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doc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doc(1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精品文档.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单 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 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单 元教学重点探索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单 元教学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轴对称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
2、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 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第一课时(1)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3、2)学生相互交流 二:新课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三、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四、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4、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 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 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随堂检测:1、旋转和平移都只是改变图形的( )。 A、大小 B、形状 C、位置 D、方向2、同学们利用几何学中的( )、( )和( )变换,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课后反思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轴对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教学重点探索
5、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第二课时(2)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1、生活中的平移。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
6、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2、生活中的旋转: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
7、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学习例题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4学习例题4: (1) 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五、随堂检测:1 假如一个图形对折后左右能( ),我们就把它叫做( )图形。轴对称图形对折后都有一条折痕,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
8、,我们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 )。2 图形转换的基本方式有( )、( )和( )。、3 明确旋转要说明( )、( )和( )。课后反思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变换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的方法。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 第三课时一、情境导入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
9、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三、作业设计(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四、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
10、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随堂检测:课后反思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制精美的图案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 美情趣。教学重点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情趣。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第四课时(一)尝试创造: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
11、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二)设计图案: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1、 提出三个步骤:(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三、随堂检测:(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旋 转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课后反思
12、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找对称轴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第五课时(5)一、 出示课题,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二、出示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说一说: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2
13、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三、学生看书,自学四、效果检测(一)反馈练习:完成第8页3题。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二)拓展练习: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2、 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五、全课总结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随堂检测:教材第9页第5题。板书设计: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画法:先找对称点,再把
14、对称点连接起来。课后反思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图形的旋转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学重点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教学难点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的方法。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第六课时(6)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互动游戏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都玩过什么游戏?生举例。师:今天,老师给大
15、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 (图略) 师: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生: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放在右边的角落。师: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生示范。师:(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生:逆时针旋转。(出示动画: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后下落)1、揭示课题师: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几次提到了一个词“旋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板书课题。2、联系生活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生: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出示动画:几种旋转现象)师: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
16、吧!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出示:钟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出示动画:(指针从12指向1)师: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生: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到“1”。板书: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 30。到“1”(出示动画:指针从1指向3)师: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生:指针 从“1” 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到“3”。(出示动画:指针从3指向6)师:同桌互相说一说。师: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会指向几呢?生:12(
17、出示动画:指针从6指向12)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师: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生: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三:小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板书设计: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画法随堂检测: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度。(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
18、的角度的?(3)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4) 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5) 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6) 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课后反思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单 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单 元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单 元教学重点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单 元教学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五一小学数学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
19、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准备有关课件教 学 过 程批 注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出示: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
20、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二、新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师:你是怎么找的?举错例(
21、1,2,3,4,6,6,9,12,18,36)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2 小学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