,大多数为浅水井,没有给水和排污管道;厕所与家畜窝圈共用,没有清洁设备。村庄院落柴薪到处堆放,存在严重的火灾隐患;没有垃圾集中收集场所,面源污染严重,生态意识淡漠。通过农田草场灌溉,可以将山区现有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通过整治可以使原来的未利用地、坡地及其他闲杂地变成农田或草场,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基础。通过改善区域环境加速村镇建设
22、步伐,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环境;通过产业的升级和治理,提高当地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4、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为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必须关注西部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区山大沟深,土地资源稀缺,人均耕地资源极为有限,土地生产力和开发利用程度均很低,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申请国家资金,扶持本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对于项目区地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民族地区的繁荣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4.4工程任务和规模1.4.1.1工程任务按照阿里地区“十
23、一、五”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的要求,在对本农业开发区的灌溉工程规划中,充分开发利用现有水土资源,讲究实效,以近期和骨干工程为主,统筹规划,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开源与节流并重,防洪与抗旱并重;以农业灌溉为主,兼顾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人民生活条件为目标;以原规划和现状工程为基础,充分利用区域性水土资源,开拓规划思路,进一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制的规划要求,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共进,促进灌区及札达县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德灌区项目规划建设的任务主要以农田灌溉为主,兼顾林草灌溉,使粮食产量能稳步提高,实现全县 “十一五”经济发展规划目标,
24、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灌区内的灌溉面积现有5000亩,灌区建成后水土资源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农田灌溉保证率(75%),使得8600亩(新增灌溉面积3600亩)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改善受益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当地国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和巩固边防建设。加德灌区工程主要任务是对现有灌区干、支渠进行节水改造与配套设施。(1)设计基准、水平年基准水平年: 2009年;近期设计水平年:2015年;远期设计水平年:2020年。(2)设计标准根据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及已建工程情况确定1、灌溉设计保证率:耕地75%,林草地50%;2、灌溉水利用系数0
25、.6;3、灌区取水口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30年一遇校核;4、灌区坡洪的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水设计。1.4.1.2工程规模设计水平年2015年灌区规划总控灌面积为8600亩;其中改善耕地面积3500亩、新增耕地面积500亩,改善林草地面积1500亩、新增林草场面积1500亩。新建取水口一座(包括引水道、进、冲砂闸、上、下游护岸工程等),干渠总长6.737km。干渠渠系建筑物37座,其中分水闸21座、排洪渡槽8座、公路桥3座、农桥3座、钢管渡槽2座。1.4.5 灌区范围及开发方式本灌区实施后,解决加德农场(包括:西谢村)8600亩土地灌溉面积。对现有灌区干、支渠进行节水改造,采用自流灌溉的
26、开发方式。1.4.6灌区灌溉制度的确定结合该地区自然气候、降水量及当地丰产灌水经验,确定加德灌区不同作物的灌溉制度。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如下:青稞灌水7次,最大一次灌水定额为60m3/亩,灌溉定额为360m3/亩;豌豆、油菜及其它经济作物灌水5次,最大一次灌水定额为50m3/亩,灌溉定额分别为230m3/亩;林草灌水3次,最大一次灌水定额为50m3/亩,灌溉定额为150m3/亩。1.4.7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确定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渠系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65,田间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综合考虑加德灌区管理等实际情况,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采用0.6。考虑到项目区地下水
27、水质优良,水量丰富,开采地下水足可满足设计水平年农村人畜饮水的安全用水要求。因此,平衡计算时地表水仅参与灌溉用水的平衡计算,人畜饮水采用雅江右岸支流水源,工程区人畜饮水工程已实施。根据灌区的气象资料、作物的生长特点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农田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75,林草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50。供需平衡分析原则:1、以本次规划分析计算的来水量作为平衡分析基础数据,计算时段以月为单位。2、平衡分析中为合理反映项目区内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实际情况,遵循先满足耕地灌溉,后满足林草地灌溉的计算原则。1.5工程选址、工程总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1工程等别及洪水标准1.5.1.1工程
28、等别加德灌区干渠总长6.737km,设计灌溉面积为8600亩,干渠引水流量为0.68m3/s,加大流量为0.82m3/s。根据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灌区工程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等。干渠工程级别为5级,干渠上的建筑物工程级别为5级。取水口取水流量小于2m3/s,故取水口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设计,30年一遇校核,临时建筑物洪水标准按5年一遇设计。灌区设计标准:按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本灌区属旱田灌区,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耕地P=75%,林草地50%,灌区农田排涝采用10年一遇(P=
29、10%)。灌区渠道穿越公路的桥涵设计标准均按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J021-89)执行,公路级别为5级,建筑物级别与交叉公路一致;公路桥设计标准为:汽10T设计,履-50t设计。1.5.1.2洪水标准根据取水口的级别确定洪水标准,防洪标按10年一遇为设计洪水,相应的设计洪峰流量为Q=55.7m3/s,30年一遇为校核标准,相应的校核洪峰流量为Q=94.2m3/s主要建筑物抗震烈度为度。1.5.2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1.5.2.1干渠取水口布置加德灌区取水口位于县农技站附近, 2008年9月20日实测流量为Q=0.83m3/s。调查到最低水位在3996.00m左右,出现时间在2月前后,现有引
30、水道0+000处高程为3996.50m,本次设计考虑到现有取水口引水较好,基本能引上水,设计底板高程为3996.50m,基本满足当月的灌溉需要。综上所述,设计取水口在枯水时期(灌溉时期)是能取到水的。取水口位于热布加林河右岸,主要建筑物有溢流坝、引水渠道、进、冲砂闸以及上、下游上下游护岸(河堤)等组成。(1)溢流坝溢流坝为无闸门控制的溢流堰,为实用堰型,净高1.05m,堰底宽3.27m,下游坡1:1,溢流堰长80.00m。坝体采用浆砌石外包钢筋混凝土的组合材料结构型式,上游铺设3.0m长钢筋混凝土铺盖。坝下游设长5.73m,深0.5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消力池,其后接铅丝笼海漫2.5m,海漫后设抛
31、石防冲。为减少基底扬压力,消力池底板上设有梅花型布置的间距2.0m孔径50mm的排水孔。溢流堰顶高程3997.05 m,设计洪水位3997.57m,相应下泄流量为40.32m3/s,校核洪水位为3997.72m,相应下泄流量为76.82m3/s。(2)引水渠道位于热布加林河右岸,进口段与热布加林河床轴线交角为25角布置,设计引水流量为Q=0.46m3/s,经比较采用混凝土距形断面,引水道长度6737m。(3)进水闸位于热布加林河右岸,与坝轴线交角为25,单孔进水,闸门宽为1.0m,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后为消力池,池深0.4m,池长5.0m。消力池与矩形渠道相接。(4)冲砂闸位于热布加林河右岸,
32、与进水闸轴线交角为25,共3孔,孔净尺寸1.5m1.5m(BH),钢筋混凝土结构,闸室后为消力池,池深0.5m,池长6.0m。消力池后街2.5m干砌石铅丝笼海曼。(5)上、下游导墙(河堤)上游左岸从取水口到山脚处,治理总长度115m,下游治理总长度40m。上游右岸从进水闸到山脚处,治理总长度14m,下游沿用以前铅丝笼块石护堤总长度10m。河堤防洪标准同进水闸,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厚0.4m。有些段现有河堤为干砌石,基本上已冲毁,防洪标准达不到要求,本次设计把原有河堤拆除重新修建。 1.5.2.2自流干渠本灌区干渠基本按原干渠走向布置,干渠总长为6.737Km,设计流量为Q=0.46m3/s
33、,加大流量Q=0.6m3/s。经比较干渠横断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矩形断面,衬砌厚度为0.05m。1.5.2.3干渠交叉建筑物本干渠沿线共配套37座交叉建筑物;其中新建分水闸21座,农桥3座,公路桥3座,钢管渡槽2座,排洪渡槽8座。1.5.2.4田间支渠配套设施田间支渠配套设有西藏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办投资兴建。1.6金属结构本工程金属结构主要包括:取水枢纽进、冲砂闸,分水闸。闸门选用铸铁闸门,启闭机采用螺杆侧摇式手动启闭机。1.7施工组织设计1.7.1施工条件(1)加德灌区工程施工沿渠线布置,渠道整治工作战线较长,工地分散,但工地较宽阔,场地坡度不大,平整量小。(2)工程距札达县县城70km,沿渠
34、线有乡路、村路靠近或通过,有小路可通行,交通比较方便。1.7.2主要建筑材料来源(1)三材:钢材、水泥、木材从狮泉河镇市场采购;(2) 设备:闸门及启闭机等由内地采购。1.7.3施工导流1.7.3.1 导流设计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导流建筑物级别按照V级设计。其洪水设计标准,对于砼建筑物(围堰)为5-3年一遇,土石建筑物(围堰)为10-5年一遇,设计中结合本工程情况土石(围堰),施工时段,采用5年一遇洪水设计标准,相应的流量为Q=36.9m3/s。1.7.3.2导流方式及方案时段的选择因取水口处于热布加
35、林河上,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结合坝址地形条件及枢纽施工特点,采用分期束窄河床导流方式,一期施工先围右岸,由左岸速窄河床下泄洪水。导流洪峰流量为36.9m3/s。在一期围堰的保护下,进行右岸导墙、进水闸、冲沙闸、及小部分溢流坝的施工。二期围左岸,由已建好的两孔冲砂闸下泄洪水,采用五年一遇枯水期导流标准,相应洪峰流量为36.9m3/s。二期进行剩余溢流坝、左岸导墙、铺盖、消力池及海漫的施工。1.7.4导流建筑物施工导流选用袋装土石围堰,土工膜防渗。围堰上、下游堰体为土石围堰,砂卵石作堰体,砂壤土麻袋作防渗斜墙,起加强防渗作用。 (围堰结构型式详见施工导流布置图)1.7
36、.5施工总布置考虑工程较分散,为减少搬动,可将工程分为2个工作面,取水口及其下游3km渠道为一个施工段,其余渠道大约3.7公里为一个工作面,各个工作面负责各段的所有工程。即渠道及渠系建筑物。这既责任到施工单位,又方便管理,搬动少。施工机具落实到各施工面上,机具不固定,随工程进展而移动。除2个工作面以外,在指挥部旁设四个场:钢筋加工场、木模加工场、预制场、机械修理场,另设发电机房。油库、仓库应远离人群住宅400m以外。施工完毕应及时清理退还。1.7.6 施工总进度本工程施工期自然条件一般,但交通、地形条件较好,施工工艺较单一。因此工期总工期安排为1年,有效工期为12个月。1.8工程淹没处理及占地
37、1.8.1工程占地加德灌区工程总占地面积为24亩;其中永久占地14亩(全部为荒地或原有占地),临时工程占地总计9.6亩,均为荒地(其中施工工厂占地6亩、施工临时仓库1亩、堆料场2亩、办公生活用房0.6亩)。1.8.2占地补偿补助标准根据灌区占地情况,未占用草地,荒地不考虑补偿。1.9环境影响评价1.9.1工程的有利影响分析(一)、工程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该工程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为少数民族地区,工程的修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对加强当地社会持续发展和改善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巩固国防效益显著。该工程能够增强热布加林河流域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该县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能够旱涝保收,稳
38、产高产。因此,该工程的兴建具有较高的政治意义并将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本工程直接效益为农、牧、林业灌溉直接增产效益;间接效益为农副产品加工业效益、藏鸡和奶牛的养殖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直接效益可以量化,而间接效益不容易量化,因此效益分析中仅计算直接效益,对间接效益只进行定性描述。(二)、工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不论干旱地区还是湿润地区,合理灌溉可以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状况,改善作物的土壤环境条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灌溉可在不同的土类、土种上培育出肥力很高的人工土壤,保证农业生产稳产。同时,由于灌区春季风大,灌溉可使土壤表层湿润,减少风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和扬尘。(三
39、)、工程对生态农业的影响本工程节水改造为该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不仅可以增加农田的灌溉,同时还可以增加草场林地的灌溉,改善了该地区农作物和植被明显干旱缺水的现象,为生态农业提供了用水保证。同时,通过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可以减轻该地区的水土流失现状。 1.9.2工程的不利影响分析本工程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期。在施工期,由于施工人员较集中,还有许多施工机械的使用、建材运输和挖掘土石方等,会给当地的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声环境造成一定的短期不良影响,并且会产生局部的生态环境破坏和水土流失;工程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对原生态环境起到了破坏和扰动的作用,并且,其破坏有些是不可逆的;工程施工过程
40、会对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灌区在运行期如不注意合理灌溉和排灌结合,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水位的上升和土壤的盐渍化和沼泽化。1.9.3灌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综上所述,本工程为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工程主体对环境影响不大,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对环境造成的长期影响主要是工程永久占地,这种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和不可逆转的。灌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远大于工程占地损失,工程无可能制约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或条件。施工期间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可通过环保措施得到减免,且这种影响将随着工程建设的结束而终止。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加德灌区的节水改造建设利大于弊,是可行的。1.9.
41、4对灌区建设的建议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对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灌区环境保护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应与主体工程“三同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工程改造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1.9.5环境保护措施投资估算加德灌区为现有灌区进行节水改造与配套设施。工程总投资为879.01万元。干渠走向基本为原老渠布设,对周围环境破坏较小,环境保护投资估算为10.27万元。1.10水土保持(1)水土流失责任范围分主体建设工程的项目建设区及其影响区,面积共计10.23hm2。通过对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的预测,本工程施工共破坏地表面积4.05hm2。经预测,本工程在施工期和植被恢复期水土流失总量0.11万t,新增
42、水土流失量0.06万t,如不及时治理将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2)根据施工布置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包括主体工程区、料场、渣场区、施工道路区、临时工程区等。按照防治目标,因地制宜的采取预防措施和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较为完整的防护体系,可有效的控制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恢复和改善工程建设区的生态环境质量。(3)项目区生态系统脆弱,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应努力优化工程布局和施工组织设计,尽量减少对原地形地貌的扰动和植物的破坏,防止本项目工程建设所产生的水土流失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43、。(4)按照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提出的水土保持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运行”的要求,科学合理的安排水土保持措施。本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投资估算为12.84万元。投资包括水土保持治理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用等。1.11工程管理加德灌区改造配套项目的顺利实施,拟成立由阿里地区水利局及有关部门、扎达县人民政府及县水利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灌区建立“农民用水协会”,协会以斗渠成立用水小组,各用水小组选出代表组成用水协会代表大会。“农民用水协会”应建立财务管理、水费收缴、工程管理维护等有关制度。1.12工程投资概算1.12.1主要工程量及材料量1、主体工程主要工程量:砂卵石
44、开挖7951m3;砂卵石回填6704m3;混凝土4172m3;钢筋制安216t;铅丝石笼188m3;浆砌块石611m3。2、主体工程主要材料用量及人工:钢筋233t;水泥1204t;木材41m3;砂2909m3;卵石3753m3;块石898m3;人工173532个工时。3、投资主要指标工程总投资879.01万元,静态总投资855.9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619.21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2.66万元,临时工程40.41万元,独立费用132.66万元,基本预备费40.76万元(基本预备费按工程一至五部分投资合计的5%计算)、水土保持投资12.84元、环境保护投资10.27万元。1.13经济评价(
45、1)从财务评价指标角度看,加德灌区工程财务内部收益率为7.18%,售水价格为1.03元/m3计算,水价偏高,灌区群众无法接受。投资回收期为13.9年大于规范年限。这是因为西藏自治区材料价高,工程海拔高,运输道路差等因数造成,由上述结果及评价指标表明加德灌区工程在财务评价上是不可行的。(2)从国民经济指标角度看,加德灌区工程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5.52%,大于社会折现率12%,经济净现值为879.01万元,大于0,经济效益费用比为1.2,大于1.0。说明本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综上所述,本工程尽管财务评价不合理,但本工程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效益,建议尽快列入计划,动工兴建,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加德灌区工程特性表序号名 称单 位数 量备注一水文1流域面积工程坝址以上km28052代表性流量多年平均流量m3/s8.28正常运用(10%)洪峰流量m3/s55.7非常运用(3.3%)洪峰流量m3/s94.2施工导流 (20%)流量m3/s36.93特征水位进冲砂闸设计洪水位(P=10%)m3997.57进冲砂闸校核洪水位(P=3.3%)(P=3.3%)m3997.72二工程规模设计保证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