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doc(10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数学教案.精品文档.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电子教案学 校:班 级:一年一班姓 名: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个别人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
2、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期的要求,制定了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
3、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三、教材分析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
4、规律,分类与整理,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
5、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6、四、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5、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目 录1、认识图形课时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3、分类与整理2课时4、100以内数的认识14课时5、认识人民币5课时 6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6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4课时 五
7、、教学进度表:周次起止月日教学内容周课时数3月14一、认识图形(3) 机(1)4711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例1-2(3)机(1)1418例3(2)例4(2)2125例5(1)例6(2)机(1)284月1整理与复习(3)机(1)4648三、分类与整理(3)机(1) 4清明节71115四、100以内数的组成(1)读写(2)机(1)481822数顺序、比大小(2)解决问题(1)机(1)492529整十数加一位数加减法(2)摆一摆(1)机(1)4105月26五、认识人民币进率(2)机(2)411913简单名数变化及加减(2)解决问题(1)机(1)4121620六、100以内1、整十加减(1)2、两位
8、数加一位数(3)4132327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例1(2)机(2)414306月3例2(2)机(2)415610例3(2)机(2)4161317例4例5(3)机(1)4172024整理复习(3)机(1)41827-7月1七、找规律(4)41948八、总复习(4)第一单元 认识图形(二)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学
9、生情况分析:上学期已经学习了立体图形,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也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2、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10、。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单元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单元知识结构:在直观感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平面,研究平面图形的形状,形成平面图形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 1、引导学生初步进行合作、交流。2、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
11、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单元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 认识图形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一般都接触过这几种常见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让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有明确的认识,使数学学习具有丰富素材,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奠定基础。同时,学校这部分内容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初步经验,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学情分析认识图形是一个空间概念。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生刚接触几何图形方
12、面的知识,所以只要求学生能辨认不同的平面图形就可以了。教学中要组织学生操作交流,引导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怎样给平面图形分类。2、在简单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清楚几边形就是有几条边。3、在实际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合作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图形,并能够进行区别。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练习题及小黑
13、板学生准备:剪刀、四边形纸片、小棒教学步骤:一、 创设情境,激起兴趣谈话: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片)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生: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并在图形上标出名称)【设计意图从装修的地砖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体验图形的空间概念。】 二、 操作观察,探索新知1、认识四边形师:小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就像兄弟两个,它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指名几个人猜一猜)四边形师:你们为什么称它是四边形呢?生说,师画出图形。(1) 操作。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用手沿着四
14、周摸一摸。(是边说边示范,学生跟着摸一摸)再拿出一张正方形纸片沿着四周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快到小组中说说你的发现吧!(会发现他们都有四条边)出示画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指名上来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条边各在哪里?师:其实,我们刚才摸的地方就是图形的边,请大家再分别摸一摸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数给同桌看看是不是都有四条边。(强调按照一定顺序的数,同时强调要记住第一条在哪里。)生之间摸一摸、数一数,相互交流。(2) 练一练。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如学生回答不上来拿图形提示,平行四边形)我们看一看这三个图形都叫四边形,但却各有各的特点。看咱班孩子谁是火眼金睛。
15、【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在判断、比较中加深对四边形的理解,注重知识性爱实际中的应用。同时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2、认识三角形。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现在请拿出一张四边形纸将它沿两个对角对折,然后用剪刀沿着折痕剪下,看能剪出一个什么图形。(生和老师共同操作)如果给我们剪出的图形取个名字,你想叫它什么呢?(生大胆猜想)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那三角形都长一个模样吗?快拿出小棒围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吧。3、认识圆。想一想、议一议:圆是什么样子的呢?动手折一折。【设计意图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力求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学习。让
16、学生产生更多直观上、形象上的感受,更好地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加顺利的解决图形问题。】三、 拓展延伸,巩固新知(一)巩固新知1、完成教材P3“做一做”第一题。先独立思考,然后说一说,如何分辨图形是几边形?2、完成“做一做”第二题。【设计意图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四、 课堂小结,畅谈收获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2、 让学生用本节课学的几种图形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对图形有了基本的理解。最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话题,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创作。】板书设计: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对边相等
17、 4个角都是直直的平面的 正方形:4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直的 圆 : 没有角(即封闭的) 不断开的三角形: 有3条边 3个角教学反思: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数学学习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课打破常规,用“猜一猜”引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念和学习欲望。我觉得整堂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下工夫。例如、在课的导学时,先让个学生纸箱里让摸一摸,让学生有一种神密感,然后在让学生猜一猜,这样有利激发学生的学生的求知欲。2、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在操作活动中,初步体念了立体和平面的转换。接着让学生在学具中辨别,在生活实例中辨别
18、。教师精心安排的回忆,观察,操作,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使空间观念在大量直观感知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第二课时 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上学期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延伸,同时也是后面学习平面图形间、立体图形间、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的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动手的能力。进一步分析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的学习,已经可以辨认和区别所学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生已经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本节课是在以上所学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
19、用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并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2、通过拆、摆、拼,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并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3、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点难点重点在观察与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难点通过图形的拼组,体现图形的分解和组合。教学准备各种平面图形、七巧板、小棒、剪刀等。教学步骤一、新课导入,引出新知1、师出示风车,谈话导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知道制作风车需要哪些材料吗?(钉子,小棒和正方形纸)正方形在前面已经学习过了,回忆一下,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了那些图形?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个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
20、(长方形)为什么?师:对,它们都有四条边和4个角,先来看看长方形,它的4条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两条短边,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长方形对边相等。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生动手操作后汇报)3、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吗?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之中。(生动手操作后汇报)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为了奖励你们,同学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做一个风车呢?边做边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时候有什么图形。(需要先把长方
21、形纸剪成正方形纸,在这个正方形上折出4个三角形,就做成了风车,当这个风车转起来时你又发现了哪个图形?)5、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一起来试试。(1)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2)拿出四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在一起。(3)拿出三角形图形卡拼一拼,看看能拼出哪些图形?(4)换成小棒拼拼看。添加:拼出每种平面图形至少要用多少根小棒?二、巩固提高学生合作完成第三页做一做。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由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你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板书设计:认识图形(二)认识三
22、角形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教学反思:本节课我给学生充分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他们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感悟数学的奥妙,体会图形的变化多样。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第三课时 有趣的七巧板教材分析“有趣的七巧板”是一次实践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平面图形,巩固学到的图形知识。利用七巧板拼图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数学游戏。教材安排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实践活动中,先认识七巧板,体验七巧板是拼出来的,逐步地用三块、四块、五块拼成已经认识的图形,并说出图形的名称,巩固图形知识。在有趣的拼图活动中,培养学
23、生初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节课教材主要是通过品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形。学情分析在幼儿园,孩子们就能够动手拼搭图形,这对展开“有趣的七巧板”实践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但那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都是感性的,无意识地使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根据事物的特征拼搭。而本节课提供一种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是让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加深对已认识的图形的认识,是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的图形的特征,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学目标1、通过拼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2、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
24、象力,培养创新意识。重点难点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体会图形的变化。难点在了解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用七巧板创造性地拼图。教师准备小黑板,七巧板学生准备每人一副七巧板教学步骤一、复习旧知,新课导入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出示图形,感知图形2、欣赏图形同学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这里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看一看吗?3、揭示课题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做“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七巧板的知识。(板书题目有趣的七巧板)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1、认识七巧板(1)分一分一副七巧板中有几种不同的图形呢?(2)数一数每一种图形有几个?(3)比一比那些图形是
25、完全一样的?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3、请同学们试着用两块拼成一个正方形。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索1、组织竞赛2、用两块拼(1)我们先来一个简单的,拿出七巧板中的两块拼出一个我们认识的正方形。(2)学生拼图(3)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发散思维训练?(4)通过不同的摆放,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3、用三块拼(1)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那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2)小组合作并做好记录。(3)汇报结果。4、 用四、五、六块拼5、 用七块试着品书中给我们的图案,也可以自己创作
26、。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请大家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有趣的七巧板七块用两块拼用三块拼用四、五、六块拼用七块拼教学反思:重视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新课程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不一会儿,学生们拼出许多不同的图形,有用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的,有用六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六边形的,有用九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大三角形的,有的把圆变成了正方形,有的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手枪、汽车、机器人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是你老师无法想到的。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思维更加活跃,想象力异常丰富,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在愉快的教学中获
27、得了数学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欣赏到了自己的成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这里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创导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新理念。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学内容: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及相关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
28、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学生情况分析:从期末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学生都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但由于中间间隔了一个假期,学生的遗忘比较快,为更好地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学习新知前还需进行经常性的口算训练(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初步学会解答“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29、。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单元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加法的口算。单元教学难点:1、理解十几减9和十几减几的算理并掌握其计算方法。2、能解答求总数和求另一个加数的加、减应用题。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十几加减个位数和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先安排加法,再安排减法,意图是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同时又是二十以内退位减法的起始课,
30、是学习两位数减去一位数的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知识,能为后继教材的学习做好迁移准备。单元教学思路与建议:1、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特点出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新年游园会、春游等引入教学。2、在各种操作、讨论交流的活动中,探究算法。3、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后,再引导学生把加减法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13课时例1 2课时左右例21课时左右例32课时左右例4 2课时左右例51课时左右例62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第一课时 十几减9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材第二册P10页十几减9教学目标:1、使学生
3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回顾准备:1、复习十几组成2、拍手组成改做律动:凑十儿歌。3、创设情景出示:过年的主题图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二、探究交流: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2、整理算式15-9= 14-9= 12-9=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3、大家就一起来研究十几减94、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注意多多指导,讲清要求,保证纪律。(1
32、)分组探究(2)汇报成果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2、交流经验你能把算的快的小秘密告诉大家,让小朋友们共同进步吗?3、出示:迷宫路线图!比一比谁能最快回到家!学生试算展示学生作品。四、课堂小结: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教学板书: 十几减9 方法1:一个一个减。(缺点:数大时不方便操作。) 方法2:想加法算减法。 方法3:破十法。(方便、快捷) 方法4:平十法。教学反思:在上课前我仔细阅读了一下教材,心中也对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了一些估计,同时也想了一些对策。本节课是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用想加算减的方
33、法来计算,也可以用破“十”法算。我在上课前前一天还好好复习了加法。并且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还特意创设了一个情景。然后让学生主动探究,用小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怎样计算13-9。看谁的想法多。方法1:一个一个地减。方法2:先从10里面去掉9,再把剩下的1和3合起来是4。方法3:想加算减。方法4:使用破“十”法。方法5:平十法。为了在课上突出“算法多样化”,且得出各种方法,我充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再进行归纳,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但由于方法过多,学生容易混淆,所以还是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掌握一种最佳方法即可。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课本P12
34、15页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9要求说算理+( )=13 9+( )=16 9+( )=1513-( )=9 16-9=( ) 15-9=( )9+( )=18 9+( )=14 9+( )=1718-9=( ) 14说算理-( )=9 17-( )=9(2)12-9=( ) 11-9=( ) 27-9=( )(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二、练习: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2、完成第3题。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可以交
35、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3、第5题:(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4、学生独立完成68三小结: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课堂作业设计: 11比赛探索最佳算法。-9-2= 19-9-5= 18-9-7= 17-9-6=14-9-3= 15-9-4=教学反思:一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是十几减9,这是学生首次接触20以内的退位减,本课要通过
36、情境引导学生提出十几减9的问题,并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建立在20以内进位加的基础之上,并且为之后学习十几减8、7等提供现实可行的方法,所以是本单元学习内容的重点,需要夯实基础,切实理解计算方法并熟练应用于计算。十几减8教学内容:课本P15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教学过程:一、基本技能训练:1、看卡片写得数
37、,做完集体订正(1)8+3= 8+7= 8+4= 8+6=8+5= 8+8= 8+9= 8+10=(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3、出示:8+( )=12 8+( )=1412-8=( ) 14-8=( )8+( )=15 8+( )=1715-8=( ) 17-8=( )二、探索交流: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用小圆片代替金
38、鱼摆一摆。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交流汇报算法三、自主巩固练习:1、可以边摆边算。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四基本技能训练:1、听算训练。2、限时口算20题。板书设计: 十几减8方法一:想加法算减法方法二:破“十”法方法三:平“十”法教学反思:这节减法课,尽管有十几减9的计算学习作为基础,但十几减几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说要达到熟练计算的要求,难度很大。这次联系情境问题动手操作,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理念的体现。这次创设的操作情境,让学生
39、经历了“1358”的算理,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破十法”,“想加算减”,“连减”,“点数”的不同计算方法。相比之下,筛选最适宜的方法。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先填( )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12-8= 16-8= 13-8= 17-8=14-8= 11-8= 16-8= 17-9=二、练习:1、游戏!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
40、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2、找朋友游戏。三四组发算式 一二组发数字卡片互相找朋友。3、完成16页第1,2题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4、第3题开火车完成。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三、课堂作业:四、基础训练:1、限时口算2、听算练习。教学反思:计算方法过多,孩子们掌握得不是很熟练,想起来也是磕磕绊绊,速度慢正确率也不高。所以很多时候有些表面现象会欺骗我们,我们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让教学更加有效。 反思在教学十几减9的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如“想加算减”法、“破十法”等等,把所有方法都讲到了但都没有重点讲解,没有讲透彻,方法太多以至于有些小朋友反
41、而没了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试着突出一种方法重点练习。此外十几减9是有技巧的,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1就得到得数了,有些小朋友就直接运用到十几减8的计算上了,对规律的原理掌握地不是很透。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一、混合练习: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 12 13 15 16 17 18 19 -9 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 得数,并
42、填到方格里。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举例说明。3口算下面各题13-9= 14-9= 16-9= 11-9=15-9= 18-9= 12-9= 17-9=二、复习十几减8:11 12 13 15 16 17 18 19 -8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3、口算14-8= 12-8= 16-8= 17-8= 13-8= 15-8=三、基本技能训练:1、听算练习2、限时口算50题。四、独立完成:第22页47题教学反思:在操作实践中让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在教
43、学时,不仅提倡算法多样化,而且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几减7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题):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74 76 7577 79 78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7( )11 7( )13 7( )127( )15 7( )16 7( )14二、新课: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1)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2)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