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doc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精品文档.第一章 害虫防治原理和方法第二节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由国家颁布具有法律效力的植物检疫法规,并建立专门机构进行工作,目的在于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人为地从国外传入国内,或从国内传入国外,或传入以后限制在国内传播的一种措施,以保障农业生产的安全发展。蚕豆象日本传到我国(军马马料) 美国白蛾美国传到我国(飞机)湿地松粉蚧美国传到我国(人为) 稻水象甲国外传到我国烟粉虱国外传到我国一、检疫类型对外检疫:进口和出口检疫对外检疫:国内检疫(省、市、县的邮局、铁路、公路、民航、港口等)二、 检疫对象检疫对象:指可人为地随
2、种子、苗木、农产品和包装物等运输,作远距离传播的且有危险性的病、虫和杂草。(每年都要颁布)三、检疫体系国家有关植物检疫法规的立法和管理由农业部负责。(1)口岸检疫国家出入境质量检验检疫局;(2)国内农业检疫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检疫机构部门(县、市、省、自治区);(3)国内林业检疫同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检疫机构部门(县、市、省、自治区)。四、检疫法规国际性法规与公约: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动植物检疫和卫生措施协定(SPS)。我国植物检疫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人大通过)、植物检疫条例(1983年国务院颁布)。其他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
3、共和国邮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管理条例。第三节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在与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运用农业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和天敌的繁殖,而不利于某些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直接或间接地抑制虫害的发生与危害的方法。一、 理论基础农田生态系由栽培植物(寄主)、害虫、环境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3个最基本要素组成。寄主是害虫赖以生存和繁殖的物质基础,又是害虫栖息场所,与害虫互为环境,又共同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适宜于害虫发生,就会形成猖獗为害,否则种群发生受到抑制。二、防治方法1. 改革耕作制度:(合理套种、间种,诱集作用或驱避作用)。
4、2. 选用无虫种苗和抗虫品种:(不选择性、抗生性、耐害性)。3. 合理灌溉和施肥,提高抗虫能力:(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恶化土壤中害虫生活条件、 直接杀死害虫)。4. 调节播种期和收割期:(避害作用,切断食物链)。 5. 清洁田园,加强田间管理:(精选良种、及时培土、适时灌溉、及时中耕、顶摘心等)三、防治作用直接杀灭害虫 、 切断食物链 、 耐害和抗害作用 、 避害作用、诱集作用 、 恶化害虫生境 、 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四、农业防治法评价优点:主动措施,将害虫消灭在农田以外或为害之前;结合作物丰产栽培技术,不增加防治害虫的劳动力和成本;利用越冬期、抗虫品种、改变耕作制度和改造生态环境,对害虫
5、彻底控制,其他方法无法达到;有利于天敌生存,无污染的环境。缺点:某种措施对一些害虫有效,而对另一些害虫数量可能导致上升;措施有明显的地域性;不能作为应急措施,在害虫爆发时显得无能为力。第三节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利用生物或生物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数量,以达到压低或消灭害虫(病害、杂草)的目的。一、 天敌类型(1)天敌昆虫(捕食性天敌18目200科,寄生性天敌5目90科,商品化天敌产品100多种);(2)细菌(90多种,如Bt、乳状芽孢杆菌、球形芽孢杆菌 );(3)真菌(800余种,如绿僵菌、白僵菌);(4)病毒(1690余种,如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体病毒、棉铃虫NPV,斜纹夜蛾NP
6、V,小菜蛾GV,马尾松毛虫CPV );(5)立克次体(摇蚊微立克次体);(6)原生动物(蝗虫微孢子);(7)其他微生物:藻类、酵母菌、线虫(DD-136线虫)、噬菌体;(8)其它(鸟类、爬行类、蛛形纲、两栖类)。二、 代谢产品(1)昆虫激素(性信息素、脱皮激素、保幼激素)(2)杀虫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Bt、棉铃虫多角体病毒)(3)昆虫不育性(辐射不育、化学不育、遗传不育)(4)植物抗性(引诱剂、驱避剂)(5)内疗素三、 理论基础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天敌和害虫对立和统一的关系。(食物链、食物网、天敌跟随现象)四、生物防治评价优点:(1)有效控制害虫;(2)减少环境污染;(3)降低农业成本,增
7、加农业收入(植保部分1/3-1/2)。缺点:(1)控制不迅速,药效慢,难于对付爆发性害虫;(2)制剂、天敌不易成批生产(相对化学农药),季节性强;(3)使用方法不简便和效果不稳定。第五节 物理机械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应用各种物理因子和机械设备来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光学、电学、声学、力学、放射物理、航空、人造卫星、神舟飞船等。防治方法一 、人工器械捕杀铁丝钩天牛梳茧器松毛虫二 、诱集和诱杀(1)灯光诱杀;(2)食饵诱杀;(3)潜所诱杀;(4)作物诱集。三、 阻隔法(1)套袋(桃蛀螟);(2)树干涂胶;(3)树干刷白;(4)粮面压盖(草木灰、糠壳);(5)掘沟阻杀(粘虫)。四、利用温湿度杀虫(1)日
8、光暴晒;(2)烘烤害虫;(3)蒸汽杀虫;(4)沸水杀虫;(5)低温杀虫。五、其他(1)放射能(直接杀虫、雄性不育);(2)激光(照射田间;(3)微波(烟草粉螟);(4)红外线(树木);(5)雷达、航空、卫星、飞船(卫星搭载)。第六节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利用化学药剂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辅助剂、增效剂、激素等。一、化学防治评价优点:杀虫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不受季节性和地区的限制,适于大面积机械化防治;缺点:保管不慎,会引起人畜中毒,污染环境,造成公害以及 3R 问题;即残留Residue、抗药性Resistance、 再猖獗Resurgence。二、杀虫作用机理根据杀虫剂进入害虫体内的途径和
9、作用后的反应来分类:(1)胃毒剂;(2)触杀剂;(3)内吸剂;(4)熏蒸剂;(5)忌避剂;(6)拒食剂;(7)不育剂;(8)引诱剂。三、农药类型(1)杀虫剂;(2)杀菌剂;(3)杀螨剂;(4)除草剂;(5)杀线虫剂;(6)杀鼠剂;(7)杀蜗剂;8)植物调节剂。四、加工剂型(1)粉剂DP(工业原粉与填充剂高岭土、陶土、瓷土等惰性粉);(2)可湿性粉剂WP(工业原粉与填充剂及少量湿润剂茶枯粉、皂角、亚硫酸纸浆废液等);(3)乳油EC(工业原粉与乳化剂及溶剂苯、二甲苯等);(4)颗粒剂GR(工业原粉与颗粒体煤渣、土渣、砖粒);(5)水剂AS(工业原粉与水及粘着剂或少量中性皂);(6)悬胶剂SC;(7
10、)油剂;(8)缓释剂;(9)水分散粒剂;(10)超低容量喷雾剂;(11)可溶性粉剂;(12)水溶性颗粒剂;(13)水溶剂;(14)烟剂(又称烟雾剂,原药燃剂助燃剂消燃剂); (燃剂锯木屑、木炭灰、煤粉;助燃剂硝酸铵、硝酸钾;消燃剂陶土)。(15)片剂。附:助剂(如填充剂、湿润剂、乳剂、溶剂等)。五、常用杀虫剂类型(1)有机氯杀虫剂(如20林丹、35硫丹等);(2)有机磷杀虫剂(如敌敌畏、敌百虫、乐果、辛硫磷、乙酰甲胺磷等);(3)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如西维因、抗蚜威、呋喃丹、灭多威等);(4)有机氮杀虫剂(如杀虫双、杀虫单、巴丹等);(5)菊酯类杀虫剂(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
11、菊酯、甲氰菊酯、联苯菊酯等);(6)昆虫生长调节剂(扑虱灵、灭幼脲、抑太保、卡死克等);(7)性诱剂(红铃虫性诱剂等);(8)其它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眯吡啶类、锐劲特苯基吡唑类、杀螨隆硫脲类、阿克泰和快胜Thiamethoxam、阿维菌素Abamectin、多杀菌素和菜喜Spinosad、全垒打和安打Indoxacard等)。六、使用方法(1)喷雾(飞机、小型机械、手动);(2)喷粉;(3)撒毒土;(4)泼浇;(5)毒谷和毒饵;(6)种苗处理(拌种、浸种、浸幼苗);(7)熏蒸;(8)喷烟(烟雾机)。七、 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农药应该从下面3个方面考虑:一、安全与防治效果(1)农药的性能、剂型和使用
12、方法、防治对象机注意事项;(2)严格按照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操作;(3)作物的安全间隔期;(4)根据害虫种类和为害特点,掌握防治适期。二、保护和利用天敌(1)选择药种;(2)改进药剂使用方法;(3)按新的防治指标施药。三、防止和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1)轮换使用农药;(2)正确掌握农药使用浓度和防治次数;(3)对抗性害虫换用没有交互抗性的农药;(4)合理混用农药;(5)节制用药。第七节 综合治理一、概念(1)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 IPM):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按照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及与相关的环境关系,利用天敌和适当的技术及方法,尽可能不矛
13、盾,使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之下。(1967,FAO)(2)防治指标:害虫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防止其危害所花的费用相等,此时的虫口密度称之为经济阈值。(3)经济阈值(Economic threshold,又称ET):害虫种群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其危害所造成的损失与防止其危害所花的费用相等,此时的虫口密度。(4)经济受害水平(Economic injury level,又称EIL ):是能够引起经济损害的最低虫口密度。二、有害生物综合治理1975年在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制定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工作方针。综合防治: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
14、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他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护人畜健康和增产的目的。(1975,中国) 综合防治:适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以农业生态系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986,中国)三、IPM的特点是:(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1)允许害虫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继续存在,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2)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自然因
15、素包括:害虫的食料、生活空间和隐蔽场所,周期性发生的气候变化、种内和种间竞争等。(3)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4)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考虑害虫与作物、天敌、环境间关系,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副作用减至最小。(5)强调害虫综合防治体系的动态性。农田生态系是动态的,综合治理计划应 随害虫变化而改变,所以要加强害虫种群数量变动监测体系。四、IPM、TPM、APM的异同点IPM 即害虫综合治理:运用各种综合技术,防治对农作物有潜在危险的多种害虫,首先要最大限度地借助自然控制力量,兼用各种能控制种群数量的综合方法,如在农业防治法、利用病原微生物、培育抗性农作物、害虫不育法、使用引诱剂、
16、大量繁殖和释放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等,必要时使用杀虫剂。”IPM较适用于农业害虫治理。TPM 即全种群治理(total population management, 简称TPM ):主张对某些关键害虫采取全种群消灭和持续抑制的防治方法。APM 即大面积种群治理(area-wide population management,简称APM):APM实际上时前述两个策略的折衷办法,在一些原则上采用了IPM的做法,但在具体防治方法上又偏重于TPM。IPM、TPM、APM的共同点是均主张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主要区别是:(1)IPM 主张采用多种方法控制害虫种群在不足危害的水平;(2)TPM 主张对某些关
17、键性害虫采用全部种群消灭和持续抑制的防治方法;(3)APM 主张害虫种群一旦超过经济阈值,则应彻底消灭。六、制定害虫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方法(1)分析害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第1类:害虫种群平衡位置永不超过经济阈值,并不对作物造成经济损害;第2类:偶发性害虫,气候条件特别适宜或农药使用不当时,其种群密度才超过经济阈值;第3类:主要害虫,害虫平衡密度常在经济阈值之上;第4类:关键害虫,害虫种群波动水平始终在经济阈值之上。(2)发展可靠的监测技术1. 主要害虫及天敌的田间动态;2. 作物受害预测3. 气象预测 4. 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监测。(3)制定压低主要害虫平衡密度的方案第四节 棉花害虫概况二、为害种
18、类1、苗 期:播种现蕾 (1)种子和幼苗根部:种蝇、金针虫、蛴螬等; (2)咬断嫩茎和食叶片:地老虎、蜗牛等; (3)刺吸汁液:蚜虫、蓟马、棉叶螨等。2、蕾铃期:现蕾成熟 (1)刺吸嫩头嫩叶和蕾铃:棉盲蝽等; (2)刺吸汁液:棉叶螨、棉叶蝉等; (3)取食蕾铃:棉铃虫、红铃虫、金刚钻、玉米螟; (4)蛀食棉茎:棉茎木蠹蛾等;(5)食 叶:棉小造桥虫、棉大卷叶螟、斜纹夜蛾、棉蝗、灯蛾、蓑蛾灯。第三节 棉 铃 虫一 分类地位1、分类地位:鳞翅目,夜蛾科。2、分布:别名棉铃实夜蛾。广泛分布在我国及世界各地,我国棉区和蔬菜种植区均有发生。棉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受害重;3、寄主 :寄主植物达30多科2
19、00余种。除为害棉花外,还为害玉米、高梁、小麦、水稻、番茄、菜豆、豌豆、苜蓿、构把、芝麻、向日葵、烟草、花生等多种农作物。4、为害特点:以幼虫蛀食棉花的蕾、花、铃,食害嫩尖和嫩叶;取食后嫩叶成孔洞或缺刻,嫩尖受损可长成无头棉;花蕾被蛀食后发黄脱落,花被害则不能受粉;青铃被蛀成孔洞,常诱发病菌侵染,造成烂铃;1头幼虫一生可食害蕾、花、铃10个左右,多者达18个 。二 形态特征1、成虫:体长1418mm,翅展3038mm,灰褐色。前翅具褐色环状纹及肾形纹各1个,肾纹外侧为褐色宽横带,端区各脉间有黑点。后翅前缘中部有2个褐色月牙形斑纹 。2、 卵:卵约05mm,半球形,乳白色,具纵横网格。3、幼虫:
20、老熟幼虫体长30一42mm,体色变化很大,由淡绿、淡红至红褐乃至黑紫色,常见为绿色型及红褐色型。头部黄褐色,背线、亚背线(34条)和气门上线呈深色纵线,气门白色;腹足趾钩为双序中带;两根前胸侧毛(L1、 L2 )连线与前胸气门下端相切或相交;幼虫:6龄。4、蛹:长1721mm,黄褐色。腹部第57节的背面和腹面有78排半圆形刻点,臀棘钩刺2根。三 发生规律1、世代图1 世 代(湖北荆州一年45代)世 代幼虫高峰期成虫高峰期越冬代蛹4/底5/上越冬代成虫4/中下5/中(5/中)第1代5/中下6/上6/下(6/中)第2代6/中下7/上7/下(7/中)第3代7/中下8/上8/下(8/中)第4代8/中下
21、9/上9/下( 9/中)第5代9/中下2、成虫习性趋光性;波长333nm,383nm,363nm(黑光灯)趋嫩性和趋表性:草酸和蚁酸;趋化性:杨素;补充营养;成虫每雌一生产卵5001000粒,最多3000粒,散产。3、兼性迁飞进化上被认为介于迁飞性昆虫和非迁飞性昆虫之间的过渡类型。棉铃虫具有滞育特性,可通过滞育蛹在大多数发生区顺利越冬。A、迁飞类型Drake(1991)将棉铃虫的运动形势分为5类:田间内的运动(飞行距离100m以内);田间之间的运动(飞行距离1001000m);地区内的运动(飞行距离120公里);地区之间的运动(飞行距离20200公里);地理间的运动(飞行距离2001000公里
22、)。B、迁飞条件:主要取决于成虫期的环境条件。如天气干旱、种群密度过大;寻找蜜源植物;通过气流(大气层)。C、迁飞证据:(1)在越冬区外发生危害(15月平均温度等温线以北不能越冬河北、山西、陕西、新疆中北部以北地区);(2)种群数量和基数不符(辽宁省(37年资料统计),5上旬至6上旬在黑光灯和小麦、苜蓿灯冬季寄主植物未发现棉铃虫;6月下旬大部分地区发现棉铃虫);(3)抗药性地理分布(4)种群内遗传变异(5)迁飞海面观测(6)空中诱捕D、迁飞假说:(1)棉铃虫按生态学适宜性划分: 热 带 型:华南地区的中南部; 亚热带型:长江中游和下游以南; 温带型: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中南部。(2)每一生态型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害虫 防治 原理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