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txt.doc
《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txt.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txt.doc(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实验诊断学考试重点txt.精品文档.第二章血液检查Examination of Blood 红细胞计数 Erythrocyte Count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法参 考 值(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一)血细胞比容测定(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参考值 男 0.3800.508 女 0.3350.450临床意义:血细胞比容测定可反应RBC的增多或减少,但受血浆容量改变的影响,同时也受RBC体积大小的影响。HCT增高
2、: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HCT减少(二)血细胞平均值的计算1.平均红细胞容积(MCV):MCV=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数红细胞数参考值:80-100 FL2.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的类型 MCV(f l) MCH (pg) 病因大细胞型 100 32 巨幼贫正 常 80 94 26 32 再障贫 单纯小细胞 80 26 慢性感染,炎症小细胞低色素 80 26 缺铁贫库尔特原理:脉冲数的多少代表着通过小孔的细胞数的多少,脉冲幅度的大小代表着通过小孔细胞体积的大小(三),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 (RDW):RDW=S.D./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参考值:11.5-
3、14.5%RDW 的统计学实质是红细胞大小的变异系数 CV临床意义:( 增加 )相对性增高: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剧烈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多汗、多尿。绝对性增高:由于缺氧而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红细胞增多的程度与缺氧程度成正比生理性:胎儿、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情绪激动时,红细胞可一过性增多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如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临床意义:( 减少 )血红蛋白测定方法: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成 男(120160)g/l;成 女(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贫血A
4、nemia是一种症状,是指人体单位体积循环血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比积低于正常参考值即称为贫血 RBC:主要功能:携带O2、运输CO2各系统的表现:全身软弱无力、疲乏困倦、皮肤粘膜苍白呼吸及循环系统: 心悸、气短、心率加快、呼吸加重等,严重者发生心力衰竭消化系统: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消 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泌尿生殖系统: 尿可出现少量蛋白,肾功能轻度减低,甚至发生尿少、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神经系统: 头痛、头晕、畏寒、反应迟钝、耳鸣、眼花贫血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分类红细胞生成减少: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红细胞生成素产生缺陷、造血物质缺乏或失利用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内在异常:膜缺
5、陷、酶缺陷、珠蛋白链生成异常、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外在异常:免疫性、机械性、化学与物理、感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红细胞丢失过多:急性、慢性失血贫血发病病因分类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红蛋白病、红细胞膜缺陷致溶贫、自身免疫性溶贫、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病贫血的诊断了解贫血程度、类型、病因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贫血的检验诊断血红蛋白含量Hb轻度:成年男性120g/L;成年女性110g/L中度:90g/L重度:60g/L红细胞计数RBC(男)4.05.51012/L;(女)3.55.01012/L;(新生儿)6.07.01012/L红细胞比积HCT成年男性:41
6、 53%;成年女性: 36 46%周围血涂片检查有助于贫血的形态学检查;可观察红细胞的大小、呈多染色性、红细胞发育成熟、中央淡染区、异型红细胞。缺 铁 性 贫 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血象:实验室检查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含量、红细胞计数均低于正常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或呈环状血涂片中多见椭圆形、靶形红细胞MCV、MCH均降低网织红细胞未治疗前: 1-2%;铁剂治疗后 7-10 天可达“高峰”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大红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MCH通常增高红细胞呈大卵圆形、形状不规则可见有核红细胞、巨幼红细胞红细胞内出现Howell
7、-Jolly小体白细胞、血小板计数都减低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达6- 8叶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三系细胞数量减少,程度不一网织红细胞计数降低 白细胞数量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溶血性贫血Hemolytic anemia 是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表现为三大特征:贫血、黄疸、脾肿大筛查检测: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10.0109/L;急性心肌梗死后12d,常见WBC明显增高;急性溶血亦见WBC增多,增多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3.急性大出血:如脾脏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WBC迅速增多常达20.0109/L。这可能
8、是应激状态、或内出血一过性缺氧。4.急性中毒:如安眠药、滴滴畏中毒, WBC可高达20109/L以上,代谢性酸中毒。如糖尿病、酮体症、酸中毒及慢性肾炎尿毒症时,也常见WBC增多,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肝癌、胃癌等肿瘤细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素,并能吸引骨髓储备池WBC释放。白细胞减少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低至2.0109/L;病毒感染。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网状细胞病 (恶组);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破坏过多、脾素抑制骨髓生成;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如X线、放射性核素等;服氯霉素。自身
9、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白细胞分类计数与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游走、吞噬 50 70%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致敏反应0.5 5%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释放组织胺、肝素0 1%单核细胞(monocyte):吞噬、清除死亡细胞及异物3 8%淋巴细胞(lymphocyte):参与体液、细胞免疫20 40%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细胞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均称为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增多:6%:轻度左移;10%:中度左移;25%:重度左移或称为类白血病反应细胞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
10、叶核者为主,若五叶者超过5% 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少。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临床意义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剧烈运动、热水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 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进;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细胞Lymphocyte 病理性增多见于:1.慢性疾病:结核病;2.感染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3.肿瘤性疾病: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4.移植排斥反应 减
11、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肾移植术后、AIDS 异性淋巴细胞: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单核细胞Monocyte 病理性增多见于: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及粟粒性结核;慢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某些恶性肿瘤;某些传染病及其他血小板计数platelet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生成;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参考值100300109/L临床意义血小板增多 400109/L;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切除
12、等。血小板减少 100109/L;见于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血小板减少紫癜(ITP))、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分布异常(肝肿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及正常参考值: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在完全成熟之前的过渡型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存核糖体、核糖核酸等嗜碱物质,用煌焦油兰等染料进行活体染色后,胞浆中可见蓝绿或蓝色的网状结构,故名网织红细胞。成人:0.5%-1.5%新生儿(3月):2%-6%网织红细胞计数的意义(反应骨髓造血功能,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增多:骨髓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是急性溶血性贫血(可达20%以上)、急性大失血贫血治疗有效。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13、,经相应治疗后1-2日即开始,1周左右达最高峰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有再生障碍危象时RBC沉降率测定(ESR或血沉率)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临床意义:血沉增快(1)生理性增快;(2)病理性增快:1),各种炎症疾病;2),组织损伤及坏死;3),恶性肿瘤;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高;5),其他白细胞自动化分类二项式分类 粒细胞和非粒细胞三项式分类 淋巴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五项式分类 嗜中嗜碱嗜酸淋巴单核细胞红 细 胞 直 方 图缺铁性贫血:RDW增高,波峰基地增宽显示为小细胞非均一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RBC呈典型“双形性”改变,
14、出现波峰左移,峰底增宽的双峰轻型 - 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波峰左移,峰底变窄骨髓细胞学检测的临床应用 (1)诊断造血系统疾病骨髓象检验对各种类型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也常通过复查骨髓象来评价疗效或判断预后。 (2)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淋巴瘤的骨髓浸润、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提高某些疾病的诊断率利用骨髓液检验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皆可提高阳性率。2检查的
15、适应症与禁忌症 (1)适应症外周血细胞成份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化疗后的疗效观察。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2)禁忌症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第三章血栓和止血检测一,血管壁检测:1、出血时间(BT)测定BT的长短反应血小板的数量,功能以及血管壁的通透性、脆性的变化;也反映血小板生成的血栓烷A2与血管壁生成本的前列环素参考值:6
16、.9+-2.1,超过九分钟为异常 临床意义1 BT 延长( 1 )血小板明显减少: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2)血小板功能异常:先天性血小板病如血小板无力症;巨血小板综合症(3)严重缺乏血浆某些凝血因子:血管性血友病(VWD)。(4)血管异常(少见)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5)药物影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2BT缩短: 2、束臂试验:又称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或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参考值:5cm直径圆圈内新出血点的数目:男性少于5个;女性及儿童少于10个。血小板检测:1、血小板计数2、血块收缩试验:CRT是在富含血小板的血浆中加入钙离子和凝血酶,使血浆凝固形成凝块。检测析出血清的容积可反映
17、血小板血块收缩能力。凝血因子检测: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原理:去抗凝血浆,用激活剂激活因子12因子加入磷脂和钙离子,观察其凝固时间。参考值 男性:37s3.3s(31.543.5)s;女性:(37.52.8)(3243)s.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必须指出本实验需设正常对照值,测定值与正常对照值比较,延长超过10s为异常。临床意义:(1)APTT延长:见于凝血因子、减低,纤维蛋白原缺乏症,纤溶活力增强,抗凝物质存在(如血内肝素含量增加及口服抗凝剂),是监控肝素治疗的重要指标。 (2)APTT缩短:见于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不稳定性心
18、绞痛、脑血管病变、肺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和肾病综合症等。2、凝血时间测定(CT)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是外源凝血系统较为灵敏和最为常用的筛选实验参考值:测定值超过正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凝血酶原时间比值=受检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秒)/正常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比值(1.0+ -0.05)(0.821.15);国际正常化比值INR:做PT检测时必须用标有ISI(国际灵敏度指数)值的组织凝血活酶试剂【临床意义】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因子缺乏;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慢性胃肠疾患、阻塞性黄疸)、纤溶亢进、DI
19、C后期、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及使用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类等2.PT缩短抗凝系统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及甲苯胺蓝纠正实验凝血酶时间(TT)是在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凝血酶溶液,测定开始出现纤维蛋白丝所需的时间。【参考值】手工法:1618s,必须指出本实验需设正常对照值。受检TT值延长超过正常对值3s以上为延长。【临床意义】TT延长见于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和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中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增高;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sLE和肝脏疾病等)。TT缩短无临床意义。纤溶活性测定: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继发性纤溶(如DIC)为阳性或增高,原发性纤溶为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验 诊断 考试 重点 txt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