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实务答题技巧1.doc





《城市规划实务答题技巧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实务答题技巧1.doc(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城市规划实务答题技巧1.精品文档.如何做实务题 *实务答题中应注意的事项 大家看看希望对大家有帮1。认真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包括图面标识、图例、风玫瑰、比例尺、地形条件、河道水流方向、符号等。2。实务评析的基本思路。记住无论哪类题目都要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出题者的目的不是靠偏题、怪题难为考生,“考点”往往出在对基本要领认识的错误,没按基本内容完成、违背编制过程或不符合规划审批或技术文件的有关要求等等。因此对题目理解后把对应规划设计的基本要领在脑中回顾一下,这对答题是非常重要的。3。判断考题类型。一般考题类型分为城镇体系规划、总体规
2、划、城市交通体系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小区规划、管理法规等,判断好题型后再针对相应的要领对题目进行分析、解答。以往除城镇体系规划外,全部是必考类型。4。答题必须全面。例如题目要求“全面评析方案”,一般要叙述考题的优点和问题两部分。如果是“提出问题并指出解决的措施或办法”则首先找出问题,并记住一定针对每个问题都要说明解决方法。有的考生往往前几个问题的回答还满足要求,但到后来就忘记了提出解决措施,这样则不能得全分,因此一定要答全。5。由于以往考试中答题原则是“答对给分,答错不扣分”,因此对没有把握的问题,不妨多答点,但必须保证试卷干净,条理清晰,回答准确,不要模湖不清或模棱两可,也
3、不要漫无边际地回答,以免造成思路混乱和浪费时间,影响成绩。6。学会进行“考点”判断。注意不要被题目中的假象迷惑,影响对题目问题的判断。有些明显缺项往往不一定是考点,而有些题目中可能给出了许多数字,有的考生就认为应该在这些数字中找出问题,而忽视了数字背后相关联的问题。这就需要结合大量实例分析练习,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应对各种试题,提高对实务型试题的分析能力,提高答题质量。一、 规划方案评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承担编制的设计单位应具有乙级以上规划设计资格。2。注意:中心镇是否选的太多,一般来说一个县的县城应该是中心镇,另外最多可再选1
4、-2个发展条件好的镇为中心镇;在镇与镇之间要看基础设施(交通、供电、供水、电讯、污水处理等)和社会服务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的配置是否均匀、合理;基本农田是否被侵占了,有污染的工业(尤其是乡镇企业)是否布局太分散、不合理。*城镇体系规划实务考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1)要审好题。看文字叙述与图面表现是否一致;图纸是综合性的规划图还是单项图(如交通图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图),不同的图“挑错”着眼点就不同;看该考题多少分,如果是分值高的挑的错就要多一点,如果是分值低的挑的错就少一点。(2)规划的产业空间布局是否恰当;产业发展有无与县(市)情相违背的地方(如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且无国
5、家的军事、科研基地,却规划要建高技术工业园区),等等。(3)中心镇选取是否过多;如果不多,选取是否正确,位置是否恰当。(4)城镇化水平预测是否过高;是否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总体”的现象,即各市、镇的人口之和大于总人口。(5)交通组织是否合理:如路网过疏还是过密;追求环路是否有必要;高速路出口预留是否恰当;路网与城镇发展是否能有机联系;有些公路的修建是否必要、是否可行、是否经济,等等。(6)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是否合理:如市郊的城镇或相邻很近的镇都建了水厂,造成浪费;污水处理厂是否多镇共享,位置是否恰当(有无对本区域外的下游城市造成污染);变电站位置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教育、文体、医
6、疗设施布局是否恰当,服务半径是否合理,等等。(7)是否充分考虑了制约因素:如题面文字上说该区域水资源短缺,但把城市规模却规划得很大;对地震断裂带、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否做了避让;是否考虑了防洪问题;是否有不考虑门槛制约因素而要盲目发展的问题,等等。(8)大型建设项目布局是否有极不合理的因素:如污染、扰民,给以后发展造成障碍;位置不对;有灾害隐患;有在丘陵或荒地上选址的可能,但却过多地占用基本农田,等等。(9)与周边地区的关系处理得是否恰当:有无“以邻为壑”的问题;有无道路不衔接的问题,等等。(10)是否注意了生态环境问题:如在生态保护区内规划布置大型建设项目;海岸线的利用和分配是否合理(若
7、该区域靠海的话),近海海域是否得到保护;其他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等凡是在图面上出现的都要引起警惕,看其是否受到侵害。城市总体规划一、查看相关数据1、 风玫瑰:工业区置于生活居住区的下风位,同时考虑最小风频风向,静风频率,各盛行风向的季节变换及风速关系。最小风频风向与盛行风向置换夹角大于90,则工业用地应放在最小风频之上风位,全年拥有两个方向的盛行风向,则工业和居住分别布置在盛行风向的两侧。同时注意当地静风的频率,注意解决城市环境的污染。导引风向:大面积绿地安排成楔状插入城市。道路走向不能与冬季盛行风向平行,但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最好由东向北偏转一定的角度(一般15)。道路最好
8、避免正东西方向。山地背风面,由于会产生机械性涡流,建筑于此利于通风,但若上风向为污染源,也会因之而加速污染。2、 气温:城市由于建筑密集,往往出现“热岛效应”,在规划布局时,可增设大面积水体和绿地,以加强对气温的调节作用。3、 图例:图上标识与图例相符。4、 比例尺:市域城镇1:5万 至1:20万总体规划大、中城市 1:1万至1:2.5万 小城市 1:5千至1:1万 建制镇 1:5千5、 成果:(文本和图纸说明书及基础资料、专题报告)6、 编制资质:甲级不限乙级:20万人口以下总规、各种专项规划、大型工程项目规划选址意见书丙级:建制镇总规,20万人口以下的详规和专项规划,中小型工程项目选址的可
9、行性研究7、人口规模:一般城镇20万人中等城市 50-20万人 重要城市150-50万人 特别重要城市150万人8、 用地规模:一般为人均100左右,用地偏紧可控制在80内少数特殊的不应超过1209、 城市化水平:避免过高10、用地比例:居住20-32 工业15-25 道路8-15 道路广场8-1511、人均指标:居住18-28/人工业10-25/人(35%,绿地率30%,主干道绿带面积20%,次干道绿带面积15%,小区绿地1Ha.0.5/人,小游园0.4Ha.1/人,组团绿地0.04Ha.1.5/人。 风景区内不得安排污染工业,避免过度开发。 绿化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均匀,绿化面积70% 绿地
10、形成点、线、面的整体特点,形成完善的绿地系统。 河、海、湖、铁路的防护林带宽度30M,污染工厂50M的防护林带。7对外交通 铁路应从城市边缘通过,不得分割城市过于零碎。客运站 客运站在大城市可能有多个,设在中心区边缘,距市中心2-3KM,中、小城市设在城区边缘,通过式。客 运站必须与城市主干道相连,协调好市区公交,长途汽车,商业服务,注重市内换乘,直接通达市中心及汽车站、码头、地铁可直接引入客运站。货运站中、小城市只设一个综合性货运站、物,大城市按性质分别设于其服务的地段,设在市区外围。到发为主的综合性站物,接近货源或结合货物流通中心布置,不为本市服务的设在郊区。危险品设在市郊,并有安全隔离地
11、带。编组站 留有发展余地,一般设在铁路干线汇合处,避免被专用线,货场,工业,仓储包围。保证主要车流方向有便捷的线路,折角车流最少。会让站、越行站、间距约8-12KM。港口 选址避开水上储木场、桥梁、闸坝、水源保护区。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留出生活岸线。应有疏港大道。水深10M可停万吨船舶。石油作业区在城市、港区、锚地、重要桥梁的下游。造船厂应划定专门水域、陆域。机场 选址布置在城市的沿主导风向两侧,相切最小5-7KM,通过15KM,距市中心10-30KM。30min以内,专用高速公路相连。与编组站保持适当的距离。机场宜适度集中,不应分散建设。公路高速公路的设计时100-120KM/h(山区60K
12、M/h)。特大城市布置高速公路环线联系各条高速公路,并与城市快速路网衔接,不能穿越市中心。中、小城市应远离城市中心,采用 立交,以专用的入城主干道接入城市。高速公路应与城市快速路相连,一般等级公路应与城市常速交通性干道相连。特大城市宜与城市交通密集地区相切而过,不宜深入区内。公路与城市道路各成系统,互不干扰,与城市不直接接触,而是在一定的入口处与城市道路连接。公路不能作城市干道。公路等级及横断面形式是否相符、合理。大城市设多个公路客运站,设在市中心区边缘,用城市交通性干道与公路相连。中、小城市设1个公路客运站。客运交通枢纽必须与城市客运交通干道有方便联系,可采用立体交叉。公路货运站 日常生活用
13、品的-中心区边缘 工业产品、原料-工业区、集中 与铁路、货运站、货运码头相联系、附8城市道路 道路功能同毗邻用地性质相符 交通性道路两侧及两端,不应安排生活性用地(居住、商服中心、公建)。避免安排吸引大量人流的公共建筑,尽可能选线直捷,两旁布置为开敞绿地。 生活性道路两侧不应安排大、中型工业、仓库和运输枢纽。 城市各级道路应充分结合地形,与城市绿地、水面、城市主体建筑、城市的特征景点组成整体。城市各级道路应成为划分、联系城市各分区、组团、各类城市用地的分界线、通道。 城市道路的选线有利于组织城市的景观,并与城市绿地系统和主体建筑相配合,形成城市的“景观骨架”。 道路系统规划应系统完整,分级清晰
14、,功能分工明确,不仅满足交通联系要求,也要满足发生自然灾害时的紧急运输。 交通在道路系统中的均衡分布。 避免单一通道,应提供两条以上的路线(通道)为使用者选择。 城市各部分之间(中心、工业区、居住区、车站、码头)应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城市各组团、分区间要有必要的干道数量联系。 商业中心、体育场、火车站、航空港、码头等集散点附近的道路网要有一定机动性,可为地震时提供绕行道路并留有发展余地。 内密外疏(中心区、外缘;商业、工业) 支路在内的道路用地面积率20%以上 满足不同功能交通的不同要求 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不超过4-5条,交叉在60-120间,不组织多路交叉口,避免错口交叉。 城市出入口道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规划 实务 答题 技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