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四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精品文档.四联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首席医学网 2004年07月24日 16:10:00 Saturday 作者:陈素文 【关键词】 四联疗法 【摘要】 目的 观察卡提素,乙肝疫苗,重组基因工程-干扰素,自拟中药2号对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34例以卡提素,乙肝疫苗,-干扰素,自拟中药2号治疗。对照组36例,单用-干扰素,两组均用能量液静脉点滴为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观察HBsAg,抗-HBC,HBV-DNA和ALT。结果 两组病人症状,体征差异有显著性,HB
2、sAg阴转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3 异常反应 乙肝疫苗,注射局部疼痛。但24h后缓解,均能坚持疗程,治疗组近49%病人注射干扰素后,不同 程度出现低热,体温38左右,并有困乏,关节酸痛类感冒样症状,血常规、白细胞均在正常范围,3日后缓解,但均能坚持疗程,无其它不良反应。3 讨论本组应用“四联”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认为HBV感染人体后,其引起的肝脏和其它脏器的变化,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仅肝炎病毒本身所致,而与人体的免疫状态有着一定的关系,在肝细胞复制的乙肝病毒,从肝细胞逸出后进入血液循环,可刺激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致敏的淋巴细胞和特异性抗体,致敏的淋
3、巴细胞与肝细胞膜表面上的病毒抗原相结合,使致敏的淋巴细胞释放各种体液因子,如淋巴毒素、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移动抑制因子,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结果乙肝病毒被杀灭的同时,肝细胞也遭到损害,引起坏死和炎性反应 2 。当抗原进入机体后,必须经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识别、加工,再将抗原信息传递给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才能激发机体产生致敏的淋巴细胞,引发一系列免疫反应,而相当部分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存在着巨噬细胞功能障碍不能识别乙肝病毒,或者将乙肝病毒误认为自身物质,因此也就不能引发淋巴细胞致敏,而导致乙肝病毒(HBV)感染后慢性化改变,ALT反复升高,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者更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
4、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率为10%24.6% 3 。因此,这部分病人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令人满意,本疗法能减少和缓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作,可明显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四种方剂,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明显提高疗效。卡提素系卡介苗提取物的简称,内含多糖、核酸等物质。它作为新型的生物免疫调节剂,能增强机体细胞和体液的免疫,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增生,并能激活淋巴细胞使之释放各种淋巴因子,调节机体免疫能力,提高机体对乙肝病毒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乙肝疫苗的大剂量使用,可激活机体的B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打破患者机体的免疫耐受或免疫机能低下状态,从而增加机体对乙肝病毒(HBV)的复制抑制能
5、力,-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及抗组织纤维增生作用,迄今为止是公认的治疗病毒性肝炎首选疗效较好的制剂,其抗病机制是通过-干扰素(IFN)与肝细胞膜受体结合,通过加强细胞毒性细胞的识别能力和细胞毒反应,以及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提高B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的形成,从而,杀伤和破坏乙肝病毒(HBV)感染细胞而介导清除乙肝病毒(HBV),同时干扰素诱导外周血液中的单核细胞2,5-寡腺苷酸合成酶的活性,从而阻断HBV-DNA的复 制 2 ,干扰素协同卡提素、乙肝疫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细胞毒活性,更进一步地加强了抗病毒能力和细胞毒活性及清除HBV的免疫反应。内经指出“肝为血脏,赖血
6、养肝”的肝主要功能主疏泄,所谓“疏者通也,泄者畅也”若肝气不疏,则机能衰退,气机受阻,导致肝气郁结,结滞不散,血瘀闭阻。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病理改变就是肝纤维化形式,本组在抗病毒、调节免疫的基础上,以自拟中药方剂2号,疏通肝微循环,改善肝细胞代谢,为促使肝病的转化关键,以温振阳气,消痰逐瘀促肝细胞新生为治疗手段,方剂中用柴胡疏泄肝气,和解表里,枳壳疏肝破气,宽胸散结和健脾和胃,芍药疏散柔肝,黄芪、天花粉消痰逐瘀,推陈致新,具有抗肝损伤,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积聚及损害作用,猪苓有促肝细胞再生,其猪苓多糖-低聚糖在干扰素产生药效时的细胞跨膜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起非常重要作用,增强了干扰素抗病毒能力,同时
7、可减少干扰素剂量,虎杖、半支莲、白花蛇舌草等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枸杞子、当归等具有滋阴补血,补肾,养肝,壮元阳。党参白术能调整和改善机体白蛋白和脂肪代谢作用,丹参能扩张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及红细胞复生,焦三仙、鸡内金有消积化滞功效,龟甲软坚散结对肝脾肿大有很好疗效,同时对白蛋白的合成及免疫功能调节均有一定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其中甘草酸类的膜效应,抑制和阻滞乙肝病毒(HBV)的蛋白,在肝细胞膜系统的合成、加工、修饰、完善和运输,从而降低乙肝病毒的质量和产量。本组通过四种方剂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在抗乙肝病毒复制,全面改善临床症状,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慢性乙肝的疗效,同时也间接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本疗法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第十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西安)修订.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8.2 沈耕荣,余书文.重症肝炎.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8,196.3 过晋源.“内科讲座”病毒性肝炎与肝硬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73-79. 作者单位:723200陕西省城固县医院传染科(收稿日期:2002-12-31) (编辑张 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