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doc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精品文档.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并提出了今后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和目标。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引言2004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启动了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九大体系”、“十大工程”建设项目,其中对实验课程、实验教学组织与管理、实验室建设等内容给出了执行规
2、范和实施办法,并加大了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的投资力度。趁此东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结合多年来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方面的坚实积累,启动了以“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实验教学改革。经过“十五”和“十一五”初期的建设,逐渐形成了以“三化结合、六个并举”为教学理念,“分层递进教学、强化个性创新”为教学模式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成果。2实验教学理念我院高度重视实验教学,围绕“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我院提出了“三化结合、六个并举”的实验教学理念,将其作为指导实验教学建设的指导思想。“三化结合”是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
3、思路。“三化”是指软硬件实验环境一体化、实验平台综合化和实验内容系统化。通过“三化”的结合,使学生在完善的实验环境下系统地完成计算机专业所要求的软硬件实验,提高综合实践能力,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应用需求的迅速提升推动了系统规模的大型化和功能实现的复杂化,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具有对复杂大系统的分析能力和设计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实验分成了硬件和软件两个系列独立进行,各行其道。这种单纯的硬件(或软件)实验不利于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相分离的设计方法已经成为阻碍设计和实现复杂大规模系统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以培养学生软硬件综
4、合素质为出发点,我院在2004年启动了以“三化结合”为基本思路的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践。“软硬件一体化的实验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软硬件综合素质;“综合的实验平台”可以进行多课程内容交叉的综合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实验内容的系统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复杂大规模系统化的分析、设计和实现能力。“六个并举”是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指导原则。“六个并举”是指:师资建设与实验教学改革并举,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举,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外开放实验并举,实验开放与成绩评定改革并举,学科建设与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并举,通识实验教学与个性化教育并举。“六个并举”勾划出了教学、师资、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蓝图,为计算机
5、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3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在“三化结合、六个并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院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强化个性创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图1 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分层递进培养”是指:(1) 根据难易程度,将实验内容分为普及层次、中层次和高层次三个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不同的实验项目分属于不同层次。在完成下一层次实验项目的基础上,学生可以进级到高一层次,采用递进的方式逐步完成所有实验项目。(2) 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教育三个实验平台,用以开展这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通识教育平台对应于计算机基础实验,学生科技社团的基本培训,嵌入式系
6、统、软件程序设计等普及性讲座。专业教育平台对应专业基础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科技社团活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我校五四杯科技竞赛。创新教育平台对应国家级(国际级)嵌入式系统竞赛、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及其他国家级(国际级)竞赛,自主研发和创新类项目,实际科研项目。“强化个性创新”是指:(1) 在各层次实验项目的教学中,逐步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每个学生在完成通识教育平台下的实验项目基础上,必须进行与其能力匹配的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 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有突出能力的学生定制“因材施教”的实验教学项目。(3) 对“拔尖”学生实行跟踪培养,直接参与实际科研项目的研究
7、工作,这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保研”到科研研究室,继续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这种实验教学体系既保证了培养方案要求的基本实验项目的完成,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培养了学生对各门课程内容综合应用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实验教学体系可以极大地增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特别有助与个性化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激发和培养。实践表明,这一尝试已获得了显著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科研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学生。近两年先后有20余名“个性化”培养的学生被保送到国内知名院校攻读硕士研究生。并有一大批学生获国家级或省级计算机、信息类大赛奖,为国家及国防工业输送了一大批高质量人才。4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组
8、织计算机实验教学按课程性质可分为基础课实验、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实验和计算机专业课实验。实验类型可分为演示型实验、验证型实验、设计型实验和综合型实验。为达到“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并与“分层递进教学、强化个性创新”的教学模式相吻合,我院规定实验内容的选择要以“减少验证型实验,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实验项目,注重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原则。现在,我院面向计算机专业和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开设36门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近232项,设计性、综合性项目占实验项目总数的95%以上。实验选题综合性强,贴近工程实际,有实用价值。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能力,除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项目以外,我
9、院还开设了嵌入式“进阶”实验和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这些实验的选题和内容选择均同实际科研、计算机竞赛紧密结合。同时,我院通过实施“个性化”培养、计算机技术创新实验室的开放、支持学生科技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使实验教学的范畴不单纯拘泥于教师设定的选题,而是鼓励“自主学习、独立创新”,这种学研结合的模式在极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科研攻关和自我创新的意识。此外,中心鼓励并积极争取机会使同学们接触到实际工程中的具体问题,利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机会提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广泛的实验课题与攻关点供学生进行研发。作为一个特色成果,我院已经形成了以嵌入式技术为主线的一体化的硬件实验体系。其基本思想是:从第四学
10、期到第七学期,从实验课程的设置上,保证硬件实验不断线并保持递进关系,从实验项目的制定上,保证实验内容的衔接连贯性和一致性。学生通过递进的方式逐步完成“数字逻辑实验”、“计算机部件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微机接口实验”等一系列的硬件实验课程,就能够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硬件知识,这无论对其直接就业,还是升入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都十分有益。通过在多届学生中的实践,此体系已经成熟,并显示出很好的效果。通过这一体系培养的本科生已经在由中国电子学会嵌入式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博创杯嵌入式系统大赛”中连续两年获得唯一的特等奖,并在全国“英特尔”杯嵌入式系统大赛、我校“五四杯”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为使这
11、些实验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我院近年新建、改建、联建、筹建了一批实验室,构建了先进的实验平台。为便于实验教学的组织,根据实验教学的类别,我院将实验课程分成了7个模块,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实验室(研究室)。模块的划分以“同一模块中的实验课程可在其对应的一个单独的实验室(研究室)中完成”为准则,这样既便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也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各模块实验项目与实验室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表1 实验项目与实验室(研究室)对应情况5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围绕实验教学“加强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目标,经过多年的改革与探索,计算机实验教学逐渐形成了一些体现新型教育教学理念、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
12、教学方法上,任课老师选择切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和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手段上,我院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独特优势,大力倡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1) 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以辅导为主,在给定实验器材,给定实验电路的前提下,学生搭建电路进行验证实验,验证理论课学习的理论知识。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为了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验证型实验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综合设计型实验已占主体,实验内容和难度也在逐步提高。学生在设计实验任务时,会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特别是理论课程无法
13、交待清楚,甚至没有相应的理论课支撑的知识。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求我们改变原来的以辅导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采取以指导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指导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新的没有理论课做支撑的知识则采取集中讲授以及自我学习的方式,保证学生在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等方面知识的及时获取。指导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得教与学之间更加融洽,使得学生对相关理论及实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更加容易,新的符合需要的实验改革更加便利,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2) 网络预约,实验“三开放”我院在全 摘要:本文就“记实验日志”这种新方法的尝试对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了一些探讨。关键词本文
14、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实验日志;实践教学;教学质量1重视实验文档资料的整理,推行新举措如何提升实践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个实验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如何增强实验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从实验课中收获更多,让更多学生能够主动地走进实验室?我们想了很多诸如开放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个性化教学等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却发现一个问题:实验做得相当漂亮的同学交上来的报告却不敢恭维,由此我们想到必须想办法引导学生重视写好报告,训练学生掌握论文、研究报告和写作要求,使得总结材料具有条理性和科学逻辑性。为了达到目标,我们提高了实验文档资料整理在考核中所占比例,由原来的30%提升为40%,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培养
15、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措施是“预习日志报告”三环相接。实验预习是实验顺利完成的前提条件。我们要求学生的预习工作包括:实验原理部分的叙述,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明原理知识的关键点,学生必须多花时间认真思考,才能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加工处理,写出简明扼要的原理说明。实验日志是我们实行的新举措。我们要求学生按时间顺序主要记录:实验进行中(包括课上与课后)自己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必做);回答实验教材中以及教师课堂上提出的思考题(必做);学生由实验中的某部分引申开去,结合背景知识,提出的一些看法(选做,老师视情况给予加分);最后是实验感受和体会(必做)。实验日志是实验成功
16、的咽喉,它将贯穿于整个实验阶段,体现学生实际实验的情况,是学生独立实验的一项重要证明。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给出手写稿。这样,一方面,学生课内课外动手做实验,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主动去解决问题,并经过思考,及时记录下来,有利于实验特别是大型设计的顺利完成。这一举措吸引了学生主动走入实验室,并带动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的浓厚学习气氛。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更多地了解每位同学的真实的实验情况,给出更加真实考核成绩。实验报告则要求学生简明扼要地记录实验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数据记录与处理、误差分析、结论等。“预习日志报告”三环相接的方法便于让学生对实验理解更加透彻,同时杜绝了学生的惰性行为;很大程度
17、上减少了实验抄袭现象。2应用实例去年我们在04级学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和“CPU设计实习”课程教学中开始推广应用实验日志,两年的实践让我体会最深的是:撰写实验日志普遍提高了学生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大了实验课的信息量,使得学生整体实验水平大为提高,相应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例如,“CPU设计”实习课程所给的题目是“一台具有11条机器指令的模型机设计”,这对学生来说相当于一个小课题。模型机的分析、设计和实现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正确的分析和科学的设计关系到模型机的复杂度和可行性。报告只能反映最后的设计结果,模型机的调试过程无法在报告中体
18、现出来,学生实验中很多细节教师是无法了解到的。可是,调试在整个CPU设计过程中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也是最能考验学生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因为理论和实践总是存在一定差距。CPU和时序相关,所以设计中就算各个功能模块单独能正常运行,连在一起时因为时序原因也有可能导致时序混乱,而且这种看似各个都正常的紊乱更难以查到原因。记实验日志能很好的反映这一过程,对学生顺利完成设计任务起了很大的作用,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有帮助。在调试中,不断的回头和动手找原因并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同学的耐心和相互之间的沟通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细致、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研习惯。下面列举的
19、04级一位同学的“CPU设计”日志中的一个问题的发现及解决过程可以反应出这一点。问题1:CPU调试中基本流程紊乱图1波形仿真的MIF文件如下:00:04;%R2-M(D)01:0A;% 地址值02:08;%R3-M(D)03:0E; % 地址值04:26; %R2-R2+R3 0A:12; % 操作数0E:20;% 操作数由图1的波形仿真可以看出,有两个问题:第一:在FETCH3的时候,指令码04也被当作地址码打入到地址寄存器AR中,在波形的后面也可以看到,操作数12也同样打入到了AR中。第二:PC自增时被修改成了总线上的数据。分析:对于第一个问题,AR要打入数据那么LDAR一定要有效,而由波
20、形图可以看到,LDAR此时是无效的,这显然矛盾。但是可以肯定,LDAR此刻一定是有效的。由LDAR的产生过程可知,LDAR在由ROM产生之后不再经过任何译码,那么先查看ROM,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ROM中LDAR在FETCH3时为无效状态,这说明LDAR信号在数据传送时被改变了,再查看连线情况如图3:在总图中找到了答案,在总图中数据通路模块的信号LDAR不是微控器输出信号LDAR而是161LD,这是因为在进行修改时没修改到或拷贝错误造成的,是不细心的原因。修改后再进行仿真如图4:从图4的波形可以看出,第一个问题已经解决。下面再看问题二。在竖线出现的位置,总线BUS8.1上应当出现02,但是却
21、出现了0A!问题1:0A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但是却出现了!问题2:就算当时0A能够出现在总线上,也决不可能被打入到地址寄存器PC中,因为PC根本就没有处在置数状态,而是在自增状态!在上图4竖线出现的位置,正好是做完了一个周期,重新回到00001,那么此刻是PC-AR,PC+1,所以PC会放出02,总线上出现02,但是却是0A!在00001的上一个状态00100,总线上是数据12,是没有0A的,那么问题是0A从何而来?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0A是从RAM中读出来的。因为此刻AR中的地址值正好是01,而01单元中的数据就是0A。在T2时刻,微程序控制器会放出所有的控制信号,在T2之前,从上图来
22、看,RD是有效的。因此存在这种可能性。为了验证,我将ROM做了点修改,如图5:在00100之后不让其回到00001,而是另加一个状态01001如图5,用来模仿00001,在01001中将PC状态设置为保持,为了验证在0A写入之前PC中的值认为02,就将PCBUS在状态00100时就打开,并置LDAR有效,这样AR中不再是01,因此也就不存在从RAM中读出0A的可能。下面是模仿00001的仿真波形,如图6:从图6中可以看出,PC_BUS当前确实是02,通过LDAR有效将02打入地址寄存器AR中,先读出了02单元中的08,然后0A却又出现了,这就说明0A并非从RAM中读出来的。并且0A又被打入到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工程 大学计算机 实验教学 改革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