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全册 (2).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全册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全册 (2).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全册 (2).精品文档.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形成性测试参赛试卷一、精彩补白:(填空)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用_来测量。2、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_。3、热在_中,从_的地方传到_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成为传导。4、_或_受热,_遇冷_,使冷热_液体或_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5、不靠_、_或_传递热的,这种方式称为辐射。6、用完酒精灯后,用_自右上方斜向_火焰。7、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能超过瓶体的_。8、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_,冷却时体积会_,这种现象叫_。9、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
2、_,散热也_。10、糖受热会溶化成_,冷却后又会凝结成_。11、液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_形态的_,这种现象叫_。12、水蒸气遇_后,又从气体变成液体,这种现象叫_。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做成黑色,主要是为了_。A、保护管子 B、吸热 C、美观 D、散热2、法国人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发明了_。A、热气球 B、降落伞 C、孔明灯3、_在1603年发明了空气温度计。A、摄尔修斯 B、张衡 C、伽利略4、下列_不是氧气的应用。A、制造干冰 B、呼吸作用 C、切割或焊接金属5、夏天太阳的热传到地球,传热的方式是_。A、传导 B、对流 C、辐射6、夏天最好穿_颜
3、色的衣服。A、黑 B、红 C、白 D、蓝7、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时,应该用_加热。A、灯焰 B、外焰 C、内焰8、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_。A、给盛有水的杯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塑料袋中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9、有人从海南买了100米铅丝,带回黑龙江一量,短了,这是因为_。A、黑龙江地区较冷,铅丝受冷变小了 B、黑龙江地区较冷,铅丝受冷体积变小了 C、以上都不对10、下面是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说法正确的是_。A、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B、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灭 C、酒精灯中的酒精必须要装满三、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水蒸气是一种由水变
4、成的气体。 ( )2、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 )3、用皮肤感觉温度的高低会产生错觉。 ( )4、水蒸气遇冷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 )5、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质是不同的。 ( )6、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 ( )7、冬天,突然往冷杯子倒开水,杯子容易破裂,这是由于杯子受热膨胀不均匀,引起的。 ( )8、夏天,自行车轮胎的气不要打的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 )9、与和雾就是水蒸气。 ( )10、夏天架电线不要绷的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四、简答题:1、瘪了的乒乓球,只要没破,放进热水中就会变圆,这是为什么?2、水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3、为什么冬天时人们
5、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而在夏天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测试参赛试卷一、填空题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体的 _ 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了。2、声音传播是靠_,_不能传声。3、声音的高低与物体_的有关。4、声音在20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米/秒,合_千米/小时。5、物体发出声音,是因为物体_。6、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_;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_。7、有一部分哑巴是由于_出了毛病,不能振动发声。二、判断 (1)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 )(2)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3)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
6、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4)1816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 ) (5)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 )(6)噪音危害了人的身心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凡是人们不需要的声音都是噪音。 ( )三、选择题(1)、说话声音大小是( )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 )。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2)、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 )。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会向一个方向流动 C.水花四溅,水面出现一圈圈波纹(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快。
7、A. 空气 B.水 C.钢铁 (4)“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主要是借助于( )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土地 B.空气 C.坛子四、简答题 1、敲小鼓时,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2、我对“伏罂而听”的解释。“伏罂而听”的意思是:“伏罂而听”中的科学道理:其中的声音主要是借助_、_传入侦察兵的耳朵的。3、生活中,人们采取哪些措施减少噪音?(至少举出三例)五、连线题 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 听神经 收集声波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 耳廓 传递振动 鼓膜 传送声波 听小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试题全册 2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单元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