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1、2、3、4、5、6、 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精品文档.7、 实验动物及实验用动物的概念及种类: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特点:遗传限定动物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的动物;微生物、寄生虫限定动物;主要用于科学实验;具备的要求:对实验处理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个体反应表现出极强的均一性;模型性状具有遗传上的稳定性;动物来源具有易获得性 实验用动物(animals for research)
2、:实际上指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分类:实验动物主要为哺乳类动物 野生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育并延续其种族的物种 无脊椎动物(海胆、蟑螂、蝇、蚊)、鱼类(鲫鱼、泥鳅)、两栖类(蛙、蟾蜍)、啮齿目(黑线姬鼠)、灵长目(猿猴) 经济动物 为人类社会生活需要而驯养、培育和繁殖生产的动物产业家畜(猪,马、牛、羊、鸡、兔、鱼)及社会家畜(犬、猫、金鱼) 观赏动物供人类玩耍和公园里供游人观赏而饲养的动物8、 实验动物学的分支学科 动物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科学实验在生命科学领域可用于:研究生命过程的组织形态、机能反应的变化;在动物自然发生的疾病
3、及人为制作的病理模型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药物等因素对动物的作用。(1)实验动物遗传育种学:利用遗传调控原理,控制动物的遗传特性,培育出新的动物品种、品系和各种动物模型,以及使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实验动物化的科学(2)实验动物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分类学,实行对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与寄生虫进行质量监控,探讨与实验动物疾病作斗争的措施,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的目的。(3)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研究实验动物生存环境与条件的科学,研究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栖居环境、生物因素等对实验动物的影响作用(4)实验动物营养学:研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实验动物的生长、发育、
4、繁殖、抗病力以及对实验结果所产生的影响作用的科学,最终实现实验动物营养的标准化。(5)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对实验动物本身进行繁育和生产管理的科学,从宏观上对各种实验动物进行标准化和法规化管理(6)实验动物医学:研究实验动物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以及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科学。(7)比较医学:研究实验动物与人类的基本生命现象,开发并建立各种人类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以实验动物作为人类的替身,通过比较、识别,以了解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从而进行病理、生理、药理和毒理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为增进人类的健康服务。(8)动物实验技术:进行动物实验时的各种操作技术、实验方法和技术标准,以及饲养管理技术和各种
5、质量监测技术等的研究。(9)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的学科。3、3R原则 1959年提出,目前被普遍接受,并正努力付诸实施其含义是替代、减少和优化替代: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替代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体外培养器官、组织、细胞等替代实验动物 物理或化学方法替代动物实验减少:尽可能减少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 合用动物;改进统计学设计;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减少高等动物特别是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用量;使用高质量动物优化: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改进动物实验操作技术;减少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改良仪器设备4、 近交系动物、封闭
6、群动物和杂交群动物的概念和遗传学特征 近交系:在一个动物群体中,任何个体基因组中99%以上的等位位点为纯合时定义为近交系。近交系经至少20代的同胞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动物的特点: (1)基因纯合性:纯合子的纯合度在理论上达最高点98.6%。所有基因位点都是纯合子,无暗藏隐性基因。(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可追溯到其原始的一对共同祖先,基因型完全一致。也称同基因性。(3)表型的一致性:相同基因型动物,在相同环境因素下,其表现型是均一的,反应性是一致的。类似精密天枰,任何可遗传的体征都一致如形态(毛色、体重)、行为类型、血
7、型、组织型等。 (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由于高度近交,近交系动物某些生理功能稳定性降低,因而对外界因素反应更为敏感。 (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每一种近交系都有自己独特的遗传概貌,可建立遗传概貌图,可根据遗传监测方法将两个外貌相同的近交系分开。 (6)遗传组成独特性:每个近交系在遗传组成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因而具有独特的表现型。 (7)背景资料可查性:背景资料和数据较为完整,培育和保种过程中都有详细记录,分布广泛,生物学特性和应用的范围广,积累大量资料文献,方便应用。(8)国际分布广泛性:任何个体都携带该品系的全部基因库,引种只要12对就可将该品系传下去,容易广泛分布,世界各地可重复、验证。
8、(9)长期的遗传稳定性:人为选择不会改变基因型,可世代相传。 封闭群动物:封闭群又称远交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的血缘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称封闭群。 遗传学特征:基因库大,杂合率高,群体基因频率基本保持稳定,在封闭群内个体差异程度主要取决于其祖代起源,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和生产力,对有害的基因突变具有较强的承载力。1、繁殖率高2、重复性差。广泛应用于教学、预实验、一般实验及药物筛选和独立安全实验、生物制品、化学制品的鉴定等。此外,封闭群动物可能携带大量隐性有害突变基因,因此可用于遗传病研究。杂交群动物概念:由两个不同近交系杂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称
9、为杂交群动物。子一代简称F1。杂交群动物一般是在两个近交系动物之间矜持那个交配说繁殖的第一代动物。在杂交群动物,其个体的杂合性一致,及其遗传型和表现型都一致,但其后代一般不宜继续繁殖和培养近交系,因为子二代会发生遗传上的性状分离。特点:(1)具有杂交优势,因而生命力强,适应性和抗病力强,繁殖旺盛。在很大程度上可克服近交系繁殖引起的各种近交衰退现象。(2)具有与近交系动物基本相似的遗传和表现型均质性。(3)采用杂交群动物所作的各种实验,其结果重复性好。(4)具有亲代双亲的特点。(5)国际分布广,广泛应用于各类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易于重复,便于国际交流。5、 近交系动物的命名 近交系的命名规则:一
10、般用1至4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AE、BA、AKR、DBA、NZB、STAR 有些品系在大写字母间可加写12个阿拉伯数字来表示: 如C3H、C57BL、C57BR、C57L等; 非正规命名,如已被国际广泛承认则可保留沿用:如129、101、615等 关系相近,同来源的不同品系,其名称基本相似,差异部分用一个不同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NZB、NZO、NZW、NZX、NZY等 近交代数表示:一般是在品系符号后面括号里写上代数,并在代数前加上F(Filial的缩写), 如A(F78),如资料不全可写上已知代数,其前面加?如AKR(F?+10)6、 常用的小鼠、大鼠近交系、封闭群小鼠:近交系:BAL
11、B/c,C57BL,C3H,BDA,A系,AKR,CBA,TA1,TA2,和615封闭群:昆明小鼠(KM),NIH,ICR和LACA大鼠:近交系:F344/N,Lou/CN等 封闭群:Wister大鼠,SD,Long-Evans等7、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分类(国际分级法)等级种类饲养条件控制程度备注三级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以封闭的无菌技术获得,用现有方法不能检出任何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三级悉生动物Gnotobiotics animal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确知已带的微生物,经无菌条件饲养的动物。明确所带的微生物
12、。二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不带有指定的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一级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开放系统Open system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对微生物携带状况不明确实验动物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分类(国内标准)等级种类饲养条件四级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 GF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四级悉生动物Gnotobiotics animal GN隔离系统Isolation system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
13、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 SPF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二级清洁动物Clean animal CL屏障系统Barrier system一级普通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 CV开放系统Open system(1)普通动物(CV):不携带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实验动物小鼠、大鼠不设普通级(GB149222011)在普通环境里饲养,房舍要有防野鼠、防昆虫设施,饲料和垫料只消毒不灭菌,饮水须符合城市饮用水标准微生物控制要求最低外貌健康、正常的饮食,眼角、鼻腔无分泌物附着,尸检无眼观病灶主要用于教学示教;科学研究的预试验;
14、没有培育出高等级的实验动物(2)清洁动物(最少疾病动物):除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小鼠排除病原10种(必检项目4种),病毒5种(必检3种),寄生虫5种(类)(必检3种);大鼠排除病原菌10种(必检5种),病毒2种(必检2种);寄生虫5种(类)(必检3种)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在屏障环境里饲育,所用垫料、用具应经高压蒸汽灭菌,饮水进行酸化、饲料通过放射线照射灭菌,工作人员需着无菌工作服、靴、帽、口罩进入屏障环境,进行饲育或实验可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
15、染或条件致病菌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实验动物。小鼠排除病原菌16种(必检8种),病毒11种(必检6种),寄生虫7种(类)(必检5种);大鼠排除病原菌15种(必检9种),病毒7种(必检7种);寄生虫7种(类)(必检5种)来源于无菌动物或悉生动物在屏障环境里饲育适用于所有的科研实验(国际公认的标准实验动物)(4)无菌动物现有的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动物必须用人为的方法培育出来,在隔离环境里饲育特点:形态学、生理学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上消化系统: 盲肠膨大,肠壁菲薄,易发生盲肠扭转,导致破裂循环系统:心脏变小免疫系统:胸腺上皮细胞变大,胞浆泡状结构和溶酶
16、体变小生理学上免疫功能:免疫应答慢,过敏反应、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现象消失或减弱。对微生物感染非常敏感生长率:豚鼠、兔生长率降低,大、小鼠改变不大代谢:水分代谢周期延长,肠管对水的吸收率低营养:体内不能合成VitB、VitK抗辐射能力:增强寿命:长于普通动物悉生动物:人为地将指定微生物丛定居在无菌动物体内外所形成的动物与无菌级别相同可分为单菌、双菌和多菌8、 GB14922清洁级小鼠大鼠应排除的细菌和病毒(必检)(p30) 小鼠:病毒: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 病原菌:沙门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大鼠: 病毒:汉坦病毒、仙台病毒 病原菌:沙门菌、支气管鲍特杆菌、
17、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9、无菌动物的应用 动物模型研究:GF可用于建立具有正常菌丛或致病菌丛的动物模型 老年病研究:研究微生物在机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 心血管疾病研究:许多心血管疾病与机体胆固醇代谢相关,而微生物直接影响胆固醇代谢,利用无菌动物研究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胆固醇代谢的关系 免疫学研究:抗体产生的机制;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微生物维持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力的作用 肿瘤研究:研究特殊微生物与肿瘤发生的关系以及阐述致癌物质的作用机制 药理与毒理研究:研究某些物质、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与体内微生物的关系10、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普通动物的比较项目无菌动物SPF动物普通动物传染病无无有
18、或可能无寄生虫无无有或可能无试验结果明确明确有疑问应用动物数少量少量多或大量统计价值很好可能好不准确长期实验可能好可能好困难自然病死率很少少高长期实验存活率约100%约90%约40%实验的准确设计可能可能不可能实验结果的讨论价值很高高低11、必检应排除的细菌小鼠:沙门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大鼠:沙门菌、支气管鲍特杆菌、支原体、鼠棒状杆菌、泰泽病原体必检应排除的病毒小鼠:鼠痘病毒、小鼠肝炎病毒、仙台病毒大鼠:汉坦病毒、仙台病毒必检应排除的寄生虫体外寄生虫(节肢动物)、弓形虫、全部蠕虫应排除的细菌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外还包括:小鼠、大鼠:嗜肺巴斯德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
19、绿假单胞菌应排除的病毒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外还包括:小鼠:小鼠肺炎病毒、呼肠孤病毒型、小鼠细小病毒大鼠:小鼠肺炎病毒、呼肠孤病毒型、大鼠细小病毒RV株、大鼠细小病毒H-1株、大鼠冠状病毒/大鼠涎泪腺炎病毒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寄生虫外不应检出的寄生虫纤毛虫、鞭毛虫12、GB14925影响实验动物环境的因素气候因素:温度、湿度、气流与风速、通风与换气理化因素:光照、噪声、空气的洁净度、梯度压差、有害气体、信息素生物因素:同种生物、异种生物1) 气候因素 温度:大多数实验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环境温度对实验动物的影响: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影响代谢;影响健康和抗感染能力;激发应激反应;影响实验结果GB14925
20、-2010规定大小鼠合适的温度为2026,日温差不超过4 湿度:湿度过高,微生物易于繁殖和传播,垫料、饲料也易发生霉变高温高湿导致机体蒸发散热受阻,易引起代谢紊乱和抵抗力下降 湿度过低,易致粉尘飞扬,空气中变态反应原的含量随湿度的下降而上升引起动物和人的呼吸道疾病;大鼠易发生环尾病我国规定实验动物室空气相对湿度基准值为40%70% 气流与风速:主要影响动物皮肤的体表蒸发、对流散热及环境的空气质量合理的气流和风速能调节温度和湿度,使动物感觉舒适,有效降低室内粉尘和有害气体,控制传染病的流行,有利于实验动物和工作人员的健康。气流速度过小,空气流通不良,有害气体浓度升高,散热困难,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
21、传播;气流速度过大,动物体表散热量增加,同样危及动物的健康,影响动物实验结果。动物饲育间的气流值一般为0.10.2m/s(笼具处不超过0.2m/s) 通风与换气:目的是供给动物新鲜合乎要求的空气,除去室内恶臭物质过于频繁,动物将消耗过多的能量用于维持体温,导致生育率下降在封闭的空间一旦人为的通风停止,室内空气质量下降,甚至可能造成实验动物的窒息死亡屏障环境换气次数不低于15次/h、隔离环境换气次数不低于20次/h2)理化因素 光照动物房应有合适的人工光源合适的光周期模拟自然界的昼夜更替(光周期可影响动物生殖腺的成熟和性周期的活动)持续黑暗可使卵巢和子宫的重量下降,持续光照动物持续发情,大鼠和小
22、鼠可出现永久性阴道角化合适的光强不致损伤动物的视网膜和方便工作人员的观察和操作。国家标准要求实验动物照明度为1020lx,工作照明度为不低于200lx,照明时间为12/12或10/14(1lx指一支蜡烛从1米外投射在1m2的表面上的光的数量) 噪声:动物的听阈比人更宽噪声产生于:外界传入、室内机器产生、动物自身产生噪声对动物的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听源性痉挛消化及内分泌系统繁殖及幼小动物的生存国家标准,饲育室噪声应控制在60dB以下 空气洁净度:空气净化(过滤)的程度(5um以下的颗粒物可吸入支气管或肺部,引起损害或成为微生物的载体)分为三级5级饲育无菌动物、7级饲育SPF动物、8级饲育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动物学 考试 重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