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画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画风》.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画风.精品文档.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5画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二、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三、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四、课前准备:1、CAI课件。2、诗歌填空作业纸。五、教学时间:两课时,本教案呈现的是第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画风。齐读课题。上节课我们知道了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人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
2、、大树,他们啊准备画风了。(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风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课文中什么地方告诉我们了?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课文,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找出相关的句子。2、汇报。风确实像小朋友说的一样。所以当宋涛说:“谁能画风?”的时候3、出示句子:宋涛说:“谁能画风?”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4、请小朋友再深入地读读陈丹的这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陈丹,你听到宋涛提出这样挑战性的话题,你会怎么想呢?你的心情会怎样?请你来读一读。5、看样子,陈丹的心情非常复杂哦,让我们一起学着陈丹的样子来读一读这段话吧!(三)读文感悟,相互交流1、风到底画不画得出来呢?他们会怎样画风呢?请
3、小朋友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用横线画下来。陈老师下来看到小朋友找的都很对!让我们来看一看他们的画吧。2、教师指导学习赵小毅画的风出示赵小毅的画,小朋友们,你们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两段话,我们来读读这2段话吧!男同学第一段,女同学第二段。风在哪里?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风了啊?(飘、呼呼地转)。要读好这一段,先要读好这两个地方。你能让风藏在你的朗读当中吗?指名读。你读得真好,陈老师真的感觉到了风,我们学着他的样子来一起读读吧!赵小艺画出了风,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假如你是赵小艺,你第一个想出好办法来画风,别人都在赞美你,你会有怎么样的感觉?心情如何?指名说。你
4、能用自豪的样子来读读赵小艺的画吗?你读得真棒!老师也为你骄傲!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自豪地读读赵小艺画的风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如果小朋友读得好,老师也能把风给画下来。板书(画一面飘动的旗子和一只转动的风车)3、画风的主意是宋涛提出来的,那宋涛对赵小艺的画满意吗?你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宋涛对赵小艺的画满意?同学们扮演赵小艺,老师来扮演宋涛,咱们带着佩服的感情来读读458段。4、小组合作,自学宋涛、陈丹画的风。宋涛和陈丹在赵小艺的启发下有没有画出风呢?请小朋友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四人小组挑选喜欢的一幅画,仔细读读,并找出画中的风。汇报。A、四人小组汇报宋涛、(陈丹)的画。B、风在哪里?小小组长来黑
5、板上画一画,边画边说,为什么斜斜的雨丝和(弯弯的小树)里有风。看看他们的画。让我们来读一读,让宋涛知道我们是多么喜欢他的画。(男女同学对读,读得好的,就弯弯腰)(四)三位小朋友画完了风,你们喜欢他们画的画吗?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读整篇课文,让三位画风的小朋友听听,你们是多么的佩服他们;也让老师听听,风是不是藏在你们的朗读当中?1、四人小组2、汇报读。你们读得太有感情,老师仿佛真的感觉到了风!(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1、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同桌讨论一下好吗?指名说。2、小朋友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要奖励你们,给你们看一首诗
6、,这是叶圣陶写的关于风的诗歌。出示叶圣陶的风。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你在那儿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你正走过了。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你来游戏了。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作业纸上的这首诗歌。看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念一念,你们允许我念吗?这首诗美吗?诗人可以把风写得那么美,假如你把刚才你说的,按照这样的形式写下来,你也能成为小诗人了,想试试吗?3、仿照诗歌的一段写话。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时候,我们知道你_了。4、指名读连成一篇完整的诗歌5、总结延伸同学们
7、真了不起啊!能写出这么完美的诗歌,把风给写活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如果你们对风感兴趣,下课也能跟赵小艺他们一样去画一画。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下课!七、板书设计:赵小艺 陈 丹 宋 涛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与处理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课文塑造的是三个敢想敢问、善于思考的儿童形象,所以编者将本课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创造”这一单元之中。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
8、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第一课时中,引导学生初步阅读课文,感知全文,并重点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为第二课时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同时考虑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画风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情感目标: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设定“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为教学重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教学难点。二、教学法的选择语文教学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
9、会求知,掌握学法,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为此,我设立了读悟画说写的学法导向,层层推进教学。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以及动手画、动口说、动手写,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在画中培养创新精神,在说中培养了口语交际能力,在写中培养了创造能力。同时还创造出一种形、色、声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使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三、教学行为策略的运用1、复习旧知,巩固识字。识字是读写的基础,人教版实验教材对此十分重视。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中有6个出现在课文人物的姓名中。为进一步巩固对生字的识记,我通过课件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及名字,让学生与他们打招呼。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巩固了对
10、生字的记忆。2、深入理解,进行口头表达训练。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课后,我提出问题:“风到底画不画得出来呢?他们会怎样画风呢?请小朋友们再自由地读读课文,找一找三个小朋友是如何画风的,用横线画下来。”以此来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得通读全文,了解每个小朋友的态度、观点;再动笔勾画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做法,并引起思索:为什么他们画风的方法不一样却都画出了风了呢?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的感受。然后我再采用课件展示、现场画画把板书补充完整等方式和学生的思维进行碰撞和交流。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找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时候,我们知道你_了。”这样的句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
11、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让学生觉得非常有趣,而老师“小诗人”的夸奖,让学生在表达上越来越来棒。当几个句式连在一起以后,就成了一首饶有诗意的小诗。我让学生起立一起朗诵自己的大作,学生的成就感是非凡的。3、驰骋想象,描绘美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大语文观”,提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可以说,小小画笔倾注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稚嫩的画面,一颗颗创新的种子在萌芽。画风一文中,三个小朋友画了风,为什么我们不能画画风呢?“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竟然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了出来,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我们可以想象,这简简单单的一问,将激起多少层浪。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在经过了前面的铺垫后,学生再用这种“诗人”般的话去猜猜别的画的风在哪里,更是进一步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四、板书程序设计。板书设计很简单,就是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把三位小朋友画的风用简笔画画在黑板上。这不仅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理解总结,更是学生思维的一个升华和感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