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桥涵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桥涵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标准.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桥涵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标准.精品文档.512小桥涵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5121圆管涵、倒虹吸 (一)一般规定1)严格执行首件认可制度,大面积施工之前监理处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首件工程的施工,用以验证各施工工序的合理可行性。2)认真执行“五个有”制度,即:必须有施工方案、有审批方的会议讨论纪要,有批复、有施工方的技术交底明白纸、有技术交底会议纪要。3)所有原材料质量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确保碎石、砂、水泥、水、钢筋、外加剂均检测合格,检测频率满足规范要求。4)根据结构情况、施工工艺及设计强度进行砼配合比设计,设计砼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5
2、)砼拌和设备具备电子计量系统,经有资质的标定部门标定合格后用于施工,确保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6)砼运输采用罐车运输,避免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二)准备工作 1)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具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试机工作,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 。 每个工作面至少配备主要施工机械: (1)强制式搅拌机,具有电子计量设备且每盘砼拌和量不低于05m3(1台): (2)振动棒(23套): (3)砼运输车(2-3辆): (4)电焊机(2台): (5)发电机(2台); (6)吊车(1台): (7)钢筋切割机(2台): 2)主要试验仪器 (1)砼压力机; (2)万能
3、材料试验机; (3)水泥物理性能及强度试验仪器: (4)碎石、砂试验仪器; (5)标准养护室(养护箱): (6)坍落度筒及砼试模。 3)主要试验项目 (1)原材料试验(包括各粒径碎石的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砂的筛分、细度模数试验、水泥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等) (2)地基承载力试验 (3)混凝土强度试验 (4)砂浆强度试验 (5)规范要求的其它试验项目 4)相关资料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书面批复,严格按制定的方案组织施工: 材料要求 (三)材料 1)石料 (1)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2)石料不能含有妨碍砂浆正常粘结的污泥、
4、黄皮水锈或其它有害物质。 (3)石料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4)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卵形或薄片不能使用,镶面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修凿。 (5)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大致平行,石料厚度20-30cm,宽度20-45cm,长度30-90cm,块石做镶面时,应由外露面向内修凿,后部可不修凿,但应略小于修凿部分。 进场石料必须一车一验,不合格石料严禁进场。为确保石料的进场质量,要求施工现场以外选择备料场地,石料先运至备料场,然后进行筛选,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至施工地点。施工地点的石料必须全部合格,并码方整齐。石料码方 2)原材料要求原材料精细化质量管理措施
5、。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采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可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2000)进行。 2)配置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工程需要较大坍落度时,可在不改变混凝土水灰比,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适当掺加外加剂,外加剂质量符合图纸及规范相关要求。 3)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一般不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最大不宜超过350 kgm3。混凝土最大水灰比、
6、最少水泥用量 素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混凝结构所处的环境 最大不灰比 最小水泥用量 (kgm3) 最大水灰比最少水泥用量 (kgm3)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资影响、与土直接接触 0.60 250 0.55 275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 0.55 275 0.50 300受侵蚀性物质影响 0.45 300 0.40 3254)混凝土砂率确定混凝土砂率() 卵石最大粒径(mm) 碎石最大粒径(mm) 水灰比 10 20 40 16 20 40 0.40 2632 2531 2430 3035 2934 2732 0.50 3035 2934 2833 3338 3237 3035
7、 0.60 3338 3237 3136 3641 3540 3338 0.70 3641 3540 3439 3944 3843 3641(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2)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可在上表的基础上,按塌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3)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集料总量的质量比。(4)坍落度小于lOmm的混凝土及掺用外加剂和掺加料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五)施工工艺及工艺流程 1)测量放样 承包人应根据图纸确定排水沟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放样测量,并经监理工程师校核。 2)基坑的开挖及地基承
8、载力试验 开挖前精确放出基础轴线,并将其引至基坑范围以外,放出基坑边线,然后按照每侧预留50cm工作面开挖,基坑边坡视地质情况而定。开挖过程中随时测量基底标高及平面位置,避免超挖,施工时,基坑底部要预留3-5cm的高程,人工整平后采用机械压实。排水构造物的基坑底面均应夯实到规定的压实度。若基槽底面的地质状况与图纸要求不符时,承包人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方案和加固措施,经监理工程:审核批准后进行地基处理;若在软弱地基上修筑涵洞,应对软基进行处理,并达至设计规定的地基承载力要求。承包人对基坑的各项技术指标自检合格后申请报验,监理工程师对高程、断面尺寸、地基承载力各项技术指标逐一进行检测。 基坑开挖
9、 3)垫层的施工 砂砾或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时,其级配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并分层摊铺压实不得有离析现象,采用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20cm;工作面较小,无法使用压路机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得大于lOcm。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并逐层检测。 4)砼基础的施工 模板采用钢模,采用钢管及架扣进行锁定,支护要牢固,保证模板不变形,同时防止外倾移位或凸出。模板表面涂隔离剂,以利于脱模。浇筑时如发现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砼基座的尺寸及沉降缝设置应符合图纸要求,沉降缝位置应与管节的接缝位置相一致。支设模板 浇注砼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每一个插点振捣时间以45s为宜,振捣间距
10、不超过30cm,振捣时须防止振动棒碰撞模板。 砼达到初凝后即开始进行两层养生毯覆盖严密,为防止砼脱水开裂,养生毯事先湿润,正常养护时每天洒水数次,使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5)管节预制及吊装 委托预制的圆管涵管节,必须在驻地监理处考察同意后的厂家进行预制。在预制过程中,质检人员、监理人员要按频率对原材料进行检验,保证原材料质量,并应对砼浇筑进行全过程旁站。在预制现场应及时对成品圆管节进行验收,验收结果应盖章确认,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施工现场。管节装卸、运输过程中要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管节损坏或产生裂纹。到现场的管节必须重新对外观及结构尺寸进行验收,并按规定的频率进行破坏性试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
11、用。钢筋绑扎 圆管预制的模板 成品管节进行集中堆放管节安装应从下游开始,使接头面向上游;每节管节应紧贴于垫层或基座上按正确的轴线和6)管节凿毛及摸带处理 平口管节进行安装之前必须对管口端部位置7.5cm进行人工凿毛,涵管接缝宽度不应大于lOmm,缝内填塞沥青麻絮,上半圈由外向里填塞,下半圈由里向外填塞,缝外采用2cm麻绳绕缝一周,再用四层1 50mm宽沥青浸制麻布一周并用粗铅丝捆绑结实。管节接头处在管节缝填塞后,在其外部按l:3水泥砂浆摸带,摸好砂浆带后充分养生,满足设计强度而不产生裂缝、脱落现象。管节接口处进行凿毛 7)防水处理 涵管工程防水层的设置应按图纸进行,防水层材料应符合图纸要求和规
12、范规定,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涂抹防水层的圬工表面,应先清除粉屑污泥;涂抹工作应在干噪温暖的天气进行。油毛毡、防水纸等防水层,应在涂抹的热沥青尚未凝固时铺设,使防水层和结构物粘为一体。 8)进出水口圬工施工 (1)片石应分层砌筑,每一工作层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严禁在石块底面用小石块支垫找平。 (2)块石砌筑时应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一致。镶面块石应丁顺相间或两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 cm。 (3)所有石块必须座于新拌砂浆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应采取挤浆法施工,严禁灌浆法施工。 (4)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拌
13、和,并配有计量装置,严禁采用人工拌和,且拌和时间不小于1.5min。砂浆拌和后2-3小时使用完毕,不允许加水重塑,若发生离析、泌水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5)勾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应采用平缝;在砂浆凝结前应将外露缝勾好,若不能及时勾缝,应在砂浆未凝结前,将砌缝砂浆凿深不小于2cm,然后用高于砌筑砂浆标号的砂浆进行勾缝,监理处应对此进行专项验收,并有验收记录剔勾缝深度不小于2cm八字墙成品 9)覆盖养生 加强砌石工程的养护工作,砌筑完毕后用草苫子或毛毯覆盖严密,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施工工艺流程图 (六)质量检验 1)基本要求 (1)地面以下的或隐蔽工程,在未检
14、验、试验并被监理工程师批准之前,不能覆盖或进行下一道工序。 (2)当为倒虹吸管时,在填土覆盖前应做灌水试验;如试验渗水量超附表规定时,应修理好再做试验,直到验收合格。其竖井尺寸、高程均应符合图纸规定 2)外观鉴定 (1)管涵顺直,进出口平顺,无阻水、漏水现象。 (2)帽石、一字墙或八字墙表面平整线条平直,无翘曲现象。(3)倒虹吸管上下游沟槽与竖井连接顺适,流水畅通,井身竖直,内面平整。5122盖板涵(一)一般规定1)严格执行首件认可制度,大面积施工之前监理处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首件工程的施工,用以验证各施工工序的合理可行性。2)认真执行“五个有”制度,即:必须有施工方案、有审批方的会议讨论纪要,
15、有批复、有施工方的技术交底明白纸、有技术交底会议纪要。3)所用原材料质量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确保碎石、砂、水泥、水、钢筋、外加剂均检测合格,检测频率满足规范要求。4)根据结构情况、施工工艺及设计强度进行砼配合比设计,设计砼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5)砼拌和设备具备电子计量系统,经有资质的标定部门标定合格后用于施工,确保施工配合比的准确性。6)砼运输采用罐车运输,避免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二)准备工作 1)必须配备齐全的施工机具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试机工作,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每个工作面至少配备主要施工机械: (1)强制式搅拌机,具有电子计量设
16、备且每盘砼拌和量不低于05m3(1台); (2)振动棒(2-3套) ; (3)砼运输车(2-3辆); (4)电焊机(2台); (5)发电机(2台); (6)吊车(1台); (7)钢筋切割机(2台); 2)主要试验仪器 (1)砼压力机; (2)万能材料试验机; ; (3)水泥物理性能及强度试验仪器; (4)碎石、砂试验仪器; (5)标准养护室(养护箱); (6)坍落度筒及砼试模。 3)主要试验项目 (1)原材料试验(包括各粒径碎石的级配、压碎值、针片状、含泥量;砂,的筛分、细度模数试验、水泥物理力学指标检测等) (2)地基承载力试验 (3)混凝土强度试验 (4)砂浆强度试验 (5)规范要求的其它
17、试验项目 4)相关资料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书面批复,严格按制定的方案组织施工。 (三)材料要求 1)石料 (1)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色泽均匀,无风化剥落和裂纹。 (2)石料不能含有妨碍砂浆正常粘结的污泥、黄皮水锈或其它有害物质。 (3)石料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4)片石厚度不小于15cm,卵形或薄片不能使用,镶面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修凿。 (5)块石应大致方正,上、下大致平行,石料厚度20-30cm,宽度20-45cm,长度30-90cm,块石做镶面时,应由外露面向内修凿,后部可不修凿,但应略小于修凿部分。 进场石料
18、必须一车一验,不合格石料严禁进场。为确保石料的进场质量,要求在施工现场以外选择备料场地,石料先运至备料场,然后进行筛选,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至施工地点。施工地点的石料必须全部合格,并码方整齐。石料码方2)原材料要求见原材料精细化质量管理措施。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配合比,应以质量比计,并应通过设计和试配选定。采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等质量要求。可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2000)进行。 2)配置混凝土时,应根据结构情况和施工条件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当工程需要较大坍落度时,可在
19、不改变混凝土水灰比,不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下适当掺加外加剂,外加剂质量符合图纸及规范相关要求。 3)混凝土的最大水泥用量(包括代替部分水泥的混合材料),一般不超过500kgm3,大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最大不宜超过350kgm3。混凝土最大水灰比、最少水泥用量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结构所处的环境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kgm3)最大水灰比最少水泥用量(kgm3)温暖地区或寒冷地区,无侵蚀物资影响、与土直接接触0.602500.55275严寒地区或使用除冰盐的桥涵0.552750.50300受侵蚀性物质影响0.453000.403254)混凝土砂率确定混凝土砂率()卵石最大粒径(mm)
20、碎石最大粒径(mm)水灰比1020401620400.402632253124303035293427320.503035293428333338323730350.603338323731363641354033380.70364l35403439394438433641 (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少或增大砂率。 (2)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可在上表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3)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集料总量的质量比。 (4)坍落度小于l0cm的混凝土及掺用外加剂和掺加料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21、 (五)施工工艺及流程 1)基础 (1)片石砼基础 模板 模板采用钢模,采用钢管及架扣进行锁定,支护要牢固,保证模板不变形,同时防止外倾移位或凸出。模板表面涂隔离剂,以利于脱模。浇筑时如发现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片石砼的尺寸及沉降缝设置应符合图纸要求。 混凝土浇筑及片石摆放砼采用泵送,片石采用吊车吊装。混凝土浇筑顺序为自下而上,自中间向两边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厚度一般不超过30cm。石块应提早码方,石块使用时应均匀分布,并在振捣的砼中埋入一半左右。埋放石块的数量不宜超过砼结构体积的25,浇筑后每个石块的四周至少应有lOcm厚的砼包围,其距结构物侧面和顶面净距不得少于15
22、cm。振捣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每一个插点振捣时间以45s为宜,振捣间距不超过30cm,振捣时须防止振动棒碰撞模板。第一步基础浇筑完成时第二步基础下部分片石要高出5-lOcm,便于与第二层结合。襟边表面混凝土收浆前,抹平1-2次,收浆后再抹平l次,使表面密实,消灭干缩裂纹;其余表面部分抹平1遍后作拉毛处理。第二步施工前清扫表面并用水冲洗干净,洒少量水泥浆,以利于一二层粘结。 覆盖养生 砼达到初凝后即开始进行两层养生毯覆盖严密,为防止砼脱水开裂,养生毯事先湿润,正常养护时每天洒水数次,使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2)砌石基础 片石应分层砌筑,每一工作层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
23、错开,不得贯通,严禁在石块底面用小石块支垫找平;块石砌筑时应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一致。镶面块石应丁顺相问或两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cm;所有石块必须座于新拌砂浆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应采取挤浆法施工,严禁灌浆法施工。 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拌和,并配有计量装置,严禁采用人工拌和,且拌和时间不小于1.5min。砂浆拌和后2-3小时使用完毕,不允许加水重塑,若发生离析、泌水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加强砌石工程的养护工作,砌筑完毕后用草苫子或毛毯覆盖严密,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砌石基础覆盖养生 (3)砼基础 模板 模板采用钢模,
24、采用钢管及架扣进行锁定,支护要牢固,保证模板不变形,同时防止外倾移位或凸出。模板表面涂隔离剂,以利于脱模。浇筑时如发现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砼基座的尺寸及沉降缝设置应符合图纸要求。图示为模板支设砼浇注 浇注砼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每一个插点振捣时间以45s为宜,振捣间距不超过30cm,振捣时须防止振动棒碰撞模板。覆盖养生 砼达到初凝后即开始进行两层养生毯覆盖严密,为防止砼脱水开裂,养生毯事生湿润,正常养护时每天洒水数次,使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2)台身 (1)砼台身 支架施工在处理过的地基上横置5cm木板设置底托,垫于碗扣式支架底端,并用支架 底托进行支架调平,做
25、底托支承长度不能大于自身长度的1/3,其标高通过顶托调节,顶托支承长度不超过其长度13。支架拼装由熟练工操作,要注意拼好后的主杆垂直在同一轴线上,底部接触面无缝隙。支架搭设好后在支架纵向铺设的1015cm方木上横向铺设10lOcm的方木,间距40cm。 模板 模板宜采用大块钢模,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刚度,采用钢管及架扣进行锁定, 支护要牢固,保证模板不变形,同时防止外倾移位或凸出。模板表面涂隔离剂,以利于脱模。浇筑时如发现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模板 接缝处采用密封胶条处理。侧模立好后设水平撑、剪刀撑,以保持模板的稳定。 钢筋 钢筋应储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或其它支撑上
26、,并应保护它不受 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于大气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钢筋的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大于1.2m;钢筋网片间或钢筋网格间,应相互搭接使能保持强度均匀,且应在端部及边缘牢固地联接,其边缘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一个网眼;所有钢筋应准确安设,当浇混凝土时,用支承将钢筋牢周地固定。钢筋应可靠地系紧在一起,不允许许在浇混凝土时安设或插入钢筋。 浇筑砼 浇注砼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每一个插点振捣时间以45s为宜,振捣间距不超过30cm,振捣时须防止振动棒碰撞模板。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超过2m。超过2m时应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lOm时应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
27、。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在晚间浇筑混凝土,承包人应具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适当的照明设施。 覆盖养生 砼达到初凝后即开始进行两层养生毯覆盖严密,为防止砼脱水开裂,养生毯事先湿润,正常养护时每天洒水数次,使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覆盖养生 (2)砌石台身 片石应分层砌筑,每一工作层水平缝应大致找平,各工作层竖缝应相互错开,不得贯通,严禁在石块底面用小石块支垫找平;块石砌筑时应平砌,每层石料高度应大致一致。镶面块石应丁顺相间或两顺一丁排列,砌缝宽度不大于3cm上下层竖缝错开距离不小于8 cm;所有石块必须座于新拌砂浆上,
28、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应采取挤浆法施工,严禁灌浆法施工。 砂浆必须采用机械拌和,并配有计量装置,严禁采用人工拌和,且拌和时间不小于1.5min。砂浆拌和后2-3小时使用完毕,不允许加水重塑,若发生离析、泌水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勾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图纸无要求时,应采用平缝;在砂浆凝结前应将外露缝勾好,若不能及时勾缝,应在砂浆未凝结前,将砌缝砂浆凿深不小于2cm,然后用高于砌筑砂浆标号的砂浆进行勾缝。剔缝深度不小于2cm 加强砌石工程的养护工作,砌筑完毕后用草苫子或毛毯覆盖严密,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墙身覆盖养生成品墙身 3)台帽 (1)支架施工 在处理过
29、的地基上横置5cm木板设置底托,垫于碗扣式支架底端,并用支架底托进行支架调平,做底托支承长度不能大于自身长度的13,其标高通过顶托调节,顶托支承长度不超过其长度13。支架拼装由熟练工操作,要注意拼好后的主杆垂直在同一轴线上,底部接触面无缝隙。支架搭设好后在支架纵向铺设的1015cm方木上横向铺设10lOcm的方木,间距40cm。 (2)模板 模板宜采用大块钢模,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及刚度,采用钢管及架扣进行锁定,支护要牢固,保证模板不变形,同时防止外倾移位或凸出。模板表面涂隔离剂,以利于脱模。浇筑时如发现有超过允许偏差变形值的可能时,应及时纠正模板接缝处采用密封胶条处理。侧模立好后设水平撑、剪刀撑
30、,以保持模板的稳定。支设台帽模板 (3)钢筋 钢筋应储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或其它支撑上,并应保护它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于大气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钢筋的垫块间距在纵横向均不得大于1.2m;钢筋网片间或钢筋网格间,应相互搭接使能保持强度均匀,且应在端部及边缘牢固地联接,其边缘搭接长度应不小于一个网眼;所有钢筋应准确安设,当浇混凝土时,用支承将钢筋牢固地固定。钢筋应可靠地系紧在一起不允许在浇混凝土时安设或插入钢筋。(4)浇筑砼 浇注砼时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快插慢拔,每一个插点振捣时间以45s为宜,振捣间距不超过30cm,振捣时须防止振动棒碰撞模板。混凝土由高处落下的高度不超过2m。超过
31、2m时应采用导管或溜槽。超过lOm时应采用减速装置。导管或溜槽,应保持干净,使用过程要避免发生离析。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在晚间浇筑混凝土,承包人应具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适当的照明设施。(5)砼覆盖养生 砼达到初凝后即开始进行两层养生毯覆盖严密,为防止砼脱水开裂,养生毯事先湿润,正常养护时每天洒水数次,使砼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 (六)外观鉴定 (1)砌体表面平整、直顺圆滑。 (2)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3)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密实,施工缝整齐。外露部分无模板接痕迹和颜色不均匀现象。施工工艺流程图检测 混凝土基础
32、检查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JTJ 07198附录D检查2平面尺寸(mm)50用尺量长、宽各3处3基础底面高程土质50(mm)石质50,一200用水准仪测量5-8点4基础顶面高程(mm)30用水准仪测量5-8点5轴线偏位(mm)25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浆砌片石基础检查项目项次检查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JTJ 07198附录F检查2轴线偏位(姗)25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点3平面尺寸(mm)50用尺量长、宽各3处4顶面高程(mm)30用水准仪测58点地质505基底高程(mm)石质+50,一200
33、用水准仪测58点墩、台身检查项目项次检查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JTJ07198附录D检查2断面尺寸(mm)20用尺量3个断面3竖直度或斜度(mm)0.3H且不大于20用垂线或经纬仪测量2点4项面高程(mm)10用水准仪测量3点5轴线偏位(mm)10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点6大面积平整度()5用2m直尺检查7预埋件位置(mm)10用尺量注:H为墩、台身高度。墩、台帽或盖梁检查项目项次检查 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 查 方法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JTJ 07198附录D检查2断面尺寸(mm)20检查3个断面3轴线偏位(mm)10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处支座处顶简支梁l04面高程连续梁5用水准仪每支座测量1点(mm)双支座连续梁25支座位置(mm)5用尺量6预埋件位置(mm)5用尺量墩、台身砌体检查项目项次检查项 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按JTJ 07198附录F检查片石+40,-l02墩台长度、宽块石+30,-l0用尺量3个断面(mm)料石+20,-lO竖直度或坡片 石0.5用垂线或经纬仪测量,纵横向各3度块石、料石0.32点4顶面高程(mm)l0用水准仪测量3点5轴线偏位(mm)10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2点片石306大面积平整块石20用2m直尺检查度(mm)料石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