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doc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精品文档.小麦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一、小麦赤霉病危害症状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从幼苗到抽穗都可受害。在我县主要以穗腐为主,最初在颖壳上产生水浸状浅褐色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病小穗随即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后期其上产生密集的蓝黑色小颗粒。发生时期小麦抽穗扬花期间降雨多,雨日多,湿度大,病害就可以流行。在我县周麦、温麦等系列品种较易感病。防治措施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75克加水5075公斤常量喷雾,在小麦扬花始期喷施一次,间隔57天再喷施
2、一次。二、小麦白粉病危害症状该病可侵染小麦植株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发病重时颖壳和芒也可受害。初发病时,叶面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遇有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即病原菌的闭囊壳(图2-1图2-2)。发生时期小麦白粉病在我县一般于4月中旬开始发生,4月下旬至成熟为流行期。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可引起白粉病严重流行;小麦群体过大、不合理施肥特别是偏施氮肥的田块会加重病害发生。防治措施亩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100克,加水45
3、75公斤常量喷雾,间隔710天喷一次,连防23次。三、小麦纹枯病危害症状幼苗发病初期,在地表或近地表的叶鞘上先产生淡黄色小斑点,后呈典型的黄褐色梭形或眼点状病斑,严重病株基部茎节腐烂,病苗枯死;小麦拔节后在茎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棕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后期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枯死,形成枯株白穗。发生时期小麦播种后便开始侵染为害,在田间发病过程可分5个阶段即冬前发病期、越冬期、横向扩展期、严重度增长期及枯白穗发生期。发病适温为日均温2025;在春季2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随着气温的升高,病菌在麦
4、株间传播扩展,病株率迅速增加,到4月上旬至5月上中旬,病原菌扩展侵染茎秆,病情指数上升;5月上中旬以后,发病重的因输导组织受害迅速失水枯死,田间出现枯孕穗和枯白穗。防治措施农业防治。选用丰产性能好,抗(耐)性强的或轻感病的良种,增施腐熟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配合施用氮、磷、钾肥,不偏施氮肥,增强抗病力。适期播种,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雨后及时排水。化学防治。播前药剂拌种:每10公斤麦种用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5克或2.5%适乐时乳油1020毫升进行拌种。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5%时,亩用12.5%禾果利3060克或15%粉锈宁100克加20%的井岗霉素2550克
5、兑水4575公斤对小麦茎基部进行喷洒,隔710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四 、小麦锈病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症状特征小麦锈病的主要症状是“条锈成行叶锈乱”。具体区分为:小麦叶锈病,夏孢子堆发生在叶片上,夏孢子堆小,橙黄色,圆形至长椭圆形,不规则排列;冬孢子堆主要在叶背面和叶鞘,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有依麦秆纵向排列
6、成行的趋向(图4-1)。小麦条锈病,以为害叶片为主,也可侵染叶鞘、茎秆和穗部;叶片上夏孢子堆较小,鲜黄色,狭长型至椭圆形,排列成条状并与叶面平行;冬孢子堆黑色,狭长形,埋于表皮下,排列成条状(图4-2)。发生规律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逐代侵染而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是典型的远程气传病害,夏孢子在适合温度(1.417)和有水滴或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叶片,经潜育后产生夏孢子堆,夏孢子堆破裂后夏孢子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我县一般在5月上旬可见到病叶;叶锈病菌夏孢子萌发后产生芽管从叶片气孔侵入,气温2025经6天潜育,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发生盛期在5月中下旬。防治措施
7、对普查中发现条锈病发病中心要集中进行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当大田病叶率达0.5%1%时立即进行普治,每亩用12.5%禾果利3035克或15%粉锈宁乳油50100克喷雾防治。五、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河南省补充植物检疫对象。小麦感病后,表现为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后期形成枯孕穗、枯白穗。轻发生地块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症状特征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病菌侵染的部位只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cm以下,地上部的症状,主要是由于根及茎基部受害引起的。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各生育期发病症状识别如下:分蘖期:地上部分无明显症状,仅重
8、病植株表现稍矮,基部黄叶多。拔出麦苗,用水冲洗麦根,可见种子根与地下茎变成灰黑色。拔节期:病株返青迟缓,黄叶多,拔节后期重病植株矮化、稀疏,叶片自下而上变黄,似干旱缺肥状。拔出麦苗,种子根、次生根大部变黑色。麦田出现矮化发病中心,生长高低不平。抽穗灌浆期:病株成簇或成片出现早枯白穗,在潮湿情况下,茎基部及根系变成黑褐色,茎基与叶鞘内侧处密布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膏药”状,后期茎基部叶鞘内侧生有黑褐色小颗粒;在干旱的条件下,病株茎基部菌丝体及“黑膏药”状不明显,不产生子囊壳,但根系变黑。极易识别,这也是与其它小麦根部病害区别的主要特征(图5-1图5-2)。发生规律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
9、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冬麦区种子萌发,该病菌菌丝体就可侵害种根,并在种根内越冬。翌春小麦返青,菌丝体也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生长,向上扩展至分蘖节和茎基部,拔节至抽穗期,可侵染至第12节,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发育温限335,适宜温度1924。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
10、种过早发病重。防治措施根据小麦全蚀病发生危害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加强小麦全蚀病监测,防治上要坚持以麦播前土壤、种子处理和清除病残体为主,早春喷药防治为辅,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加大综防统治力度,提高整体防治水平。加强监控一是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混杂在小麦种子间的病残体是小麦全蚀病远距离传播到新区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小麦良种繁育田要严格执行产地检疫制度,严禁在发生小麦全蚀病的田块繁育种子,从外地调入我县的种子必须随车携带植物检疫证书,必要时进行复检,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扩展蔓延。二是及时开展疫情普查。每年于5月中下旬,组织县乡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小麦种植区进行全面普
11、查,调查发生面积、发生程度,为有的放矢地开展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在收获前首先将病区死亡麦株全部拔除焚烧,留茬16厘米以上机割,麦茬拔除焚烧,单收单打,麦粒不作种子,秸秆要经高温发酵后作粪肥。合理轮作。发病地块合理轮作可延缓病害扩展蔓延,坚持12年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一次,如棉花、花生、大豆、红薯、蔬菜等。加强田间管理。播期适当推迟,缩短病菌侵染期;增施有机肥、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自身抗性;加强对病田禾本科杂草的防除,减少病菌寄主。化学防治土壤处理。对重病田于犁地前,每亩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2.5公斤拌细土20公斤进行土壤处理,病区用药量要适当
12、加大。种子处理。小麦播种前每10公斤麦种用3%敌萎丹5060毫升或2.5%适乐时1520毫升或2%立克秀1015克等进行拌种处理。早春喷药。早春每亩用12.5%禾果利2030克或15%三唑酮100150克对水60公斤沿垄喷茎基部。六 、小麦胞囊线虫病小麦胞囊线虫病由燕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引起,我国首次发现于1989年,现已知在湖北、河南、河北、青海、山西、安徽、江苏等省均有发生,是一种危险性病害,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地块可达70%以上,甚至绝收,对小麦生产威胁极大。由于虫源不断积累、传播,近几年危害呈面积不断扩大、程度逐年加重趋势。症状
13、特征小麦胞囊线虫寄生危害小麦根部,病害症状表现在地上部分,典型的症状是植株矮化,叶片发黄,苗子瘦弱,类似缺肥症。该病害在田间分布不均匀,常成团发生,主要在小麦的苗期、返青拔节期、灌浆期症状表现明显,受害轻的在拔节期症状明显矮化,受害重的在小麦4叶期即出现黄叶。苗期受害小麦幼苗矮黄,地下部根系分叉,多而短,丝结成乱麻状;返青拔节期病株生长势弱,明显矮于健株,根部有大量根结;灌浆期小麦群体常出现绿中加黄,高矮相间的山丘状,根部可见大量线虫白色胞囊,成穗少、穗小粒少,产量低(图6-1图6-4)。 发生规律线虫的胞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一年以上,而幼虫在无寄主时只能存活几天。条件适宜时胞囊内卵先孵化成2龄
14、幼虫,侵入到小麦根部生长点,并在根维管束处发育为成虫。成虫突破根组织到根表面。土壤是线虫传播的主要途径。轻砂质土壤,土壤潮湿和10 左右温度有利于线虫病发生。防治措施目前,该病发生后没有特效药剂,主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 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种植抗病品种是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目前我国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或新选育的小麦品种中没有高抗品种,但太空6号、温麦4号、偃4110、豫优1号和新麦11等品种具有一定抗性,各地可选择性推广。合理轮作:通过与非寄主植物(如豆科植物大豆、豌豆、三叶草和苜蓿等)和不适合的寄主植物(玉米等)轮作,可以降低土壤中小麦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与水稻、棉花、油菜连作2年后种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麦 主要 病虫害 防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