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节设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基于细节设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细节设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基于细节设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精品文档.基于细节设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目录报告摘要3结题报告4一课题提出4二基本设计6(一)基本目标6(二)核心品质6(三)实践内容7(四)推进策略7三研究实施8(一)细节设计之内容架构81.整体框架福娃一日常规构筑82.核心载体福校常规标识打造11(二)细节设计之方法架构121.情境式122.约定式133.合作式144.平台式14(三)细节设计之评价架构151.福娃争星152.亮点之星16四成效回顾17五结论与思考19参考文献23附件241.习惯养成重在“落”地2
2、52.“福娃一日常规”养成规范313.“福娃课堂常规”养成规范334.细化日常规范,落实养成教育34报告摘要基于细节设计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近几年致力于这个领域的探索。该研究主要目标是转变“假、大、空”的德育说教方式,建立一套适合小学的“近、小、实”的育人模式:从“细节”入手,通过细化的行为标准、细致的视角运用、细小的机会创造,把行为习惯培育融合在孩子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生活细节体察之中,培育“有序、有礼”的品质。 “有序” 包涵“秩序、顺序、程序”等层面要义;“有礼”表现为良好的“礼貌、礼让、礼仪”品性,围绕核心品质“有序、有礼”,我们从“细节”入手,主要围绕内容、方法、
3、评价三个纬度进行细节创新实践研究。在内容设计上构筑学校管理层面的细化式的养成教育框架,重新建立了自己的行为内容体系福娃一日常规:文明进校、物品摆放、环境卫生、两操集会、课间休整、文明就餐、午间阅读、有序放学,并根据框架将行为规范进行具体细化,确立了每块的行为意义,打造了福校 “三点、三线、三礼”的常规标识系统。方法设计上我们依据班杜拉的认知理论,关注给学生明确的动作示范及意义感悟,探索了情境式、约定式、合作式、平台式等训练方法。评价设计上倡导“用心养心、智慧育人”,突出激励引导,创立了“福娃争星”、“亮点之星”等一整套个性化的机制。研究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显著转变,校园变得
4、井然有序。晨光中校园是多彩的,刚跨入教室的同学熟练的清空书包,整理着物品;公共卫生区内服务人员提着保洁箱穿梭着;体育场内有跑步的,跳绳的,打球的没有老师的统一要求与监督,但每种身影都自然的忙碌着,让整个校园彰显着和谐有序的氛围。午间的校园是安静的,福娃人人端坐教室或阅览室,美美地沉浸在书海中。让校园溢满浓郁的书香。暮色中的校园是恬静的,伴着悠扬的曲乐,几十支队伍轻快的涌向校门口,没有拥挤,每支队伍都能把握好出校大门时机找到自己的点位,不到10分钟,整个校园便恢复了安静。教师的教育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好习惯成绩好人生”、“以德育人”已深入福校老师内心,“用心养心、智慧育人”成了每个福校老师的
5、追求,梳理了几十个智慧教育经验,有效促进了学校办学文化建设。学生的变化打动了家长与社会。福校养成教育实践经验也赢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教育信息报中小学管理义乌商报等媒体都曾专题报道。已有100余所学校近5000位老师来校做实地观察学习。临海讯桥、磐安安文等小学诚邀课题组成员到当地传播养成教育经验。根据实践经验编制形成的我有好习惯德育校本课程获省精品课程奖。 当然,研究同时生成了许多新问题,如习惯养成训练与儿童心理关系的把握、习惯养成如何进一步深入家庭等,这将是研究后续推进的方向。关键词:细节 行为习惯 内容 方法 评价基于细节设计的小学生行为习惯培养实践研究一、 课题提出“常规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最
6、主要载体”“德育为先”“以德立校”现在每所学校都把德育放在了办学的第一位置。应该讲学校德育的地位是相当高的,上到主管部门有专门的德育领导机构监管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层面都有德育专线管理机构,并且依托班级管理全面实施德育工作。学校均设立了以习惯为核心的学生行为评价监控机制,如“三项竞赛”“常规评比”等。但,作为德育的基础养成教育的成效总不尽人意。三年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调查。家长层面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孩子最大的问题是什么?”62%的家长选择了“行为习惯比较差”。教师层面也有类似问题“你认为现在学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什么”选“行为习惯比较差”占68%。这种结果令人吃惊,“
7、是我们学校的常规教育出大问题了吗?”带着一种“惊恐”,我们作了横向的调查。在与几所兄弟学校的互访中,纷纷发现“行为习惯教育成效低,难度大”现象比较普遍。透过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1.行为标准不清晰,导致行为方式偏移比如,课桌物品摆放,许多老师给学生的标准是“摆放整齐”。实地观察中我们发现,有孩子为了整齐就把大部分书藏于书包,造成抽屉内空荡荡、书包内沉甸甸的现象;有孩子只是把所有书本摞一堆,没有作类别、朝向处理;还有孩子就是用大件特别遮拦等。造成这种行为不统一的原因就是“整齐”的标准没有明确,所以孩子没有一个具体的参照物,而影响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2.行为训练不持久,导致行为目标落空行
8、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
9、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基于这个规律,鉴于孩子心理特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需要外界不断的提醒与影响,日常教育教学中老师的教育操守就在此。但,实际工作中发现许多老师的坚持性不够,主要在于计划不充分,精力准备不充足。所以,往往造成“先紧后松”的现象,这恰巧是习惯形成规律所忌讳的。当失去持续监控之后,学生行为很快被旧方式控制,由此进入不断重新开始的恶性循环。3.行为意义不明确,导致行为价值异化朱小蔓教授曾鲜明的指出“学校德育未能成为有助于人生命发展、生活质量和精神心灵成长的工作,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课程知识化,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多、具体选择少”。养成教育实践中“知识
10、化、表浅化、封闭化”的现象比较多,比如背诵“小学生常规”“校规”,在教室内宣讲常规要求等。按照科学教育、技术教育的方式进行养成教育,忽视了道德教育强调潜移默化、个体觉悟和生活践履,造成学生有道德之知,而少道德之行、之情、之信。这也表现出老师对行为习惯教育意义理解的浮浅,导致行为价值被异化。本来养成教育是“树人、树心”的工作,却成了“束人、束心”的工作。学生在习惯形成过程中没能充分体验到行为规范的意义,而是不断的体验着行为偏离受到种种责难,在心底里不断的增生对规定行为的反抗之意。所以,这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孩子离开老师视野或学校时“行为大反弹”之怪异现象。4.行为内容不科学,导致行为结果务虚“脱离
11、学生生活实际”这是日常学校养成教育一大弊病。根源之一是学校常规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钩。主要表现为“要求脱节”与“标准脱离”两方面,要求脱节就是学校对孩子的行为要求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得到有效延续,所以直接造成“52=0”;标准脱离就是学校制定的行为标准远离生活实际。根源之二是养成教育内容体系的适切性不强。主要表现为“结构单一”与“素材单调”,结构单一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行为要求基本上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没有针对孩子的年级特征进行适当的分层与设序,如低段应该以基本礼貌素养为重,中高段以文明素养为重,分别制定行为要求;素材单调就是没有充分挖掘孩子身边的教育资源进行情景互动式教育。所以,行为内容选择上的缺
12、陷,就直接造成小学段孩子的行为能力形成水平的“平铺”现象,只有量的简单拼合,缺乏整合提升而影响了养成教育高度与深度。分析当前养成教育的主要问题,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的“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观点给了我们莫大的启发。具体来说就是:近离孩子的实际生活更近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小要求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 实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 总之,在给孩子提要求时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 我们思考,养成教育要真正“落实”而非“落空”就应该抓住“近、小、实”这几个字,换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要于“细节”入手,通过细化的行为标准、细致的视角运用、细小的机会创造,把行为习惯培育融合在孩
13、子的点点滴滴的学习与生活细节体察之中。所以,我们形成了“细节设计下的养成教育实践”方向,决定通过课题研究这样的平台来全面助推。二、 基本设计(一) 基本目标1建立基于细节设计的行为养成培养实践体系。主要是从内容、方法、评价三个维度建立校本实践经验体系。内容上建立以细化为核心的行为要领标准,方法上建立以平台、合作、情境等为特点的训练体系,评价上建立以福娃争星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2提升福校学生文化内涵。通过建立基于细节设计的行为习惯养成模式,切实提高学生行为习惯培育质量,提升福校学生的整体行为素养。3促进福校教师专业成长。借助细节设计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师对学生行为习惯培育的指导能力,促进福校教师向
14、智慧型教师转型,助推学校校本研修文化建设。主要是设立智慧教师评价体系。(二) 核心品质有序,有礼“有序”, 包涵“秩序、顺序、程序”等层面要义。秩序,就是有一种公共观念与意识,知道公共规则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并且能自觉执行规则不破坏秩序。这种“序”源自孩子在学校生活中集体活动中积累的行为认知与能力。顺序,就是做事有先后合理的时间分配与安排,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做一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有明确的计划与安排。这种安排意识是生活的基本素养,应该源自学校生活中每件事情处理、每个行为的表现过程之中。程序,就是学习活动与问题解决是讲究方法与思路导向的。良好的思维方式与意识是高水平思维能力的核心之一
15、,这源自学校课堂教学中孩子不断经历良好的有序的学习体验,逐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有礼”表现为良好的“礼貌、礼让、礼仪”品性。能主动问候别人,会控制行为,具有良好的公共素养,展现“礼貌”的气质;能友善建立同伴关系,会与人相处,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素养,展现“礼让”的气质;能辨别时空,会转换角色,具有自我角度素养,展现“礼仪”气质。总之,经历福校洗礼后,走出校门的福娃身上透露着“有序、有礼”的品性,成为一个文明的社会人,这是我们养成教育的价值所在。(三) 实践内容细节设计 方法设计 内容设计 评价设计 整体框架核心标识平台式合作式情境式约定式争星机制 评星机制 “基于细节设计的行为习惯培养”指以小
16、学生守则所规定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为准,高效整合学校养成教育资源,通过细化目标、内容,明确细致的行为程序、方式,创建细巧的训练载体等细节创新,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我们从内容、方法、评价三个维度进行细节创新实践,在内容设计上构筑学校管理层面的细化式的养成教育框架,并根据框架将行为规范进行具体细化;方法设计上我们依据班杜拉的认知理论,关注给学生明确的动作示范及意义感悟,探索了平台、情境、约定、合作等训练方法;评价设计上突出激励引导,创立了一整套个性化的机制。(四) 推进策略1全员参与,整体推进本研究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举全校之力共同推进。首先,学校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德育暨养
17、成教育领导小组,全校老师人人参与这个项目。其次,学校将在各年段同步推进,逐步营造起良性循环的环境氛围。2创建渠道,传播经验基于细节的行为习惯培育最终需要各种具体的实践办法与策略支撑,实践经验往往又具有很好的借鉴性。所以,课题组着力开凿多形式的交流渠道,打造交流网络,让实践经验以最快的速度在校内传播。如,建立“智慧教育大讲坛”“教育论坛”等交流平台。通过不断进行思想交锋,激活老师们的创新思维热情。3制度保障,评价引领学校把“养成教育”实践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重新修订年度考核制度。同时,学校将建立以“智慧教育”为指导思想,重建教师专业水平评价体系。如,将建立“福校智慧教师评比办法”。通过制
18、度改革与评价理念改变,为养成教育研究建造最深厚的动力源泉。三、 研究实施(一) 细节设计之内容架构1. 整体框架福娃一日常规构筑 “三项竞赛”是十分经典的行为考核内容体系,但这个体系最大问题是内容空洞,操作性不强。对孩子的行为具体指导意义不大。“整齐”“文明”等是学校对孩子的常规要求。那到底怎样才算“整齐”?怎样做才算“文明”?对这些结果性水平标准的兑现,需要与之配套的具体化动作流程与标准作支撑。构筑起这个支撑体系,才能保障学生能获得充足的行为示范。比如,物品整理。怎样摆放才算合理整齐?我们设计了动作程序:一清空书包,二挂好书包,三整理物品,四上交作业。同时,设计了动作标准:如整理物品,要做到
19、大小分类,分层归位,书脊朝外,有序摆放。这样,明确了物品摆放的要求,学生就有了行为目标。同时,细化的过程让孩子逐步感悟到了动作有序的意义,涵养了有序作为的品行。所以我们打破这个传统,重新建立了自己的行为内容体系福娃在校一日常规八块。“文明进校”“物品摆放”“环境卫生”“两操集会”“课间休整”“文明就餐”“午间阅读”“有序放学”并确立了每块的行为意义。如:文明进校核心词:问候、暗示核心价值:用一个标准的队礼向老师问好,告诉自己新的一天又开始了,让孩子自然的调整角色意识,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在师生彼此亲切的问候中,形成一种尚礼的文明风气,让校门口成为第一道文明线。基本内容:护导老师到校门
20、口迎接进校的每个学生,学生自主进入校门,离老师一步左右向老师行队礼问好。老师还礼,并提醒穿着仪表,纠正孩子的队礼动作等。值日学生与老师一道随时关注学生的进校表现,并针对性的抽查部分孩子的行为表现。物品摆放核心词:归类、整理核心价值:“一日三省”的支撑是个人的整理意识。整理是做事情的关键品质之一,是个体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之一。及时整理自己的物品,这是整理品质形成的基础。让每个孩子开始一天的学习活动前先整理学习用品,旨在让孩子们在收拾物品中感悟整理意义,学会分类,树立类别意识。基本内容:摆放标准合理分类、整齐叠放,同摞有别、上下按需。就是根据书本、练习本之不同分类,再根据大小分类,同一摞书本则根据
21、当天的利用先后情况,从下往下放置。动作程序先清后理、全面整理,先理后交、一次完成。就是到班级后先清空书包,挂好书包后再整理书本,整理书本时要将抽屉里的书本全部拿出来统一整理;清理完成后,再一次性上交当日作业,准备开始晨诵。环境卫生核心词:整洁、亮丽核心价值:整洁的环境是每个人良好学习心理形成的基础,教室是大家的公共环境,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是孩子形成公共意识的有效渠道。基本内容:整洁标准线条清晰,位置合理,就是教室内的课桌椅摆放所形成的基本布局,纵成列横成线,每个角落摆放最合适的物品。达成手段维护为主,适当清扫,就是教室内不提供扫帚、拖把等常规清洁工具,只提供毛刷、抹布等工具。两操集会核心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细节 设计 小学生 行为习惯 培养 实践 研究课题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