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doc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doc(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精品文档.英语实验学校 CHANG DE YING YU SHI YAN XUE XIAO任课教师 教学科目 科 学教学年级 三年级使用时间 常 德 英 语 实 验 学 校 年 上学 期 科学 学科教学进度表 任课老师:周教学内容考试安排一1、身边的材料二2、塑料三3、倾听声音四4、物体传声五5、自制小乐器六6、声音与生活七7、光的传播八8、透明与不透明九9、镜子十10、七色光十一11、电在我家中十二12、让灯亮起来十三13、导体与绝缘体十四14、磁铁的力量十五15、制作小磁针十六16、磁的应用十七17、传
2、递信息十八18、通信的发展十九19、畅想通信期末考试2014年上学期三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常英学校 陈乾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特制定本学期科学教学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
3、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三、学生情况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三年级学生
4、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2、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
5、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四、教材分析本册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这一组统一概念,整合教学内容,进行单元和课题设计,全册共有6个单元,19个课题。“常见材料”是全册书的引入单元,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材料、关心新材料。“声”“光”“电”“磁”四个单元分别以儿童生活经验为线索,来研究材料的特殊性质。“声”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实验制作等探究能力。“光”单元引导学生认识有些物体能发光、有些物体能让光线通过、光沿着直线传播、光的传播线路可以改变等性质
6、,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兴趣和能力。“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知道有些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合作与交流的科学态度。“磁”单元通过研究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途等活动,引导学生经历从预测、验证、讨论到交流的完整科学探究过程。“信息与通信”是全册书的综合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类传递信息及通信技术的发展,了解都声光电磁知识的应用引起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科学事实。五、课标对本册教材的教学要求1、能用感官或工具感知物体的性质与功能;能用语言或简图描述、记录物体的性质和功能;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能
7、实验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2、能从科学的角度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声、光、电、磁等现象,主动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愿意与同学合作完成探究任务,能体能到讨论与交流的好处;能体验到大胆想像的乐趣;愿意听取其他同学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并愿意进行改进。3、能辨别制成常用物品的材料,并能举例说明材料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关;知道物体发声和声音传播的简单原理;了解光的传播、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及日光的色散现象;知道材料按导电性能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知道常用电器的工作需要一个完整的回路,知道用一些基本组件连接一个简单电路和开关的功能;能探究磁铁的方向特性以及磁铁间同极相斥、蒸发异极相吸的规律;能举例说明人类传递信息的
8、方式及科学技术发展对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4、能举例说出“新材料、声、光、电、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懂得节约用电的常识,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能举例说出噪声和强光对人类的危害;能理解电和磁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六、本学期的教学重难点及奋斗目标1、教学重难点:本册在内容方面以物质世界的声光电磁方面的知识为线索,但学习的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关声光电磁应用的新知识、新产品、新技术,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广泛
9、应用引起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2、奋斗目标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1、提高课堂效率措施:(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
10、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提优补差措施:(1)、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2)、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3)、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4)、加强优生与后进生的联系,促使他们互相帮助,在团结的气氛中尽快成长。3、其它措施:(1)、利用学校设施优势,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既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促使学生在多样化的环境中灵活掌握知识。(2)、重视活动的总结,注重
11、课后交流、单元总结。(3)、科学课堂教学要兼顾实与活。七、教学专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运用在感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认识物体的性质及用途,培养学生质疑、想象、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热爱科学。八、尖子生的培养和学困生的转化1、学困生的转化在科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有:黄倩倩、张萧、程铭静,他们记忆能力差,反应也较慢,面对以上情况,准备采取如下转化措施:(1)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2)采用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3)利用课余时间为其补习,使他们不被落下。2、尖子生的培养(1)采用“一帮一、一对红”的政策,尖子生帮助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求共同进步。(
12、2)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提高学习的兴趣。(3)对尖子生的平常学习,也要多观察,多教育,防止他们出现骄傲现象。1、身边的材料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断某一物品是有何种材料构成的。(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2)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3、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2)能区分常见的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3)能举例说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4、STSE目标:(1)能举例说明材料与人类生
13、活的密切关系。(2)能描述某种人造材料的主要加工过程。教学重点:1、正确判断出常见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懂得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教学难点:能以制成物品的材料为准,给物品分类。教学准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棉布制的玩具娃娃、木椅、书、玩具小木船、塑料瓶、棉布衣服、铁制小刀、铅笔(木杆带有橡皮)、手电筒、放大镜、一小块棉布、一些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问题: 教师:同学们,看你们桌子上物品中的钥匙,用力试试!会弯吗? 生齐:不会。 教师:对了,它很硬,那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 学生:是用铜做成的。 教师:钥匙是用材料
14、铜制作成的。请同学讨论一下:钥匙是铜,铜就是钥匙这句话对吗? (二)解决问题: 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学生1:那钥匙是铜做成的。学生2:铜也不能开锁啊!学生3:对,钥匙不能说是铜,它是让我们来开锁的工具,只是它由铜来做成,而铜是材料,还不能使呢!学生汇报:老师,这话错了,钥匙虽说是铜做成的,但它能用来开锁,而铜则成为材料。 教师: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多好啊!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有一定的功能;可材料只能用来组成物品。下面每组的桌子上有很多物品,它们是由哪些材料制成呢?我们先找出物品的材料,可以用“*是由材料*制成的”的形式进行讨论,并给这些物品按材料来分类,把物品的名称写在书的圆圈中及探究记录单
15、中,好吗?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找出物品是哪些材料组成,完成探究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教师:像木材,纸,金属,塑料这些材料,还有哪些物品是由它们制成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同学知道了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那么所有的物品都是由上一种材料组成的吗?看图片上的物品,你们分析分析! 小组,分析图片,汇报。教师:桌子由两种材料组成,本子由三种材料组成,铅笔是由五种材料组成等。同学你们发现没这些物品与刚才的物品在材料组成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它们是由二、三、五种等多种材料组成。 教师:是啊,我们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所以材料对我们的生活十分重要。 板书设计: 1.身边的材料 材料
16、 物品 | (组成) 木材、金属、纸、棉花 第二课时(一)引入: 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我身边的许多物品都是由各种材料制作而成的。 明白了物品与材料之间的关系。下面请同学看这四幅图。(出示图)(二)认识材料:教师:它们有哪些作用呢? 学生回答:杯子用来喝水;椅子用来坐;背心人用来穿;砖用来盖高楼。 教师:想想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学生分析,汇报。 教师:塑料、木材、棉花与土都是材料,不知同学们有没有观察出这四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分组讨论:塑料是人加工成的。木材、棉花与土是在大自然中的,天然的。 教师:是啊,塑料是人们用一些材料加工成的材料。你知道是用什么材料加工的吗?
17、学生回答。 教师:石油、木材、棉花与土都是在大自然中原来的,是天然的,所以我们称它们是天然材料, 像塑料等材料是由人们加工的成的,我们称为人造材料。下面同学自学P3下面的图。看一看花瓶是怎么制成的? 学生自学。 教师:谁谈谈什么样的材料我们叫它人造材料呢?学生:需要人们加工的材料。 教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需要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信我们各小组在我们的教室里找找看,看这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不能把材料分一下类?比比哪组找的最多。 由组长组织在教室里找材料。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小组交流找的情况。 汇报。 教师:刚才几个组都找到了不少的材料,试想一下,它们与我们有什么联系
18、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材料与我们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材料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真为你们高兴,很对,今后环保、节能、新颖将是未来材料的首选。希望同学们平时多多注意各种各样的材料,了解关于它的知识。 (三)拓展: 教师:我们回家后,在家进行一下家庭用品材料的调查,填写材料调查记录表,下节我们在交流好吗?教学后记:2、塑料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人造材料-塑料。 2、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在作用上对比。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重点: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比较上教学课时:二个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活动:认识塑料这种人造材料1、讲解并
19、提出问题: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的。2、学生思考后回答:桶、杯、汽车、电视、录音机、笔、水管等。3、讲解:塑料的用途可真多呀!可以说塑料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那么塑料与普通的天然材料作用上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4、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塑料尺子木头尺子轻便透明防水耐磨二、活动:塑料杯遇到热水会怎样?1、先预测:变软()变硬()不变化()2、实验:用热水分别倒入塑料杯和矿泉水瓶内,观察有什么变化?注意:小心别让热水烫着!3、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小结:_。4、判断自己的预测正确吗?5、关于塑料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要了解的_。三:活动:戴手套把塑料手
20、套和棉花手套分别戴在两只手上有什么感觉?结果:一个凉。一个暧和。第二课时一、认识新材料:二、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把它写下来?三、活动四:小调查“白色污染”1、我家一星期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是怎么处理的?2、统计全班同学的家中一星期共使用塑料袋垃圾袋有几个?3、提出减少“白色污染”的有效建议。四、参观塑料加工厂:了解塑料加工的全过程。五、一课一练。教学后记:3、倾听声音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声音。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学重难点:声音的产生、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A、活动一: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各样的声音。并用“我在听
21、到了发出的声音”的形式,向学生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比一比,谁模仿得更好。B、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1_问题2_问题3_C、教师讲解:同学们要想知道的问题真多,每一个问题都在课上去研究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研究一至两个问题。今天我们研究的问题是: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新课:A、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学生观察教师所准备的材料发出的声音,并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到表格中:物体名称听到的声音看到的现象敲鼓拨尺子拨橡皮筋吹纸打锣 B、讨论:物体发生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总结: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C、活动二:用什么方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试一试吧!讨论: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科学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