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
《小学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doc(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四年级上册校本教材经典古诗.精品文档.第一部分:古诗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2、冬夜读书示子聿33、观书有感54、雪 梅65、宿新市徐公店76、乌衣巷8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98、山居秋暝 119、石灰吟 1310、竹石1411、村居1512、已亥杂诗 1613、江畔独步寻花1714、大林寺桃花1915、秋词21 16、滁州西涧 2217、采莲曲 2418、逢入京使 2519、寒 食26 20、画眉鸟28 21、三衢道中 29 22、劝学 30 23、夜雨寄北 31 24、赠花卿32 25、山中留客 3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僵卧孤村不
2、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注释】僵卧:躺着不动。孤村:一作荒村。轮台:汉代西域地名,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诗中泛指边防重镇。【作者点击】陆游,南宋词人,他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他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其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示:教导。 子聿
3、(y ):陆游的小儿子。遗:保留。 浅:肤浅,浅薄; 纸:书本。 绝知:彻底弄清楚。【古诗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
4、。“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你知道吗】 陆游纪念馆是沈园新景,位于沈园古迹区南侧。由陆游史迹陈列(安丰堂)、碑廊、务观堂和雕塑等组成。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注释】鉴 : 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 :此处指方塘。【古诗大意】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
5、流来啊!【作者点击】朱熹(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朱熹的传世名言】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雪 梅宋卢梅坡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注释】降(xing):服输。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古诗大意】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
6、也不肯相让。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你知道吗】 梅,树姿苍劲,铁骨铮铮,花态文雅,婀娜多姿。于隆冬百花凋零之时,仍傲然挺立,喷红吐绿,向人们展示出春光明媚,妍丽动人的景象。在群芳谱中,梅花位列“花魁”,更有花中“四君子” (梅兰竹菊)和“岁寒三友”(松竹梅)的美称。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注释】新市徐公店:地名。篱落:篱笆。 径:小道。未成阴:是新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未形成树阴。 急走:快速奔跑。无处寻:找不到了,此处有“分不清”之意。 【古诗大意】 在稀稀落落
7、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乌衣巷 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释】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古诗大意】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
8、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作者点击】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白居易推崇备至, 誉为“诗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2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3.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4漫卷:胡乱卷起。5白日:白天。6青春:春天的景色。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
9、色相伴。7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8襄阳:今属湖北。9妻子:妻子和儿女。10洛阳:今属河南。11却看:回过头来看。12纵酒:尽情的喝酒。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14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15.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16. 愁:忧愁。【韵译】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作者点击】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
10、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释】暝:夜,晚。此指傍晚。随意:任凭。浣女:洗衣服的姑娘。 春芳歇:春天的芳花凋谢了。歇:消散。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此处指诗人自己。 【古诗大意】一场雨刚刚过去,山中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澈的泉水在岩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中传出洗衣服姑娘
11、的谈笑声,莲蓬微微活动,渔舟正下水撒网。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作者点击】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他还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
12、留青白在人间。 【注释】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清白:指高尚节操。 【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者点击】于谦(1398-1457),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这一首七言绝句,作于明成祖永乐十三年(1415年),当时于谦只有十七岁。【写作背景】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
13、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竹石清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注释】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3. 磨:折磨。坚劲:坚定强劲。4. 尔:那。【简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作者简介】郑燮(音谢)(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省兴化县)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村 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14、,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 村居:住在农村。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散学:放学。 纸鸢:风筝。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15、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译文】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写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岁次已亥,龚自珍辞官返乡,又去北上迎接妻儿,在南北往来途中,感于清朝朝廷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 【作者点击】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今浙江杭州人。曾和林则徐等结成“宜
16、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力主改革内政,低于外海,是近代改良主义运动的先驱。其诗今有600多首,绝大部分诗他中年以后的作品。龚自珍文在当时比诗有名,词也很著名。有定庵文集等 。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1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2蹊(x):小路。3娇:可爱的。4恰恰:恰巧碰上。一说鸟叫声。5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简析】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17、。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点击】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
18、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大林寺桃花唐 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注释】:1. 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2.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3. 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4. 不知:岂料、想不到。5.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写作背景】: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
19、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作者点击】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少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和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曾中进士,任过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官。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司马。后又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等职。他是继杜甫之后我国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在唐代新乐府运动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形式要为内容服务。他的与元九书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早期所作政治讽刺诗,如秦中吟新乐府等,揭露了封建政治制度的黑暗,
20、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他的诗政治倾向强烈,艺术形象鲜明;抒情诗意到笔随,情感真切;叙事诗形象生动,描写细致,语言平易通俗。现存有诗近3000首,长恨歌琵琶行是他的代表作品。著有白氏长庆集,被称为“诗魔”。秋词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注释】碧霄:天空【古诗大意】自古以来,每逢秋季人们多哀叹自己孤独寂寞, 我却说秋天比春天要好。你看,一只仙鹤拍打着云朵直上万里晴空, 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作者点击】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
21、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滁 州 西 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注释】1. 滁州:现在安徽省滁县。2.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3. 怜:爱。4. 深树:枝叶茂密的树。5. 野渡:郊野的渡口。【简析】这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所作。作者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古诗 小学 四年级 上册 校本 教材 经典 古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