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精品文档.广东梁满光: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作者:梁满光 侯玲玲日期:2008-11-27导读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展望新时期我省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前景,提出争当全国劳动保障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思路、新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本文通过回顾总结广东改革开放
2、30年来劳动合同制度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展望新时期我省劳动合同制度的发展前景,提出争当全国劳动保障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思路、新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坚持科学发展观 完善劳动合同制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我国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三十年间,我国经济平均增长幅度约为9.8%,不仅改变了我国贫困大国的局面,也使我国成为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改革开放实施推进的基本方法是在特区和沿海“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从沿海向沿江沿边内陆、老少边穷地区梯次推进。广东是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一个样本,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制度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市场化的进
3、程就是各种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包括劳动力资源。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领头军,最早进行了市场化改革,相应地,与资本市场相配套的劳动力市场改革也走到全国前列。1979年以来,广东省按照中央关于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要求,对劳动领域各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探索,特别是率先对僵化的固定工制度进行改革。劳动合同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中国劳动力资源计划配置方式,劳动力市场主体的双向选择,提高了用人单位用工自主性和劳动者劳动积极性。广东省属于最早开放劳动力市场的省份之一,所实行的市场机制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劳动者,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这是广东省得以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三
4、十年发展是中国劳动合同制度发展三十年的写照,其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我国劳动制度的宝贵财富。 历史回顾 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大致经历了试点、推广、法制化和完善四个阶段。 (一)试点阶段 试点阶段是从1979年到1985年。当时,国家把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等三个省份定为劳动合同制试点地区。为贯彻国家政策和迎合本地区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1979年2月10日省革命委员会批准省劳动局组建广东省劳动服务公司,按照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推进劳动制度改革。1980年开始,我省率先对僵化的固定工制度进行改革。1981年11月省人大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企业劳动工资管理暂行规定,深圳市在中外合资企业中试行劳动合同
5、制,其后,省劳动局也先于全国在清远迳口水泥厂、深圳竹园宾馆和珠海石景山宾馆等企业试行劳动合同制。 1983年5月,广东省选择清远县(今清远市)作为全省劳动合同制度试点地区,取得成功后,正式在全省推开。劳动合同制主要在全民所有制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新招工人中试行。 1983年6月2日省政府批转全省劳动工作会议纪要,先于全国对用工制度进行改革,决定自是年5月25日起,按国家劳动计划从社会上新招的职工和自然减员从社会上招收的补充职工,除个别工种经省批准招收固定工外,均实行劳动合同制,并建立劳动合同制职工退休养老保险制度;对原有固定工继续实行现行的制度,经过若干步骤,最终达到所有职工都实行劳动合同
6、制度。 (二)推广阶段 推广阶段是从1986年到1994年。随着广东省试点的成功,广东省政府开始在本省内广泛推广劳动合同制度。 1986年9月,广东省颁发了广东省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现已失效),要求在全省范围内统一适用劳动合同制度。1986年月27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广东省国营企业招用工人实施细则规定, 企业录用工人,必须填写录用合同制工人登记表和花名册,到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并按照国务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和广东省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制度开始由非国营企业向国营企业推广。1986年9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布了劳动制度
7、改革四个实施细则的通知,提出了一些劳动合同用工方式改革具体方法:()已经实行劳动合同制的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的企 业和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仍按照1980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中外 合资经营企业劳动管理规定以及省和各市(地)的有关规定继续实行, 今后国家有新规定时,按新规定执行。()废止“子女顶替”的制度后,对于因工死亡或因工致残完全丧失 能力的职工,可照顾吸收其一名符合招工条件的子女当合同制工人。()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实施之前,国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已经招用的劳动合同制工人,由用工单位按照国务院上述规定和省的实施细则,重新签订或修订劳动合同;在国家劳动计划 内
8、已经招用的属于常年性工作岗位上的临时工,要进行清理,有计划有步 骤地吸收为劳动合同制工人。该通知通过对“子女顶替”制度的废止以及明确国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原计划内临时工转化为劳动合同制工,进一步减少了非市场化配置劳动力的机制,扩大了劳动合同制度的适用范围。 1988年5月9日省劳动局颁发改革技工学校毕业生分配工作办法,规定1988年以后(含1988年)入学的技校学生,毕业后一律实行劳动合同制。7月27日省政府发出批转省劳动局关于搞活固定工制度的报告的通知,规定:外商投资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的职工全部实行劳动合同制;从外省调入广东国营企业的固定工,如属
9、1983年5月25日以后从社会上招收,并在1988年7月1日以后调入的一律改为合同制工人。 1988年,搞活固定工制度试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拉开。按照改革的要求,搞活固定工制度,不论采取哪一种形式,都要把竞争机制引进劳动组织管理,职工都要与企业(或车间、班组)签订劳动合同,明确规定双方责、权、利,实行合同化管理,向劳动合同制转变。全省约有三分之一的国营企业这一年里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优化劳动组合的改革探索。1989年,全省实行优化劳动组合的国营企业3626户,职工78.5万人,分别占企业总数的20.8%、职工总数的24.7%。优化劳动组合、搞活固定工制度的试点改革,促使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10、,与企业人事、分配和保险三项制度改革齐头并进,密不可分,使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进入了全员合同化管理或全员劳动合同制综合配套改革阶段。1989年4月省人民政府颁布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劳动管理规定,明确“外商投资企业招用职工,双方必须依法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劳动合同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政策,贯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以书面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经劳动行政主管部门鉴证后生效。” 1991年9月,广东省在巩固和完善劳动合同制的同时,制定了企业职工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化管理的试点方案,在佛山、茂名等市、县或企业开展全员劳动合同制试点,企业全体职工,包括管理者、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都与企业
11、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责任和权利,保障双方合法权益,逐步消除企业干部与工人、正式工与临时工以及不同用工形式的职工与不同所有制职工之间的身份界限。 (三)法制化阶段 1994年2007年是劳动合同制度日趋成熟,通过立法形式确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阶段。 1994年,广东省抓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台的有利时机,研究制订了广东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劳动体制改革总体设想和改革实施方案,以省人民政府名义颁布了关于在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通知,彻底打破干部、固定工、合同工、临时工的身份界限,固定工全部改为劳动合同制职工,企业享有用人自主权,职工享有择业自主权,可在企业
12、之间合理流动。同时明确提出以培育劳动力市场为中心,重点推进以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为“龙头”的区域综合配套改革,并要求全省各类企业在1995年底全面建立劳动合同制度。1994年,广东省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有4万多户,职工438万人;广东省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约占职工总数的37%,其中深圳市先行一步,于上半年基本完成此项改革,佛山市大部分企业已经改革,河源市、汕头市龙湖区、徐闻县等市县(区)已有50%以上的国有企业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 1994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劳动法,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劳动合同制度。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保证劳动合同的法
13、律效力,保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也实现了法制化转变。1995年4月7日省政府颁发广东省劳动合同管理规定,这是我国首部省级劳动合同管理的行政规章。它以劳动法为依据,根据广东省劳动合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做了一些特殊规定。至1996年月底,全省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中,已有730多万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占上述企业职工总数的97,基本实现了省劳动合同制度改革的目标。 1999年4月,省人大颁布了广东省流动人员劳动就业管理条例,规定了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应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并且用人单位招用流动人员实行录用备案制度。 2006年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省全面推
14、进劳动合同制度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要求从2006年至2008年,用三年时间实现各类企业与劳动者普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其中,2006年力争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7以上,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75以上;2007年力争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以上,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80以上。劳动合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劳动合同内容趋于规范,劳动合同得到较好履行,基本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信息化,劳动合同制度得以全面推进。其措施有:()积极推动广东省劳动合同条例出台。()建立劳动合同登记备案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建筑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要对象,以农民工为重点,建立健全录用登记备
15、案和劳动合同登记备案制度,并建立两项制度衔接流程,实行一体化运作。()加强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指导。()加大劳动合同管理的监察执法力度。按照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活动的通知(粤劳社函2006445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劳动合同签订情况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作用。积极推动村(居委)、镇(乡、街道)和行业(专业)等组织建立基层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大力推动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广泛建立内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大力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积极开展劳动合同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 为了提高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提高对劳动合同订立的监管,2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劳动合同 制度 十年 回顾 展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