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doc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精品文档.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院简介和专业介绍(2010年版) (重点看遥感学院及其专业介绍)大气科学学院简介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于2006年,其前身大气科学系(原气象学系)建于1960年, 现设有大气科学系、气候学系、海洋科学系、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象台、南京大气资料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其中气象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大气科学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地球流体力学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气象学、气候系统与全球变化、气
2、候资源开发与利用3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及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海洋科学3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教职工118人,教师80人,其中教授23人、副教授2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拥有本科生1924人、硕士研究生385人、博士研究生92人。到目前为止已为国家培养了本科毕业生7888 名,硕士879名,博士82名,留学生3名。学历学分被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广泛承认。近年来学院毕业生的升学率一致保持在40%左右,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学院培养的大量毕业已成为我国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并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是国内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名学术带头人和杰出科学家。同时,学院还
3、为西藏等地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气象工作者。1993年,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在我校成立“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目前,学院已为世界80多个国家培训了500多名高级气象技术人员,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我院教师中有5名教授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1994年,江苏省教委授予天气动力学、气象学学科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1996年,荣获国家劳动人事部授予的“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06年荣获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大气科学教学团队于2008年荣获“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9年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50年来,学院坚持跟踪学科最新动态,
4、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学科体系,使学科内容不断丰富,学科规模不断扩大。学院设立的具有中央气象台技术水平的气象台和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注重课程和教材建设、强化质量管理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共获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0余次,其中天气学原理和方法于1997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大气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于2009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气学课程于2006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 数值天气预报课程于2007年获国家级精品课程,天气学分析教材于2009年获江苏省精品教材,天气学教材于2009年获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50年来,学院科学
5、研究蓬勃开展,国际交流频繁不断。注重理论研究与国家需要、科研成果与实际业务、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气象学科形成了国内大气科学领域中颇具特色、相对稳定的多个研究方向。学院网址:联系电话:025-58731186电子邮箱:qikeoffice专业介绍大气科学 该专业为全国重点学科、教育部高等学校第二批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该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实验、实习设备齐全,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予体系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概论、流体力学、天气学原理、动力气象学
6、、中国天气、数值天气预报、气象统计方法、天气分析、中小尺度天气动力学及数值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基础、热带天气动力学等。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气象、民航、海洋、水电、环保、科研、院校、部队等部门从事与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业务、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大气科学(气候学方向) 该专业方向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师资力量雄厚,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该专业方向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大气科学基础知识、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能够将气候理论应用于资源、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科学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大气科学慨论、流体力学、动力气象学、天气学
7、原理、现代气候学基础、区域气候模拟、气候变化及其诊断、边界层气象学、地球科学概论、气候资源与气候评价等。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气象、海洋、民航、国土规划、环保、水利、军事等相关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部门从事理论与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海洋科学 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别是物理海洋学、海洋要素和海洋气象监测、海气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海洋科学导论、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动力气象学、海洋要素计算与预报、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学、海洋数值模拟
8、等。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与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教学工作,与海洋、军事、气象、环境等相关部门的专业教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或相关专业研究生。应用气象学院简介应用气象学院前身为农业气象学系,成立于1960年,由我国著名农业气象学家冯秀藻先生创建。1989年更名为应用气象学系。1999年以应用气象学系为基础组建环境科学系。2002年初,恢复应用气象学系,2006年8月正式成立应用气象学院。学院设有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系,有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与环境两个本科专业,应用气象学和城市气象学两个博士点和硕士点。并建有农业气象试验站,应用气象学实验
9、中心和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应用气象学和农业资源利用均是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同时,应用气象学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学院是中国气象学会生态与农业气象学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国农学会农业气象学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另外,学院还承担着世界气象组织的有关气象国际培训任务。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与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中教授9人,博导6人,5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100%;在校本科生约500人,硕士、博士生100人。教师长期从事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世界气象组织Norbert?Gerbier?MUMM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30多项。自
10、1960年以来,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2000多名本科生和近400多名研究生。2003年以来,本科生就业率一直达100%,高质量就业率95%以上,研究生升学率35%左右。毕业生主要在气象、环境、农业、海洋、部队、民航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学院网址:联系方式:(025)58731193 58699809电子邮箱:yqbgs专业介绍应用气象学本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和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人才培养层次。培养具有应用气象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农业气象及产业工程气象、城市气象、天气预报、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象防灾减灾和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
11、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和业务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应用气象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本专业主要设有大气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原理、产业工程气象学、气象信息服务、应用气象学方法、农业气象学、遥感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毕业生可在气象、环保、海洋、民航、国防、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农业资源与环境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数理化及生物学基础扎实,在农业资源环境信息管理方向有特色优势,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
12、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主要设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大气物理学、农业气象学、气候资源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等主要课程。毕业生可在农业、气象、环保、国土资源、高校以及相关科研等部门就业。遥感学院简介遥感学院下设遥感科学与技术系、地理信息系统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系和测绘工程系,拥有“3S集成与气象应用”博士学位点,“自然地理学”与“3S集成与气象应用”2个硕士点,设有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科学与技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和本科的完整教学体系。现有专任教师54名,博士生导师8人,其中
13、高级职称教师占30%,具有博士学位或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教师达90.7%。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5人。目前有注册本科学生747人,硕士研究生65人,留学生2名。学院还建有南京中美合作遥感中心、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3S集成与气象应用、遥感图像处理、资源分析与规划实验室和测绘工程实验中心,另外,学院十分重视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近30个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或实习研究基地。遥感学院建有地球系统遥感研究院,GIS与气象应用、国土资源与城乡规划、测绘科学技术等研究所。学院以遥感科学与技术为中心,突出3S技术气象应
14、用特色,大力发展遥感与空间信息技术在气象、地理、资源、生态环境、海洋、防灾减灾、国防等领域中的应用,努力实现遥感科技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为国家和江苏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气象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院网址:联系电话:025-58731191学院邮箱:srsoffice专业介绍地理信息系统该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空间信息专业人才。该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学科,有得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资金”资助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实验中心、部省共建“3S”技术与气象应用实验中心。主要课程有: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数字高程
15、模型原理与方法、数字城市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然地理学、地图学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人口、测绘等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相关领域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管理等工作。遥感科学与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之一,培养具备完整的遥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遥感应用的高级专业人才。建有“江苏省遥感应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除公共课外该专业的主要课程有遥感原理与应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定量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全球定位系统、“3S”集成、数字摄影测量、自
16、然地理学、辐射传输理论和遥感应用类的课程等。学生毕业后可在科研机构、气象、军队、高等院校、资源、环境、土地、规划、计划等部门从事遥感科学与技术相关的教学、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理论研究、管理等工作。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该专业培养能运用现代规划理论和“3S”技术,从事有关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和开发、城市与区域规划及规划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等方面研究的具有一定专长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适应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和气象、规划、城建、国土管理等部门的科研、教学、规划、管理等工作岗位要求,也可继续攻读该学科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主要课程有: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自然地理学、
17、管理学原理、环境科学概论、城市气象学、城市总体规划、区域规划、详细规划、国土规划、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大气环境、生态环境规划等。测绘工程该专业以空间定位、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为支撑,培养掌握空间信息获取、处理、分析与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良好业务素质的高级测绘科技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测绘学概论、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籍与房产测绘、GPS原理及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等。学生毕业后可在测
18、绘、建筑施工、城建、交通、农林、水电、国土资源、环境、海洋、气象、军事等相关的部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业务和行政部门,从事相关学科的工作。大气物理学院简介大气物理学院成立于2008年8月,其前身为我国著名的大气物理学家王鹏飞教授于1960年创建的南京气象学院大气物理学系。现设有大气物理系、大气探测系、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系、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现有大气科学(大气物理学方向)、大气科学(人工影响天气方向)、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和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等4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院现设有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和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3个博士和
19、硕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于1981年设立, 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五”重点学科,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大气探测1998年被评为中国气象局重点学科,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2007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 4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约占70。有2名教授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有3名教师被评为江苏省青蓝工程、“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获“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和“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等称号。学
20、院现有生923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50人。在过去的近50年里,学院各专业共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1644名本科生和435名研究生,很多毕业生成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气象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管理专家,有相当数量毕业生已是气象领域的知名学者和杰出专家。2006年以来,本科生就业率均达到100%,其中高质量就业率达到95%以上,升学率40%左右。毕业生主要在气象、环境、资源、海洋、防灾减灾、部队、民航等部门从事科研、业务、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学院网址: 联系电话:(025)58699771 58699771 电子邮箱:dqwlbgs 专业介绍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教育部批准全
21、国首家设立的少数高校试点目录外专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层次齐全的防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为学校特色专业。其中本科为工科,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扎实电气电子技术、信息系统和雷电科学与防护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雷电监测预警、防雷技术开发与应用、防雷工程设计、方案审核、防雷施工、检测验收、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雷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中、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主要方向有:雷电物理、雷暴监测与预警技术、雷电防护技术、雷电灾害风险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程有雷电原理、电磁场理论、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技术、低压电气
22、系统、建筑物防雷、接地技术、灾害评估等。学生可在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各级防雷机构及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工作,也可继续深造。大气科学(大气探测方向)该专业培养具有大气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能够在大气科学领域和相关学科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主要学习大气科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思维与科学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雷达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气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理论分析、数据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知识更新能力和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主要专业课程有:模拟电子线路、数字电子线路、大气科学概论、大气物理学、现代大
23、气探测学、天气学、大气动力学、雷达技术、微机原理、计算机语言、雷达气象学、卫星气象学、现代遥感技术等。毕业后可在气象、民航、海洋、部队、科教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技术、教学或行政管理工作,也可攻读大气遥感科学与技术、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大气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大气科学(大气物理方向)该专业方向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分支,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本专业方向开设课程主要有: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和大气科学基础课程,掌握大气物理学、云降水物理学、大气探测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人工影响天气、大气化学、空气污染气象学、环境监测与评价、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
24、识,获得从事大气与环境理论和应用研究训练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到气象、海洋、环境、国防、民航等相关业务部门、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从事业务、科研、教学、管理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信息与控制学院简介信息与控制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后调整更名为信息与通信系,2006年进行院系调整成立了信息与控制学院。学院目前设有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自动化、信息系统工程4个系,设有信息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气象仪器与自动化装备研究院、系统工程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研究所、电气自动化研究所和复杂系统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以及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8个专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南京 信息 工程 大学 学院 简介 专业 介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