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本科.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本科.精品文档.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本科生使用)汕头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2002年5月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供本科生使用) 本教学大纲根据陆德源主编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医学微生物学第五版,参考原大纲修改而成,供五年制医学本科学生学习参考。 大纲中各章节内容均分掌握、熟悉与了解三级。凡要求掌握的内容,在文字下面加划直线为标记;凡要求熟悉的内容,在文字下面加划波浪线为标记;不加标记者为一般了解内容。绪 论一、目的要求1. 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分布2. 熟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习医学微生物学的目的和
2、意义3. 了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发展史二、教学内容1. 微生物的定义、种类和分布2.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3. 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发展史4. 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目的要求1. 了解细菌的大小、形态和排列2. 熟悉细菌的各种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3. 熟悉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4. 掌握细菌细胞壁和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的关系5. 掌握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及意义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大小及测量单位、三种主要形态及排列方式2. 细菌的基本结构(1) 细胞壁 主要组分:肽聚糖,G+菌和G-菌肽聚糖的差别 特殊组分:G+菌的磷壁酸(壁磷壁酸和膜磷壁酸
3、或称LTA)及一些特殊表面蛋白 G-菌的外膜:脂蛋白 脂质双层 脂多糖:脂质A 核心多糖 特异多糖 G+和G-菌细胞壁的异同及其意义 细胞壁的功能:维护形态、抵抗低渗、抗原性与致病性 细菌L型的形成、生物学特性及与医学实践的关系(2) 细胞膜细胞膜的特点:不含胆固醇细菌细胞膜形成的特有结构:中介体中介体的功能:参与细胞分裂、拟线粒体功能(3) 细胞质及胞质内重要结构 核糖体与链霉素、红霉素作用的关系 质粒的基本概念 胞质颗粒、异染颗粒的概念(4) 核质特点:无核膜、核仁、有丝分裂器,为一共价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大分子,为单倍体3. 细菌的特殊结构(1) 荚膜荚膜的概念、化学组成、染色荚膜的功能
4、:抗吞噬、 粘附作用, 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2) 鞭毛鞭毛的概念、数量与部位鞭毛的化学组成、功能(3) 菌毛菌毛的概念、分类及功能(4) 芽胞芽胞的概念、形成和发芽芽胞与医学的关系4. 细菌形态与结构检查的原则(放大法和染色法)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原理和意义第二章 细菌生理一、目的要求1. 了解细菌的理化性状、营养和营养类型2. 熟悉细菌的分类、命名、常见的生化反应、生长繁殖的规律和人工培养3.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二、教学内容1. 细菌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2. 细菌的营养类型(异营菌中的寄生菌) 营养物质:水、碳、氮、无机盐、生长因子等3. 细菌的能量代谢
5、方式:发酵、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4. 细菌的代谢产物(1) 细菌的分解代谢及有关的生化反应: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吲哚试验、硫化氢试验、尿素酶试验、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的IMViC试验(2) 与医学有关的合成性代谢性产物: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色素、抗生素、细菌素和维生素5.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根据细菌能量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要与否进行的细菌分类,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和渗透性 细菌个体和群体生长繁殖的规律:二分裂无性繁殖和细菌群体的生长曲线6. 细菌的培养方法:满足细菌生长繁殖的五个条件,常用培养基的种类、主要用途,细菌
6、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菌落和纯培养的概念(实验课讲)7. 细菌的分类原则:细菌种、属、型、株的概念;细菌的命名法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可安排在实验课讲)一、目的要求1. 熟悉消毒、灭菌、防腐和无菌的概念2. 熟悉热力灭菌、紫外线杀菌、滤过除菌各自的应用范围及注意点3. 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作用原理、使用对象和影响因素二、教学内容1. 消毒、灭菌、抑菌、防腐、无菌和无菌操作的含义2. 热力灭菌的种类、方法、优缺点和应用范围3. 其他物理灭菌法: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微波杀菌法、滤过除菌、超声波杀菌、干燥和低温4. 化学消毒灭菌法:消毒剂种类、作用机制、应用范围和影响因素第四章 噬菌体一、目的要求1
7、. 熟悉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2. 熟悉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3. 掌握温和噬菌体的特性、与宿主的关系4. 了解噬菌体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二、教学内容1. 噬菌体的定义2. 噬菌体的分布、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宿主特异性和抵抗力3. 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进行噬菌体的分类4. 毒性噬菌体的复制周期或溶菌过程,体外的溶菌现象5. 温和噬菌体的定义、前噬菌体、溶原性细菌、溶原性、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及温和噬菌体的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6. 噬菌体的应用第五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一、目的要求1. 熟悉细菌变异现象2. 熟悉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3. 掌握细菌基因的转移和重组4. 了解细菌变异的实际意义二、教学内
8、容1. 基因型、表型的含义2. 细菌的变异现象:形态结构、毒力、耐药性、菌落的变异3. 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染色体、质粒(质粒特征)、转位因子(概念、种类)4. 细菌的变异机制(1) 突变:基因突变的规律(突变率、突变与选择、回复突变、转位因子与突变)野生型株、突变型株的含义(2) 基因的转移与重组(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原生质体融合)5. 细菌遗传变异研究的实际意义诊断疾病、治疗疾病、预防疾病、测定致癌物质、基因工程等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一、目的要求1. 了解细菌感染的来源、传播方式与途径、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2. 熟悉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医院获得性感染
9、、微生态学的含义;条件致病菌形成的特定条件3. 掌握细菌致病性的物质基础、抗感染免疫的种类及机制、感染的类型二、教学内容1. 感染、致病菌、非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的含义2. 正常菌群:微生态学的含义;正常菌群的含义、分布和生理学意义;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二重感染的含义;医院获得性感染的含义3. 细菌的致病性细菌的毒力:侵袭力(荚膜、粘附素、侵袭性物质) 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及其主要区别)4. 宿主的免疫防御机制(1) 天然免疫:屏障结构(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体液因素(补体、防御素、溶菌酶等)(2) 获得性免疫机制(胞外菌感染的免疫、胞内菌感染的免
10、疫、外毒素感染的免疫)5. 感染的发生与发展(1) 感染的来源(2) 传播方式与途径(3) 感染的类型:不感染、隐性感染、潜伏感染、显性感染、带菌状态、带菌者的含义;毒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的含义(4) 环境因素对感染的影响(简述)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一、目的要求1. 了解细菌学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2. 熟悉病原菌的检验程序、常用血清学试验的原理3. 熟悉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4. 掌握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的原理与主要生物制品二、教学内容1. 细菌学诊断: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原菌的检验程序(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动物试验、药物敏
11、感试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2. 血清学诊断:用已知细菌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相应抗体;效价的含义;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种类3. 特异性免疫获得方式4. 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死菌苗、活菌苗、类毒素、多糖菌苗、自身菌苗、研制中的新菌苗)5. 人工被动免疫:常用的生物制品(抗毒素、抗菌血清、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细胞免疫制剂等)6. 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比较第八章 球菌一、目的要求1. 熟悉引起人类化脓性感染的主要病原性球菌的种类、形态染色、培养特性、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微生物学检查方法2. 掌握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和防治原则;链球菌的分型,甲型链球菌与肺炎链球菌的鉴别
12、要点;脑膜炎球菌的标本采集及注意点二、教学内容1. 球菌概述2. 葡萄球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及根据色素和生化反应不同的分类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意义;致病物质有毒素(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剥脱毒素、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等)、酶类(凝固酶及其他与侵袭力有关的酶类)及特殊结构(荚膜、胞壁肽聚糖等);所致疾病分侵袭性与毒素性两种类型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采集和初步诊断、分离培养、致病株的确认、肠毒素检查防治原则:医源性感染、耐药问题、自身菌苗3. 链球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抵抗力、分类致病性:A群链球菌毒
13、力最强;致病特质包括特殊结构(LTA、M蛋白)、毒素(S与O溶血毒、致热外毒素)及侵袭酶类(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等);所致疾病以A群最多,分化脓性、中毒性和变态反应性三类B群、D群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与初步诊断,分离培养,抗“”试验防治原则4. 肺炎链球菌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与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致病性:主要靠荚膜致病,引起大叶性肺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注意与甲型链球菌相鉴别防治原则:多价菌苗5. 奈瑟菌属概述脑膜类奈菌与淋病奈菌的形态染色、培养、抵抗力、致病性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标本采集及注意点)、防治原则第九章 肠道杆菌一、目的要求1. 熟悉肠道杆菌的共
14、同特性2. 熟悉大肠埃希菌属中的致病株及其致病物质;大肠菌群指数3. 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的致病性4. 掌握志贺菌属与沙门菌属微生物学检查步骤二、教学内容1. 肠道杆菌的共性2. 埃希菌属:大多为条件致病;致病株主要有五种类型;LT、ST;大肠菌群的含义和意义3. 志贺菌属:抗原构造与分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病原体分离鉴定的步骤;耐药性问题;菌苗预防4. 沙门菌属:抗原构造与分类、变异;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免疫性;病原体的分离鉴定;肥达反应;菌苗5. 其他肠道杆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第十章 弧菌一、目的要求1. 熟悉霍乱弧菌的两种生物型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与所致疾病2. 熟悉副溶血弧菌的主要生
15、物学特性、所致疾病3. 掌握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二、教学内容1. 弧菌属概述2. 霍乱弧菌:形态结构、培养、抗原构造与分型(区别-1群与非-1群的意义;古典生物型与EL Tor生物型;139)、抵抗力、致病物质(霍乱肠毒素作用机制)与所致疾病;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防治3. 副溶血弧菌:形态、培养(嗜盐性);神奈川试验;所致疾病;防治第十一章 厌氧性细菌一、目的要求1. 掌握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等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防治原则2. 熟悉无芽胞厌氧菌感染的特点二、教学内容1. 厌氧芽胞梭菌属(1) 破伤风梭菌 生物学特性:形态(突出典型特征)、染色及抵抗力(结合实践意义) 致病性:致
16、病物质(神经痉挛毒素及其致病机制) 所致疾病(致病条件及临床特点) 防治:特异性预防(类毒素、抗毒素紧急预防)和治疗(伤口处理、特异性抗毒素、抗生素)(2)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有荚膜的G+大杆菌)、培养(双层溶血环、Nagler反应)和生化反应(汹涌发酵)致病性:致病物质(种类多,既是外毒素又具有侵袭性酶功能)所致疾病:气性坏疽(产气荚膜菌与气性坏疽的关系及临床特点)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及动物实验防治(3) 肉毒梭菌 生物学特性:形态、染色(芽胞与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比较) 致病性:所致物质(肉毒毒素及其致病机制) 所致疾病:食物中毒、致病特点(4)
17、艰难梭菌(简介)2. 无芽胞厌氧菌(1) 种类、性状及在感染中的作用(2) 致病性(3) 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 第十二章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一、教学目的1. 了解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2. 了解放线菌与诺卡菌属的致病性二、教学内容1. 放线菌属与诺卡菌属的生物学性状2. 衣氏放线菌的条件致病性(放线菌病)3. 星形诺卡菌的致病性(化脓性感染)第十三章 棒状杆菌属一、教学目的1. 了解棒状杆菌属的通性2. 熟悉白喉棒状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免疫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 掌握白喉棒状杆菌的致病机制和特异性防治二、教学内容1. 白喉杆菌的形态染色排列特点及培养特性2. 白喉杆菌的致病性:传染源、传染
18、方式及所致疾病;白喉外毒素的致病机理3. 白喉杆菌的免疫性(锡克氏试验的原理、结果及判断)、微生物学检查和特异性防治(类毒素及抗毒素的应用)第十四章 分枝杆菌属一、教学目的1. 熟悉结核分支杆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2. 一般了解非结核分枝杆菌3. 熟悉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染色、传播途径及微生物学检查二、教学目的1. 结核杆菌:形态染色(抗酸性)及培养特点,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及其实际意义,变异性(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致病物质、传播途径及所致疾病(原发感染与继发感染)。免疫性(传染免疫与变态反应的关系),结核菌素试验(原理、判断与用途)。微生物学检查(浓缩集菌与
19、直接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卡介苗的接种。2. 麻风杆菌:形态染色特点,致病性(传播途径)与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涂片染色镜检及病理组织切片检查的意义)。防治原则。3. 简介非结核分枝杆菌第十五章 动物源性细菌一、教学目的1. 熟悉人畜共患病、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2. 熟悉布鲁氏菌属、耶尔森氏菌属、芽胞杆菌属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二、教学内容1. 人畜共患病、动物源性疾病的概念2. 布鲁氏菌属:分类,对动物与人类的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的取材,血清学诊断的常用方法和意义。病畜管理及疫苗接种在预防上的作用。3. 耶尔森氏菌属(1) 鼠疫杆菌:典型形态与多形性。内毒素、外毒素及荚膜侵袭力的致病作用,传染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