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doc
《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精品文档.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1 实验目的 (1) 测定不同浓度正丁醇溶液的表面张力,计算吸附量。 (2) 掌握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原理和技术。(3) 了解气液界面的吸附作用,计算表面层被吸附分子的截面积及吸附层的厚度。2 实验原理 从热力学观点来看,液体表面缩小是一个自发过程,这是使体系总自由能减小的过程,欲使液体产生新的表面S,就需对其做功,其大小应与S成正比: (2.18.1) 如果S为1m2,则-W=是在恒温恒压下形成1m2新表面所需的可逆功,所以称为比表面吉布斯自
2、由能,其单位为Jm-2。也可将看作为作用在界面上每单位长度边缘上的力,称为表面张力,其单位是Nm-1。在定温下纯液体的表面张力为定值,当加入溶质形成溶液时,表面张力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大小决定于溶质的性质和加入量的多少。水溶液表面张力与其组成的关系大致有三种情况:随溶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略有升高;随溶质浓度增加表面张力降低,并在开始时降得快些;溶质浓度低时表面张力就急剧下降,于某一浓度后表面张力几乎不再改变。以上三种情况溶质在表面上的浓度与体相中的都不相同,这种现象称为溶液表面吸附。根据能量最低原理,溶质能降低溶剂的表面张力时,表面层中溶质的浓度比溶液内部大;反之,溶质使溶剂的表面张力升高时,它在
3、表面层中的浓度比在内部的浓度低。在指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溶质的吸附量与溶液的表面张力及溶液的浓度之间的关系遵守吉布斯(Gibbs)吸附方程: (2.18.2)式中,为溶质在表层的吸附量; 为表面张力;C为吸附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介质中的浓度。当 0称为正吸附;当 0时,0称为负吸附。通过实验若能测得表面张力与溶质浓度的关系,则可作出sC 或 lnC 曲线,并在此曲线上任取若干点作曲线的切线,这些切线的斜率就是与其相应浓度的或,将此值代入2式便可求出在此浓度时的溶质吸附量。吉布斯吸附等温式应用范围很广,但上述形式仅适用于稀溶液。 引起溶剂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叫表面活性物质,被吸附的表面活性物质分子在
4、界面层中的排列,决定于它在液层中的浓度,这可由图2.18.1看出。图2.18.1中(1)和(2)是不饱和层中分子的排列,(3)是饱和层分子的排列。 当界面上被吸附分子的浓度增大时,它的排列方式在改变着,最后,当浓度足够大时,被吸附分子盖住了所有界面的位置,形成饱和吸附层,分子排列方式如图2.18.1中(3)所示。这样的吸附层是单分子层,随着表面活性物质的分子在界面上愈益紧密排列,则此界面的表面张力也就逐渐减小。如果在恒图2.18.1 被吸附的分子在界面上的排列图图2.18.2 表面张力和浓度关系图温下绘成曲线=f(C)(表面张力等温线),当C增加时,在开始时显著下降,而后下降逐渐缓慢下来,以至
5、的变化很小,这时的数值恒定为某一常数(见图2.18.2)。利用图解法进行计算十分方便,如图4.2所示,经过切点a作平行于横坐标的直线,交纵坐标于b点。以Z表示切线和平行线在纵坐标上截距间的距离,显然Z的长度等于 , 即 (2.18.3)将(2.18.3)式代入(2.18.2)式,得 (2.18.4)以不同的浓度对其相应的可作出曲线,=f(C)称为吸附等温线。 根据朗格谬尔(Langmuir)公式: (2.18.5)为饱和吸附量,即表面被吸附物铺满一层分子时的,上式可以写为如下形式 (2.18.6)以C/对C作图,得一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1/。 由所求得的代入 (2.18.7)可求被吸附分子的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 十八 最大 气泡 测定 溶液 表面张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