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史笔记.doc
《北京大学世界史笔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大学世界史笔记.doc(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北京大学世界史笔记.精品文档. 吴于廑六卷本世界史笔记前 言一、世界古代史的内容及其主要特点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和中古两部分,实际上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从时间上来说,迄今人类历史不过300400万年,而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的历史不过300多年,可见人类社会历史99.9%以上的时间属于古代历史的范围之内。1、原始社会的主要特点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各阶段最漫长的阶段,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只能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同自然界作斗争,才能生存,因此财产是公有的,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成果,过着原始
2、共产主义生活。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劳动分工的出现,个体劳动的生产率提高了,劳动成果开始为个人占有,进而发展到生产资料也为个体占有。私有制和阶级的逐渐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的氏族部落公社过度到奴隶制国家,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2、奴隶制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奴隶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阶级社会,它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始于约BC4000年代,终于BC2000年代末,这是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产生与发展的时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爱琴海的克里特岛产生了第一批奴隶制国家。进入BC2000年代后,随着青铜器的广泛使用,古老的奴隶
3、制国家趋于繁荣,新的奴隶制国家相继出现。第二阶段:约始于BC1000年代初,终于BC2世纪,这是奴隶社会繁荣、专制帝国建立与强盛的时期,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南亚、中亚、伊朗、地中海区域等地兴起了一些新的奴隶制国家,这些国家经过剧烈的分化组合,终于形成了一些地域广袤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帝国,如亚述、新巴比伦、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等,奴隶社会在这一时期臻于繁荣,但同时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第二阶段:从公元3世纪开始到5世纪结束,这是奴隶社会危机和奴隶制帝国衰亡的时期,自公元3世纪起,西亚的安息帝国灭亡,横跨中亚和南亚的贵霜帝国日趋衰亡,罗马帝国也陷于奴隶制危机。虽然
4、世界各国奴隶制解体、封建制产生的时间极不一致,但大体来说,在5世纪左右,大多数地区的奴隶制先后解体,封建制相继产生。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上古历史的结束和中古史的开端。奴隶制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在法律地位上不被认为是人,而是物,是奴隶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奴隶与奴隶主的矛盾。3、封建社会发展的阶段及主要特点封建社会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结束,这是封建社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时期,这个阶段,封建古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新的封建国家逐渐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都基本上达到了繁荣阶段。
5、第二阶段:从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到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结束,这是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从1415世纪开始,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半岛产生,接着在北欧的低地国家和西欧各国出现,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这不仅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而且对亚非等地的封建国家也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后经过2、300年时间,资本主义制度首先在欧洲确立,世界其他各地也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资本主义。封建社会由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社会发展而来。奴隶制社会末期产生的隶农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萌芽,封建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封建主的大土地所有制与个体性小生产相结合。二、世界古代史的史
6、料学习世界古代史,还要注意这段历史史料的特殊性,原始社会没有文字,因此必须注意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的资料;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民间传说、歌谣、故事、神话,以及古代文献中关于远古时代的某些记载,都是研究原始社会的珍贵资料;语言学、地质学、古生物学等学科也从不同方面为原始社会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已有文字记载,这两个时期的史料不仅包括史书,也包括其他文献;不断发现的大量考古资料既可以证实古代文献史料的准确性,还可纠正古代文献中的某些错误和不实之处。三、学习世界古代史意义和方法学习世界古代史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不了解过去就不能正确了解今天,不懂得历史就不能了解现实,今天世界上许多
7、社会现象都与古代历史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学习世界古代史,首先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面而周密地研究历史上留下来的大量物质资料和文献资料。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既要注意纵向联系,又要注意横向关系;既要注意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又要注意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历史特点;既要理清历史线索,又要抓住关键的人物、事件,这样才能把这门课程学好。第一章 原始社会本章重点:1、人类的起源和形成2、原始社会的发展分期(血缘家族、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3、原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步4、原始社会的解体与国家的产生本章难点:1、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2
8、、原始社会人类婚姻形态的发展、变化3、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与发展4、军事民主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参考书目:1、林耀华: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2、周启迪:世界上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3、米辰峰:世界古代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李植枬: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5、(美)摩尔根: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97年。6、世界原始社会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7、(美)房龙、周炎:人类的故事,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年。8、雷升:上一次文明(上、下),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年。关于原始社会史的分期,传统的分法为“两段论”,即原始群和氏族社
9、会两个阶段,但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不少异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原始社会应分为三个阶段,即产生、发展和解体三个阶段,所谓产生阶段是指原始群时代,发展阶段是指母系氏族公社时代,解体阶段是指父系氏族公社时代。2、也是三个阶段论,但应为原始群、前氏族公社(血缘家族)、氏族公社三个阶段。3、主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把原始社会分为“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群、母系社会、父系社会四个时期。4、四阶段论,认为原始社会应分为血亲社会、血缘社会、血族社会、氏族社会四个阶段。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一、从猿到人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在十九世纪以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人是由神创造的,如中
10、国古代关于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和基督教圣经中关于上帝创造人的说法。另一种认为人是由某种动物(如鱼)变来的,几百年后罗马哲学家卢克莱修曾猜测人是由低等物种长期演化而来的,等等。这两种观点虽然有唯心与唯物之别,但它们对人类起源的问题都没有能做出科学的回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进步,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也逐渐发展起来。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发表动物哲学一书,第一次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类人猿的科学假说。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在其名著物种起源中,科学地揭示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规律。1871年,达尔文又在其人类的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中,运用大量的资料论证了人与动物的关
11、系,指出人类和现在的猿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达尔文的理论奠定了人类起源科学的基础。但是,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人与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达尔文都没能做出科学的回答。1876年,恩格斯发表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确指出,从猿转变到人的决定因素是劳动,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劳动,因此他提出了“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名言,并把人类起源和发展的递进过程划分为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中的人这样三个阶段。近百年来考古资料的发现和研究。已证明了恩格斯论断的正确性。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阶段来看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1、攀树的猿群攀树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树上的古猿,据
12、现已掌握的资料所知,攀树的猿群一般指三种猿:(1)原上猿: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古猿,1911年在埃及法雍发现,其生存年代约在3000万年前,它们有32颗牙齿,身长如猫,能在树丛间灵活跳跃。(2)埃及猿:也在埃及法雍发现,生存年代约在28002600万年前,它们也有32颗牙齿,其排列次序与现代类人猿及人的牙齿相似。(3)森林古猿:最早在1856年发现于法国,后来欧、亚、非各地都发现了同类化石,其生存年代约在23001000万年前。同原上猿一样,它们也是林栖动物,四足爬行,并能靠臂攀行。许多人类学家认为,上述三种古猿可能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2、正在形成中的人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从猿到人过渡
13、时期的生物,其主要代表是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腊玛古猿的化石最早于1932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接壤处的西瓦立克山区发现,后在中国云南的禄丰、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希腊雅典附近的庇尔哥斯等地均有发现。其生存年代约在1400800万年前。腊玛古猿的犬齿较小且与其它平列,犬齿窝与人类的相似,臼齿的宽度超过长度,面部短缩,颌骨后缩,牙拱呈V型而不是U型,脑容量约为300毫升。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粗壮型是人类发展的旁系,约在60万年前灭绝,而纤细型发展为后来的人类。纤细型南方古猿和腊玛古猿更接近于人类,其脑
14、容量为600毫升,拇指能和四指对握。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均能直立行走,能够使用木棒石块等天然工具,但不会制造工具。同时,他们在争取生存的共同斗争中,逐渐形成和产生了语言。根据一些人类学家的研究,灵长类面部向后退缩是从腊玛古猿开始的而这是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3、劳动在人类形成中的作用形成中的人在长期的使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语言和意识,终于发展到能够用双手制造工具,工具的制造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标志着形成中的人变成了完全形成的人,这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质的飞跃。那么,古猿到底是怎样变成人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作了明确的回答,他认为从猿转变到人的关键在于劳动
15、。当古猿在树上生活的时候,前肢和后肢就已从事不同的活动,前肢主要起攀摘的作用,后肢主要起支撑的作用,这时身体也呈现出直立姿势。这种分工经过许多万年的变化,这为以后下地直立行走并进一步向人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条件。那么,古猿是如何下地的?据科学家分析,大约到地质学上第三纪的中新世(1200万年前左右)时,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的变化,森林逐渐减少,出现了成片的草原和林间空地,促使一部分古猿下到地面活动,地面的生活使它们的后肢开始摆脱用前肢帮助走路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在决定意义的一步”,而前肢在这时从支持作用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地从事其他活动,并能够经常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
16、具。形成中的人经过上千万年经常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终于发展到用双手制造工具,因而恩格斯说:“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它还是劳动的产物。”手脚的进化影响到身体构造的一系列变化,由于直立行走,头部逐渐由前倾变为垂直,使脊柱托住了头部,这为脑子的进一步扩大为球形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扩大了视野,促进头部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由于手的劳动,食物越来越复杂,脑髓因此得到了比过去多得多的为本身营养和发展所必需的材料,因此它就能够一代又一代更完善地发展起来。此外,在集体劳动的过程中,迫切地需要有一种交换思想和表达意见的工具,恩格斯说:“当这些正在形成中地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时,于是就产生了语言
17、。同时,意识也形成了。大脑和感觉器官随之也日益发达。恩格斯指出:“经过多少万年之久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了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语言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展的基础就奠定了,这就使得人和猿之间的鸿沟从此成为不可逾越的了。”二、完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是以能够制造工具为标志的,自完全形成的人出现以后,其体质仍在发展。中国学者体质形态的发展,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四个依次递进的阶段。1、早期猿人早期猿人是最早的完全形成的人。现在所知的最早的早期猿人的化石是于197419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伽鲁西河流域的拉托利地层发现的。发现物主
18、要是上下颌骨和牙齿,经测定,其年代在380360万年前之间。但在同地层中未发现石器。1972年,在东非肯尼亚特纳湖东岸的库彼弗拉发现了一个人类的化石头骨。编号为“KNM-ER1470号人”(肯尼亚国家博物馆古人类化石登记号)经测定约在300270万年前之间。1470号人的脑容量约为725毫升,颅骨形态与现代人近似,如眼窠隆起不大,没有明显突出的眉脊等等。1968年,在其上层35.5米处曾发现打制的石器,其地层年代经测定为261万年前。这是迄今所知最早的石器。有人认为,这是1470号人制造的。从1960年起,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陆续发现了一些化石人类,定名为“能人”。其年代经测定为距今18
19、0万年前,能人下肢能直立行走。手骨表明其拇指能和其它四指对握。在发现能人的地层里还发现不少砾石打制的石器,能人的脑量比1470号人小(估计约为560680毫升之间)。而时代比1470号人晚,这一矛盾目前还没有解决(有人估计是计算上的错误)。2、晚期猿人晚期猿人的学名叫直立人。我国学者习惯上把他们叫做猿人,他们生存在距今约200万年前。目前已发现的晚期猿人化石主要有我国的元谋人、蓝田人、北京猿人,印度尼西亚的莫佐克托人、直立猿人、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的阿特拉人(毛里坦人),坦桑尼亚的舍利人,德国的海德堡人等。最早发现的晚期猿人是印度尼西亚的直立猿人。1891年,荷兰军医杜布阿在爪哇中部特里尼尔附近
20、发现一个头盖骨及一枚臼齿。1892年他又在同一地层发现一个大腿骨及一枚臼齿。头盖骨很原始,与猿的相似,而大腿则具有现代人的性质,杜布阿认为这是介于人和猿之间的一种原始人类的遗骨,从它的大腿骨来看,已经能直立行走,所以定名为直立猿人。但有些学者不同意这群观点,有人认为头盖骨是长臂猿的,腿骨是人的,也有人认为头盖骨是畸形人的。然而大多数学者都支持杜布阿的观点。爪哇猿人化石的年代距今约为80万年前,在发现猿人的地点没有发现石器。1907年在德国海德堡东南的茂埃尔发现一块猿人下颌,定名为海德堡人。海德堡人下颌形态似猿,但牙齿似人,其年存年代与爪哇猿人相当,在发现地也没有发现石器。在已知的晚期猿人中材料
21、最丰富的是北京猿人,北京猿人最初于1927193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发现,解放后又继续进行了发掘。如把解放前后的发现都计算在内,总计有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9块,面骨碎片6块,下颌骨15块,牙齿152颗,此外还有一些破碎的肢骨。这些化石分属于40多个男女个体。北京猿人前额低平,眉脊比爪哇直立猿人略小,嘴向前突出,没有下巴颏,平均脑容量为1059毫升,与爪哇猿人相比,处于更高的发展阶段,其生存年代约在40万年前,和爪哇猿人一样,北京猿人身体各部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北京猿人的上肢骨很像现代人,下肢骨也与现代人相近。但头骨保留更多的原始性质。解放后我国学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做出了科学解释,他
22、们认为,在人类体质进化过程中,劳动器官比思维器官进化的快,手和脚在劳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们的进化速度较快,头骨和脑是随着手的发展和腿的直立行走而发生变化的,和四肢相比,其进化处于相对缓慢的状态,这也证明恩格斯劳动创造人的理论的正确。3、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存于3020万年前,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城附近尼安德特河谷的一个洞穴里发现的,被定名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尼人生存于3020万年前,人类学家把他作为早期智人的代表,早期智人在亚、欧、非三洲都有发现,如在亚洲有印尼的昂栋人、中国的丁村人、长阳人、马坝人等。在欧洲有南斯拉夫的克拉皮纳人、法国的圣沙拜
23、尔人等。在非洲有布罗肯人、萨尔达纳人等。与现代人相比,早期智人的前额显得低而斜,眉脊略有突出,颏部不明显;现代人的脑子是前部和顶部发达,而早期智人的脑子却是下部和后部发达,但与晚期猿人相比,早期智人更接近于现代人,其脑容量约在11001600毫升之间,平均为1350毫升,比北京猿人要大得多,脑组织也复杂得多,且脑壳较薄,早期智人已能制造多种石器工具,并会人工取火。总之,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都大大发展了。4、晚期智人晚期智人又称新人,约生存于9.2万1万年前,其化石最早于1868年在法国的克罗马农洞穴发现,被定名克罗马农人,此后,除南极外,晚期智人的化石在其他各洲均有发现。如在亚
24、洲有中国的山顶洞人、资阳人、河套人等,印尼的瓦贾克人、马里的阿塞拉人等,在欧洲有意大利的格里马狄人、德国的阿尔法卢人、马里阿塞拉人等,在美洲有墨西哥的特佩克斯潘人、美国的明尼苏人等。在澳洲有凯洛人和芒戈人等。美洲的居民大约是在5万年前从亚洲北部经白令海峡来到美洲的。澳洲居民大约是在43万年前从东南亚进入澳洲的。晚期智人的眉脊几乎消失,前额升高,脸和下颌向后退缩,颏部明显,脑容量平均达到1400毫升,他们的体质形态已经和现代人没有多大差别。当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开始形成,目前,多数人类学家把世界上的人分为三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种)、欧罗巴人种(白种)和尼格罗人种(黑种)。人种的形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大学 世界史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