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市《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加市《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参加市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精品文档.参加市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10月29-30日,市品德与社会教学研讨会在沂水召开,会上观摩了五节关于地理知识的示范课,聆听了四位专家的有关于地理题材的讲座,有关教研员还就示范课的准备及设计思路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市教科研中心的徐主任作了会议总结。五节骨干教师的示范课从操作层面对关于地理知识的教材如何进行教学作出了具体的诠释。四位专家的讲座和徐主任的总结重点对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地理知识的内容、特点、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作了详尽的阐述,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支撑,指明了教学的方向。下面就
2、本次学习谈几点体会及思考:【几点体会】一、寓地理知识学习于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现了品德教学活动性的特点。别出心裁、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悦,富有情趣,这是五节示范课共有的特色。其中刘立平老师执教的地球有多大,在认识陆地和海洋环节中,运用了小活动:在世界地图上贴出七大洲、四大洋。学生在粘贴的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大洲和大洋的形状及面积大小。王冰洁老师执教的海洋与陆地中,让学生“把迷路的大洲和大洋送回家”,并要求学生不仅要注意位置还要辨别大洲和大洋的形状。学生通过有趣的活动,参与到研究发现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和形状,还知道了大洲和大洋的面积大小及排序。使抽象的
3、地理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形状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跃然图上”,学生对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便“了然于心”。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得课堂变得灵动起来。同时,也极好地体现了品德课程活动性的特点。二、地理知识的教学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体现学科教学生活化的特点。从生活中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回归生活”这是品德教学的基本理念。在五节示范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执教多样的气候时,张为花老师“去不同地方旅游应该带什么物品”,秦艳老师的“沂水天气预测”,刘立平老师的“地球面积与沂水面积比较”“太平洋宽度与飞北京的距离比较”等等,无一不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
4、。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品德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三、注重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取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五节示范课中,每节课都是以学生充分的课前准备为前提开展活动的。三位老师在执教多样的气候之前,布置学生调查搜集的资料有:收看天气预报;分小组探究祖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搜集祖国气象名城及气象之最的资料。刘老师在上地球有多大时,让学生课前对学习内容有针对性了解,获取关于地球概况、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关资料。王冰洁老师在教学海洋与陆地之前,让学生通过各种媒介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有关陆地和海洋的很多资料。课堂上,老师们又让学生对课前搜集的资料
5、在小组内进一步进行提取,然后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其中刘立平老师引导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大洲或大洋”的资料,再次进行梳理,列出提纲;牛老师让学生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装订成册。这些做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真是一举多得。这样,有了学生课前充分的探究为基础,就使得课堂上的展示交流内容丰富,生意盎然。四、注重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组织和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其中“小组学习”是实施的有效途径。五节示范课上,执教老师都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学习,并对小组学习中如何合作学习作了不同
6、程度的有效的指导。这种做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几点思考】:.学生对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提取,是否可以放在课前完成?这样的话,小组探究学习时就可以直接把个人资料与其他组员进行整合互补,节约选择及提取的时间。. 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不要让学生戴着枷索跳舞。(有关小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未完成,为什么要停下来?代表小组上台展示的学生没说完,便被晾在台上,老师便津津乐道起自己的经历来,或转移到别的问题、别的学生身上,是不是太在意课前的预设?老师如果太在意预设,是否会影响“没有预约的精彩”课堂生成?.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每个儿童的发展。全班交流时,不
7、应过于关注小组代表展示的水平,更应注重对小组学习成果的评价,对每一位小组成员辛勤付出的评价。.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及拓展目标时,泛泛而谈或问题太大,不切实际,本身就是空话,对学生的学习没有指导意义,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会前在学习各位专家的讲座电子稿时,我发现有四位专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地理知识教学遇到的困难,且观点比较一致,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论述了这一困难。看来这是各位专家英雄所见略同。会上各位专家也分别阐述了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多种操作方法,感觉受益匪浅。.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性质之一便是基础性,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都是基本的、初步的知识和能力,只是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地理知识部分教学,地理知识的学习还是应该落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地理知识要掌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地球的情感不能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达成二者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知识的好奇心及未知欲,为初中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打好基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