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大纲.doc
《动物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大纲.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动物学大纲.精品文档.动物学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动物学(上)(二)学时学分:周3学时,3学分(三)预修课程:植物学(四)使用教材:刘凌云 邓光美 主编:普通动物学(第三版)(五)教学参考书(3本以上):1.许崇任,程 红. 动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刘 恕,曾中平. 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马克勤,郑光美.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六)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课堂讨论等)(七)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传统讲授,网络教学等)(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口试等)(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
2、能力的培养方法:1.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增加社会实践,调研;3.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4.吸收学生到教师课题中开展科学研究;5.改革教学评价制度,积极探索新的适合人才培养的新方法。绪 论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对全书的主旨和内容作一概略介绍,目的是了解动物学的概念和主要分支学科。教学重点:学习时重点掌握研究、学习动物学的目的、任务和方法,以及动物分类的基本知识。教学难点:用辩证唯物思想指导动物学的学习,(统一观、联系观、发展观、历史观、时空观)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程阅曾.普通生物学2.李难.进化论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
3、.邹成鲁 生理学进展.第29卷,第4期.第一节 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其中的地位一生物的分界复习: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统一性、生命的层次性、生命的多样性;二界分类系统:植物界、动物界;林奈三界分类系统:原生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四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原始有核界、后生植物界、后生动物界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病毒界。真核单细胞的原生生物分别划归于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六界分类系统:非细胞总界、原核总结、真核总界。第二节 动物学及其分科1.动物学的定义:研究动物的环境、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分类以及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动物学的支学科: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生理学
4、、地理学等。第三节 研究动物学的目的意义略:第四节 动物学发展简史一、西方动物学的发展二、我国动物学的发展第五节 动物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动物学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空间上从整体观念出发,以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认识它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从时间上以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过去、现在与未来。二.研究动物学的基本方法1.描述法:2.比较法:3.实验法:4. 综合法:三.学习动物学的基本方法1.掌握动物学的基本语言;2.遵循基本思路;3.了解课本的基本结构;我们所说的坐标系。横坐标: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生理(呼吸、循环、排泄、等)分类、;纵坐标:生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生命的层次);第三维坐
5、标:生命的发生发展。(时间)第六节 动物分类的知识一.分类的依据自然分类;认为分类。二分类等级(分类阶元)界、亚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三种的概念四动物的命名双名法。五动物的分门及演化简介动物学者根据细胞数量及分化、体型、胚层、体腔、附肢以及内部器官的布局和特点等,将整个动物界分为若干门,有的门大,有的门小。作业或思考题P13-1、3、4、5、6第一章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教学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生命的微观层次的一般特征。教学重点:细胞的特征、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细
6、胞的结构、细胞周期、细胞分裂、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等教学难点:对细胞学说的理解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上海第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3.许崇任,程 红.动物生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组织):第一节 细胞一.细胞的特征:二.细胞动物化学组成:三. 细胞的结构:四. 细胞周期:五.细胞分裂:第二节 组织和器官系统的基本概念一组织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构成。组织的类型:(一)上皮组织(二)结缔组织(三)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间质
7、极少。(四)神经组织二器官和系统的基本概念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一些机能上密切联系的器官联合起来完成一定的生理机能,即成为系统。作业或思考题P34-1、2、6、8、9、10第二章 原生动物门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原生动物多数是由一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动物,也有的是由没有细胞分化或只是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分化的多个细胞组成的单细胞群体。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大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门的特征;基本掌握各纲及代表动物的特征;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学知识,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
8、篇以上)1.堵南山等.无脊椎动物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沈蕴芳等.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3.史新柏.原生动物分类的修订.动物学杂志,1991,第26卷,第3期.教学进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组织):第一节 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大草履虫一一般形态二运动三消化或营养四呼吸五神经(激应性)六排泄七生殖和发育(一)生殖:1. 无性生殖;2. 有性生殖(二)发育(包囊或卵囊)第二节 原生动物各门的特征及重要属种一肉足鞭毛门以鞭毛、伪足或两者为运动器。除少数外,只有一个类型的细胞核。有性生殖为配子生殖。(一)鞭毛亚门衣滴虫:单细胞;盘藻:实球虫:
9、空球虫:杂球虫:团藻虫(2)赤潮(3)利什曼原虫: 寄生于人体肝、脾等处,由白蛉子叮咬后传入。(4)锥虫:寄生于血液,引起“昏睡病”。由采采蝇吸血传播。(二)肉足亚门痢疾内变形虫:有孔虫: 二顶复门(一)门的特征(二)重要属种1. 疟原虫:2. 兔肝艾美球虫三纤毛门四粘体门:寄生于鱼类五微孢子门:寄生第三节 原生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思考题P67-1、2、3、4第三章 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多细胞动物的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教学重点:重点掌握动物个体发育的各主要阶段,特别是多细胞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教学难点:低等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和有关学说。学习时运用比较法
10、认识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的关系,以深刻了解多细胞动物的起源。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Hickman C W,C P Jr.Hickman:Biology of animals.Saint Louis The C V Mosby company,1972.2. Hickman C W.:Biology of invertebrates.Saint Louis The C V Mosby company,1973.3.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第一节 原生动物、中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亚界的动物属于单细胞,它们之中虽有群体,但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细
11、胞,一般还是独立生活,彼此间的联系并不密切,因此,在发展上它们是处于低级的原始阶段,称原生动物。绝大多数多细胞动物叫做后生动物,这和原生动物的名称是相对而言的。在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之间,还有一类中生动物,其分类地位,有两种观点:1.是原始的或退化的扁扁形动物;2.是真正原始的多细胞动物。第二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于单细胞动物的证据一、古生物学方面二、形态学方面三、胚胎学方面第三节 胚胎发育的重要阶段一卵细胞:二卵裂:三囊胚的形成:四原肠胚的形成:五中胚层及体腔的形成:六胚层的分化: 第四节 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第五节 多细胞动物起源学说单细胞动物发展为群体,树枝状群
12、体发展为多孔动物,成为多细胞动物的一个侧支;空球状则发展成腔肠动物,然后由此发展成为其他多细胞动物。空球状过渡到原肠胚状的多细胞动物的学说: 1.原肠虫;2.吞噬虫。思考题P77-3、4第四章 多孔动物门教学学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多孔动物是介于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中间过度类群,但它并不是多细胞动物的直接祖先。多孔动物是动物演化上的一个侧枝。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多孔动物特化特征;低等多细胞动物。教学难点:分类地位。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Hickman C W,C P Jr.Hickman:Biology of animals.Saint Louis The
13、 C V Mosby company,1972.2. Hickman C W.:Biology of invertebrates.Saint Louis The C V Mosby company,1973.3.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第一节 海绵动物门的特征一一般形态(一)体制(二)体壁(三)水沟系二消化三呼吸和排泄四神经五生殖和发育(一)生殖(二)发育第二节 海绵动物的分类第三节 多孔动物的分类地位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中有逆转现象,又有水沟系、发达的领细胞、骨针等特殊结构,这与其他多细胞动物显著不同,因此它们是单细胞动物向多细胞动物演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侧支,
14、称为侧生动物。思考题P88-1、2第五章 腔肠动物门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腔肠动物是真正后生动物的开始(多孔动物在动物演化上只是一个侧枝),由于其仅是“开始”,而有一系列原始性(无论是结构上还是生理功能方面),故实际后生动物中的低等类群。因为其它后生动物的发展均经过此一阶段,故本门动物在进化上占有重要位置。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水螅的体型、胚层、组织分化、原始消化腔和网状神经系统,以及世代交替等。此外,还应了解各纲的特征、种类和生态。教学难点:结构的原始性和世代交替。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 Hickman C W.:Biology of invertebr
15、ates.Saint Louis The C V Mosby company,1973.2.陈义.无脊椎动物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56.3.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第一节 腔肠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一般形态(一)体制(二)体壁二运动在皮肌细胞的靠近中胶层一侧,延伸一个或几个细长的突起,其中有肌原纤维分布,其组成成份和收缩机理和高等动物相似。三消化四呼吸和排泄五循环六神经和感官七生殖和发育第二节 腔肠动物门的分纲及代表动物一水螅纲(一)代表动物(二)纲的特征二钵水母纲(一)代表动物(二)纲的特征三珊瑚纲(一)代表动物(二)纲的特征第三节 腔肠动物的起源和进化发育经
16、浮浪幼虫,可推想最原始的腔肠动物能够自由游泳且具纤毛;群体鞭毛虫的表层细胞移入后,发展成腔肠动物。水螅纲最原始。其余二纲起源于水螅纲,并沿不同的道路发展。钵水母纲水母型复杂化,走向漂浮生活的道路;珊瑚纲则是水螅型的幼体继续发展而水母型退化并消失的结果。思考题P111-1、2、3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扁形动物门以三角真涡虫为代表,详细阐述了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本门动物分三纲,涡虫纲动物绝大多数自由生活;吸虫纲和绦虫纲动物主要营寄生生活。它们各具与其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寄生虫种类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应注意防除。教学重点: 本章重点是掌握扁形动物门的特征的基础上,
17、还应掌握吸虫和绦虫寄生生活的特点并了解它们的生活史。可采用列表式比较、归纳三纲特征,应用流程式记忆寄生虫的生活史。教学难点:中胚层分化的及其在动物演化上的意义。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 陈心陶.医学寄生虫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2.徐 南,甘运兴.动物寄生虫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3.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 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一一般形态(一)体制(二)体壁二运动三消化四呼吸五神经和感官神经系统起源于外胚层。六排泄七生殖第二节 涡虫纲一纲的特征二.重要种类第三节 吸虫纲一纲的特征二重要种类1. 华枝睾吸虫:2. 肝片
18、吸虫: 3. 姜片虫: 4. 日本血吸虫;防治原则:灭螺;粪管;预防感染;管理感染动物。第四节 绦虫纲一纲的特征二重要种类1. 猪带绦虫:2. 牛带绦虫: 第五节 寄生现象的起源和宿主的更换一寄生现象的起源二宿主的更换第六节 扁形动物的起源和进化思考题P-1、2、7、8、9第七章 原腔动物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以人蛔虫为代表,详细阐述了原腔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即:身体两侧对称、三胚层、不分节、具原体腔完全消化道及原肾管型排泄系统等。在本门动物中还介绍了线虫刚、腹毛刚和轮虫纲的主要特征、几种重要的寄生线虫以及寄生虫和寄主间既矛盾又斗争的关系。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原腔动物门的特征,
19、并掌握寄生虫与寄主的相互关系。对于本门动物中的其它寄生虫如蟯虫、钩虫等的结构特点、生活史、危害与防治原则等则作一般了解。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在假体腔的概念。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要求有3本或3篇以上)1. 陈心陶.医学寄生虫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2.徐 南,甘运兴.动物寄生虫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3.江静波等.无脊椎动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 原腔动物的主要特征一一般形态二消化三呼吸:尚未产生专门的呼吸器官。气体交换借体表渗透进行。寄生种类行厌氧呼吸。四循环:尚未出现循环器官。原体腔内充满体腔液,有一定的循环作用。五神经和感官六排泄:为原肾管或由原肾管衍生的
20、结构。七生殖:多为雌雄异体,雄性通常比雌性小。第二节 线虫动物门一门的类征(一)一般形态(二)消化(三)神经和感官(四)排泄(五)生殖和发育二重要寄生线虫1. 旋毛虫: 2. 人蛔虫: 3. 人蛲虫: 4. 钩虫: 5. 丝虫:第三节 腹毛门腹面有若干列纵行的纤毛,肌肉不呈层状而是成束存在,体壁形式不再是皮肌囊。第四节 轮虫门头具有12圈纤毛组成的头冠,肌肉成束存在。第五节 原腔动物的起源和进化腹毛门是涡虫纲演化来的。线虫门是渦虫演化成腹毛门的时候分出来的一枝。轮虫也起源于涡虫纲。原腔动物虽然出现了较扁形动物高等的一些特征,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阻碍性的特征,所以更高等的环节动物直接起源于涡虫
21、纲,而原腔动物则应看作是进化中的一个阻塞的分支。思考题P169-1、3、4第八章 环节动物门教学学时: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环节动物身体具环状体节、形成真体腔(与原体腔的本质区别在于中胚层之间的腔,其周围有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膜所包围),这些都是动物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动物体制上的变革,既是它们本身变异适应的结果,也是适应进化的象征;同时对于其它器官、系统,如循环、排泄、生殖等不可避免地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体节、真体腔的这一新概念,就成为高等无脊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学重点:本章重点是掌握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并比较各纲动物的特征,了解一些重要种类。教学难点:真体腔的概念。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动物学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