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缓释制剂.doc
《口服缓释制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服缓释制剂.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口服缓释制剂.精品文档.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黄桂华缓控释给药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65年开始有文献发表,70年代被医学界认可,此后取得了很大突破,上市药物品种和制剂类型逐渐增多。在释放系统中研究最多、发展最快的是口服缓释、控释制剂,是近代国内外医药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由于开发周期短,投入较少,经济风险低,且因产品技术含量增加而附加价值显著提高等优点而被制药工业看好。一、概述(一)缓释、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1缓释制剂(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s)系指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
2、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2控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s)系指在规定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地释放药物,与其相应的普通制剂比较,给药频率至少减少一半或给药频率比普通制剂有所减少,血药浓度比缓释制剂更加平稳,且能显著增加患者顺应性的制剂。缓释、控释制剂之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外释药特征不同:控释制剂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恒速释药,即按零级动力学规律释放药物;而缓释制剂是按时间变化先快后慢的非恒速释药,即按一级动力学或Higuchi方程等规律释放药
3、物。其二是体内药物动力学特征不同:控释制剂体内血药浓度在一定时间内能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水平;而缓释制剂达不到这样的效果。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给药次数,避免夜间给药,增加病人用药的顺应性。(2)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避免某些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3)增加药物治疗的稳定性。(4)可减少用药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即可达到最大药效。虽然缓、控释制剂有其优越性,但仍存在一些弊端:缓控释制剂是基于健康人群平均药物动力学参数制定的给药方案,在疾病状态或药物动力学特性有所改变时,不能灵活调节给药方案;剂量调节灵活性降低,如果临床上遇到某种特殊情况(如出现较大
4、副作用)往往不能立刻停止治疗;设备和工艺费用较普通制剂昂贵。(二) 缓释、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除赋形剂、附加剂外,主要有骨架材料和包衣材料等。1骨架材料 采用骨架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溶蚀性骨架材料和不溶性骨架材料三大类。(1)亲水凝胶骨架材料 主要是一些亲水性聚合物,其特点是遇水或消化液后经水合作用而膨胀,并在释药系统周围形成一层稠厚的凝胶屏障,药物可以通过扩散作用透过凝胶屏障而释放,释放速度因凝胶屏障的作用而延缓,材料的亲水能力是控制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常用的亲水凝胶骨架材料有:天然胶,如海藻酸盐、琼脂、黄原胶、西黄蓍胶等;非纤维素多
5、糖类,如甲壳素、甲壳胺、脱乙酰壳聚糖(壳聚糖)、卡波姆、半乳糖甘露聚糖等;高分子聚合物,如聚维酮(PVP)、乙烯聚合物、丙烯酸树脂、聚乙烯醇(PVA)等;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羟丙甲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乙基纤维素(HEC)等,其中HPMC(黏度4000 Pas100000 Pas)最常用。 (2)溶蚀性骨架材料 主要是疏水性强的脂肪类或蜡类物质,其特点是在体温下骨架逐渐溶蚀,药物从骨架中释放,释放速率取决于骨架材料的用量及溶蚀性。如果在溶蚀性骨架材料中加入硬脂酸钠、三乙醇胺等溶蚀性的表面活性剂,可在不同程度上增加药物的释放
6、速度。常用的有动物脂肪、蜂蜡、巴西棕榈蜡、氢化植物油、硬脂酸(十八酸)、硬脂醇(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3)不溶性骨架材料 主要是不溶于水或水溶性极小的高分子聚合物或无毒塑料。其特点是口服后不被机体吸收,骨架材料无变化地由粪便排出。常用的有乙基纤维素(EC)、聚甲基丙烯酸酯、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等。其中EC是应用最广泛的水不溶性纤维素衍生物之一,在药剂中有多种用途。在国际市场上EC有很多新型号,如标准型4优级(黏度35.5mPas)、标准型7优级 (黏度68mPas)、标准型10优级 (黏度911mPas)、标准型20优级(黏度1822mPas)、标准型10
7、0优级* (黏度90110mPas)等,供不同用途使用。制备控释膜时,可选用标准型7、10及20优级品,一般包衣时可选用中型号5、15或其混合物,制备微囊时可用标准型45或100优级品,制粒时可用标准型10、20或45优级品。2包衣材料 采用包衣技术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载体材料主要包括胃溶型、肠溶型和不溶型材料。(1)胃溶型包衣材料 常用的有羟丙甲纤维素(HPMC,黏度3 Pas15 Pas)2%3%水溶液或30%70%乙醇溶液、羟丙基纤维素(HPC)2%水溶液、聚维酮(PVP)5%10%水溶液或5%10%乙醇溶液、甲基纤维素(MC)、聚乙烯醇(PVA)和丙烯酸树脂号等。(2)肠溶型包衣材料 常用
8、的有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羟丙甲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 、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 、虫胶、玉米朊、Eudragit L100和Eudragit S 100(即丙烯酸树脂号和号)等。(3)不溶型包衣材料 常用的有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CA)、聚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L 100和Eudragit RS 100等。乙基纤维素除在控释包衣中广泛应用外,还能与其他纤维素聚合物,尤其是与HPMC混合,可以提高膜的韧性及增加片子表面的光泽,同时还可获得适宜释药性能的包衣膜。目前,市售的Surelease和Aquacoat均为采用乙基纤维素与适宜增
9、塑剂或其他添加剂制成的水分散体型包衣材料。Eudragit RL为高渗型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则为低渗型丙烯酸树脂,两者混合应用可获得不同渗透性的缓释包衣膜,是应用于缓控释制剂最多的丙烯酸树脂成膜材料。(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包括:溶出原理、扩散原理、溶蚀与扩散相结合的原理、渗透压原理和离子交换作用。1溶出原理 药物的溶出可用Noyse-whitney方程表示: (1)式中:为溶出速度;S为固体的表面积;D为药物的扩散系数;V为溶出介质的体积;h为扩散层厚度;CS为药物溶解度即药物饱和溶液的浓度;C为t时间药物浓度。根据Noyse-whitney方程,通过减小
10、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1)将药物制成溶解度小的盐类或酯类:溶解度大的固体药物在体内吸收快,排泄也迅速,显效时间短。如果将其制成难溶性的盐或酯类,可延长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时间,达到长效的目的。如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红霉素,普通药物一天给药4次(6h给药一次),每次0.20.5g,制成红霉素乳糖酸盐注射液后,12h给药一次,每次剂量为0.10.2g;青霉素钾(钠)盐与普鲁卡因生成青霉素普鲁卡因盐(1:250),作用时间由原来5h延长到12h。(2)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类:鞣质、蛋白质等均为高分子
11、材料,均可与生物碱类形成难溶性盐,其药效比母体药物延长。碱性蛋白(如鱼精蛋白)与胰岛素结合成溶解度较小的鱼精蛋白胰岛素,加入锌盐生成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药效从6h延长到1824h。(3)控制颗粒大小:药物的溶出速度与其表面积有关,难溶性药物颗粒直径增加,表面积减小,吸收速度减慢。例如超慢性胰岛素中所含胰岛素锌晶粒大部分超过10m,其作用时间可达30h,半慢性胰岛素中所含胰岛素锌晶粒大部分超过2m,作用时间仅为1214h。再如口服微粉化的阿司匹林8h后排泄到尿中水杨酸的量为203.4mg,而服用相同剂量未经微粉化的阿司匹林8h后排泄到尿中水杨酸的量仅为149.9mg。2扩散原理 药物以扩散作用为主
12、释放药物的过程可用Ficks第一扩散定律表示。 (2)式中:为释放速度;A为表面积;D为扩散系数;K为药物在膜与囊心之间的分配系数;L为包衣层厚度;C为膜内外药物浓度之差。药物扩散包括三个方面:通过水不溶性膜扩散;通过含水性孔道的膜扩散;通过聚合物骨架扩散。利用扩散原理达到缓控释作用的方法有:包衣、制成微囊、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制成乳剂和植入剂等。(1)包衣 随着辅料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高分子材料不断引入制剂工业,使用包衣法制备缓、控释片剂、胶囊剂越来越趋向合理化,释药速率更理想化。例如将含药颗粒或小丸分成若干份,分别包上不同厚度或不同释药性能的衣料,然后按照一定比例组合
13、在一起得到释药速度不同的缓释制剂,装入胶囊或压制成片,其释药特性由包衣材料性能或包衣厚度决定,同种材料包衣厚度不同,颗粒或小丸的释药速率不同,不同释药速率的颗粒或小丸组合后释药曲线接近于正态分布。(2)制成微囊 微囊是由囊材和囊心物组成的,囊材分为天然的、合成的和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由囊材包裹药物形成微囊的技术称为微型包囊术,囊膜相当于半透膜,在胃肠道中水分可自由进入囊膜内,溶解囊内药物形成饱和溶液,通过扩散作用释放药物。释药速度由囊膜厚度、孔径及弯曲程度决定。(3)制成不溶性骨架片 以不溶性的无毒塑料为骨架材料与药物制成片剂,通过胃肠道将所含的药物释出,而片剂骨架无变化地随粪便排出。水溶性药
14、物较适于制备此类骨架片。(4)增加黏度以减小扩散速度 增加黏度以延长药物作用的方法主要用于注射剂、滴眼剂或其它液体制剂。其主要理论依据是Ficks第一扩散定律,式(15-3)中的D为扩散系数。 (3) (4)式中: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N0为阿佛加德罗常数;f为摩擦系数;为介质的黏度。由此可知,溶液的黏度越大,药物扩散阻力越大,扩散速度越慢。增加溶媒黏度的主要方法是在溶液中加入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如3% CMC用于普鲁卡因注射液,使止痛时间延长至24h;将1.4%PVA用于2%毛果芸香碱滴眼剂中,作用时间由28min延长至50min等。(5)制成乳剂 将水溶性药物制成W/O型乳剂,在体内水
15、相中的药物先向油相扩散,再由油相分配到体液,达到长效作用。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亲水凝胶骨架片已广泛用于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其释药过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骨架片遇消化液表面润湿、吸水后膨胀形成凝胶层;表面药物向消化液中扩散;凝胶层继续水化骨架溶胀,凝胶层增厚延缓药物释放;骨架同时溶蚀,水分继续向片芯渗透,骨架完全溶蚀,药物全部释放。4渗透压原理 (见第二部分)5离子交换作用 离子交换作用通过树脂交换进行。常用的树脂由水不溶性交联聚合物组成,聚合物链的重复单元上含有成盐基团,药物可结合在树脂上。当带有适当电荷的离子与离子交换团接触时,通过交换将药物游离释放出来。如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有机胺类药物的盐交
16、换,或阴离子交换树脂与有机酸盐交换,即成药树脂。干燥的药树脂制成胶囊剂或片剂供口服,在胃肠液中,药物再被交换而释放于消化道中。维生素B类、烟酸、泛酸、叶酸和麻黄碱、阿托品、苯丙酸、异丙嗪等均曾制成药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甚小,故剂量大的药物不适于制成药树脂。(四)缓、控释制剂的设计1药物选择 (1)根据临床应用选择药物 制备缓释、控释制剂的首选药物是抗心率失常药、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氯化钾等,如维拉帕米(t1/2=2.55.5h)、普萘洛尔(t1/2=3.14.5h)、茶碱(t1/2=38h)等。(2)根据药物理
17、化特性及药物动力学特性选择药物 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最佳条件是半衰期适中的药物(如t1/2=28h);一次给药剂量0.51.0g的药物;油水分配系数适中的药物;溶解度大于1.0g/L的药物;不会引起大的不良反应的药物;最好在整个消化道都有吸收的药物。通常认为,具有如下特征的药物不适宜制备缓、控释制剂:一次剂量很大(如0.5g);药理活性强;溶解度小或受pH影响显著;吸收不规则或受生理因素影响显著;t1/2很短(t1/224h);有特定吸收部位;临床应用时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等。此外,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峰浓度,加之耐药性问题,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但是,上述认识并非原则,由于制
18、剂技术的进步,对口服缓控释制剂药物的选择已发生了一些观念性的变化,许多限制已被打破。如普萘洛尔、维拉帕米等首过作用强的药物制成了缓控释制剂;硝酸甘油半衰期很短,也可制成每片2.6mg的控释片;地西洋(安定)半衰期长达32h,USP也收载有缓释制剂产品,卡马西平(tl2=36h)、非洛地平(tl2=22h)等半衰期长的药物、苯氯布洛芬(剂量700mg,片重1g)等剂量大的药物、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庆大霉素等抗生素均制成了缓控释制剂;可待因、吗啡等成瘾性药物也制成了缓、控释制剂。2给药间隔时间选择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一般应在普通制剂的80%120%范围内,若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在小肠,宜设
19、计12h给药一次的缓、控释制剂;若药物除小肠外,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则可考虑设计24h给药一次的缓、控释制剂。缓控释制剂峰谷浓度比显著小于普通制剂,一般t1/2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可设计12h服药一次;t1/2长,治疗指数大的药物,可设计24h给药一次的缓控释制剂。个别药物根据需要也可以设计成较短用药时间的缓释制剂,如国外销售的美沙芬缓释胶囊,每8h给药1次,这可能对一些半衰期很短的药物是另一种选择,虽然服药次数并没有减少,但副作用将因平稳了血药浓度而减小。3剂量设计 缓、控释制剂剂量的设计通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经验方法,即根据普通制剂的用法和用量,确定缓控释制剂的剂量,如普通制剂每天用药4
20、次,每次剂量为15mg,制成缓、控释制剂一天用药一次,则剂量为60mg。但该法设计的剂量不准确,如欲得到理想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缓控释制剂的剂量设计可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利用药物动力学参数,根据需要的血药浓度和给药间隔设计缓控释制剂的剂量。4. 安全性 设计某种药物的缓控释制剂,要尽可能查阅或了解该药物的安全性范围(如最低有效浓度、最低中毒浓度等),根据这种安全范围(或称为治疗指数)的大小,来选择适宜的方式制备缓控释制剂,使其释药效果符合药物的安全范围。通常情况下,治疗指数越大,表示该药越安全。对于治疗指数小,治疗浓度的安全范围窄的药物,在设计缓控释制剂时应精确控制剂型中药物的释放,防止药物大
21、量突释或释药速率过快导致血药浓度超过其最低中毒浓度,引起相应的毒副作用。二、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的发展现状(一)膜控型缓控释给药体系膜控型缓控释给药体系即膜控型缓控释制剂是将药物制成适当剂型(如片剂、颗粒、小丸或药物粉末)包裹在一定厚度的衣膜内,通过包衣膜来控制和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和释药行为的一类释药系统。对于这类释药系统,不同性质的成膜材料的选择、包衣膜中各种添加组分的选择以及膜控制剂的制备方法都会对释药系统的释药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1释药原理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主要遵从Ficks第一扩散定律。如将准备压片的颗粒分成若干份,分别包上不同厚度或不同释药性能的衣料,然后制成片剂。服药后
22、片剂崩解,不包衣料的颗粒中的药物迅速释放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包有不同厚度或不同释药性能的衣料的颗粒则按药物在体内代谢消除的需求而释放供给药物,以维持在某一理想水平。也可在片芯外面包多层衣料,如两层衣料,内层为控释膜以控制药物的释放,外层为含药的水性衣料,可快速释放作为速释部分。另外,也可在骨架片表面再行包衣,使药物释放更合理。2影响释药的因素 影响释药的因素主要是片芯和包衣液的性质。片芯的性质如药物的性质、片芯所用的辅料和片芯的硬度等,若药物和辅料疏水性强、片芯硬度大,则药物的释放速率会减慢,颗粒越大,则比表面积越小,药物的释放即越慢;包衣液的性质如包衣液的组成、包衣层的厚度等,包衣液的疏水性越
23、强或包衣层越厚(即包衣液用量大),则药物释放慢。因此,因综合考虑影响释药的因素。3包衣膜处方设计 膜控型缓控释制剂主要是通过包衣膜来控制和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包衣材料一般不能单独包衣形成包衣膜,必须进行处方配制成包衣液,采用一定的工艺形成具有一定渗透性和机械性的衣膜。包衣液的组成通常包括成膜材料、溶剂、增塑剂、致孔剂、着色剂/遮盖剂、抗黏剂等。(1)成膜材料 常用的成膜材料有胃溶型、肠溶型和不溶型(见第一节),各种成膜材料成分理化性质相差很大,在选择时首先要考虑包衣材料在胃肠道的释放部位,以及聚合物在包衣溶剂及胃肠生理环境的溶解度,水汽通透性、黏性及机械性能等。(2)包衣溶剂 常用的溶剂有水、醇
24、类、酮类、酯类和氯化烃类。由于各种溶剂的蒸发潜热不同,包衣操作时,有不同的蒸发速率,而且成膜材料的溶胀及链的松弛程度均受到溶剂的影响,会直接影响膜的质量,故而溶剂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形成衣膜的性质和特点。选择溶剂的首要条件是其必须与成膜材料相互作用良好,即成膜材料在溶剂中能最好和最大范围地溶解。一般认为成膜材料最适宜的溶剂应能使聚合物在溶液中获得最大的伸展,形成的膜具有最大的粘结或内聚强度,从而使膜具有最佳的机械强度。一般成膜材料难溶于水,故常用有机溶剂进行薄膜包衣,其优点是系统操作周期短,对热不稳定的药物应用价值较高。但由于有机溶剂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例如易燃、易爆、污染空气,毒性较大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口服 制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