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思考题答案86002.doc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思考题答案8600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思考题答案86002.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大全+实验数据+思考题答案86002.精品文档.大学物理实验报告答案报 答大全(实验数据及思考题答案全包括)全 括伏安法测电阻实验目的 (1) 利用伏安法测电阻。(2) 验证欧姆定律。(3) 学会间接测量量不确定度的计算;进一步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U实验方法原理根据欧姆定律, R =,如测得 U 和 I 则可计算出 R。值得注意的是,本实验待测电阻有两只,I一个阻值相对较大,一个较小,因此测量时必须采用安培表内接和外接两个方式,以减小测量误差。实验装置待测电阻两只,05mA 电流表 1 只,05V 电压表 1 只,050m
2、A 电流表 1 只,010V 电压表一只,滑线变阻器 1 只,DF1730SB3A 稳压源 1 台。实验步骤 本实验为简单设计性实验,实验线路、数据记录表格和具体实验步骤应由学生自行设计。必要时,可提示学生参照第 2 章中的第 2.4 一节的有关内容。分压电路是必须要使用的,并作具体提示。(1) 根据相应的电路图对电阻进行测量,记录 U 值和 I 值。对每一个电阻测量 3 次。(2) 计算各次测量结果。如多次测量值相差不大,可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3) 如果同一电阻多次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应分析原因并重新测量。数据处理测量次数U1/VI1/mAR1/ 测量次数U2/VI2/mAR2/ 15.
3、42.00270012.0838.054.726.92.60265422.2242.052.938.53.20265632.5047.053.2U = Umax 1.5% ,得到 U1=0.15V ,UV(1) 由(2) 由I = Imax 1.5% ,得到 I1= 0.075mA,2= 0.075;I2= 0.75mA ;U2I2u1u(3) 再由 uRR3V3I3,求得R1910 R21(4) 结果表示R1= (2.92 0.09), R102=(441)光栅衍射实验目的(1) 了解分光计的原理和构造。(2) 学会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 观测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光谱线的波长实验
4、方法原理若以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在光栅面上,按照光栅衍射理论,衍射光谱中明条纹的位置由下式决定:(a + b) sin k=dsin k=k如果人射光不是单色,则由上式可以看出,光的波长不同,其衍射角也各不相同,于是复色光将被分解,而在中央 k =0、 =0 处,各色光仍重叠在一起,形成中央明条纹。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着k=1,2,3,级光谱 ,各级光谱线都按波长大小的顺序依次 排列成一组彩色谱线,这样就把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如果已知光栅常数,用分光计测出 k级光谱中某一明条纹的衍射角,即可算出该明条纹所对应的单色光的波长。实验步骤(1) 调整分光计的工作状态,使其满足测量条件。(2) 利
5、用光栅衍射 测量汞灯在可见光范围内几条谱线的波长。 由于衍射光谱在中央明条纹两侧对称地分布,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测量第k级光谱时 ,应测出 +k级和-k级光谱线的位置,两位置的差值之 半即为实验时 k取1 。 为了减少分光计刻度盘的偏心误差,测量每条光谱线时 ,刻度盘上的两个游标都要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 (角游标的读数方法与游 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基本一致)。 为了使十字丝对准光谱线,可以使用望远镜微调螺钉12来对准。 测量时,可将望远镜置最右端,从-l 级到 +1 级依次测量,以免漏测数据。数据处理谱线游标左1级(k=-1)右1级(k=+1)nm0nmE黄l(明) 左右黄2(明) 左右绿(明)
6、左右紫(明)左右10245 621328248 2421810240 622028242 2422410131 632928134 243309735 672327737 2472820.258 577.120.158 574.419.025 543.315.092 433.9579.0577.9546.1435.80.330.450.510.44(1) 与公认值比较计算出各条谱线的相对误0为公认值。(2) 计算 出紫色谱线波长 的不确定度(ab)sin 2差 E =0x 0其中u=a +u() =1b) | cos | u()600cos15 09260180=0.467nm ; U =2u
7、() =0.9 nm1.2.最后结果为:=(433.90.9) nm当用钠光(波长=589.0nm)垂直入射到 1mm 内有 500 条刻痕的平面透射光栅上时,试问最多能看到第几级光谱?并请说明理由。答:由(a+b)sin=k得 k=(a+b)/sin最大为 90所以 sin=1又a+b=1/500mm=2*10-6m,=589.0nm=589.0*10-9mk=2*10-6/589.0*10-9=3.4最多只能看到三级光谱。当狭缝太宽、太窄时将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答:狭缝太宽,则分辨本领将下降,如两条黄色光谱线分不开。狭缝太窄,透光太少,光线太弱,视场太暗不利于测量。3. 为什么采用左
8、右两个游标读数?左右游标在安装位置上有何要求?答:采用左右游标读数是为了消除偏心差,安装时左右应差 180u12290X光电效应实验目的(1) 观察光电效现象,测定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和光照度与光电流关系曲线;测定截止电压,并通过现象了解其物理意义。(2) 练习电路的连接方法及仪器的使用 ; 学习用图像总结物理律。实验方法原理(1) 光子打到阴极上 ,若电子获得 的能量 大于 逸出 功时则会 逸出 ,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阳极 运动而形成正向电流 。在 没达到饱和前 ,光电流与电压成线性关系,接近饱和时呈非线性关系,饱和后电流不再增加 。(2) 电光源发光后 ,其照度随距光源的距离的平方成 (r2
9、)反比即光电管得到的光子数与 r2成反比,因此打出的电子数也与 r2成反比,形成的饱和光电流 也与 r2成反比,即 I r-2。(3) 若给 光电管接反向电压 u 反,在 eU反 mvmax/ 2=eUS时(vmax为具有最大速度的电子的速度) 仍会有电子移动到阳极而形成光电流 ,当继续增大 电压 U反,由于电场力做负功使 电子减速 ,当使其到达 阳极前速度刚好为零 时 U反=US,此时所 观察 到的 光电流为零 ,由此 可测 得此光电管在当前光源下的截止电压US。实验步骤(1) 按讲义中的电路原理图连接好实物电路图;(2) 测光电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先使正向电压加至30伏以上,同时使光电流达
10、最大(不超量程), 将电压从0开始按要求依次加大做好记录;(3) 测照度与光电流的关系: 先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处,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 逐渐远离光源按要求做好记录;实验步骤(4) 测光电管的截止电压: 将双向开关换向; 使光电管距光源20cm处,将电压调至“0”, 适当选择光源亮度使光电流达最大(不超量程),记录此时的光电流I0,然后加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刚好为“0”,记下电压值US; 使光电管远离光源(光源亮度不变)重复上述步骤作好记录。数据处理(1) 伏安特性曲线-0.6U /V401.02.04.06.08.010.020.030.040.0I /mA02.965
11、.6810.316.818.719.919.919.919.919.9(2) 照度与光电流的关系45802457L /cm20.025.030.035.040.050.060.070.080.01/L20.00250.00160.00110.00080.00060.00040.00030.00020.00015I /A19.9712.546.854.272.881.510.870.530.322520151050-1001020304050流曲线(3) 零电压下的光电流及截止电压与照度的关系伏安特性曲线照度与光电L /cm20.0I0/A1.9625.01.8530.01.0635.00.85
12、40.00.6450.00.6160.00.5870.00.55US/V0.640.630.650.660.620.640.650.631. 临界截止电压与照度有什么关系?从实验中所得的结论是否同理论一致?如何解 释光的波粒二象性?答:临界截止电压与照度无关,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光具有干涉、衍射的特性,说明光具有拨动性。从光电效应现象上分析,光又具有粒子性,由爱因斯坦方程来描述:h=(1/2)mv2max+A。2. 可否由 Us 曲线求出阴极材料的逸出功?答:可以。由爱因斯坦方程 h=e|us|+ho可求出斜率us/=h/e和普朗克常数,还可以求出截距(h/e)o,再由截距求出光电管阴极材料的
13、红限o,从而求出逸出功 A=ho。双棱镜干涉实验目的(1) 观察双棱镜干涉现象,测量钠光的波长。(2) 学习和巩固光路的同轴调整。实验方法原理双棱镜干涉实验与双缝实验、双面镜实验等一样,都为光的波动学说的建立起过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是测量光波波长的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法。双棱镜干涉是光的分波阵面干涉现象,由 S 发出的单色光经双棱镜折射后分成两列,相当于从两个虚光源 S1和 S2射出的两束相干光。这两束光在重叠区域内产生干涉,在该区域内放置的测微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根据光的干涉理论能够得出相邻两明(暗)条纹间的距离为 x =dD ,即可有 =dx 其中 d 为两D个虚光源的距离,用共轭法来测,
14、即 d =;离距的镜目微实验步骤(1) 仪器调节 粗调d1d2;D 为虚光源到接收屏之间的距离,在该实验中我们测的是狭缝到测。量测镜目微测 x由,小很将缝的位置放好,调至坚直,根据缝的位置来调节其他元件的左右和高低位置,使各元件中心大致等高。 细调根据透镜成像规律用共轭法进行调节。使得狭缝到测微目镜的距离大于透镜的四倍焦距,这样通过移动透镜能够在测微目镜处找到两次成像。首先将双棱镜拿掉,此时狭缝为物,将放大像缩小像中心调至等高,然后使测微目镜能够接收到两次成像,最后放入双棱镜,调双棱镜的左右位置,使得两虚光源成像亮度相同,则细调完成。各元件中心基本达到同轴。(2) 观察调节干涉条纹调出清晰的干
15、涉条纹。视场不可太亮,缝不可太宽,同时双棱镜棱脊与狭缝应严格平行。取下透镜,为方便调节可先将测微目镜移至近处,待调出清晰的干涉条纹后再将测微目镜移到满足大于透镜四倍焦距的位置。(3) 随着 D 的增加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规律。(4) 测量 测量条纹间距 x 用共轭法测量两虚光源 S1和 S2的距离 d 测量狭缝到测微目镜叉丝的距离 D数据处理测 x 数据记录条纹位置次数起始位置 a终了位置 a被测条纹数mm|a-a|x1234568.0953.5548.0303.5508.1843.5933.5758.0353.5738.1003.6808.0801010101010104.5204.4814.
16、4574.5504.5044.4870.45200.44810.44570.45500.45040.4487x = 0.44998mm测 d 数据记录mm次数放大像间距 d1a1a1缩小像间距 d2|a1-a1|a2a2|a2-a2|1234567.5605.7717.5385.7557.5205.7355.7747.5615.7667.5495.7537.5151.7861.7901.7721.7941.7671.7807.3576.9337.3816.9107.3556.9516.9657.3606.9687.3306.9407.3600.4100.4280.4130.4200.4150.
17、409d1= 1.7915mm; d2= 0.4158mm测 D 数据记录mm狭缝位置 b1(1)x 的不确定度测微目镜差丝位置 b660D=|b-b|659uA( )= 0.001329mm;( )22uB仪3= 0.005770mm;uuA( x) + ux0.005921mm。B(2) 求 d1与 d2的不确定度uA( ) = 0.004288mm;uA( ) = 0.002915mm;uB( ) = 0.007mm; uB( ) = 0.005mm; uB( ) =仪=0.005770mm;3u22(1)+ u( ) =uA(d1) + ud2B2B0.01003mm;u( )udud
18、+ uB( ) = 0.00817mm。A2B2(3) 求 D 的不确定度u( ) = 1mm。(4) 波长的合成相对不确定度222ucu( )u( )u( )4mm;2xd2D24.12810 u( ) 其中 =1 u( ) 1 u( ) 5d4 d14 d21.37410mm。(5) 测量结果1由 =dx 求得D-4 = 5.8773110mm。7U = 2uc( )结果表达式为2uc= 2.427 10mm;包含因子 k = 2 时, 的扩展不确定度4 = + U = (5.877 0.005)10mm。2.1.测量前仪器调节应达到什么要求?怎样才能调节出清晰的干涉条纹?答:共轴,狭逢和
19、棱背平行与测微目镜共轴,并适当调节狭逢的宽度。2. 本实验如何测得两虚光源的距离 d?还有其他办法吗?答:d=(d1*d2)1/2或利用波长已知的激光作光源,则 d=(D/x)3. 狭缝与测微目镜的距离及与双棱镜的距离改变时,条纹的间距和数量有何变化?答:狭缝和测微目镜的距离越近,条纹的间距越窄,数量不变,狭缝和双棱镜的距离越近,条纹间距越宽,数量越小。4 . 在同一图内画出相距为 d 虚光源的 S1和 S2所成的像 d1和d2的光路图。激光全息照相实验目的(1) 了解全息照相的原理及特点。(2) 掌握漫反射物体的全息照相方法,制作漫反射的三维全息图。(3) 掌握反射全息的照相方法,学会制作物
20、体的白光再现反射全息图。(4) 进一步熟悉光路的调整方法,学习暗室技术。实验方法原理(1) 概述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将物光波以干涉条纹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衍射再现原物体的立体图像。可见,全息照相必须分两步进行:物体全息图的记录过程;立体物像的再现过程。(2) 全息照相与普通照相的主要区别全息照相能够把物光波的全部信息记录下来,而普通照相只能记录物光波的强度。全息照片上每一部分都包含了被摄物体上每一点的光波信息,所以它具有可分割性,即全息照片的每一部分都能再现出物体的完整的图像。在同一张全息底片上,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多次拍摄不同的物体,再现时,在不同的衍射方向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物理 实验 报告 答案 大全 数据 思考题 8600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