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试行).doc
《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试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试行).doc(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试行).精品文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试行)(QL MD-AQ 0073-2011)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变更、设备变更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依据股份公司炼油与化工分公司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大庆炼化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单位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和人员变更管理。第三条 本规定规范了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的管理流程、措施及要求。第四条 名词解释:(一)工艺变更涉及工艺技术、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
2、报警值改变、技术改造使工艺流程、操作参数和控制方案改变等)。(二)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三)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四)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五)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六)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七)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
3、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八)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九)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第二章 管理职责第五条 公司技术处是工艺变更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和考核公司属各单位工艺变更的执行情况。第六条 公司机动设备处是设备变更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和考核公司属各单位设备变更的执行情况。第七条 公
4、司人事处是人员变更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检查、监督和考核公司属各单位人员变更的执行情况。第八条 公司属各单位负责组织本单位工艺变更、设备变更和人员变更的具体实施工作。第三章 工艺变更管理第一节 管理要求第九条 工艺变更范围包括:(一)生产能力的改变。(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三)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四)工艺设计依据的改变。(五)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六)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七)工艺操作有关软件系统的改变。(八)操作规程的改变。(九)试验及测试操作。(十)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十一)装置布局的改变。(十二)产品质量的改变。(十三)其他。第十条 变更的基
5、本类型包括工艺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所有的工艺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工艺变更和微小变更管理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见附录A)。同类替换不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见附录B)。第十一条 变更应实施分级管理,根据变更影响范围的大小和所需调配资源的多少,确定变更级别。变更级别的确定及控制,执行公司工艺卡片分级管理规定和生产操作变动监控管理规定。第十二条 变更由装置或属地单位提出申请。变更申请人应初步判断变更类型、级别,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变更申请。工艺变更申请审批表见附录C,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见附录D。 第十三条 变更应充分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影响,并确认是否需要做危害分析。对需要做危害分析
6、的,分析结果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应作为变更申请的主要内容。第十四条 应按照变更的类型、级别确定审批权限。在满足所有相关工艺、设备、健康、安全、环境的条件下,批准人或其授权人方能批准。第十五条 变更审批内容:(一)变更目的。(二)变更涉及的相关技术资料。(三)变更内容。(四)变更带来的健康安全环境影响(危害分析及风险削减措施)。(五)涉及操作规程修改的,审批应提交修改后的操作规程。(六)对人员培训和沟通的要求。(七)变更的限制条件(如时间期限、物料数量等)。(八)强制性批准和授权的要求。第十六条 变更实施涉及启动前安全检查,执行投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定;涉及作业许可,执行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第十七条
7、 变更涉及的所有资料以及操作规程都应确保得到适当的审查、修改或更新。第十八条 变更应严格按照变更审批确定的内容和范围实施,并对变更过程实施跟踪。第十九条 完成变更的工艺在投用前,应对变更影响或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或沟通,培训内容包括变更的目的、作用、程序、变更内容、变更中可能的风险和影响以及同类事故案例。变更影响或涉及的人员包括:(一)变更所在区域的人员,如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等。(二)变更管理涉及的人员,如工艺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三)其他相关人员,如承包商、外来人员、供应商、相邻装置(单位)或社区的人员等。第二十条 变更所在区域或单位应建立变更工作文件、记录,以便做好变更过程的信息沟通。工作
8、文件、记录包括变更管理程序、变更申请审批表、风险评估记录、变更登记表以及变更结项报告等。第二十一条 变更实施完成后,应对变更是否符合规定内容,达到预期目的进行验证,提交变更结项报告,并完成以下工作:(一)所有与变更相关的工艺技术信息都已更新。(二)规定了期限的变更,期满后应恢复变更前的状况。(三)试验结果记录在案。(四)确认变更结果。(五)变更实施过程的相关文件归档。第二节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第二十二条 公司应将本规定纳入体系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项审核;发生偏离,各专业厂应报技术处批准,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超过一年;各专业厂应将工艺变更管理规定培训工作纳入日常培训计划,岗位操作人员都应接
9、受培训;本规定在公司内部及相关方之间进行沟通。第四章 设备变更第一节 管理要求第二十三条 设备变更范围包括:(一)生产能力的改变。(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三)化学药剂和催化剂的改变。(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五)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八)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十)软件系统的改变。(十一)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十二)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十三)操作规程的改变。(十四)试验及测试操作。(十五)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十六)运输包装(路线)的改变。(十
10、七)装置、设备布局的改变。(十八)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十九)其他。第二十四条 设备变更的基本类型包括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所有的工艺设备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设备变更和微小变更管理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见附录E)。同类替换不执行变更管理流程(见附录F)。第二十五条 设备变更应实施分级管理,根据变更影响范围的大小和所需调配资源的多少,确定变更级别。变更级别的确定及控制。第二十六条 变更由属地单位提出申请。变更申请人应初步判断变更类型、级别,做好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出变更申请。设备变更申请审批表见附录G,微小变更申请审批表见附录H。第二十七条 变更应充分考虑健康安全环境影响,
11、并确认是否需要危害分析。对需要做危害分析的,分析结果及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应作为变更申请的主要内容。第二十八条 应按照变更的类型、级别确定审批权限。在满足所有相关工艺、设备、健康、安全、环境的条件下,批准人或其授权人方能批准。设备变更由专业厂设备厂长或设备副总工程师审批,并报公司机动设备处审查。微小变更由车间设备主任审批。第二十九条 变更审批内容:(一)变更目的。(二)变更涉及的相关技术资料。(三)变更内容。(四)变更带来的健康安全环境影响(危害分析及风险削减措施)。(五)涉及操作规程修改的,审批应提交修改后的操作规程。(六)对人员培训和沟通的要求。(七)变更的限制条件(如时间期限、物料数量等)
12、。(八)强制性批准和授权的要求。第三十条 变更实施涉及启动前安全检查,执行启动前安全检查管理规定;涉及作业许可,执行作业许可管理规定。第三十一条 变更涉及的所有资料以及操作规程都应确保得到适当的审查、修改或更新。第三十二条 变更应严格按照变更审批确定的内容和范围实施,并对变更过程实施跟踪。第三十三条 完成变更的设备在投用前,应对变更影响或涉及的人员进行培训或沟通,培训内容包括变更的目的、作用、程序、变更内容、变更中可能的风险和影响以及同类事故案例。变更影响或涉及的人员包括:(一)变更所在区域的人员,如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等。(二)变更管理涉及的人员,如工艺管理人员、培训人员等。(三)其他相关人员
13、,如承包商、外来人员、供应商、相邻装置(单位)或社区的人员等。第三十四条 变更所在区域或单位应建立变更工作文件、记录,以便做好变更过程的信息沟通。工作文件、记录包括变更管理程序、变更申请审批表、风险评估记录、变更登记表以及变更结项报告等。第三十五条 变更实施完成后,应对变更是否符合规定内容,达到预期目的进行验证,提交变更结项报告,并完成以下工作:(一)所有与变更相关的设备技术信息都已更新。(二)规定了期限的变更,期满后应恢复变更前的状况。(三)试验结果记录在案。(四)确认变更结果。(五)变更实施过程的相关文件归档。第二节 审核、偏离、培训和沟通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纳入公司体系审核,必要时可组织专
14、项审核;发生偏离应报公司批准,每一次授权偏离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年;各单位应组织培训,相关员工都应接受培训;本规定在公司内部及相关方之间进行沟通。第五章 人员变更第三十七条 根据集团公司装置定员相关标准,制定公司各单位编制定员标准,作为各单位员工配置的最低要求,包括:岗位设置、员工的数量等。 第三十八条 人员变更遵循“持证上岗、同岗替代、备员补充”的原则安排上(替)岗,以满足安全生产最低标准。第三十九条 人员的变更必须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施,应严格执行人员变更管理流程(见附录I),确保上(替)岗人员具备上岗资格及能力,即变更人员应具备所从事岗位的专业知识、上岗资格,符合上岗能力要求。(一)跨
15、单位调转人员符合所到岗位知识、技能、经验要求的员工,按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审批表(见附录J)内容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岗。(二)新入职员工或跨单位调转的关键岗位后备人选不符合所到岗位知识、技能、经验要求的,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分配到相关岗位进行实际技能培训,培训期间不得独立顶岗操作,待取得拟聘岗位上岗资格,所在单位按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审批表内容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岗;(三)离岗3个月及以上人员重新上岗前需按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审批表内容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岗。(四)离岗时间不足3个月,但在其离岗期间内所在装置发生工艺、设备状态变更的,所在单位需向重新
16、上岗人员进行变更方案交底、培训、考核后留下痕迹,并按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审批表内容进行考核评估,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岗。(五)同岗人员替岗、补员替岗、员工休假三个月以内重新上同岗的(休假期间工艺、设备状态等没有发生变化)应填写上(替)岗申请表(详见附录K)。第四十条 公司根据风险控制的要求组织对关键岗位进行辨识,辨识后形成公司关键岗位目录。关键岗位人员变更前,基层单位行政主要领导(行政主要领导不在,可由行政副职替代)及相关部门或人员应评估人员变更对现岗位安全生产的影响,选择合适人选。关键岗位包括但不限于:(一)工艺危害分析结果认定的高风险作业的岗位。(二)国家法规规定的特种作业岗位。(三)实施风险
17、管理和危害分析的岗位。(四)从事关键设备检测、检维修的岗位。(五)审批作业许可的岗位。(六)对关键岗位人员进行考评与提供培训的岗位。(七)管理和监督承包商作业的岗位。(八)环境、职业卫生监测岗位。第四十一条 公司在岗位描述中明确关键岗位人员任职的知识、技能、资质与特定经验的最低要求。依据岗位培训需求矩阵,确定人员上岗前的培训内容和考评方式(见附录J)。并有计划培养关键岗位的后备人员,确保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的顺利实施。第四十二条 对上(替)岗人员要进行技能考评,考评方式可以是提问、考试、现场模拟操作等;高风险作业项目的考评应包括现场模拟操作演示。考评人员应具备相应知识、技能和经验,可以是企业管理人
18、员、员工的主管领导、HSE专职人员、专业技术人员、资深员工和专(兼)职教师等。 第四十三条 上(替)岗应经岗位所在单位行政主要领导遵照本规定审批核准后执行;本单位内部转岗的按本规定的第三十九条执行;不同单位之间转岗、调离、调入的按公司员工流动管理办法执行,然后按本规定第三条执行。第四十四条 关键岗位变更人选不能满足知识、技能、经验最低要求的,需停止变更。第四十五条 关键岗位人员变更上岗应填写关键岗位人员变更申请审批表(见附录J),所涉及的文件、资料应及时装入员工个人培训档案。变更培训信息主要包括:(一)人员变更的审批信息。(二)发生岗位变更员工的个人信息。(三)变更过程中的培训及考评信息。(四
19、)确保满足岗位最低要求所采取的其他措施信息。第六章 附则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由技术处、机动设备处和人事处负责解释。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开始试行。附录 A变更管理流程否否同类替换不执行本程序变更分类工艺变更和微小变更方案措施调整提出申请跟踪、验证实施变更培训、沟通审批风险是否接受文件归档是是附录 B同类替换范例工艺设备类型同类替换非同类替换(变更)阀门 同类型:闸阀闸阀,截止阀截止阀等 同类材料:同级别碳钢,同级别不锈钢等 同等压力等级:1515kg/cm2,3030kg/cm2,6060kg/cm2等 同尺寸:44,66,1010等 同种填料:箔衬-箔衬,石墨石墨,石棉绳-石棉绳 批准的
20、供应商 不同类型:闸阀截止阀,闸阀球阀等 不同材料:碳钢不锈钢,碳钢铬钢等 不同压力等级:3015kg/cm2,3045kg/cm2,3060kg/cm2等 不同尺寸:46,68,1012等 不同填料:石墨非石墨,绳-衬,衬-绳等管道与法兰 同材料:碳钢碳钢,不锈钢-不锈钢等 同压力等级:1515kg/cm2,3030kg/cm2,6060kg/cm2等 同尺寸:44,66,1010等 同类法兰密封面:凸面凸面,对接对接等 同厚度等级:管线厚度相同 临时管线只是用在停用的设备上做清洗用途,在设备投运前应将其拆下 批准的供应商 不同材料:碳钢不锈钢,碳钢铬钢等 不同压力等级:3015kg/cm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艺 设备 人员 变更 管理 规定 试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