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 (2).doc(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 (2).精品文档.第一单元 解决问题【内容标准】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得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通过学习,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使学生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二、发展性目标1.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3.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建
2、议】 1.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好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2. 密切联系学生活实际,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教材中涉及的场景均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比较密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如观察看木偶戏的人数,计算所剩面包数,计算玩跷跷板的小朋友人数等等。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创设了开放性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时应着眼于让学生自主的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题思路,对于学生有道理的阐述,老师要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求职的欲望,逐步增强学
3、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课时安排】2课时。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熟悉的场景,学生能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2.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3.使学生感受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 学会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出示教材第2、3页,说一说图上有谁,他们都在干什么,还有想去做什么的,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教材第4页的例1。2.让学生观察
4、画面,提出问题。原来有22人在看木偶戏,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主解答,集体交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学习小括号。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交流小括号的作用。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电脑专卖店原来有18台电脑,上午又运来36台,下午卖出15台,现在有多少台电脑?2. 果园里苹果树、桃树、梨树一共有棵果树其中苹果树有38棵,桃树有40棵,梨树有多少棵?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这节课中表现如何?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2.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
5、步计算来解决问题。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口算: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教材第页图,电脑显示)请同学们看图说图意。学生甲:有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学生乙:每组有人。学生丙:又来了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列式计算。(分组讨论)学生甲:有组小朋友正在玩跷跷板,每组人,4 3=12(人) 学生乙:后又来了7人,12+7=19(人) 学生丙:列成综合算式:
6、43+7=19(人) 还可以怎样算?学生甲:跷跷板左边有人,右边也有人,再加上后来的人,一共有人。列式为:(人)学生乙:(人)2.做一做。(教材第页图,电脑显示)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小白兔种了行萝卜,每行个。它准备送给小黑兔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天,每天看页,还剩13页没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3. 妈妈买来两盒月饼,每盒有块,送给奶奶块,还剩多少块月饼?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内容标准】1.让学生在具
7、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3.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4.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5.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建议】1. 让学生充分参与“平均分”的实践活动。除法概念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理解。教学时,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2.设置情境或通过现象让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关键是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关系。教学时要设置情境或通过直观现象,使学生初步理解乘除法的关系。着重引导学
8、生探索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3. 合理组织练习,使学生达到“比较熟练的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教学目标。4.重视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或学生身边的示例),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景,使学生获得从数学角度提问题的机会。【单元教学目标】1.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2.初步认识乘法之间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比较熟练的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时间】9课时。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教学目标】1. 通过实际操作“摆一摆”“说一说”,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2. 通过“分
9、一分”,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教具准备】图片、10张正方形卡片、15个圆卡、12根小棒【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 老师讲故事猴妈妈分桃子 猴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猴妈妈有6个桃子,想分给这两个孩子。于是,猴妈妈给猴哥哥1个,给猴弟弟5个,猴哥哥说:“妈妈,你分的不公平!弟弟的比我的多!”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弟的5个桃子里拿走了一个放在猴哥哥这边。可猴哥哥还是大声说:“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于是,猴妈妈又从猴弟弟的4个桃子里面拿走了一个放在猴哥哥这边,这时,猴哥哥高兴地说:“妈妈
10、,这次就公平了!”老师:开始给猴弟弟5个桃子,给猴哥哥一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不公平?(弟弟多,哥哥少)老师: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有3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这次公平了”?(每人分得桃子一样多)请同学们记住:分东西一定要分得同样多,这才公平!2.出示准备春游食品的情境图(电脑显示)。二(1)班明天要去春游,小朋友正准备春游食品呢!我们来看一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食品。3.让学生观察画面,并请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1,引入平均分。老师:我们来帮助二(1)班的同学们准备春游食品好吗?请各组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游食品。讨论分配方案,强调每种食品“应该每份同样多”。动手
11、分一分。分好后请各组推荐代表展示分配结果。说明: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 巩固平均分出示教材13页“做一做”。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图说一说图意。请同学们说说“平均分成份”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用10张正方形卡片代替面包,分一分。3.学生尝试平均分物品。把15个圆卡片平均分成份,看看每份是多少先让学生尝试分一分,并交流分法。4.独立进行平均分。摆小棒,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份,看看每份是多少。 交流。请同学们说说怎样分的。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小猴子分香蕉,一共有12个香蕉,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 )香蕉。2.有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有()根小棒。3.有个圆卡,平均分成两
12、份,每份有()个圆卡。4.有块糖,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块。5.有个正方形卡片,平均分成份,每份()。6.有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7.有个圆形卡片,平均分成份,每份是()。8.有根小棒,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根。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我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 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使学生更深一层的理解除法的含义。3.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通过具体的情景,学生能熟练的掌握平均分。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13、难点】1. 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2. 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什么叫平均分?2.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学生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集体订正答案。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2(教材第14页)。学生甲:我可以每一盘里先放1个,然后每一盘里再放1个.直到把15个橘子分完为止。学生乙:我可以每盘放两个,这样分得快些。学生丙:我能看出每盘放三个,正好能分完。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尤其是学生丙说的方法是最快的。实际上,他的这种分法是按每份数一份一份分的,其他同学说的是按份数来分的。不管是那种分法,只要分对就是好方法。2.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一说
14、你是怎样分的,请拿出圆卡片代替矿泉水来分一分。学生边分边说,然后小组交流。3.例3 (教材第15页)。出示例3:请同学们看图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甲:每条船限乘4人。学生乙:24人需要租几条船?学生丙:每4站在一起。学生丁:24人,每4人站在一起,一共分成了6组。也就是需要租6条船。老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24人,每4人租一条船,看看24里面有几个4就可以租几条船。就像同学们说的,24里面有6个4,可以租6条船。(电脑显示教材第15页的“做一做”)12根筷子,每位一双够吗?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筷子分一分,边分边说。学生甲:一双筷子有两个根,也就是两根是一双,看看12根里面有几个根就是几双。1
15、2里面有个,就是有双,小熊家正好有个人,所以每位一双够。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有18个蘑菇,每个蘑菇是一份,可以分成()份。2.有14只乒乓球拍,每两只乒乓球拍是一副,可以分成()份。3.有10个桃子,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个。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在这节课中表现如何?教学反思: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2.通过“熊猫分竹笋”的具体情境引出除法算式,让学生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3.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除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除号,会读写除法算式。
16、2.进一步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教具、学具】电脑课件,圆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用圆卡片摆一摆,说一说,再填空1.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个2.有10个圆卡片,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个.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4(教材第18页)熊猫请了个客人吃饭,于是它就去竹林里才来了12个竹笋,个客人再加上熊猫自己,一共有只熊猫吃饭所以,把()个竹笋,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个。请同学们用圆卡代替竹笋摆一摆。学生甲:把()个竹笋平均放在()个盘子里,每盘放()个老师:这是平均分的一种方法平均分我们就要用(除法)来计算。把个竹笋,平均分成份,每份是.可以列成除法算式:除
17、号读作:12除以4等于。2.“做一做”(教材第页)老师: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用除法)18块饼干平均分给人,每人分()块18块饼干,平均分给人,每人分块。18块饼干,平均分给人,每人分块。 老师:填空后,小组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读一读。 2.有8个苹果,小狗和小兔分得同样多,他们各能分几个? 3.一共有15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 )个西瓜。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反思: 除法的初步认识(2)【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的含义。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使学生能根
18、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2.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电脑课件 圆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什么叫“平均分”?2.“平均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5(教材第19页)。 出示:熊猫又要请客了,它去竹林里采来了20个竹笋,每4个个竹笋放一盘,就正好够熊猫和他的客人吃,请同学们摆一摆,算一算,看看一共有几只熊猫吃饭。学生: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也就是有5只熊猫吃饭。老师:这也是“平均分”,所以也要用乘法计算
19、。 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做一做”(教材第19页)先用12个圆卡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每堆6个,分成(2)堆。 12 6 = 2 每堆3个,分成(2)堆。 12 3 = 4 每堆2个,分成(6)堆。 12 2 = 6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学生甲:105=2,被除数是10,除数是5,商是2. 学生乙:153=5,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5. 学生丙:182=9,被除数是18,除数是2,商是9.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填空。 被除数是12,除数是6,商是2.除数是4,被除数是20,商是5. 商是7,除数是2,被除数是14.
20、2.一共有12个草莓,每4个放一盘,需要放( )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让学生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学反思: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 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2.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圆卡片【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 填空,并说一说括号里的数使用那句口诀想出来的。 2 ( )= 4 ( ) 4= 20 ( ) 3= 12 4 ( )= 8 3 ( )= 6 5 ( )= 1 52. 师:把12个圆卡片,平均
21、分一分写出除法算式,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分法和写出的除法算式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引出除法算式:123(电脑显示主题图)老师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请同学们列出除法算式。(123)。2. 探讨计算方法。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探讨的情况,给与积极的评价。并要突出强调: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3. 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12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请同学们列 出算式。(124) 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线段?鼓励学生说。请同学们用乘法口诀求商。交流。请学生
22、说一说求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显示求商的过程。老师: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计算。计算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求出商。2. 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2题。 让学生根据画面信息填空。 让学生独立填写除法算式。 交流。请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的实际含义,并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3.教材第25页“练习五的第3题。 按题意组织送信游戏,说明要求:认真计算,商是几,就投进几号信箱。 请每个学生当邮递员,把“信”交给学生,让学生完成送信游戏。完成后,检查每个“信箱”中的“信”是否送对了
23、。最后,特别请学生观察哪几封“信送到了号“信箱”。想一想,这些除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相同时,商是。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鼓励性的评价。教学反思: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的乘法口诀求商。3.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4.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 能够熟练地运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2. 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熟记的乘法口诀。2填空,并说出是哪
24、句口诀算出来的。() 口诀:10() 口诀:10() 口诀: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教材第页)。(电脑显示主题图)春天是植树的季节,你们看,同学们为了美化校园正在植树呢。老师:谁愿意把图意跟同学们说一说。(每行栽棵,可以栽行,一共有棵小树苗)老师:一共有多少棵小树苗?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求积?学生;口诀;四六二十四老师;一共有棵树苗,每行栽棵,可以栽几行?列式计算,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学生:口诀:四(六)二十四老师;一共有棵树苗,栽行,平均每行栽几棵?请同学们列式计算,并说出是用哪句口诀计算出来的。学生:口诀;(四)六二十四请观察这三个算式,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相同
25、点:这三个数没有变,还是4、6、24。 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数的位置不同、条件和问题不同。这一幅图能提出三个不同的算式,但是这三个算式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做一做(教材第24页)。 先填空,再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小组交流。说一说第2题的三组题,每一组有什么联系。说一说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教材第26页练习五的第4、5、6题。3.教材第27页练习五的7、8、9题。4.教材第28页练习五的10、11、12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教学反思:解决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 能熟
26、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3.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难点】1. 能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有4组同学,每组有3人,一共有几人?2.有12人,平均分成4组,每组有几人?3.有12人,每3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4.12、3、4分别是什么数?(12是总数,一共有12人;3份数也就是每份有3人;4是份数,有4份。这三个数在这三道题中的意义没有变,只是条件和提出的问题不同。)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例3(教材第29页)电脑显示主题图。老师:请
27、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看图说图意。学生:有15个人做游戏。老师:平均每组有几人?请同学们列式计算。153=5(人)老师:15、3、5分别表示什么?(15是总数,3是份数,5是每份数,这道题是已知总数、份数,求每份数。)老师:可以分成几组?请列式计算。155=3(组)老师:这道题是已知总数、每份数,求份数。老师:求份数和求每份数都要用除法计算。变换条件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该有几人?学生甲:原来有15人,又来了3人,现在一共有18人,把18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应该是6人。183=6(人)学生乙:原来每组有5人,有3组,现在又来了3人,把这3人分别分到这三组去,每组就多了1人,也就变成了每组6人
28、了。老师:你们还能提出问题吗?请列式计算。学生丙:18个人做游戏,每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2.做一做(教材第29页) 看图说图意,同学们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123=4(次)这道题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用除法计算。 你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小组讨论。 汇报:12个苹果,运4次,平均每次运几个?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教材30页练习六的1、2、3题。2.小明一共有20元钱,买了4个面包,平均每个面包几元?3.学校买来36本书,平均分给6个班,每班分到几本书?4. 每筒乒乓球4元,6筒乒乓球多少元? 小明买了6筒乒乓球一共花了24元,每筒乒乓球多少元? 四、回顾整理 反
29、思提升本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认为这节课你的表现如何?教学反思: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 根据乘除法的意义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5. 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学会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2. 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 ,生成问题1.老师在商店里花2元钱买了两个本子,一个本子多少钱?2.老师如再买5个这样的本子,应该付多少钱?3.为什么买5个本子花5元钱
30、?小组讨论。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电脑显示“儿童商店”的画面。阿姨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小兰说:“你应付多少钱?”请同学们讨论:小明应付多少钱?为什么?汇报。老师总结:先求出买一辆小汽车多少钱.123=4(元),再求买5辆小汽车多少钱。45=20(元)2.“做一做”(教材第31页)看图说图意。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地上摆这2组花,每组花有9盆,每6盆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怎样列式?先求出地上一共摆了几盆花。92=18(盆)再求这18盆花能摆几个图案。186=3(个)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同学们分成3组
31、去游乐园坐船,其中一组有6人,二组有6人,三组也有6人,每条船乘2人,请同学们算一算,需要租几条船?2.有16个樱桃,把这些樱桃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3.有36个鸡蛋,平均每天吃4个,这些鸡蛋可以吃几天?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 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2. 能正确熟练的运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3. 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重点和难点】.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求商。. 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1.师:这几天的学习中不仅认识了乘法,还学习了许多与其相关的知
32、识,大家想一想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谁能说一说?2.学生先互相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整理的情况。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教师针对小组的汇报板书各部分内容,同时对学生予以肯定。 5.师:同学们都整理得非常全面,有的小组补充的也非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巩固。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摆一摆。你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3.12个皮球,每个装在一个盒子里,需要()盒子。4.写除法算式。32个球,平均分给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有24人,每人一组,可以分成组。被除数是10,除数是,商是。5.根据乘法口诀写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三六十八
33、四五二十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针对本班同学掌握情况,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完成。教师注意了解学生做题情况,进行补教补学。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师: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对自己或自己小组的表现做一个简单的评价。教学反思:第三单元 图形与变换【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教学重难点】1. 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现象,能举例。【教学建议】1. 注意结合生活实际教学几何感念。再引入概念时,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可结
34、合当地实际,为学生准备其他的实物,帮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平移旋转现象。2. 借助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教学中可仿照教材中设计的活动,通过折叠、做角、画角、拼摆、拉一拉、转一转,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除此,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自行设计一些活动。例如:让一名学生站在教室里,演示一下分别向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平移一步、两步.再如,让学生手拉手围成一圈,旋转一下;或是拿一根线,一头拴上橡皮,在空中悬转一下。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体验平移和旋转的特征。3. 准确的掌握教学要求。教学时要准确把握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要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重点是让学生对一个角和直角进行大小比较,
35、知道它是锐角(或钝角)就可以了。再如,本单元对平移旋转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让学生初步感知,使学生大致能辨别这两种现象,并能通过操作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课时安排】4课时 锐角和直角【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让学生感受这三种角的不同。3.能够从现实生活中举例。【教学重点难点】1. 正确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2.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这些角。【教具、学具】电脑课件,三角板。【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提问: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哪个角是直角?2.电脑显示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里有角?哪些角是直角?(例如,风车上相邻两片扇叶之间成直角,秋千架上有直角,观览
36、车上有直角,滑梯上有直角).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锐角和直角。电脑显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老师:同学们你们能找出这幅图中哪里有角吗?老师:找到角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看看你们谁找到的角多。通过三角板,观察三个角的大小。老师:用三角板去和这三个角比较。(如教材38页的图)老师:我们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第一个角比较:正好重合,说明第一个角就是直角。(板书:直角)老师:我们在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和第二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小,说明这个角是锐角。(板书:锐角)老师:什么是锐角?(比直角小的角)老师:我们再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和第三个角比较:它比直角大,说明这个角是钝角。(板书:钝角)2.“做一做
37、” 请同学们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教材第38页下边的图).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第39页“练习九”的第1、2、3题。2.教材第40页“练习九”的第四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评价一下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教学反思: 平 移【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移现象,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平移现象。2.通过实例,学生能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3.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平移现象。【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2. 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平移现象。【教具、学具】 电脑课件【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生
38、成问题 1.电脑显示火车图片。 告诉学生火车的运动是平移现象。2.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什么是平移现象。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初步感知平移现象。电脑显示:建筑工地上的升降机的运动就是一种竖直方向上的平移现象。电脑显示:缆车和推拉窗的平移是水平方向上的平移现象。2.请同学们说说,实际生活中那些属于平移现象。(小组讨论)3.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平移现象。4.平移(教材第41页下边的图)。 移动的方向:向上、向下、向左、向右。 平移的距离:小房子上的某一点,从原始的位置到移动后的位置,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格子。 试着填空。 电脑移动订正。5. 做一做。 用教材第129页的学具画一只小
39、鸭子。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1题。 2.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2题。3.教材第44页练习十的第4题。4.教材第44页练习十的第5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让学生说一说学到了哪些知识? 教师小结:我们学习的平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多,同学们在生活中多留心观察。 教学反思: 旋 转【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旋转现象,学生能轻松自然的理解。2.通过实际的例子,学生能初步感知旋转现象。3.能判断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并举例。【教学重点与难点】1.通过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2.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旋转现象。【教具学具的准备】电脑课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
40、景,生成问题1. 出示“大风车”“观览车的画面,告诉学生这种现象就是旋转现象。2.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现象。(板书:旋转)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电脑显示:直升机上面的大轮子正在旋转。 电脑显示:游乐园里的转椅。 老师出示一个风车 2.请小组讨论: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3.全班讨论一下:各小组所举的例子是不是旋转现象。 4.“做一做”(教材第42页)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圆片上按一定比例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快速旋转后,看到的是三种颜色混合后的一种颜色,按照光学原理,看到的应该是白色,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
41、其他颜色。老师拿出自己制作的给学生示范。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材第43页“练习十”的第三题。通过具体现象,学生体会平移和旋转的区别。本题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判断的理由时,只需意思正确就可以了。2.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六题.让学生利用学具,通过拼一拼,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平移和旋转现象.3.教材第45页“练习十”的第八题。 使学生初步体会组合的思想,可以让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种搭配的方案。 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不合理的组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四、 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教学反思:剪一剪【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2.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 让学生通过观察剪纸过程中图形的形成进行简单的推理。自己设计图案,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和难点】1. 实际操作。2. 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准备】 纸 ,剪刀。【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 准备剪刀,纸(包括正方形、长方形的纸若干
限制150内