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讲稿.doc
《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讲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讲稿.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女性生殖器官炎症讲稿.精品文档.带下病一、定义带下病是指带下量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带下明显增多者称为带下过多,带下明显减少者称为带下过少。经行前后、排卵期、妊娠期均有生理性带下增多。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关于带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带脉以下的部位(带下医)狭 义:妇女从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的少量质粘、无色、无臭的液体,绵绵不断以润泽阴道。绝经前后白带减少而无明显不适,也为生理现象带下病含义 广义 经带胎产杂等多种妇科疾病 狭义 妇女阴中流出的液体其量、色、质、气味出现异常 ,既带下
2、病。病理性带下表现:量:明显增多或减少 色:即白、黄、赤、青、黑五色带下,质:或稠或稀;或如涕如水;或如豆渣样;气味异常:或有腥臭、恶臭气者 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二、历史沿革黄帝内经骨空论首见 “带下”之名。诸病源候论专列“带下候”,明确提出带下病之名,并论述其病因病机。傅青主女科列为首卷,并按五色带分别论述,并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带下过多一、 引入病例带下过多的定义带下过多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西医学的各种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内分泌功能失调(尤其雌激素水平偏高)等疾病引起的分泌物异常,可参考本节论治二、病因病机主要病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任脉不固,
3、带脉失约。主要病因:湿邪 内湿(脾肾肝) 外湿带下病主症为带下量多,带为阴湿之物,故带下病多属湿邪为患。脾肝肾功能失常和任带二脉失于固约有极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如运化失职,水湿内停下注任带则发为带下。肾为水脏,主五液,开窍于前后二阴,主闭藏,又与任脉相系,任主诸阴,其脉起于胞宫,故肾任脉胞宫间有密切关系。任脉为阴脉之海,人体的阴液皆由任脉统司,任脉又与胞脉相通而循阴部;带脉绕腰一周,有约束诸经功能,泌受任脉的调济及带脉的约束,以主持带量,所以,带下有任脉主司,带脉约束。 1、脾虚 素体脾虚、饮食所伤、劳倦过度、忧思过度损伤脾气内湿流注下焦、运化失职伤及任带带下过多2、肾阳虚 禀赋不足、房劳多
4、产、年老体虚、久病伤肾肾阳虚损、命门火衰;肾气不固封藏失职任带失约;精液滑脱带下过多3、阴虚夹湿 素体阴虚 相火偏旺 、老真阴渐亏 阴虚失守、久病失养+感受湿邪伤及任带带下过多4、湿热下注 脾肾虚 肝郁+感受湿热之邪湿蕴化热 湿热流注下焦损伤任带,带下过多5、热毒蕴结 摄生不慎 阴部手术消毒不严 热毒内蕴 经期产后忽视卫生热毒直犯,或热甚化火成毒、湿热遏久成毒热毒损伤任带二脉三、诊断要点(5分钟)病史:经期产后余血未净,摄生不洁或不禁房事,或妇科手术后感染邪毒史。临床表现:带下增多,伴有带下的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阴部瘙痒、灼热、疼痛,或有尿频尿痛等症状。检查:妇科检查:急性期有明显的体征(
5、见表)辅助检查:明确病原体。女性生殖系统的炎症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炎症是妇科常见病感染可发生于下生殖道: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也可侵及上生殖道,发生于子宫、宫旁结缔组织、输卵管、卵巢、盆腔。炎症可局限于某一部位也可累及几个部位。 急性盆腔炎可发展成为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也可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盆腔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1大小阴唇自然合拢 2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互相紧贴 3阴道自净作用 4宫颈内口封闭,宫颈管粘膜腺体细胞分泌粘液 5输卵管蠕动及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 宫颈管粘膜腺体细胞分泌的粘液为碱性 6子宫内膜周期性
6、剥脱 阴道正常菌群 需氧菌:棒状杆菌、非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葡萄球菌。兼性厌氧菌:乳杆菌、加德纳尔菌和大肠杆菌。厌氧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类杆菌、梭杆菌及动弯杆菌等。此外,还有支原体及念珠菌。阴道与这些菌群之间形成巧妙的生态平衡,并不致病,阴道环境影响菌群,菌群也影响阴道环境。正常阴道中乳酸杆菌占优势,乳酸杆菌一方面分解糖原,使阴道处于酸性环境;另一方面产生过氧化氢 (H2O2),具有强氧化作用,可抑制或杀灭多种细菌包括厌氧菌,在维持阴道正常菌群中起关键作用 。但当大量应用抗生素、体内激素发生变化或各种原因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时,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病原体
7、细菌 细菌种类繁多,有需氧菌和厌氧菌。常见需氧菌有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加德纳菌、淋病双球菌等。厌氧菌主要有脆弱类杆菌、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原虫 如阴道毛滴虫、阿米巴原虫等。 真菌 如白色念珠菌 病毒 如单纯疱疹病毒、尖锐湿疣病毒等。 其他 如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梅毒螺旋体等。 感染途径 上行蔓延 经淋巴系统蔓延 经血液循环传播 直接蔓延 炎症的发展与转归 1炎症的发生与发展是机体和病原体相互抗争的过程。 2多数情况下,当机体防御功能占优势或得到有效治疗时,炎症轻微、局限,并可迅速好转和痊愈; 3但当机体防御功能降低或遭到破坏,或病原体毒性大、突然大量侵入,又未能得到及时而有效的
8、治疗,炎症则迅速向周围及全身扩散,甚至危及生命。4急做炎症如未得到及时和彻底治疗,可然转化为慢性。 5慢性炎症经过恰当治疗,可以好转和痊愈,亦可反复急性发作。第一节 外阴及前庭大腺炎症外阴炎一、概念1.定义:外阴皮肤或黏膜发生炎症,局部出现肿胀、充血、糜烂或灼热、瘙痒、疼痛等表现。2.临床特点:局部出现肿胀、充血、糜烂或灼热、瘙痒、疼痛。3.中医病名:阴痒、阴痛、阴疮、阴蚀。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局部原因尿液、阴道分泌物及粪便的浸渍和刺激;局部感染特异性病原体。全身原因糖尿病;维生素缺乏;婴幼儿、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2.中医病因病机湿热下注肝经郁热、脾虚生湿、蕴而化热湿热下注外阴。湿毒
9、浸渍经期、产后不注意阴部卫生,或性交不洁等致湿毒之邪内侵。相关脏腑肝、脾三、诊断要点1.症状:急性炎症外阴、大小阴唇肿胀充血,重者可有糜烂、溃疡,外阴灼热,痒痛,排尿时疼痛加剧;慢性炎症外阴瘙痒。2.体征:急性炎症外阴皮肤黏膜红肿、溃疡、糜烂、脓水淋沥,严重者可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体温升高等;慢性炎症皮肤增厚,粗糙或呈苔藓样变,可有皲裂发生,同时伴尿痛,性交痛。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急性炎症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外阴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外阴病理活组织检查。四、鉴别诊断注意与白塞氏综合征、慢性炎症及慢性外阴营养不良相鉴别。五、治疗治疗原则去除病因,配合局部治疗。1.西医治疗急性阶段应禁止性生
10、活,注意休息,多饮水,并服用多种维生素。局部症状明显或发热者,全身应用磺胺药或抗生素。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0.1%聚维酮碘液坐浴,涂抗生素软膏。慢性期局部用可的松软膏。2.中医治疗证型证候治法方药湿热下注外阴肿痛,灼热或瘙痒,充血或有糜烂,溃疡,带下增多,色黄质稠,味秽臭,伴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尿黄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湿毒浸渍外阴疼痛,肿胀,充血,溃疡,渗流脓水,带下增多,色黄秽臭;舌红,苔黄糙,脉数清热解毒除湿五味消毒饮难点提示:1.本病临床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两种。特异性外阴炎由细菌、假丝酵母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非特异性外阴炎主要见于机械性摩擦、化学药物的
11、刺激、放射性损伤、皮肤过敏、外阴卫生不良等。2.急性炎症的湿疹样改变应与白塞氏综合征相鉴别。后者常表现为口腔、生殖器、眼粘膜的溃疡,有慢性反复发作特点,多见于2030岁的青壮年妇女。前庭大腺炎一、概念1.定义: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而引起的炎症病变。2.临床特点:阴户肿胀、结块疼痛、溃烂。3.中医病名:阴肿、阴疮、阴痛。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病因:因解剖部位的特点,病原体易侵入而引起炎症。病理:急性炎症发作时,腺管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并分泌大量脓性液体;前庭大腺脓肿管口粘连、闭塞,分泌物潴留形成。前庭大腺囊肿分泌物中脓细胞被逐渐吸收而变为透明液体形成。2.中医病因病机主要病机为湿热蕴结。热毒湿
12、热毒邪,蕴积于下焦,郁结而成为阴肿。寒凝寒邪凝滞气血,瘀积于内;或气血失畅,与痰湿凝结成块,形成阴茧。三、诊断要点急性炎症1.症状:急性期局部肿胀、疼痛、灼热感,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2.体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压痛,检查见大阴唇下1/3处有红硬块,触痛明显,有脓肿形成则肿块大如鸡蛋,有压痛及波动感。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慢性炎症1.症状:肿块小且无感染,可无明显症状;囊肿大,有外阴坠胀或性交不适感。2.体征:检查见囊肿大小不等,多呈椭圆形。四、鉴别诊断注意与大阴唇腹股沟疝相鉴别。五、治疗1西医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保持外阴部清洁,局部可热敷或以0.25%碘伏液坐浴;脓肿形成:行切开引流并作
13、造口术。慢性期小型囊肿可定期观察,较大或反复急性发作的囊肿应作囊肿造口术。难点提示:1.前庭大腺囊肿与大阴唇腹股沟疝鉴别:大阴唇腹股沟疝与腹股沟环相连,挤压后可复位,包块消失,但如向下屏气,增加腹压,则肿块胀大。第二节 阴道炎症一、概念1.定义:病原体侵入阴道,使阴道黏膜产生炎症,白带出现量、色、质的异常。2.临床特点:带下增多,阴部瘙痒。3.中医病名:带下病、阴痒。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阴道的酸碱度改变破坏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病原体侵入阴道炎症;幼女及绝经后的妇女,雌激素防御能力差阴道炎症。2.中医病因病理内伤脾虚肾亏水湿运化无权蕴而化湿化浊流注带脉带脉失约而成;或肝经郁热肝旺侮土脾虚失
14、摄水湿内聚蕴而化热湿热下注。外邪经期摄生不慎、性生活不洁湿毒之邪内侵直伤带脉。相关脏腑脾、肾、肝。滴虫性阴道炎一、概念1.定义:感染阴道毛滴虫而引起的阴道炎症。2.临床特点:白带增多,外阴瘙痒。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病因:阴道毛滴虫引起。病理:患滴虫性阴道炎的阴道pH值一般为5.15.4,月经前后,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常得以繁殖引起。2.中医病因病机湿热内蕴,虫毒侵蚀。肾虚湿盛正虚邪侵湿浊流注下焦蕴而化热积久生虫。湿热下注脾虚肝郁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或因妇科检查、手术等器械消毒不严;或入公厕、游泳等,病虫湿热直接内侵带脉失约流注下焦。相关脏腑肝、脾、肾三、诊断要点1.症状:白带增多
15、,外阴瘙痒。2.体征;阴道、宫颈黏膜充血红肿,常有散在的出血点及草莓状小红疹,后穹窿有多量黄色泡沫状分泌物。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白带化验找到阴道毛滴虫,即可诊断。四、鉴别诊断注意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相鉴别。五、治疗治疗原则彻底杀灭滴虫,夫妻同治,内服外用结合。1.西医治疗局部治疗乳酸或醋酸、碘伏液、甲硝唑阴道泡腾片。全身用药甲硝唑。2.中医治疗证型证候治法方药湿热下注白带增多,色白或黄,呈泡沫状或脓性,甚或杂有赤带,外阴瘙痒,心烦失眠;舌苔薄腻,脉弦清热利湿,杀虫止痒龙胆泻肝汤肾虚湿盛带下增多,色白,呈泡沫状,外阴瘙痒,腰脊酸楚,神疲乏力;舌苔薄腻,脉细软补肾利腰,
16、清热利湿肾气丸难点提示:1与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鉴别:白带呈白色乳酪样或豆腐渣样,外阴奇痒灼痛。检查阴道壁覆盖一层白膜状分泌物,擦去可见粘膜充血。白带镜检可见芽孢和假菌丝或白假丝酵母菌。2与细菌性阴道病鉴别:阴道分泌物增多,灰白色,稀薄,均匀一致,有鱼腥味,轻度外阴瘙痒或灼热感;检查阴道粘膜无充血;分泌物涂片可找到一般病原菌,无滴虫、白假丝酵母菌。3与老年性阴道炎鉴别:阴道分泌物增多,稀薄,淡黄色,严重时呈脓血性白带。外阴、阴道有瘙痒、烧灼感。检查阴道粘膜萎缩,皱襞少,常有小出血点或小溃疡。阴道分泌物镜检无滴虫、假丝酵母菌菌。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一、概念1.定义:由假丝酵母菌感染所致的阴道炎。2.临床
17、特点:白带增多,外阴奇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并可有尿频、尿急及性交痛。二、病因病理1.西医病因病理病因:白假丝酵母菌。病理:有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在4.04.7,通常4.5。当机体抵抗力降低,阴道内糖元增多,酸性增强时,即可迅速繁殖而引起炎症。传染途径:内源性传染直接传染间接传染。2.中医病因病机外因寒湿外侵湿久蕴热湿热阻滞带脉所致;内因脾肾两虚运化失职湿浊内生蕴而生虫所致。相关脏腑脾、肾三、诊断要点1.症状:外阴奇痒、灼痛,严重时坐卧不宁,并可有尿频、尿急及性交痛。白带增多,典型的白带呈白色凝乳样或豆腐渣样。2.体征:小阴唇内侧及阴道黏膜附有白色膜状物,擦去后见黏膜充血红肿,急性期
18、可有糜烂面及浅表溃疡。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阴道分泌物悬滴涂片发现芽孢和假菌丝或白假丝酵母菌。四、鉴别诊断注意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老年性阴道炎相鉴别。五、治疗治疗原则积极治疗或消除诱发因素,选用敏感药物,足量、足疗程给药。1.西医治疗一般治疗:停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糖尿病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勤换内裤,保持外阴干燥。局部治疗:苏打液冲洗后选用制霉菌素栓剂、咪康唑栓剂、克霉唑栓外用。全身用药:氟康唑、伊曲康唑。2.中医治疗证型证候治法方药脾虚湿盛白带增多,色白如乳块状或豆渣样,外阴瘙痒;舌苔薄白,脉细濡。健脾燥湿,杀虫止痒完带汤肾虚湿阻带下增多,色白如豆渣样,腰脊酸楚,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女性 生殖器官 炎症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