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doc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精品文档.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习作,作为衡量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很受重视,然学生却“踟蹰蜗行”甚至“谈之色变”;习作教学中教师的理念还需不断更新,教师的行为还有诸多的“不作为”,还需要反思和规范。下面的思考也许还处于起步阶段,愿与大家商榷:一 、资源开发的“盲点”肯定地说,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在努力地抓住生活之中的“有效资源”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阅历,开阔学生的视野,教师在不遗余力地对教学资源进行着开发和利用。这些内容的有效开发,使得学生有了“生活处
2、处皆语文”的感受,有了猎取“原生态生活”的意识。但是,我认为老师们还存在开发的 “盲点”。盲点一:学生的生活既可以说“丰富”,又可以说“不丰富”。为何言“不丰富”呢?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都是在课堂里度过。那么,在这看似单调重复的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可开发的价值呢?“跨学科相融共进”是否可以成为我们开发利用的一条途径?从学校的各科教学中寻找、挖掘有效的因素,丰富学生的体验。如:有的教师与科学教师“联袂”,在科学实验结束后,共同引导学生“写实”写一写小实验的过程,实验的收获,实验中的故事与启发。有的与美术教师联手,为自己或同学的作品题写“画中诗”。有的与体育教师协商,引导学生写活动
3、或游戏的规则。有的甚至与数学教师商讨,有哪些可编成“数学益智故事”可以说,在学校中应该潜藏着我们语文教师还有待开发的资源。我们不要忽视了学生身边的,“零距离”的资源。盲点二:课外书籍中的有效资源。虽然我们承认“生活处处皆语文”,但是学生直接体验、观察所得毕竟是极其有限的。要了解海阔天空的大自然、包罗万象的大社会,需要有大量的阅读。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呀!目前,语文教师都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但是,所读书的“量”与学生书面表达的“量”,二者之间似乎不成正比,缺失了什么呢?缺失了“桥梁”。薛瑞萍老师在破茧而出的四年级一书中,记录了薛老师定时引导学生朗读自己读后感的实录。内容之丰富,感受之真实,语言之
4、率真,让我感慨。读后,我掩卷深思,是的,为什么我们看学生的习作,会觉得语言苍白,内容空洞,感情虚假?是因为字里行间缺乏了思想和情感,缺乏了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考。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孩子习作中的语言几近是他人之语,很少能读出孩子自己。而“读出自己”是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力和独特感受的。因此,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引导学生读书只完成了积累的“跬步”,还应该培养“精读书要思辨必动笔”的良好习惯。只有孩子本身是“思想的行者”,语言才会有灵性。所以,有效的提高习作的“质量”不仅仅是“量”的堆砌呀!二 、习作指导的“泛化”目前的教学中,指导“泛化”的问题普遍存在情感泛化、方法泛化。所谓“泛化”,一方面是指导时总
5、想要面面俱到,不能凸显重点指导内容,缺失针对性。另一方面指教学时比较程式化,总是泛泛而谈,一个概念定乾坤,忽略了学生的感受,没有给学生情感的生成空间。案例一:面面俱到,蜻蜓点水,不泛都难 一位五年级教师执教我的名字我做主习作指导,教学的基本流程为:先聊一聊喜欢自己的名字吗?理由是什么?然后给自己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并指名做了汇报;接着回忆教学过程,书写活动的过程;最后进行了欣赏和点评。值得注意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两次停下来回忆大家写名字时,有怎样的表现?老师提问时是怎样的语气,神态?包括欣赏作品时,也十分关注对其他同学的表现的描写。所以,学生最后成文之后,依然侧重于当时的场面描写,活动流程的
6、叙述。反思:我们分析文题,不难发现:习作的训练重点应该放在“为什么我会为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理由是什么”“听别的同学的陈述,我有怎样的想法,怎样的心理?”即:理由的陈述和心理的感触应该是教学指导的重点。“我”应该是这篇文章的主角,舍我其谁?但是,教学中,教师还是按照写一次活动定势,即:写活动就应该把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详细地写下来。难怪要重点回忆其他学生及教师的表现,也难怪学生的文章中也就没有了“我”的影子,始终都在旁观别人的表现。难怪习作与文章的题目相差甚远,因为应该将侧重点定位于哪里,教师心中都没有明晰。如果每次的指导都要面面俱到,其实,不过是“无痕教学”了。案例二:方法的泛化不痛不痒等
7、于“不作为” 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之后,一位教师教学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在简单地对本组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回顾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写能将已经确定的写作对象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随后概括出:要抓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神情来写。当然不是一股脑地全部运用,针对自己的写作对象,思考侧重于那种方法?然后练习并进行口述、生生评价,当堂习作,作后朗读、互评。反思:教学很是循规蹈矩,课堂上波澜不兴,只能见到学生星点的热情。为什么呢?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的习作障碍难道是不知道写人要运用写人的最常见的方法吗?非也!学生不知道要抓住人物的动作来写吗?他们真正的困惑应该是如何对动作描写进行细致
8、刻画,即抓人物动作连续性并对其进行准确的刻画。学生不知道要表现人物的内心吗?他们只是不清楚人物的心理活动有的可以通过直接的内心独白来展示;有的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暗示人物心理;有的可通过环境的描写衬托人物的内心。这应该是学生写作中的真正“软肋”。因此,教师笼统的指导,还是没能“一针见血”,找到根本。像这样的课堂指导方法泛化,平素我们的教学或多或少都有其影子。究其原因,大概是我们还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他们之所需,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的有效性还缺乏反思吧!案例三:情感泛化无你无我也无他“情感垄断”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习作一次小实验烧不坏的手绢,开课后,老师直截了当地就把手提袋里的碗、酒精、打火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反思习作教学的“点”与“化 小学语文 教学 论文 反思 习作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