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精品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的预防安全风险,强化源头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加大过程控制,减少安全事故,提高安全水平,是参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所有人员的职责和使命。1.注重风险评估,强化源头预防预控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工期紧,任务重,目前在建的2,3号线即将开通运营,5,6号线正在加紧建设,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通运营。复杂的施工环境,特殊的地质条件多变,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风险。如何在工程建设中,预判、预控安全风险,做好行为管理、施工管理、风险管理、应急处理,是天津市
2、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因此,实施安全风险评估预控制度,通过事前对安全风险的有效辨识、风险评估、分级预控、专家把关等措施,消减安全风险,同时对不可避免的安全风险实施强化管理措施,制定专项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1)实施安全风险分级评估体系进行风险分级,要求各建设、施工、设计单位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在轨道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等各个阶段,开展多层次的风险评估。(2)积极化解风险,减少施工困难 对于识别出来的安全风险,采取针对性措施,预先有效防范、降低甚至消除安全风险。(3)突出重点,强化政府监督 对无法规避的重大危险源,采取强化监管措施,预防预控安全风险。2.注重过
3、程控制,强化各项安全措施在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阶段,按照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管理思路,通过精细化、信息化、程序化的管理手段,强化动态管理,强化过程控制,监督措施和行为规范的有效执行,将风险防范落实与绩效考核及奖惩制度挂钩,保障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稳定、安全的生产形势。(1)实施第三方监测所有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盾构隧道工程在施工单位监测的基础上,必须由建设单位再委托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工程本身和周边房屋、道路、管线进行监测,复核施工单位监测数据,防止瞒报、修改数据等行为,对达到设定的预警值、控制值时,及早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置。(2)实施关键节点施工前条件验收在安全风险较大的深基坑工程开挖,盾构进出洞施
4、工,联络通道施工,隧道工程穿越建筑物、河流、桥梁或既有地铁线路等关键节点施工前,由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施工前条件验收,政府部门进行重点监管。(3)动态管理安全隐患通过现场专职安全员现场排查,项目部检查,施工单位季度检查,建设、监理单位巡查,主管部门督查等方式,实现对安全隐患多层次、滚动式的排查整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建档登记,跟踪消除,实施发现一处,登记一处,整改一处,复查一处的动态管理,不留漏洞,不留死角。(4)推行信息化监控措施针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等特点,为提高信息化施工水平,建立了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平台系统及站点区间施工视频监控系统。对
5、于及时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及时处置,控制险情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作用。(5)严把地质超前预控关复杂的地质条件一直是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安全管控难点,政府主管部门明确要求对复杂地质条件必须采取地面补充勘探、物理勘探等手段,全面掌握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情况;各参建单位也非常重视地质勘查和不良地质条件管控工作,强化施工补勘和地质超前预报,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6)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各建设单位积极行动,开展各具特色的培训教育工作。(7)强化管理人员配备,提高安全管理能力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根据合同的约定对施工、监理人员到位、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不到位或未履职的,按合同违约条款进行处理。(8)强化
6、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在施工图设计、交底、专业综合、现场施工等环节形成交叉、互动、互补、优化行为机制,建立综合安全防范机制,解决设计、施工和管理脱节的问题,增强设计、施工与管理的统筹和协调。(9)合理划分标段招标,严格市场准入在工期紧,任务重情况下,通过合理划分标段,实施大标段乃至整条线路招标,实现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集约化和扁平化,对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生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合理划分标段招标减少了招标次数,同时减少项目接口,为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减少障碍;其次,通过精细化投标人条件设置,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有利于选择优秀企业,有利于建筑市场的规范有序竞争;再次,合理加大标
7、段使施工企业重视项目,主动增加技术力量和设备投入,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有助于引入优秀人才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3.注重应急管理,强化险情处置工作轨道交通建设所面临的地表建(构)筑物环境、地下管线环境、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事故和险情还难免发生。为最大程度地控制险情发展,减少损失,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部门、各轨道交通工程参建单位积极强化应急管理工作:(1)实施“三级”应急管理体系在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政府部门三个层级,分别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抢险队伍,配置应急抢险设备和物资,健全应急管理机
8、构,形成分级响应,齐抓共管的应急管理格局。施工单位是工地应急抢险的中坚力量,各建设单位对每条线路的应急抢险实施统筹、调度,政府部门对全市的应急抢险工作进行指挥、协调,确保及时、高效处置地铁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事故或险情。(2)实现应急物资的集中统筹管理在施工单位正常配备应急抢险物资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工点位置、可能发生的险情类型、应急需求等因素,将工程量较大,装备力量较强,应急支援覆盖面较广的标段作为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实现全市轨道交通应急抢险物资集中统筹管理,一旦某工点发生险情,可以及时、就近提供支援,确保大型应急设备和应急物资供应的可靠性。(3)开展应急抢险演练检验应急抢险队伍水平,锻练队伍,积累
9、经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4)推行应急队伍的激励机制与动态管理机制为提高企业参与应急抢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应急抢险队伍实行了合理激励与动态管理机制,给予应急抢险队伍参加建设工程招投标优惠等政策,并定期考核企业的技术管理、机械设备配置、应急物资储备和劳务工储备水平,凡是队伍建设水平达不到要求或抢险任务执行不力的,坚决清出,并重新补充新生力量,确保应急抢险队伍训练有素,准备充分,本领过硬。4.注重各方主体作用,强化安全责任落实(1)建立安全责任体系与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签订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通过责任书的形式,强化建设单位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各建设单位也分
10、别与承建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各承建单位在企业内部健全安全责任体系,形成环环相扣的安全管理责任链条,齐心协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2)建立安全生产考核机制 政府部门每年对各建设单位安全管理控制目标完成情况和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进行考核,每季度对各条线路安全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考评,并组织会议进行通报;各建设单位每季度对施工、监理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和评比工作,对安全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及个人给予表彰;对安全管理工作不达标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通报批评。(3)实施安全生产奖惩机制 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单位根据安全生产考核结果及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每季度对各施工
11、、监理单位进行评比排序,对安全管理优秀,总排序在前5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管理不善,总排序在后5名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尤其对发生事故或险情责任单位按照合同违约条款进行处理。5.注重监督指导,强化执法力度(1)强化轨道交通工程制度建设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初期,接连发生了基坑失稳、地面塌陷等险情,虽及时抢险避免了事态扩大,但也暴露出安全管理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安全生产形势非常严峻。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为强化安全管理质量,陆续制定了天津地铁建设工程风险因素责任制,天津地铁建设工程重要部位和环节施工前条件验收管理办法,天津地铁建设工程深基坑及主体结构施工强制要求,天津地铁建设工程盾构法隧道施工强制要求
12、天津地铁建设工程冷冻法联络通道施工强制要求,构建了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体系,提高了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了事故险情多发的局面。(2)实施分级管理制度 根据深基坑、盾构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以及基坑支护情况,将工程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安全等级,每周召开例会,对每个深基坑、盾构隧道工程的安全状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基坑等级进行评定,实施差异化动态管理,对安全风险大的C级工程一周一检,重点监控高危工程,防范事故发生。(3)落实安全预警制度针对暴雨等特殊气象条件,五一、十一等特殊时段,发布安全生产预警,根据隐患排查统计分析数据,对易发生的隐患、险情发布安全生产预警,要求企业
13、落实预防预控措施;针对个别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事故或险情连续发生等情况,采取约谈企业负责人等形式,向该企业发布安全生产预警,要求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强化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通过巡视单位以手机短信的方式每天发送地铁施工安全简报,发生险情时即时预警,知会相关人员作出快速反应。(4)强化安全执法力度参与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队伍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现场安全水平各不相同,对此,一方面进行差异化管理,对能力弱、管理差、险情高、隐患多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另一方面强化监督执法,实施铁腕整治,采取红黄色警示措施对违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处,对受到红色警示的单位和个人,暂停其参加投标和承接业务资格。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的核心是各参建企业,我们一直注重明晰政府和企业安全管理的角色和定位,政府部门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各参建企业发挥安全主体作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政府和企业互动式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主观能动性,取得积极地成效,实现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基本受控,未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