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的皮肤科合理用药.doc
《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的皮肤科合理用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的皮肤科合理用药.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妊娠和哺乳期患者的皮肤科合理用药物无特异性影响到所有细胞,胚胎可因药物中毒死亡而致流产。 2第二阶段(器官发生期,妊娠后3周3个月) 致畸药物可致畸胎。3第三阶段(胎儿形成期,妊娠3个月足月) 药物可引起胎儿器官功能变化。三、药物致畸危险等级及妊娠用药原则表3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致畸危险等级(1979年)A级 :在对照研究中,对妊娠头3个月的妇女未见对胎儿造成危害,且在其后6个月亦无造成危害的证据,对胎儿危害的可能性极少。B级 :在动物研究中未见到对胎儿造成危害,但未在孕妇中进行对照研究;或在动物研究中表明有副作用,而在孕妇对照研
2、究中未得到证实。C级 :在动物研究中已证明对胎儿有副作用,但无孕妇的对照研究;或未在孕妇和动物中进行研究。仅在权衡了对胎儿的益处大于危害之后方可应用本类药物。D级 :已有对人类胎儿危害的证据,但孕妇用后益处可能超过危害(如呈威胁生命的疾病、无其他安全有效药物时),需预先告诉患者方可应用。X级 :在动物和人类已观察到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应用这类药物危害性明显超过任何可能的益处,本类药物禁用于妊娠或将要妊娠的妇女。妊娠用药原则:避免在妊娠前3个月内使用任何药物,孕妇在整个怀孕期用药都要特别谨慎,应杜绝非必需用药;所有药物的剂量应是最小有效量;尽量使用在妊娠期间较为完全的药物;慢性病患者在妊娠期间用药
3、要征得医生同意;能有外用药尽量不用内服药。四、妊娠期用药的致畸和不良反应评估 下面我门分别对皮肤科涉及到的常用药物分为十二个类别进行阐述:(1)抗生素,(2)抗真菌药,(3)抗病毒药,(4)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5)糖皮质激素类,(6)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7)抗组胺类药,(8)维生素 ,(9)维甲酸类药物,(10)其它(反应停、氨苯砜、氯苯吩嗪、氯喹和羟氯喹),(11)外用药中药,(12)中药。1抗生素(1)-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FDA等级为B):在大量研究中均未发现妊娠期应用青霉素与新生儿畸形相关的证据。可以认为青霉素是安全的。 头孢菌素类(FDA等级为B):未发现头孢菌素类药
4、与新生儿先天缺陷或毒性有关。 (2)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氨基苷类(FDA等级为C,而卡那霉素、链霉素和妥布霉素为D): 包括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链霉素。卡那霉素和链霉素对胎儿的第八对颅神经有毒性损害作用,应用其它氨基苷类也有发生这种毒性的潜在可能,尽管目前尚无报道。(3)四环素类(FDA等级为D) 妊娠时期应用这类药物需极为慎重。对胎儿牙齿和骨骼的副作用,对孕母的肝毒性,引起先天缺陷和其它问题均有报道。对任何孕妇都不得采用四环素治疗痤疮。在人类和动物中及妊娠期外用四环素,尚无引起先天异常的报道。鉴于该药的副作用,因此不宜作为首选外用治疗药物。(4)大环内
5、脂类 红霉素(FDA等级为B) 文献中没有见到应用红霉素与先天缺陷有关的报告。该药已全身或局部用于治疗3个妊娠阶段的各种疾病,并认为是安全的。 阿奇霉素(FDA等级为B),尚无相关危险报导;克拉霉素(FDA等级为C),动物、有心血和缺陷及胎毒性有关。妊娠期应避免使用。(5)氯林可霉素林可霉素(FDA等级为B)nbsp; 这两种药在孕妇中均已应用过,尚未发现其与先天缺陷有关的报告。有210%病人发生伪膜性肠炎,也有局部应用后发生伪膜性肠炎的报道。 (6)磺胺类(FDA等级为C,妊娠末期接近临产时应用则为D) 毒性作用可见于新生儿,包括黄疸、溶血性贫血和核黄疸症。文献中并未见到妊娠期应用磺胺与任何
6、先天畸形相关的报道。由于对新生儿有潜在的毒性,这些药品在妊娠末期接近临产时和哺乳期应避免应用。 (7)甲氧苄胺嘧啶(TMP) 因TMP为叶酸拮抗剂,故主张妊娠期慎用。数百例病人的病例报告和安慰剂对照没有见到任何胎儿异常的增加(FDA等级为C)。(8)喹诺酮类(多数FDA等级为C) 此类药对年幼动物引起关节病变,并影响软骨发育,对神经、精神方面也有影响,因此,妊娠最好不宜使用,尤其是妊娠早期。2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妊娠期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治疗,认为是安全的。(1)两性霉素B(FDA等级为B):曾用于治疗妊娠期全身性真菌感染,文献中亦未见到对胎儿不利的证据。(2)灰黄霉素(FDA等级为C):灰黄
7、霉素在妊娠期服用该药致婴儿骨骼和心脏畸形,由此将瑞典灰黄霉素从B3类转到D类。故该药不应用于妊娠期。(3)酮康唑(FDA等级为C):没有致畸报道,但不推荐在孕期应用。已发现鼠类应用该药与胚胎毒性和畸形有关,并已明确该药可阻滞雄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的合成。(4)氟康唑(FDA等级为C):大剂量使用时与人类畸形有关。大剂量的致畸性在啮齿动物已被报告。(5)伊曲康唑(FDA等级为C):啮齿动物中有胎毒性和致畸性,但也有报告妊娠期使用伊曲康唑安全。它对人类致畸的危险性和氟康唑、酮康唑等唑类抗真菌药相比是最低的,但在妊娠期应尽量避免用伊曲康唑。(6)特比萘芬(FDA等级为B):妊娠期口服特比萘芬在小鼠会产生
8、良性肿瘤,但不会流产。妊娠期应避免使用。3抗病毒药(FDA等级为C)(1)阿昔泛昔伐昔洛韦 阿昔洛韦(FDA等级为C),不用于妊娠期;泛昔洛韦(famciclovir)(FDA等级为B),动物无致畸性,确实必需时才使用;伐昔洛韦(valaciclovir)(FDA分类为B),动物没有致畸性,但只有孕妇利益大于胎儿的危险才使用。宫内及分娩过程中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给胎儿或新生儿造成严重的损伤,早期应用无环鸟苷则可能预防这些损伤。很多报告都提到对孕妇无副作用。但因监测的人数太少,不能完全确定妊娠期该药的安全性。(2)金刚烷胺阿糖腺苷由于在人类尚缺乏妊娠期应用金刚烷胺和阿糖腺苷的研究,故妊娠期应
9、避免使用。4抗肿瘤和免疫抑制剂D(FDA等级为D) 致畸率高药物特别是在妊娠早期应用时,胎儿畸形率、流产和死胎产率高。有报导如抗癌药,氨甲喋呤、瘤可宁、白消安、氮芥、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马利兰和氟尿嘧啶在孕早期用药可致多种畸形、趾指及肢体畸形、腭裂、肾不发育、流产或死胎,晚期用药可致胎儿中毒死亡。 有报导甲氨喋呤妊娠期间有26例应用,其中10例妊娠头3个月内应用,有 3例胎儿发生畸形。因其最终排出很缓慢,它在肝脏和肾脏中要停滞数周。由于本品可能有致畸作用,因此无论夫妇间谁应用本品,均宜于用药终了后半年再怀孕。致畸率低药物 长春新碱、长春花碱及博莱霉素等致畸率很低,甚至没有致畸作用。 另有学者
10、认为,妊娠期在采用硫唑嘌呤、博来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氨甲蝶呤和长春花硷等药前必须慎重考虑。它们中的大多数或多或少有致畸作用。 5糖皮质激素类(强的松强的松龙,FDA等级为B;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级为C;可的松/氢化可的松等级为D) 所有糖皮质激素都能通过胎盘。 强的松和氢化可的松 容易受胎盘内11-脱氢酶的作用而灭活,对胎儿影响较少,故适宜用于对SLE孕妇的治疗。地塞米松倍他米松11-脱氢酶对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的灭活作用很弱,故这两种药物妇产科的使用,适用于促胎肺成熟。 无证据致畸目前尚无证据确定在早孕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胎儿致畸作用。 可能影响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过期
11、妊娠;胎儿宫内生长迟缓;死胎发生率增高;使胎儿产生免疫抑制和增高感染发生率。(1)泼尼松,强的松(Prednisone) FDA分类C。据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236名新生儿中,结果显示本品无致畸。我国有关于在妊娠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阿狄森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的报道,其中有23例使用了泼尼松,所分娩的新生儿中均未见畸形。(2)醋酸可的松(Cortisone Acetate) FDA分类C。可的松对胎儿是否有致畸作用,尚无定论,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34名新生儿中,无存在畸形者。
12、但在其他6篇的报道中,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35名新生儿中竟有9名存在畸形。(3)曲安奈德,丙酮缩去炎舒松,去炎舒松,曲安缩松(Triamcinolone acetonide)FDA分类C。对怀孕的小鼠和大鼠应用去炎松类药物(包括去炎松、去炎舒松、双醋去炎松)后可导致胎仔出现腭裂。近年有个案报道,孕妇长期局部应用去炎松致胎儿发生严重对称性宫内发育迟缓。长期应用曲安奈德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故孕妇宜慎用。6性激素(雌激素和孕激素)(1)口服避孕药(Oral contraceptives,OC) FDA分类X。口服避服药制剂通常是含有一种合成雌激素(炔雌醇或炔雌醚)和一种孕激素(如炔诺酮,醋
13、酸炔诺酮,双醋炔诺酮,甲基炔诺酮,左旋甲基炔诺酮)的混合物。亦有单含孕激素的避孕药。 避孕药对动物的致畸作用随具体种属有所不同。避孕药对胎儿是否致畸,尚有争议。有报道早孕期应用并不增加胎儿外生殖器官畸形发生率。而另有研究发现,服用OC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加。OC对胎儿是否致癌尚不明了。故应在停药36个月怀孕为宜。(2)己烯雌酚 FDA分类X。本品禁用于孕妇。新近的研究显示,已烯雌酚可引发外生殖器结构异常或畸形、不孕症、异位妊娠、流产、早产和未成熟儿、男儿泌尿生殖器异常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孕妇(特别是在妊娠头3个月)应禁用已烯雌酚。现已证明,母亲在孕期应用己烯雌酚,对女性子代有致癌倾向。7抗组胺
14、类药 总的评估妊娠期妇女如何安全应用抗组胺药尚无明确的指导原则。一般认为,这类药物对胎儿尚无明显致畸影响,但在产前2周内应用,其新生儿可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FDA B级药物(1)曲吡那敏(Tripelennamine) FDA分类B。又名去敏灵或扑敏宁。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100名孕妇于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和490名在妊娠任何时期应用者,其新生儿畸形率均未见增加。(2)苯海拉明,FDA分类B。孕妇应用本品对胎儿尚属安全。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595名新生儿和母亲在妊娠任何阶段应用本品的2948名新生儿中的畸
15、形率均未见增高。但有一项报道,新生儿多指(趾)畸形发生率较高,但可能与母亲所患疾病,伴用其它药物和偶然性有关。 (3)赛庚啶,FDA分类B。在对大鼠的实验中未发现致畸。据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285名新生儿中,口裂、尿道下裂、畸形的发生数稍高,但这一结果可能与母亲所患疾病,伴用其它药物和偶然性有关。由于妊娠期应用赛庚啶对孕妇和胎儿安全性的研究尚不充分,故本品以用于特需的孕妇为宜。(4)氯雷他定 FDA分类B。对怀孕的大鼠和兔分别应用75和150倍于人的用量后未发现致畸。妊娠期妇女应用于本品对胎儿是否安全,目前尚无充分和可供对照的研究报道。(5)西替利嗪
16、 FDA分类B。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孕妇应用本品对胎儿是否安全,目前尚无充分和可供对照的研究报道,故对于早期妊娠妇女仍应慎用。(6)甲氰咪胍,FDA分类B。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但有微弱抗雄激素作用。据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460名新生儿中,结果显示本品对胎儿无致畸影响。(7)雷尼替丁,FDA分类B。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据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516名新生儿中,结果显示本品无致畸。(8)法莫替丁(Famotidine hydrochloride, Pepcid) FDA分类B。动物实验未发现致畸。据美国密执安药物
17、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33名新生儿中有2例(6.1%)存在重度畸形(期望指数为1)。由于病例数过少,甚难由此作出确切的评价。FDA C级药物(1)甲氧苄二胺,美吡拉敏(Pyrilamine, Mepyramine) FDA分类C。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美吡拉敏的121名新生儿中畸形率未见增高。产前2周内应用本品,可能增加新生儿发生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2)氯苯那敏,扑尔敏,FDA分类C。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1070名孕妇于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未发现胎儿有致畸。有报道,产前2周内应用抗组织胺药物,新生儿中发生
18、晶状体后纤维组织形成的较多。(3)羟嗪(HydroxyzineVistaril) FDA分类C。常用的羟嗪制剂有盐酸羟嗪(安泰乐)和双羟萘羟嗪(hydroxyzine pamoate)。对孕鼠应用大剂量本品有致畸。但在人类尚未证实有致畸性。据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828名新生儿中,口裂的发生数较高,但这可能有偶然性。生产厂认为有关早孕期应用本品对胎儿安全性的研究资料尚不充分,故早孕期忌用。(4)溴苯吡丙胺,溴苯那敏(Brompheniramine) FDA分类C。据美国国家围产期协作计划的研究资料,65名孕妇于妊娠首三个月内应用本品,其新生儿中竟有10
19、例存在畸形。故孕妇不宜应用。(5)特非那定 FDA分类C。啮齿动物试验未发现致畸。美国密执安药物使用监测研究的资料,母亲在妊娠头三个月内应用本品的1034名新生儿中,出现多指(趾)者较多,两者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须更多的研究。8维生素(1) 维生素A 若补充量过大,且正值妊娠520天,胚胎按无脑眼缺陷腭裂脊柱裂肢体残缺顺序出现畸形。维生素A过量或缺乏均可致畸:心脏畸形、缺乏时出生的婴儿为小脑畸形和无眼症、视网膜裂隙、异位输尿管及膈疝,超剂量服用维生素A导致婴儿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并伴有小耳、小眼症。(2) 维生素B6(FDA等级为A) 长期大量服用可出现类似“反应停”样畸形,四肢短小。(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妊娠 哺乳期 患者 皮肤科 合理 用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