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与马尼拉.doc
《厄尔尼诺与马尼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厄尔尼诺与马尼拉.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厄尔尼诺与马尼拉.精品文档.一、定义1、厄尔尼诺(西班牙语:ElNio),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即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国际上关于厄尔尼诺现象公认的判断标准是:连续3个月以上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海域的月均温高于平均值0.5以上,就算海水温度异常。2、拉尼娜是西班牙语小女孩的意思。指发生在赤道太平洋东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由于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故以下文章以厄尔尼诺为重点讲叙。二、成因简单
2、地说,太平洋地区东南信风的减弱可能是厄尔尼诺最重要的成因。在正常情况下,太平洋赤道两侧盛行稳定强劲的偏东信风,它将温暖的表层海水,吹离南美沿岸,并向西流动形成南北赤道暖流,在赤道太平洋西部堆积,其海面可比东侧高30-40厘米;同时,在南美沿岸也相应出现了为补偿西去海水而形成的上升流(秘鲁寒流)。上翻的海水来自深层,含有丰富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大量的食饵。更有意义的是它的温度比较低,因此最终在赤道太平洋地区形成了西暖东冷、对比明显的水温分布型。对大气来说,海水就象一台热机,西部海温高,被加热的大气上升,到达高空后转向东;而东部海温低,空气被冷却下沉,到达海面后转向西(即东南信风),由此在赤道上
3、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纬向垂直环流圈,被气象学家称为瓦克环流。常年如此,结果赤道太平洋东侧沿岸因盛行下沉气流,成为著名的赤道干旱带,日界线以东,赤道-南纬10范围内年降水量仅500毫米左右,在临近冷水岸的秘鲁、智利沿岸就更少了。与此相反,在西侧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一带,对流上升气流旺盛,形成湿润多雨气候区,常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瓦克环流也正是产生南方涛动的纽带。 但是,当有某种原因引起了偏东气流减弱,使中东太平洋深层冷水涌升大大减弱,甚至由于在赤道附近出现西风气流,使原堆积在西部的暖海水向东回流,吹拂着水温较高的赤道逆流海水沿秘鲁寒流来的方向逆洋流南下,把秘鲁寒流变性为暖流。这股悄然而至不固定的
4、暖流被称之为厄尔尼诺暖流。这样原来的海温分布格局受到破坏,太平洋西侧海温下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上升。当增温幅度高于0.5并持续几个月至半年时,便形成了一次新的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增温不仅发生在海表,有时可影响到200米深处。97年的厄尔尼诺开始后,就观测到太平洋中东部暖水区扩大了300%,12月中东太平洋海域水温高出正常年份5。海温的异常必然影响到瓦克环流。思考:上面左图为正常年份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上面右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分布图,读图并按要求回答问题。(1 )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多或少) ,海面水温(高或低) ,原因是(2)厄尔尼诺年中,秘鲁西岸海域
5、受洋流的影响,海水表层水温。可出现等异常天气。答案:(1)多,高,盛行上升气流;(2)赤道逆流,升高,降水较多。 为什么增温0.5就算异常了呢?海水的比热大、吸收太阳辐射能力强,因此广阔的大洋通常被视为大气的重要热库。有人计算过,100米深的海水温度变化0.1所用的热量,便足以使上面5000米厚度的大气层温度提高6。赤道太平洋水域占全球海域1/4,因此那里的海温异常变暖,立即会影响瓦克环流的强度与方向。在自然界,持续的上升气流意味着水汽不断凝结和大量降雨,而持续的下沉气流则相应久晴和干旱。由于南美沿岸增温处附近原下沉气流盛行区变为上升对流旺盛区,所以异常多雨,发生洪涝,干旱区多年积累的花草种籽
6、,遇雨百花怒放,沙漠顿时成绿洲。而在西部,印度尼西亚、伊利安岛、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雨林区由于海温降低引起气流上升对流减弱,造成降雨大幅度减少,导致干旱发展。同时,在海洋中,上升流的减弱或消失,使水中浮游生物骤减,鱼类因食物锐减随之死亡,以鱼为食的海鸟也成批饿死或迁徙。例如1925年厄尔尼诺期间,秘鲁不仅大批鱼死鸟亡,还在3月份观测到394.4毫米的降水量,而这里前5年的降水量总和才不过17.9毫米。三、影响(1)全球性气候异常。厄尔尼诺,扰乱海流模式及大气环流,赤道以南东南信风减弱或消失,南赤道暖流减弱或消失,赤道逆流加强。南太平洋东部及沿岸水温异常升高,降水增多,太平洋西部变得干旱少雨,非洲
7、撒哈拉沙漠却异常干旱。(2)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暖流西流的过程中与黑潮暖流(即日本暖流)发生碰撞,使其向北移动。黑潮暖流是横越太平洋的一支暖流,来自日本附近,通常把巨大的热量输往东太平洋海域。它的北移,使北部海域水温上升,北半球气温升高。(2)海洋生物灾难。秘鲁渔场附近水温升高,上升流变为下沉流,海洋生态遭受破坏,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胁。19721973年发生强厄尔尼诺现象时,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赤道附近与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层水温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鲁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各种生物尸体漂浮在海面上,腐烂发臭,腥气冲天,海水发黑。(3)特大风暴潮灾。海洋学家多年研究发现,惨
8、重的风暴潮灾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直接关系。(4)全球性瘟疫流行。厄尔尼诺现象扰乱了全球原有的气候模式,诱发一此天灾,导致了某些生物的迁徙,从而诱发某些流行性瘟疫在世界各地的传播。1993年加勒比海和美洲中部地区流行的登革热、流行性瘟疫在波多黎哥及中美洲和巴西北部地区肆虐横行;1994年孟加拉流行的霍乱、南美洲流行的肝炎及东方马脑炎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传播,也都与厄尔尼诺有直接的联系。(5)连带的经济损失。1973年厄尔尼诺现象时,秘鲁鯷鱼大量死亡或南迁,导致以鳗鱼为食的鸟类大量死亡。这一年,秘鲁的鱼获量由常年的秘鲁捕鱼量从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出口下降,渔民无收,渔民大批失业。以鯷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厄尔尼诺 马尼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