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拷贝光学导论.doc
《学生拷贝光学导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拷贝光学导论.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学生拷贝光学导论.精品文档.2 光学分析法导论课程介绍 一教学内容1 电磁辐射及电磁波谱的概念、特性及相关物理量2 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及相关的光谱学3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及特点4 光学分析法的基本仪器二重点与难点1 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的特殊2 各物理量的相互换算3 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的机制4 各种能级跃迁的概念及相应的光谱三教学目标1 牢固掌握电磁辐射和电磁波谱的概念及性质2 熟练掌握电磁辐射各种物理量之间的换算3 清楚理解物质与电磁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光谱4 清晰光学分析法分类的线索5 了解光谱法的基本仪器部件四建议学时安排 2
2、学时概 述 光学分析法是基于能量作用于物质后产生电磁辐射信号或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后产生辐射信号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一类分析方法。它是仪器分析的重要分支。这里需注意到几个问题:电磁辐射包括从波长极短的射线到无线电波的所有电磁波谱范围,而不只局限于光学光谱区。电磁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方式很多,有发射、吸收、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等等,各种相互作用的方式均可建立起对应的分析方法。因此,光学分析法的类型极多。基于上述两点,光学分析法的应用之广为其它类型的分析方法所不能相比。它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尤其是化学结构分析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光学分析法也日新月异,许多新
3、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电磁辐射的性质电磁辐射是一种以极大的速度(在真空中为2.997921010cms-1)通过空间,而不需要以任何物质作为传播媒介的能量形式(注意!是一个能量形式)。它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以及X-射线和-射线等。电磁辐射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称为电磁辐射的二象性。1. 电磁辐射的波动性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用电场矢量和磁场矢量来描述,如图9-1所示,它是简单的单个频率的平面偏振电磁波。平面偏振就是它的电场矢量E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磁场矢量H在另一个与电场矢量E在一个平面内振动,电场和磁场矢量H都是正弦波形,并且都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由于与物质微粒内电荷
4、相互作用的是电磁波的电场,所以一般情况下,仅以电场矢量表示电磁波。波的振动传播以及反射、衍射、干涉和散射等现象表现了电磁波具有波的性质,可以用以下的波参数来描述。 周期T 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通过空间某一固定点所需要的时间间隔称为波的周期,单位为s(秒)频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传播方向上某一点的波峰或波谷的数目,即单位时间内电磁场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单位为Hz,即s-1(1/秒)。频率为周期的倒数,即。波长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直线距离称为波长。若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为C,则 不同的电池波谱区可采用不同的波长单位,分别为m(米)、cm(厘米,等于10-2m)、m(微米,等于10-6m)、nm(纳米,等于1
5、0-9m),波数(或)每厘米长度内含有波长的数目称为波数,单位为cm-1,波数是波长的倒数,可表示为: 将波长换算成波数的关系式为: 2. 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光的粒子论最早是牛顿提出来的。而波动论和粒子论的争论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普朗克(Planck)提出的量子论才把两者联系起来,并为科学界所共识,即光具有二象性。普朗克认为,被热激发的振动质点的能量是量子化的。当振子从一个被允许的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就有一个光子的能量发射出来,一个光子的能量EP与辐射频率的关系为: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等于6.62610-34Js,c为光速。该式表明,光子能量与它的频率成正比,或与波长成反比,而与光的强度
6、无关。它统一了属于粒子概念的光子能量EP与属于波动概念的光频率两者之间的关系。 光子的能量可以用J(焦耳)或eV(电子伏表示一个电子通过电位差为1伏特的电场所获得的能量),eV常用来表示高能量光子的能量单位。能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见表9-1。表9-1 能量单位换算表 JCalErgeV1J(焦耳)10.23901076.24110181Cal(卡)4.18414.1841072.61210191erg(尔格)10-72.39010-816.24110111eV(电子伏)1.60210-193.82910-201.60210-121在化学中常用Jmol-1为单位表示1mol(摩尔)物质所发射或吸收的
7、能量,即: 式中,N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等于6.0221023,则: 电磁波谱 将各种电磁辐射按照波长或频率的大小顺序排列所画成的图或表称为电磁波谱。表92列出了电磁波的有关参数。可见,电磁波谱是一个跨越1015波长范围的极宽的波谱带,其中表9-2电磁波谱的有关参数E/eV/Hz电磁波跃迁类型2.51056.010190.005nm射线区核能级2.51051.21026.010193.010160.00510nmX射线区1.21026.23.010161.5101510200nm真空紫外光区6.23.11.510157.51014200400nm近紫外光区3.11.67.510143.810
8、14400800nm可见光区1.60.503.810141.210140.82.5m近红外光区0.502.510-21.210146.010122.550m中红外光区2.510-21.210-36.010123.0109501000m远红外光区1.210-34.110-63.01091.01091300mm微波区4.110-61.0109300mm无线电波区电子和核的自旋射线的波长最短(频率最高),能量最大;其后依次是X射线区,紫外可见和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区波长最长(频率最低),能量最小。物质的各种跃迁类型是与各电磁波谱区域相对应的,因此,可以由 公式计算在各波谱区域产生各类型跃迁所需的能量,
9、反之亦然。例如,使分子或原子中的价电子激发跃迁所需的能量为120eV,则可以算出该能量范围相应的电磁波的波长为124062nm。 波长从200400nm的电磁波属于紫外光区,400800nm属于可见光区。因此,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区的光子能量时,足以引起价电子的激发跃迁。吸收、发射与散射 1. 吸收当原子、分子或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与它们的基态能量和激发态能量之差满足时,将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这过程称为吸收。若将测得的吸收强度对入射光的波长或波数作图,得到该物质的吸收光谱。对吸收光谱的研究可以确定试样的组成、含量以及结构。根据吸收光谱原理建立的分析方法称为吸收光谱法。 2. 发射 当物质吸收能量后
10、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激发态是不稳定的,大约经10-8s后将从激发态跃迁回至基态,此时若以光的形式释发出能量,这过程称为发射。 试样的激发有通过电子碰撞引起的电激发、电弧或火焰的热激发以及用适当波长的光激发等。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 光学分析法的分类可以用下图表示。 本课程主要阐述光谱法内容,但、X射线光谱、穆斯堡尔谱除外。 1. 非光谱法 非光谱法是基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辐射的某些性质,如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和偏振等变化的分析方法。非光谱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量的跃迁,不测定光谱,电磁辐射只改变了传播方向、速度或某些物理性质。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折射法、偏振法、光散射法(比浊法)、干涉法、衍
11、射法、旋光法和圆二色性法等。 2.光谱法 光谱法是基于辐射能与物质相互作用时,测量由物质内部发生量子化的能级之间的跃迁而产生的发射、吸收或散射辐射的波长和强度而进行分析的方法。光谱法依据于辐射作用的物质对象不同,一般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两大类。 原子光谱是由于原子外层或内层电子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光谱,它的表现形式为线状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方法的有原子发射光谱(AES)、原子吸收光谱(AAS)、原子荧光光谱(AFS)及X射荧光光谱(XFS)等方法。分子光谱是由于分子中电子能级、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产生的光谱,其表现形式为带状光谱。属于这类分析法的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红外光谱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生 拷贝 光学 导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