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问题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宝问题解决方案.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宝宝问题解决方案.精品文档.育儿问题解决方案宝宝成长过程中总会必然地经历一些小波折,它像一个个不和谐的音符,刺激着父母的神经,扰乱了父母的生活。那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困扰着年轻的父母,让他们感觉十分棘手。因为从事了一份为父母服务的职业,不时接到的电话,雪片般飞来的咨询信件,以及邮箱里塞得满满的电子邮件,它们无不承载着父母的困惑与忧虑。尽管宝宝的行为出现些许偏差是他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现象,但是这些行为 给宝宝的成长带来的不良影响以及给家庭带来的困扰依然不容忽视。比如,富于攻击性的宝宝会成为被小朋友孤立的对象,致使他的攻击性行为增强,脾气更加暴
2、躁;胆小、怕生的宝宝因为害怕与人接触,将自己封闭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世界,会变得越来越怪癖乖张;情绪紧张的宝宝成天受不良情绪的影响,慢慢地就会失去积极探索与学习的热情即便宝宝的这些行为还不能归于问题行为的行列,但是它们仍然可能给父母带来很多的困扰与烦忧。怎样面对宝宝的这些行为,怎么样处理这些问题是每个父母都要面临的现实。 宝宝不好好吃饭怎么办?情景描述这是午餐时间。姥姥照例端着静静的小碗追着静静:“宝宝,再吃一口,再吃一口。”静静丝毫不领情,一边嘴里抗议着:“不吃!不吃!不吃!”一边扭头就往大门口跑。半小时过去了,静静的小碗里依然剩了很多的饭菜。姥姥无可奈何地叹口气,将小碗收了起来。下午两点来钟
3、,静静饿了,堆在茶几上的零食成了她的美味佳肴。不需要人劝,也不需要人追着喂,静静站在那堆零食面前大快朵颐。点评宝宝不好好吃饭是很多妈妈可能遭遇的令人头痛的难题。比如,宝宝吃饭时挑挑拣拣,或者根本就不吃,如果给宝宝喂饭,他甚至常常用舌头将饭菜顶出去,边吃边玩等等。很多父母总是期望宝宝尽可能多吃,因此,即便宝宝已经吃饱,他们仍然因为宝宝没有别的孩子吃的多而忧心忡忡。于是在父母眼里所谓的宝宝不好好吃饭的结论往往需要重新审视。一般情况下,如果宝宝发育正常,身体健康,妈妈所认为的“不好好吃饭”可能就需要打个问号。每个宝宝的饭量都有差别,有的宝宝天生吃的比较多,有的宝宝则天生吃得比较少。只要宝宝看起来精力
4、旺盛,身体健康,那么宝宝吃饭不多就不是健康方面的原因。当然,如果宝宝不好好吃饭的情况比较严重,那就应该带宝宝去看看医生,在确诊宝宝没有肠胃问题的基础上,再检讨父母养育方面的问题。一般来说,宝宝不好好吃饭可能源于以下原因:1.摄食过量高蛋白不少父母觉得只有宝宝吃进大量的高蛋白食物才有利于他的成长,于是,父母总是千方百计想要让宝宝多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宝宝摄食过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因为不能及时消化,没有饥饿感,所以就没有了食欲。2.吃零食过多有的父母只要宝宝喜欢吃的东西就给他买来一大堆,结果宝宝还不到吃饭时间就已经吃零食吃饱了,到真正吃饭的时候自然就没有了食欲。3.吃饭时间过于随意有的父母给宝宝吃
5、饭大时间十分随意,常常是宝宝想吃就吃,或者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给宝宝喂上几口,这些都会影响到宝宝的食欲。4.缺乏良好的就餐习惯有的父母对宝宝就餐要求不严,宝宝常常边吃饭边看电视,或者边吃边玩,结果宝宝的注意力被分散,甚至根本就忘了自己在吃饭,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不好好吃饭的习惯。有的父母性子急,见宝宝吃饭磨蹭,就急切地抢过来喂饭养成了追着喂的毛病等等。5.运动量不够有的宝宝比较安静,不太喜欢活动,因此热量消耗比较少,吃得自然也比较少。6.宝宝有些积食宝宝的食欲有高峰也有低谷,所以不能指望宝宝天天有好胃口。有的时候,宝宝在吃饭时用舌头将饭菜顶出去,可能是因为宝宝有些积食,这是他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
6、。7.父母败了宝宝的食欲处在逆反期的宝宝对父母所说的任何事情都无法听得进去,并且存心要与父母对着干。如果父母批评宝宝没有好好吃饭,他可能会因此生气,并且真的不再好好吃饭。此外,父母吃饭前或用餐时批评宝宝或者宝宝吃饱以后,总以为宝宝没有吃饱而强迫他继续吃,结果长期这样造成宝宝厌食。8.宝宝养成了挑食的毛病宝宝不好好吃饭还可能与挑食有关。因为父母没有及时给宝宝添加辅食,或者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数量与种类不够丰富,都可能使宝宝对某些食品产生厌恶心理,导致宝宝不好好吃饭。9.宝宝食物过敏宝宝可能天生对某些食物过敏,因此只要尝到某些食物就没有了食欲。解决策略1.让宝宝习惯像大人一样吃饭为宝宝做好就餐准备,比
7、如为宝宝准备特定的儿童就餐椅,以免他吃饭时跑来跑去,帮助宝宝养成安安静静坐下来吃饭的好习惯。这样,宝宝就会在吃饭的时候比较专心。宝宝吃饭时,父母不要追着喂,以免宝宝将父母喂饭当成一种有趣的亲子游戏,甚至成为控制父母的有效方式。2.让宝宝明白就餐不是游戏如果宝宝已经养成这样的习惯,可以通过限制宝宝零食,严格控制就餐时间等方式来进行调整,一旦宝宝耍赖,父母一定要坚持,即便让宝宝饿上一两顿也无妨。只有这样,他才会明白,就餐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是一种游戏。3、餐桌上不要训斥宝宝就餐时切记不要训斥宝宝,而应该谈论一些与食品有关的有趣的话题,勾起宝宝的食欲。父母要调整就餐气氛,无论吃什么都表现出吃得很香很满足
8、的样子。父母的这种态度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宝宝对食物的态度,让宝宝逐渐学习好好吃饭。4、整宝宝的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检查宝宝是否饮食次数偏多,正餐和点心之间时间间隔过短或零食、甜食过多等等,然后根据宝宝的特点调整饮食时间和饮食结构。如果宝宝吃零食太多,可以减少甚至取消零食,让宝宝的胃有排空的时间。此外,父母要为宝宝提供色香味俱全、又富于变化的饮食,刺激宝宝的食欲。通过这些就可以改善宝宝的就餐行为。5.增加宝宝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如果宝宝活动量偏少,父母可多带宝宝到户外运动,增大运动量,一方面可以锻炼宝宝的身体,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宝宝多消耗些热量,提高宝宝的食欲。6.不要强迫宝宝吃饭如果宝宝实在没有胃口,
9、不要强迫宝宝吃饭,让他歇歇,下顿再吃也无妨。强迫宝宝吃饭可能让宝宝对吃饭产生厌恶情绪,继而养成不好好吃饭的习惯。7.鼓励宝宝自己吃饭宝宝吃饭时可能搞得一团糟,但是这不是宝宝的错,仅仅因为宝宝动作发展水平不成熟的缘故。握勺、用勺盛饭、扶碗、往嘴里送饭等吃饭环节都是精细动作发展的结果,需要经常练习才能准确到位,因此,父母可以通过游戏训练宝宝。比如让宝宝用小手拾豆豆,或者用筷子夹豆豆,来锻炼宝宝手的灵活性。此外,父母还可以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宝宝要想身体健康就得好好吃饭,让宝宝自己意识到好好吃饭的必要性。8.不要过分限制宝宝在餐桌上的行为举止对宝宝来说,吃饭也是他探究事物奥秘的场所,如有些宝宝想试试
10、用勺柄可不可以盛起粥来时,父母不必限制,大可让他去尝试,一旦他自己找到答案,他就不会继续这样的行为。 宝宝总是打人推人怎么办?情景描述壮壮是个令妈妈头痛的小淘气。这不,小家伙刚刚出去几分钟就把邻居小妹妹打哭了。妈妈只好抓壮壮回家。回来的路上,壮壮看上了邻居小姐姐手里的草编小蚂蚱,一定要拿到手。小姐姐对这个新鲜小玩具正爱不释手呢,自然不肯随随便便转手他人。壮壮立刻火了,趁妈妈不注意,抡起拳头就往小姐姐头上砸。妈妈狠狠地给了壮壮一巴掌,一时间,小姐姐哭,壮壮闹,场面好不热闹,而妈妈则是一脸的尴尬。点评2-3岁的宝宝对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充满渴望,因为交往的圈子扩大,宝宝面临的各种争执与矛盾也相应地增多
11、。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小伙伴之间的交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交往中,宝宝学习模仿别人做游戏的方式,也学着在欺负和被欺负的过程中处理和小伙伴之间的矛盾,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宝宝欺负别人也好,被别人欺负也罢,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须拥有的经历,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一般起因如下:1.来自环境宝宝具有模仿的天性。父母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他就会不加选择地吸收周围环境给予他的一切。宝宝模仿的对象来自小伙伴,电视电影等各种媒体,也来自他周围的成人。宝宝不仅模仿电视节目中看到或者平时在周围环境中看到的各种攻击性行为,对于成人之间那些带有玩笑性质的“攻击行为”,他也因无从分辨而不
12、加选择地模仿。比如,为了逗宝宝开心,有的父母可能会假装打宝宝、咬宝宝,或者以其他具有攻击性的行为来逗宝宝等等,这样就无形中给了宝宝一个印象,打人咬人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或者是一种表达喜爱之情的方式。2.来自父母不恰当的态度第一次发现宝宝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如果父母处理不当,就可能强化宝宝的这种行为。比如,当宝宝第一次出现打人、咬人等行为时,因为宝宝年龄小,成人往往觉得十分有趣,从而惊喜地与家庭成员议论“哦,宝宝会打人了!”者以其他赞赏的姿态来面对宝宝,比如,当爸爸的可能会很欣赏地对宝宝说:“好,再来一下!”父母的这种反应就会给宝宝一种误导,无形中强化宝宝的这种攻击行为。3.出于减缓压力的需要对于
13、比较小的宝宝,由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他常常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因此无法释放因为无法有效与人沟通而带给他的压力,于是他只有通过咬人、打人等方式来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借此释放来自他内心的压力。解决策略1.找出宝宝行为的根源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大都因为他心里不太痛快,或者没有安全感所致。还有一种原因则是宝宝不懂得正确的交往方式,或者玩耍时没有分寸,以致无形中伤害了别的宝宝。因此,当获知宝宝欺负别的小朋友时,父母第一步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埋怨批评宝宝,而是应该蹲下来,温和地与宝宝谈一谈,了解他欺负别人的原因并站在宝宝的立场考虑,看看宝宝是不是受了委屈了?宝宝是不是根本就无心要攻击他人?是不
14、是宝宝不明白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是不是宝宝玩耍时没有把握好分寸?在了解宝宝的基础上再根据宝宝的情况冷静地处理问题。然后给宝宝讲道理,并告诉宝宝正确的处理方法。2.不要以暴制暴要防止宝宝产生攻击行为,父母要给宝宝一些正面的示范,首先,不管宝宝表现如何,父母不要打宝宝。不论对于几岁的孩子,打永远是最坏的选择。父母打孩子的时候实际就是在用行动告诉他:暴力可以解决问题,强大的可以欺凌弱小的。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无论如何,攻击性行为是不受欢迎的。此外,父母还应经常抚摸、拥抱或者亲吻宝宝,让他明白,只有这些方式才是表示友好的恰当方式。3.从侧面教育宝宝当发现别的小朋友有攻击性行为时,父母可以平静地在宝
15、宝面前议论一下所见到的事实,借此告诉宝宝攻击行为是不受欢迎的行为等等。4.教给宝宝正确的交往方式宝宝成长的过程,就是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入园、入学、逐渐独立走向社会,无论哪个关口,宝宝都需要和周围的各种人群打交道。社会不会为宝宝而改变,因此,如果缺乏人际交往的技能和能力,他就会面临很多困难。这么小的宝宝打人虽然不会给人造成伤害,但成人不正确的态度会无形中强化他的这种行为。父母要鼓励宝宝通过语言来表达他自己的需要。每当宝宝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就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强化他的这种行为。5.淡化宝宝的攻击性行为一旦宝宝发生攻击性行为,父母不必大惊小怪地大声呵斥,以求尽快息事宁人。父母的过激反
16、应可能给宝宝心理上造成不必要的压力,或者让宝宝误认为这是吸引父母注意的一种有效方式。当然,父母也不要以赞赏的姿态面对宝宝,这样会强化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比较小时,父母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假装对宝宝的行为视而不见,达到淡化宝宝这种行为的目的。有时候,宝宝打人仅仅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因为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没法更好地表达自己,另一方面因为他的某些经验表明,攻击性行为是获得关注的重要手段,于是他会不断采用这种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6.避免唠叨一旦发现宝宝有攻击性行为,父母只要把不能打人咬人的道理讲给他听就可以,无需一味地唠叨。唠叨于事无补,甚至会让宝宝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7.不要因噎废食如果家里有
17、个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很多父母为了避免麻烦,可能会限制宝宝与小朋友交往,但这不是值得推崇的方法。如果父母限制宝宝与别的小伙伴交往,宝宝的交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他就越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对戒除他的攻击性行为根本不会有任何帮助。8.进行心里疏导让宝宝明白你仅仅不喜欢他的攻击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引导宝宝正确面对错误,学习体会别人的情绪,并承担后果。通过故事或者事实教育宝宝,如果他欺负别的小朋友,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让他学习体会他人的感情。当宝宝学着改正或表示要改正时,一定要及时鼓励他,给他足够的信心来改正错误。不管宝宝犯了什么样的错误,父母都不要给宝宝他被嫌弃的感觉,而要很诚恳地向他
18、保证,你不喜欢的仅仅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他本人,即便他犯了错,你依然爱他,并且相信他会很快改正错误。9.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成人相比,宝宝的行为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践证明,在一个有多种多样玩具、充裕的玩耍时间及良好气氛控制的环境中,孩子的攻击行为会大大减少。因此,家有小暴君的父母应提供足够的空间、玩具、书籍和其他娱乐器具等供宝宝选择。在选择玩具与娱乐器具时,父母应尽可能避免选用刀枪等明显有攻击倾向的玩具。10.加强亲子沟通每天抽出一些时间与宝宝沟通,通过沟通可以准确地了解宝宝的情绪,此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聊天等方式向宝宝表明你的立场。如果宝宝有进步,应立刻给予鼓励,以增强他的自
19、信心。11.去除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宝宝采取攻击性行为的目的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某种“利益”,因此,要遏制宝宝的攻击性行为,父母一定不能让他得逞。比如宝宝抢走小朋友的玩具,那么父母一定要坚持将玩具还给小朋友。如果让宝宝继续拥有他靠暴力获得的玩具,那么这个玩具就成了他攻击性行为的奖励物,这无形中相当于鼓励了宝宝的攻击行为。当宝宝出现攻击行为时,家长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处理时态度一定要鲜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12.让宝宝体验攻击性行为的不良后果2-3岁的宝宝还缺乏用语言准确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因此,对这个年龄段的宝宝来说,我们很难询问出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父母可以
20、尝试让宝宝参与角色扮演游戏,让他分别扮演父母、老师、受攻击的小朋友等等,引导宝宝想象受害者在受到攻击后的感觉和心情。在游戏过程中,父母可以对宝宝进行有效的引导,同时也通过游戏深入地了解宝宝的内心世界,找准宝宝攻击性行为的症结所在,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13.让宝宝多参与有固定规则的游戏带宝宝玩一些他喜爱的诸如棋类、打弹子、玩扑克牌、投球等具有竞赛性质和固定规则的游戏,通过游戏提高宝宝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如果宝宝能遵守游戏规则,父母可以奖励宝宝多玩一次他喜爱的游戏,奖励宝宝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或者给予宝宝别的奖励。在带宝宝参与这些规范游戏时,宝宝时常还会原形毕露,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宝宝
21、逐步减少犯规的次数,直到宝宝学会完全自觉地遵守规则。等到宝宝能比较好地控制自己情绪以后,父母可以请宝宝的小朋友合作,和宝宝一起做游戏,增加宝宝游戏的乐趣,同时也让宝宝接受小朋友的监督,更好地学会约束控制自己的行为。14.让宝宝多接触些比较宁静的活动这类活动比如涂鸦。如果2-3岁的宝宝不习惯用笔画画,没关系,让他用手指画好了。一开始,宝宝可能乱涂乱抹,动作幅度越来越大,最终一发不可收拾,以至失去控制,宝宝可能又要开始他的攻击行为了。每当宝宝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时,父母可以抓住他的双臂,使他平静下来。等到宝宝学会用手指画画就可以训练他用手掌涂色了。用手掌涂色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一开始可以
22、让宝宝把画板放在桌子上面,做最简单的涂色,然后再循序渐进地增加画画的难度。父母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项活动的重点不是激发和鼓励宝宝如何去进行想象和创造,而是帮助他学会控制自己。15.给宝宝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当宝宝开始他的攻击行为的时候,父母可及时提醒宝宝:“宝宝能管住自己!让我们看看宝宝怎么管住自己。”父母的信任与提醒可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学会开始控制自己的情绪。16.教给宝宝渲泄情绪的正确方式烦恼、挫折、愤怒这些易于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对于自控力弱的宝宝来说,是点燃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索。让宝宝向父母哭诉一番,给宝宝一个可以发泄内心不满的玩具,或者让宝宝在适当的场合与时间大哭大叫一番,
23、在父母的帮助下,宝宝一定能找到不至于伤害他人而又能有效地宣泄自己不良情绪的方式来发泄心中的不满,从而将攻击性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宝宝常常被欺负怎么办?情景描述舟舟从幼儿园回来,额头上破了一道,脸上掉了一块皮,据说是被班上的丁丁无缘无故推了一把,摔地上了。没几天,舟舟又在院里被邻居家小胖欺负了,后脑勺起了个大包。除了哭,舟舟也没有别的办法来对付那些欺负他的小坏蛋,妈妈心里那个愁啊。舟舟都4岁了,妈妈不能陪在他身边保护他一辈子吧?点评宝宝一点点长大,他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与他们之间发生争执与冲突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有的宝宝生性比较软弱,于是,他就成了同伴们攻击的对象。宝宝总被欺负对父母来说实在
24、是难以接受的事实。因此,比较性急的父母可能会直接介入宝宝的纠纷,跑去找欺负宝宝的小伙伴,将对方训斥一番,帮自家宝宝出气,或者找对方父母理论一番,希望他们能管教好自己的孩子,或者干脆教宝宝以牙还牙,彻彻底底打回去,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性格比较温和的父母则可能会教育宝宝不要跟打人的孩子玩,以这种方式消极地回避矛盾。实际上,这两种父母采取的处理方式都有失偏颇。首先,宝宝打架更多的时候仅仅是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小冲突,是宝宝进入孩子们之间“小社会”不可避免的事情之一,父母根本没必要看得那么严重。事实往往是,父母这边气儿还没顺过来呢,孩子们那边早就热火朝天玩一块儿去了。相反,如果父母过分干涉宝宝之间的纠纷,
25、甚至可能给宝宝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其次,教宝宝以牙还牙地处理矛盾会无形中给宝宝灌输一种错误的认识,即攻击他人是处理矛盾的最佳方式,所以只要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宝宝就会动手出击。对于那些生性软弱的宝宝,他会认为自己被欺负是正常的,并因此变得更加软弱。更严重的是,长期在这种教育方式熏陶下长大,宝宝将来可能出现各种社交问题。最后,教宝宝消极地回避纠纷也会剥夺宝宝学会社交的权利。殊不知,宝宝与小伙伴之间发生争执,他们在自己尝试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会经历一些特别的心理体验,并尝试摸索最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这对培养宝宝的社交与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有好处。毕竟宝宝长大后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而且很多
26、事情是无法逃避的。让宝宝勇敢地面对一切,适当的时候给宝宝一些指导才是上策。解决策略1.缓解宝宝心理压力当宝宝受人欺负时,他可能会因为害怕或者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伤心难过,此时如果父母用“你真没用!”“他比你矮那么多你还怕他?”“你就不知道厉害点?”等语言来责备宝宝,宝宝就会把父母的难过理解为对他的失望,因此觉得自己很没用而变得更加胆小怕事。受到欺负的宝宝急需父母的理解与帮助,因此,父母应耐心地给宝宝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同时一定要向宝宝解释,欺负人是错误的,他被人欺负根本不是他的错。还要让宝宝相信,只要有人故意欺负他,父母一定不会置之不理。如果父母因为受“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影响以责骂来对待宝宝的
27、懦弱,不仅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还会加重宝宝的心理负担。2.不要教宝宝打回去“他再打你,你就狠狠地揍他。”看到自己家的宝宝被人欺负,有的父母因为担心宝宝太软弱再受人欺负,可能就会这样教导宝宝。但是,教宝宝打回去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父母的这种处理方式会给宝宝一个错误的信息:打人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在父母这样的教养方式引导下,宝宝就可能出现另外一个令父母头痛的问题:只要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攻击别人。3.帮宝宝分析被欺负的原因和宝宝好好谈谈,了解他被欺负的经过和真相,然后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有没有宝宝的责任?对方是故意欺负宝宝还是仅仅无意中伤害了宝宝?在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
28、的措施。如果是宝宝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技巧不足,就教他必备的人与人相处的技巧;如果是宝宝个性上太娇嫩、内向,就设法扩展其人际关系,让他活泼开朗些;如果是宝宝性情暴躁、喜欢欺负其他小朋友,就要找出引起他不满、不安的原因,并设法消除这种不安的因素。4.教宝宝学会提前规避平时要多鼓励宝宝与别的小朋友交朋友,帮助宝宝增进人际关系。宝宝与小朋友相处时,父母无需过分保护,尽量给他多一点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这样,宝宝就会对自己充满自信,就会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小朋友多了,宝宝受欺负的几率自然就少了。另外,宝宝回家后,父母可以设置一些游戏,和宝宝一道玩,并在游戏中训练宝宝,让他练成敏捷的身手,为他灵活地规避“小
29、霸王”做准备。比如,妈妈和宝宝追打着玩,假装打宝宝身体某个部位时,教他如何迅速躲避等。当宝宝平时与要好的小伙伴之间打打闹闹时,只要没有危险,父母不要过多干涉。宝宝之间的打打闹闹实际是学习躲避危险的最好方式。5.冷静地处理问题当宝宝确实受到比较严重的伤害时,父母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怒火,先让宝宝的情绪安定下来,然后采取各种可行的补救措施。吵闹于事无补,不依不饶地纠缠对方父母或者训斥对方的宝宝更不可取,这样不仅仅伤害彼此的感情,还会影响父母形象,并间接地影响宝宝的人际关系,得不偿失。6.教给宝宝一些基本的应付“小霸王”的方法生性软弱的宝宝在受到别人欺负时只知道退缩或者哭泣。对于这些宝宝,父母要教给他一
30、些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鼓励宝宝主动向小朋友打招呼以增进友谊,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子,增加自己的势力范围;被人欺负时,不管对方多强大,都不要在对方面前显得弱小畏惧,这会增加宝宝受欺负的可能性,而要大声喊老师,或者高声地喊叫。老师的到来,能阻止攻击性宝宝的行为,高声地喊叫,能让对手感觉到一种威慑的力量,并且还可以吸引其他成人与小朋友的注意,使攻击性宝宝感受来自周围的压力而住手。 宝宝一刻也停不下来怎么办?情景描述苗苗简直就像个停不住的陀螺。一会儿这里摸摸,一会儿那里动动,一刻也闲不下来。就算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他也总是一会儿坐在小凳子上,一会儿趴在沙发上,没有片刻的消停。如果出了家门,那就更
31、是放了羊,妈妈一不留神,他就可能冲上了车水马龙的街道。妈妈真是发愁,有什么好办法改变苗苗呢?点评一旦学会爬,学会走,宝宝的视野也随之开阔了。仿佛一夜之间,宝宝发现这个世界对他来说变得那么陌生,那么奇妙,几乎他视野所及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梦幻的感觉,他有太多的东西需要了解需要探索,于是,他好奇地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惊喜地动动这个,捅捅那个。好动几乎是每个宝宝都会经历的成长阶段。正因为好动,宝宝才能在不停的探索中更好更深刻地认识他周围的世界,学习各种生活技能与技巧。宝宝如果过分好动,可能基于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宝宝天生就属于那种活动量比较大的气质类型。另一种可能由于细微脑能量异常引起。活动量大的宝
32、宝容易坐立不安,整天跑跑跳跳、东摸摸、西碰碰,很难安静地去完成一件事。他们话多、手势多、喜欢以动态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因此,父母往往会认为他们是故意捣蛋的问题小孩,动辄加以责骂,甚至当多动症来看待。事实上,学龄前的宝宝就像一座庞大的能量工厂,总有着释放不尽的能量。他们需要充足的游戏场所和玩具,让他们释放这种能量,满足他们大小肌肉发育的需要。宝宝想要奔跑、跳跃、攀高、爬低、喊叫等生理需求,往往与成人想保持安静和井井有条的愿望相对立,所以宝宝的这种需求很难得到父母的充分肯定。但是,如果我们不帮助宝宝以适当的方式释放出这种庞大的能量,宝宝必然会采取破坏性的方法去满足自己的生理需求。此外,如果宝宝大、小
33、肌肉得不到活动与锻炼的机会,肌肉和肌肉间的运动机能便无法获得正常的发展,如果做父母的在这个时期强迫宝宝做一个文静稳重的“乖小孩”,那么宝宝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势必给宝宝将来的发展带来损失。比如,宝宝入学后就有可能在游戏、体育方面落后于其他同学,甚至影响到他与同学之间正常的关系。因此,在安全的范围内,给宝宝充分的攀爬、游戏、奔跑、翻滚的机会是完全必要的。宝宝好动是很正常的一种现象,很多父母常会因为宝宝喜欢东摸摸、西碰碰、坐立不安而十分烦恼,甚至轻易地将宝宝定性为多动症。其实,只要宝宝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语言、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发展都很正常,那么他们好动可能是天生气质如此,父母不必因此太紧张,更
34、无需采取责骂、处罚的方式来改变宝宝,否则会使好动的宝宝更不容易安静下来。通常,对于学龄前的孩子不作多动症的判断,除非有着与其年龄发育水平不相适应的多动现象或注意缺陷的表现。对于那些过分好动的宝宝,因为他们可能给人很烦的感觉,加上常常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也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学习,因此,父母有必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适当调整。解决策略1.为宝宝买一些他喜爱的玩具、色彩鲜艳的图书等,给宝宝讲讲故事,陪宝宝一道玩玩具。也可以和宝宝一道制作他最喜爱的玩具,尝试让宝宝在这些他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安静下来。2.歌唱、聆听故事是每个宝宝都感兴趣的活动,找一些适合宝宝,并且宝宝也感兴趣的歌曲教给宝宝,给他讲一些
35、他感兴趣的故事,都能有效地吸引宝宝的注意,让他在这些活动中安静下来。3.父母还可以多和宝宝交流,陪他一起玩,在玩的过程中引导宝宝,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4.如果宝宝好动的程度超乎寻常,怀疑是多动症,可去医院检查,然后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宝宝特别任性怎么办?情景描述盈盈一定要抢过妈妈手里的熨斗帮妈妈熨衣服。妈妈好说歹说,小家伙就是不肯让步,非要把这件事情做成功。妈妈手里拿着熨斗左躲右闪,盈盈则追着妈妈,一边叫喊着“我要熨!我要熨!”一边扑过来抢妈妈手里的熨斗。妈妈拿着吱吱冒着热气的熨斗,终于忍无可忍在盈盈小屁股上拍了几下。盈盈委屈的泪水哗哗地落了下来。点评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
36、,他探索周围环境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他也因此越来越有主张,一个任性的宝宝就此成长起来。不管能不能动的物件,能不能做的事情,宝宝都想去尝试尝试。他可能学会了扔汤勺,扔吃饭的小碗,如果妈妈帮他捡起来,他全然不顾妈妈的警告,依旧不厌其烦地尝试扔东西的快乐。妈妈说了不能动的东西,他偏要去动一动,即便弄得家里一塌糊涂,或者因此给妈妈惹来太多的麻烦,但是这个任性的小家伙依然故我。妈妈的警告显得那么软弱无力。更有的时候,宝宝还会发脾气,无论怎么哄,他都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父母失去耐心,他的小屁股上被印上红红的巴掌印。对于父母来说,任性的宝宝几乎总是最令人头痛最难以驾驭的“小魔王”。接近两岁的宝宝往往是父母
37、的“小捣蛋”。他们似乎能够明白一些道理,但是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仍表现出任性的特点。如果在这个时期引导不当,则可能让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父母注意到了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是很正确的。宝宝任性通常有以下原因:1.环境带来的挫折感年幼的宝宝因为还不能有效地驾驭环境或者适应环境,于是他不可避免地面临很多凭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给予他很多打击,很容易导致宝宝经历强烈的挫折感。这种挫折感来自父母的养育方式也来自他自我探索的活动中。比如,宝宝想拿柜子上的某个玩具,尝试了几次都够不到,于是,那种来自他内心深处的愤怒和挫折的感情就变得无法抵抗。2.身体状况欠佳当宝宝身体感觉疲倦、感到饥饿或
38、有其他不适时,他就很容易变得不讲道理。一般下午三、四点钟,宝宝会感觉比较疲倦,如果这时遇上比较强烈的情绪冲突,他就会失去控制,变得超乎寻常的任性。另外,在宝宝旅行、度假或者家里突然来了很多客人时,由于作息时间被打乱,给予宝宝的刺激过多,都会让宝宝感觉比较疲惫,宝宝也会因此变得比较任性。3.父母恶劣的态度任性的宝宝在发脾气时,无论在情绪上还是身体上都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如果父母这个时候对宝宝大喊大叫,或用与宝宝的行为方式相对应的方式来对待他的反应,不仅于事无补,还会进一步激化宝宝的恶劣情绪,让他变得更加任性。实际上,任性与发脾气是宝宝学习应付生活中失望和挫折的技巧。4.父母不恰当的处理方式宝宝有
39、什么样的行为,往往与父母对待宝宝的方式密切相关。宝宝是父母的镜子。宝宝之所以习惯于用哭闹、在地上打滚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愿望,是因为他在与父母交往的过程中发现哭闹、在地上打滚是控制父母的有效手段。比如,有的父母虽然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试图予以约束,但是一旦宝宝采取哭闹、在地上打滚等任性行为来应对,父母往往会就此投降,于是,宝宝聪明地发现只有通过这种手段才可以有效地控制父母。还有的父母在宝宝哭闹时,尽管也不停地给他讲道理,试图让宝宝改变自己的行为,放弃不合理的要求,但是总不能奏效,在僵持一段时间后,最终父母还是会无可奈何地满足宝宝的要求,从而更进一步强化了宝宝的任性行为。解决策略1.疏导宝宝的情绪当
40、宝宝因任性而哭闹时,如果父母用平静轻柔的声调承认宝宝的感情,并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宝宝就可以重新获得控制。因此,一旦发现宝宝表现出任性行为,父母可以平静地对宝宝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是尖叫乱踢不管用,如果你尖叫,乱踢,我没法帮助你。现在我们不闹了,我们来想想办法,看怎样让你感觉舒服点。”2.消除宝宝任性的苗头父母要学会客观地评估宝宝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就要及时满足宝宝的需求,并且不附带任何条件,千万不要拖延到宝宝哭闹后才满足他。这样就会助长宝宝靠哭闹来控制父母的习惯。如果宝宝的要求不合理,父母一定要语气和缓、坚定且简明扼要地告诉宝宝这个要求不对,不能满足。对宝宝的要求只需拒绝1次,说
41、理也只说1次,决不重复、唠叨。这样可以让宝宝感觉到父母态度很坚决,没有回旋的余地。3.撤销对宝宝的注意如果宝宝按他惯常的策略哭闹,父母可以在保证其安全的情况下,故意忽略他,既不要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也无需给他讲道理、或训斥宝宝,更不要心疼地劝说宝宝。事实上,宝宝哭闹的时候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解,相反,父母对宝宝的任何形式的注意只会变相地鼓励宝宝的任性行为。4.不要迁就宝宝当宝宝逐渐趋于平静时,父母可为刚刚哭闹过的宝宝进行简单的清洗,然后温和地引导他做他该做的事情。这时宝宝尚未完全平静,因此父母不要急于给宝宝讲道理,更不要急于向宝宝表达心疼之意,更不要流露出歉疚的情绪或者因为心疼宝宝而迁就宝宝的行为
42、,否则父母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5.掌握讲道理的时机等宝宝完全平静后,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和宝宝讨论所发生的事,明确地告诉宝宝为什么不能答应他的要求,并且让宝宝明白,无论如何,父母都不会答应他的不合理要求,也不喜欢宝宝的任性。如果宝宝有什么要求一定要好好地说,需要引起父母注意时要采取合适的方式。6.转移宝宝注意力当宝宝正在任性地吵闹时,大声责骂或者讲道理都无济于事。此时,父母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别的有趣的事情或者玩具来吸引宝宝,终止宝宝的任性行为。7.防止宝宝产生挫折感为了防止宝宝的任性行为,父母可以为宝宝提供一些有趣的玩具或组织一些很有意思的游戏与活动,让宝宝在游戏与活动中获得一些愉快的
43、情绪体验,防止宝宝产生不必要的挫折感。需要注意的是,宝宝任性行为的纠正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不可能一次见效,因此,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帮助宝宝逐渐克服他的任性行为。 宝宝做事三分钟热度怎么办?情景描述看见妈妈买回的积木,蒙蒙满腔热情地将积木拿过来,铺在茶几上搭了起来。刚开始两天,蒙蒙热情还挺高,但是很快蒙蒙就对搭积木失去了兴趣。妈妈断断续续给蒙蒙买回很多玩具,每次新玩具买回来,他都是满腔热情,但是三分钟热度过去,他很快就对新玩具没有了兴趣。玩玩具如此,作别的事情,蒙蒙也总是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没有长性。点评做事持之以恒是宝宝最可贵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对于宝宝智力
44、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做事持之以恒的习惯可以通过父母积极的引导得到培养。3岁之前是培养宝宝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因此,让宝宝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不能等待宝宝长大之后,而应该在宝宝很小的时候便开始。解决策略1.制定适合宝宝的目标儿童教育家曾经有过这样形象的比喻:假定要求宝宝到果园里摘取长在高不可及的树枝上的苹果,宝宝会望树兴叹,随后失去信心,放弃摘苹果的欲望;如果让宝宝摘那些伸手可及的苹果,宝宝很快就会厌倦摘苹果的活动;但是,如果让宝宝去摘那些需要稍微跳一跳才可以够着的苹果,宝宝会从摘苹果的活动中获得很多乐趣,并且将摘苹果的游戏不断地进行下去。宝宝做事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最可能的原因是宝宝对
45、要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因此,要培养宝宝做事持之以恒的好习惯,首先需要给宝宝制定一个适当的目标,为他找到“最恰当的苹果”,让他在品尝成功的甘美的同时也感受努力的乐趣。因此,给宝宝提供需要稍微蹦一蹦才可以够着的苹果,就会给宝宝带来再次探索与继续努力的原动力。2.让宝宝学会从失败中学习宝宝犯错误或者遭遇失败在所难免,父母无需因此大惊小怪甚至生气动怒。父母不良情绪的表露只会使宝宝惊慌失措,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因此,无论宝宝犯了什么样的错误或者遭遇什么样的失败,父母都应持温和开放的态度,让宝宝明白失败和错误在所难免,并鼓励他继续新的尝试。如果宝宝从小养成不怕挫折的个性,他就会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克服困
46、难,达成自己的目标。当宝宝碰了钉子或受到委屈、被人欺负时,父母切记不能挺身而出,急切地替宝宝解围,这样只会滋长宝宝依赖和退缩的毛病,形成遇事就找父母的思维定式,对宝宝的心理成长和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此,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中认为地设置一些沟沟坎坎,让宝宝尝试自己克服,以培养宝宝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同时也培养宝宝顽强的毅力。3.持之以恒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实际上,宝宝自我激励的素质与生俱来。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就表现出对外界的好奇。如果把手指放在婴儿掌心,他会马上抓住;如果扶宝宝坐起来,他的双眼会睁得大大的,好奇地看着周围的环境;如果扶宝宝站起来,他会本能地迈开双腿“走”上几
47、步。这说明宝宝天生就有掌控环境的欲望,从翻身、坐、站立、走路到说话,他不断而又不懈地追求着一个又一个目标。这就是宝宝持之以恒习惯逐渐养成的基础。培养宝宝持之以恒的习惯可以从培养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入手,比如给宝宝自由,让他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无论宝宝决定要做什么,都要鼓励宝宝有始有终,比如玩完玩具之后要收拾整齐,看完书将书放回书架等等。4.从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入手培养宝宝持之以恒的品质,可从训练宝宝注意力的持久性入手。小宝宝活泼好动、对什么事都好奇,注意力不集中完全正常。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宝宝很难持之以恒地完成某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就此放松对宝宝专注力的培养。相反,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培养宝宝做事专注的习惯。对刚刚学习爬的宝宝,可用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引起他的注意,当他对此发生兴趣时,把玩具放在他伸手还差一点才能够到的地方,吸引他去抓。几经努力失败后,宝宝可能会放弃,这时母亲可用手推他的小脚丫,鼓励他用力蹬腿,抓住玩具。宝宝会爬以后,可增加训练的难度,在宝宝马上就要够着目标物时,可以把它移到更远的地方,鼓励他继续去拿,直到拿到为止。对于大点的宝宝,则可从宝宝感兴趣的活动入手,让他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